孩子到了肛欲期,會有這些表現,家長不要慌,應該這樣做

2020-12-17 糖果的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發育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的階段,有些是生理的發育,有些則是心理上的發育,但是會通過身體反應出來,可是家長會僅僅根據孩子的一些表面行為來判斷,把這些表面行為單純的歸納為「調皮」,其中一種行為就是孩子大小便失控。

尿床的孩子,這是是惡作劇嗎?

小慄子今年剛好兩歲半,小慄子媽媽發現孩子不知道怎麼了,會經常在褲子裡面拉屎拉尿,這還不算,小慄子從來都是只有拉完尿完之後才會媽媽,小慄子媽媽每天都在給孩子不停的換洗褲子,該說的說了,該教訓的也教訓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愈演愈烈,孩子竟然開始尿床了!把小慄子媽氣壞了,以為是小慄子不滿自己的批評,故意為之的惡作劇,不得不鄭重其事的給小慄子一頓屁板,還很嚴肅的告訴小慄子,以後不許這樣惡作劇了,並罰禁止他停看兩周的動畫片。

當小慄子媽媽跟好朋友訴苦的時候,聽自己的朋友說自己的孩子也一樣有這樣的階段,這是肛欲期孩子的正常表現,覺得自己誤會了孩子,還比較自責自己的育兒知識太薄弱了……

孩子到了肛欲期會有哪些個表現

憋大便,在褲子裡大便

進入肛欲期後,有些孩子會一邊玩玩具一邊憋著大小便,憋大小便的時候,孩子會躲在房間的角落,比如窗簾後面,有些孩子會憋不住,躲在門後或臥室裡將便在褲子裡。這時候,無論家長怎麼提醒,孩子憋得臉通紅,還是不會去洗手間解便,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正在尋找憋不住的臨界點,坐在馬桶上就會解便,就找不到這個點了。

喜歡研究便便

處在肛欲期的孩子,會表現出對自己的大小便很著迷,從自己身體出來的物質很感興趣,把大小便解在客廳或臥室,更方便研究。

有些孩子的做法更「噁心」,他們會用手觸碰便便的溫度,還會用便便畫出一幅畫,拍打自己的小便感受其聲音,有些則會找個筷子扒拉,研究大便的味道和硬度,然後把筷子放回去。

還有些孩子,不但會去抓捏大小便,甚至還會之後把手放在嘴巴裡,家長要及時制止。

排便時出現快感

憋便到極致後,突然的釋放,會給孩子帶來全身心的舒暢,這個時候,有些孩子會表現出夾腿現象,同時還會伴隨臉紅、出汗、痙攣、雙手握拳等等。

孩子主動到窗簾後,自行排便感受興奮,為的就是避開其家長的視線。一旦孩子這個過程結束,就會主動離開窗簾了。

孩子到了肛欲期家長該怎麼辦

肛欲期階段一般會經歷兩個月左右,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經歷半年之久,還有部分孩子會憋大便或者尿褲子這種階段更為長久一些。這些孩子在度過肛欲期時候更為困難,家長要放鬆心態進行陪伴,並且堅信孩子會總有一天度過這個時期。

孩子在兩歲前處於觸覺發展的階段,如果有捏便便的現象,家長可以用香蕉來讓孩子捏,或者將雞蛋打破之後讓孩子玩,同時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健康的彩泥玩具,也可以讓孩子玩乾淨的沙子等等,這些都會為孩子觸覺發展提供體驗,以滿足孩子的觸覺發展需求,讓孩子放棄喜歡玩大便的興趣。

如果孩子喜歡躲在窗簾後面,家長們要理解孩子的這個避開行為,不能在這個時候靠近孩子,等孩子自己從窗簾後面出來。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焦點

  • 寶寶在肛欲期,寶媽的做法會影響孩子未來,注意觀察孩子這些表現
    ……類似於這樣的抱怨,在很多寶媽論壇中都有,家長別慌,其實這正是孩子「肛欲期」的正常表現。因此,如果寶寶處於肛欲期,媽媽的情緒一般都會比較暴躁,可她們粗暴的行為,很有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進而影響其未來的身心發育。最直接的表現莫過於自卑,很多肛欲期的孩子能意識到自身在犯錯,可他們又很難戒掉那種快感。
  • 什麼是寶寶肛欲期?當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家長需要正確對待
    媽媽沒等小林解釋,直接給孩子抱緊洗手間去清理。當然,小林也沒免去媽媽的一頓責罵。其實,當孩子在2歲到3歲時,很多媽媽會遇見他們的這種情況。這些,就是孩子肛欲期的一些表現。在肛欲期的寶寶,會受到肛門或尿道括約肌收縮和放鬆帶來的體驗,從憋尿、憋大便中獲得快感。孩子的肛欲期會在1——3歲時出現。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一般在經歷2個月左右就會結束。每個小寶寶都會有肛欲期,但並不是所有的小寶寶,會有明顯的表現。
  • 寶寶的「肛欲期」來臨,家長需要這樣做
    小美對此感到非常著急,她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了很多次,可是孩子的身體非常健康,並沒有生理上的疾病。相信有一部分家長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孩子不愛去廁所,即使憋不住了也不和老師家長說,寧願自己拉在褲子裡!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是很正常的,這說明他到了「肛欲期」。一、什麼是肛欲期?
  • 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表現,代表正處在「肛欲期」,家長切記不能打罵
    這讓很多家長不僅生氣,而且還十分的無奈,甚至一度懷疑自家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難道是故意跟自己作對?其實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表現,代表正處在「肛欲期」,家長切記不能打罵發現孩子出現憋尿或憋便狀況,明明便意來臨,小臉憋紅也不去廁所。排便次數減少,以前可能是一天一次,現在可能是2到3天一次。明明有了獨自排便的能力,卻經常排到自己的褲子裡面。
  • 寶寶「肛欲期」,家長如臨大敵?這樣做可更好的幫助寶寶度過
    寶寶到了肛欲期會有哪些表現呢?當寶寶成長到1-3歲時,就到了我們所說的肛欲期。有些寶寶原本已經學會尿尿排便要喊家長了,可是到了肛欲期,寶寶突然又開始拒絕告訴家長,出現了排便倒退現象。肛欲期也讓很多家長對寶寶排便這件事變得草木皆兵,如臨大敵,總是試圖人為控制寶寶排便,例如定時督促寶寶進衛生間排便等,以便防微杜漸。但是,家長在寶寶肛欲期試圖控制寶寶排便這種事並不科學。寶寶「肛欲期」,家長如臨大敵?這樣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寶寶度過。
  • 寶寶進入「肛欲期」後,家長應該做哪些事情?
    有過帶娃經歷的家bai長都知道,當du寶寶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亂排便的zhi現象,不少家長為此dao非常苦惱,甚至會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殊不知,如果不重視孩子該階段的身體變化,並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很可能會產生心理陰影。
  • 寶寶這幾個異常行為,說明到了肛欲期,家長不要大驚小怪
    所以很多寶寶在經歷肛欲期的時候,都會出現憋便便的行為。這時候,小寶寶們會認為,自己體內的便便是自己身體裡的一部分,當便便被自己排出來的時候,便便變成了「一種禮物」。有很多寶寶在經歷肛欲期的時候,都會表現出自己的對排洩物很感興趣的情況,有的寶寶還會用小手去摸。
  • 什麼是肛欲期,孩子到這個階段家長別不好意思,以免孩子過分偏激
    ,如果孩子形成前文提到的「處女座」性格特點時,這就說明孩子應該是正處於「肛欲期」的性格發展階段。比如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時,表現得特別嚴格的話,孩子雖然會逐漸的遵循家長要求,但是養成習慣的同時也就會形成暴躁的極端情緒。不過這個肛欲期除了對生理上,對心理上也是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這也是孩子最早知曉的一種人際關係。
  • 寶寶有沒有進入「肛欲期」,從這3點就可看出,家長不可大意
    家長們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進入「肛欲期」呢?孩子進入肛欲期,具體會有哪些表現呢?孩子出現以上3種行為,父母千萬別一時心急發脾氣,肛欲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控制排便和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家長如何對待進入肛欲期的孩子,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家長具體應該如何對待處於肛欲期的孩子呢?
  • 「肛欲期」的孩子怪癖太多,處理不當會留下陰影,家長要會應對
    雖然是玩笑話,但足以說明家長的心累,養孩子就是與「屎尿屁」打交道。難以理解的「肛欲期」寶寶群裡一位寶媽說,她兒子這幾天有點反常,在幼兒園裡經常把便便拉到褲子裡,要不是老師給她看了錄像,還有些不敢相信。畢竟兒子都三歲半了,平時在家裡教導得很好,很早就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了。
  • 2歲孩子憋尿、憋便不願說?家長這麼做,幫助孩子度過「肛欲期」
    雖然很好笑,但是孩子的問題不容忽視,布丁媽趕緊上網查了查資料,終於籲了一口氣,放鬆了。原來,布丁只是到了「肛欲期」。什麼是「肛欲期」?讓孩子養成小便大便去廁所的好習慣,如果家長隨地就讓孩子尿,孩子也不會形成小便大便要去廁所的意識,這會讓孩子出現更多憋尿的行為;孩子即便是已經隨處尿了,家長也要讓孩子再去一次廁所,形成一種「尿尿要去廁所的意識」。當孩子處於「肛欲期」,家長可以這麼做:1.
  • 孩子有以下怪癖,說明正處於「肛欲期」,處理不當容易留下陰影
    其實,不要胡思亂想,孩子可能是到了「肛欲期」。肛欲期,又稱為肛門期,一般在孩子長到1-3歲的時候,因為括約肌變得逐漸發達,孩子會通過糞便的保留和排出來獲得快感。所以,排便行為上,可能會有些異常。但是,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它標誌著孩子從嬰兒向幼兒過渡,開始有自己的認知和探索的欲望。
  • 寶寶「肛欲期」,很多表現被認為是「壞習慣」,其實是新的進步期
    「肛欲期」,這期間會有一些看上去是「壞習慣」的舉動,家長要注意觀察。,一些孩子在「肛欲期」會頻繁地跑廁所,反覆體驗排尿或者排便時的感受。例如孩子喜歡夾腿或者是在坐著和的時候扭來扭曲,這是通過接觸括約肌感受到刺激,家長別把這些動作看得太複雜。「肛欲期」對寶寶來說有危害嗎?這是孩子發育期間很正常的一個階段,一般持續一兩個月或者半年。
  • 沒準是肛欲期到了,錯誤處置會給孩子留陰影
    寶寶的肛欲期是什麼?肛欲期是孩子必經的一段時期,一般從孩子一歲開始,到三歲左右結束,在這段時間中,孩子一般會表現為不願意上廁所、哭鬧、不耐煩等。寶寶在肛欲期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憋大便,寶寶會蹲在媽媽看不見的角落,滿頭大汗、一動不動,沒一會,就會拉到褲子裡。
  • 孩子總是把屎尿拉在身上怎麼辦?專家:別緊張或許正是肛欲期
    不僅僅是小美的兒子會出現肛欲期,大多數孩子在一歲半到四歲左右都會出現肛欲期的現象。這時候家長們不要太幹涉孩子的憋便行為,也不要表現出噁心骯髒的表情,也不要過多地苛責打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羞恥,拉大小便在身上的次數就會增加,從而破壞肛欲期的正常進行。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性心理發展理論中提到,肛欲期是人類精神結構發展的第二個時期。肛欲期的結束,標誌著寶寶的性心理向著下一個階段——生殖器期邁進。
  • 孩子是否進入肛欲期,家長千萬要留意這些信號,別讓他留下陰影
    1.這是寶寶經歷的特殊時期--肛欲期人格的發展通常分為5個階段:口欲期、肛欲期、性慾期、潛伏期、生殖期。肛欲期通常是在寶寶一到三歲的時候出現,這個時候寶寶在學習怎麼保留和排出糞便。當大便積累到一定量,大便通過直腸和肛門,括約肌的收縮會給寶寶帶來快感,所以這個時間段有許多寶寶都有憋大小便的行為。並且在寶寶的認知裡,大小便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排出來即是一種"禮物",當孩子排便時家長做出反應,他們也會覺得是由於自己的排便導致了周圍環境的變化,影響了周圍的人,大便成為自己和周圍事物的一種聯繫。
  • 面對孩子有點噁心的肛欲期,家長再生氣也別打罵,不然會適得其反
    小孩子進入肛欲期,會有哪些表現呢?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小孩子分為口欲期、肛欲期等幾個階段,當進入人類精神結構的第二個時期時,小孩子就會通過憋尿和憋大便,來體驗高度的快感。原本,隨著年紀的增長,小孩子的括約肌逐漸變發達,小孩子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了,孩子會有自主排便的意識。但是,處於肛欲期的小孩子,感受到肌肉收縮感,體驗到大便通過肛門時,黏膜產生的刺激感,這會讓孩子覺得難受,但也會讓孩子有快樂感覺。
  • 寶寶進入「肛欲期」有以下表現,別著急責怪,正確處理對寶寶更好
    還老愛憋尿,想尿尿著急到屁股撅起來,就是不去廁所。大人問他,他說不尿,然後不一會兒就尿褲子。早上實在忍不住了,揍了孩子一頓。想起來我家樂樂兩歲多也出現過一段時間,有幾天總是不願意去廁所拉便便,弄得我非常緊張,一天問他好多遍要不要拉便便,最終還是拉到褲子裡。當時還懷疑這孩子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差點要去看醫生了。
  • 抓住肛欲期正確訓練孩子如廁,對孩子人格形成有深遠的積極影響
    書中講到了這樣一個案例:十四歲的彼得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是隨著課業的加重,他卻越來越焦慮了,他想掌控一切,想讓一切達到他理想中的樣子,卻常常事與願違。慢慢地,彼得變了,成績下降,但是他想掌控一切的心理卻沒有變化。父母帶著彼得去看了醫生,經過仔細訊後後,醫生認為彼得在肛欲期的經歷可能導致了他目前的性格。肛欲期的經歷真的會對性格有這麼大的影響嗎?
  • 這是到了肛欲期,媽媽正確引導很重要
    其實是寶寶進入到肛欲期,寶媽也不要太過擔心,讓我們看看肛欲期的表現以及如何度過肛欲期,寶寶的肛欲期有什麼表現肛欲期一般發生在2~3歲的寶寶,他們學會了自己脫褲子,隨後就會出現不停地憋大便或者憋小便的現象,他們會因為這種行為而感到興奮,這時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