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兩則新聞多少引起了關注:
《大學生再也吃不到6.9折的海底撈了!》——每日經濟新聞
消息稱:一汽大眾今年的校招暫不招聘車輛、機械專業的畢業生,校招崗位全部要求計算機、軟體專業。
兩個事實: 1、未來大學生吃海底撈要多花錢;2、應屆生目標的職業將有變數,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的戲碼將要發生變化。
怎麼辦?怎麼辦?
第一個怎麼辦很好解決,普通大學生朋友不吃海底撈可以吃「泥底撈」「海地撈」之類的山寨,當然不屑於便宜3.1折扣的大學生群體自然不需要考慮,無非就是多花部分錢,花得起自然就花得起!花不起的也就花不起罷了!當然也可以從每個月吃一次變成兩個月吃一次半年一次,看誰先耗死誰。
第二個怎麼辦就道理也是一樣,應屆生選擇的餘地很多,特別是工科類專業的,基本上不愁沒有好公司錄用,所以更不需要擔心就業的問題,沒有一汽大眾,總有個二線小眾吧,都是差不多的現代製造工廠,無需大驚小怪。可能這個學校保就業班的領導就要多花點心思重新尋找企業合作,學生也要積極動作起來另尋高就罷了。而其他專業的同學,自然有自己的目標企業,只要做好準備,按部就班在秋季招聘旺季尋找合適的。
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我還不至於沒有吃海底撈就餓死(還不至於沒有一汽大眾就會找不到工作),不必大驚小怪,自尋煩惱!
那我們換一個更深刻的話題:面對突發情況,校招季怎麼及時調整,最終順利達成目標?如何騎驢找馬,這值得我們深度分析。
本來約好了同學周末吃海底撈的,不能因為現在不能打折就不去了吧,那多沒面子!
本來約好了同學周末吃海底撈的,現在突然就就不打折了,那還去條毛線啊,這樣還過去幫襯,那多面子啊!
就同一件事,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個道理,還是你說了算!
因此為適應校招季的變化,我給出以下建議。
唯一原則:永遠有備胎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假裝睡覺的人!為什麼說?當代的大學生不會為了一個企業而非此不可,一輩子唯一的願望就是加入貴公司服務而且忠誠不變。學生不會,企業更不會!因此,我們都是假裝睡覺的人,大家心知肚明,不點破而已。
我遇到過這樣的同學來面試,那時候已經是臨近畢業的6月底,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把簡歷給了我,當問到手中有幾個OFFER選擇,怎麼還沒合適,我公司哪裡更具吸引力的時候,對面的同學也好不含糊,直接說本來家裡人安排了進入某國企,結果最後才發現名額沒有了,所以這個時候才找的其他方式先就業,後面才看還有沒機會進去該企業。
我當然是心頭一驚的,一是怕得罪了關係戶,二是對當代年輕人的坦率給予十分的肯定,接著就是認為他有點天真有點傻,莫名的感受又不能發飆。
是的,有些企業當然是PLAN B,是屬於後備,而問題不僅僅是面試過程不應該如此坦誠,更重要是屬於自己的候選方案必須制定的和原計劃方案一致的高度才可以,而不是真的隨便。當年高考填志願,總是在第一志願那裡有差不多分數的同樣選擇,其次才回到分數線低一點的第二第三志願吧,怎麼可能是為了就上大學就隨便填一個「」清華「,然後後面的留白呢?現在的年輕人也是極少會出現說非得某個企業不可的情況,即使我真的遇到過校招期間某女生被淘汰後苦著說她是做了怎麼的準備,非常渴望加入我公司等等,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對同學們來說是第一選擇,非此不可的夢想企業,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應屆生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同時也不會存在必須得到某個同學不可的道理,當然也不存在某個學校某個專業。所以說,我當你是我的唯一,可你當我是備胎,這情況太正常了。
先確定目標A,別忘記計劃B的存在,騎驢找馬就是這個道理。
於是,校招期間及時調整,最核心的就是必須有足夠的能夠通過刷選獲得OFFER的備選企業。這註定了有些是我想要的,我現在能要的,和我不想要的。
請認清這個世界:比人總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更重要的是,你還在落實哪個企業嗎?我都已經被拿到3個OFFER,先挑一個,回頭再努力看看有沒更合適的吧,你加油!有空一起打球,我近來都有空的。
而制度合適自己的應對方法可以有:
1、 列舉法
通過各種資料標準維度進行有計劃的敵對劃分,再結合自己的客觀條件和實踐經歷去做評判,重新走一次高考填報志願的路,了解目標企業的信息。
如,學習會計專業的同學肯定渴望進入四大工作,所以這幾個企業將會是第一梯隊的,接著就是著名企業的會計崗位,按照外資、國企、民營企業等羅列。然後選擇自己目標再詳細了解校招信息。
2、 排序法
顧名思義,就是在例舉了各項指標因素之後,通過分數的對比以及個人的情況匹配,用PK的形式或者分數總分去進行從高到低的排列。
如:汽車類工程類的同學,在廣州就讀,當地就有廣汽集團旗下的多家企業有校招需求,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廣汽傳祺,廣汽三菱等等,那就意味著雖然都是差不多,但鑑於各個企業單獨經營,效益也自然不同,福利待遇等等也有差別,所以就可以用排序法進行更詳細的目標選擇。再具體的說,可能幾家企業都在華南理工大學進行校園宣講會,時間相差不遠甚至重複,那就需要有針對性的刷選而不是全部都同樣的精力時間參加。
3、 專家法
這是要求同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和專家進行溝通交流,了解目標企業的行業信息,個體企業的分別,還需要針對自身的興趣愛好,職業傾向做出科學的判定才能夠做出最好的建議。我們往往看到這樣的情況:
同學A的臨床醫學專業,已經研讀了5年的本科知識,可是自己不希望從事醫生的工作,對媒體工作感興趣,可想而知在進行媒體工作的校招活動時候將要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有多大!就一個為什麼不做醫生的疑惑就要重複無數次。
這就是在做就業目標選擇時候的幾個常用方法,而招式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要指導自己在校招求職過程中時刻進行調整,而且是有方法的調整。通過這樣操作後,就基本上判定哪些是驢哪些是馬了?
及時企業也是用的相同的騎驢找馬的方式進行選擇,只是同學也要用相同的方法去應對,那才叫站在同一個水平去對話和溝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就不對了。
沒有最好的職業,只有最好的職場心態
沒有萬全之策,只有已經準備的自己,接著水來土掩,兵來將擋!
騎驢找馬的去尋找自己的理想職業,何嘗不可?
當下一次我們到海底撈吃飯,發現原先可以6.9折的優惠真的已經沒有了,那就學會接受吧。跟就業一樣:明明可以有其他選擇,甚至是更貴更豪華更好吃的,可我就是愛吃海底撈啊,及時已經線上預約排隊,要等3個小時,我也願意啊,因為我就是喜歡吃海底撈,其他的我暫時都不考慮。排隊的時候肚子餓怎麼辦?我覺得現在還餓得起,只要最終能夠吃到我想要的鵝腸、血旺就什麼都彌補回來,現在什麼艱辛都可以接受了。
是的,若是同學們都有這樣的精神力和堅毅,我非常欣慰。也必然會祝賀同學們早日吃上自己喜歡的海底撈,成功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因為你們的心態已經非常好,足夠應付接下來的種種不確定以及變化。
而通常,我們的選擇是,先吃點零食吧,等也別餓著肚子?看看美團附近有沒其他優惠的或者沒吃過的,試試也無妨。萬一那個也不錯呢?對吧?
最後,
就是很多的同學都是真的白紙一張的狀態去求職,用著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去準備校園招聘會,就把這些經歷都當成是成長的養分,經歷越多,接受的變化越多,那就越能更快速的成長。但事實上,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大家不必如此艱辛,稍微可以輕鬆點,也可以走捷徑。這就是後話了。
濤說職場,給你5分鐘的閱讀體驗。
要想了解更多的職場經驗,請關注我和文章,歡迎大家轉發,點滴文字都是多年經歷提煉而成,望能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