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戰略之於中國企業

2020-12-17 建設工程教育網

  中國企業成長經歷的三次戰略轉型轉型思維是很重要的戰略性思維,全面而準確的去理解中國企業20年的發展背景是我們在理解企業戰略時更重要的問題,而只有理解了這個問題,對於企業成長性的問題才會有一個更加準確的看法。

  我們把中國企業發展問題的轉型總結為下面三個方面:

  一是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轉型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的發展,給了中國大多數企業第一次創業的**和機會,這也形成了很多企業的戰略取向,這裡面最著名的是聯想的「貿-工-科」的發展戰略。

  在那種短缺經濟時代,沒有什麼比做貿易賺錢更有說服力的事情了,比如說彩電,在那個時代和現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1978到1995年這段時間,中國基本上是這種短缺經濟時代,彩電是要憑票買的,企業之間比拼的是企業的性質和生產的能力。在中國彩電業的競爭格局中,在這種轉型中最大的成功者是長虹公司,這個以國家性質為主的企業,1973年起就開始研製黑白電視機,1979年從日本松下引進全國第一條彩電生產線,1982年其年產能就已經達到了10萬臺。1985年又從松下引進了全中國最後一條生產線,1986年生產能力增至32萬臺,1992年增至100萬臺,1996年繼續增加到660萬臺,1998年生產出930萬臺,總量位居全球第四。

  這種生產能力和國字招牌的優勢在中國這次大轉型中顯示了極其強大的競爭力。相反,那些以民字為主的公司和剛從國字轉型的公司則沒有這麼大的競爭實力。在這次大的轉型發展中,以2001年中國正式的加入WTO為準,前後5年,中國基本商品已經陷入了嚴重的過剩時代,這個特點就導致了中國企業的第二次轉型。

  二是中國市場的「貿-工-科」向國際板轉型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對中國企業的一些所謂的成功經驗,現在看來還不是蓋棺定論的時候。由於中國市場巨大的包容性使得中國企業賺錢的門檻變得非常低,這就使我們在很多關鍵性的管理和技術問題上沒有一種相對的遠見。

  一般人容易將2001年11月中國加入WTO當作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起點,其實,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化競爭是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2001年可以算作這一過程的轉折點。大量外資進入,迅速使我國許多產業被國外跨國公司壟斷。在通信業有著名的「七國八制」;在電腦行業有IBM、惠普、蘋果等;在彩電業有松下、日立、索尼、飛利浦等。

  1992年,中國政府明確提出「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策略,大幅度降低關稅,同時取消部分進口許可證,使外資對中國經濟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國內企業面臨的壓力達到頂點。風起雲湧的合資,使一大批國內品牌從此消亡。而進入1995年,半壁江山已被國外品牌佔領。電腦行業前10名只有聯想一個純正的國產品牌,飲料界只剩下健力寶,彩電業也只有長虹。這個殘酷的事實決定了1995年以前中國企業的競爭目標———決戰跨國公司。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市場爭奪戰中,國內企業幾乎無一例外地採取了低成本競爭戰略。這是後發國家的企業必然採取的一種競爭戰略。

  按照美國學者邁克-波特的競爭理論,企業戰略只有兩種:低成本戰略和差異化戰略,現在諸多企業實踐已經證明了這種觀點的有效性。作為後發國家的企業,中國企業是很難採取差異化戰略。因為對於工業企業來說,差異化主要是產品的差異化,而產品的差異化又主要是技術的差異化。但是,由於技術的更新換代總要受到買方經營成本的制約,所以,技術的演進總是表現出遞進的特徵。也就是說,一個新技術的被廣泛引用,必須與原有技術能夠實現平穩的過渡。電腦業的術語「兼容」最能說明這一問題。當然,企業也可以走自主研發的道路,但是,這卻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一方面,中國科技力量集中的軍隊和科研院所,由於體制轉換的障礙,始終無法突破性地完成「國家主導」向「企業主導」的科研模式的轉變。另一方面,採取專利付費和仿製的技術追趕戰術,也越來越容易受到競爭對手的法律訴訟。

  由於這兩方面原因,中國真正走上差異化戰略道路的企業鳳毛麟角,深圳華為可以算作一個特例,但即便如華為這樣的企業,面對思科這樣的國際對手,還根本談不上差異化競爭。所以,低成本戰略是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

  三是國有企業通過改革向其它形式轉型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當今排在前10位的市場化大型企業,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們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改制過來的企業。

  這個現象說明了一個問題:如果國有企業在產權改革方面一旦取得突破性進展,將比純粹的民營企業發展得更快。箇中緣由在於:國有企業掌握了絕大部分企業發展所必須的資源,行業好才是企業好的更重要的原因。人才、技術、管理經驗、資金、優惠政策等方面,國有企業有著民營企業可望而不可及的優勢。

  但是,相比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人才資源的潛力難以發揮出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初級階段,這個弱點表現得還不十分明顯。

  但是當國有企業的其它資源優勢逐漸弱化的時候,僅憑資金優勢已經無法左右市場。這個時候,國有企業的致命弱點就暴露無遺。誰是影響中國企業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原因?從戰略上去理解這個問題非常的複雜,而關於國有企業的效率高還是民營企業效率高的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分野。

  以香港的兩位學者來說,經濟學家張五常是典型的說國有企業沒有效率的,認為中國未來企業的發展關鍵是要求企業在制度上進行創新;而同在香港的郎鹹平則認為中國的國有企業的效率要比民營企業要高,而且舉出了很多的案例作為說明。那麼誰對誰非,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作為中國企業的主體性的問題,國有企業由於在資源和政策上有比民營企業和外國企業更多的優勢,在量上也顯得很多,其改革的邏輯和路局都會對中國企業的競爭狀況都會有很明顯的影響,這個背景看來是更加的深沉。

  轉型思維是很重要的戰略性思維,全面而準確的去理解中國企業在20年的發展背景是我們在理解企業戰略時更重要的問題,而只有理解了這個問題,對於企業成長性的問題才會有一個更加準確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實施低成本戰略 強化價值創造
    凌鋼股份董事長文廣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鋼鐵工業面臨全方位、長期性的發展機遇,化解過剩產能將對行業健康穩定運行產生重大影響,鋼鐵行業仍具有較好的發展前途。凌鋼股份計劃在保持年產鋼600萬噸不變或條件允許適度增加的情況下,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和價值創造,立足鋼鐵主業和產品定位,大力實施低成本、技術創新、綠色發展戰略。
  • 摩天之星:推行低成本戰略定位的局限性是什麼
    「高收益、低成本」的經營模式,是所有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摩天之星也不例外,而低成本戰略定位也是現如今商界進行成本管理的一大重要指導理論。所謂低成本戰略是指企業在提供相同服務或產品的前提下,通過企業內部成本控制的加強,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服務以及廣告等方面儘可能壓低成本,使成本費用低於同行,進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與市場佔有率。世界上採用低成本戰略定位的著名企業並不在少數,例如:福特公司、豐田企業公司、西南航空公司以及沃爾瑪等,以上企業皆從具體的企業管理環節入手,運用低成本戰略控制企業成本支出。
  • 酒店低成本和差異化之辨
    美國著名的戰略專家麥可·E·波特在《競爭戰略》一書中總結了通用的企業競爭戰略:成本領先、差異化戰略和目標聚焦。他認為可以從兩種策略中選擇一種以贏得競爭優勢。要麼把成本控制到比競爭對手更低的程度,要麼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或服務,讓顧客感覺提供了比競爭者更高的價值。
  • 國外大石油石化公司低成本戰略剖析析
    國內外不少學者已將其提高到戰略的高度去認識,稱之為「低成本戰略」。  2.1、國外的「低成本戰略」同樣適用於我國石化企業  國外石油石化公司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及企業組織形態大致與國內相近,國際石化業的特徵也與國內石化業基本相仿,因此國外大石油石化公司在實施低成本戰略方面的經驗做法原則上也適用於我國石化企業。
  • 奧凱航空——民營航空市場低成本戰略走不通
    對於民營企業來講,進入一個剛剛開放的壟斷行業的慣用招法就是走低成本戰略,但這一策略在民航市場很難吃得開  今年3月,奧凱航空首飛,長沙至天津僅350元。7月,春秋航空緊跟其後,首航上海至煙臺最低只需199元。
  • 論建築施工企業定額的應用及實施低成本戰略
    運用企業定額加強施工項目成本控制。通過核算並與計劃指標對比可以發現成本偏差,進而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採取措施加以糾正。這種分析對比往往要細化到量價的構成,這就要依賴企業定額。  二、企業實施低成本戰略方法  一)加強成本基礎數據的搜集與整理成本基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是成本基礎管理工作中工作量最大、內容最重要、精確度最高的工作。
  • NICHE戰略:冠軍企業的成功之道
    NICHE戰略:冠軍企業的成功之道 2006-09-19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NICHE一詞來源於英文,原義為「壁龕」,引申為
  • 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轉型為國有低成本航空公司
    原標題: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轉型為國有低成本航空公司   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記者錢春弦)在北京第二個民用機場南苑機場,東航集團2日宣布,旗下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中國第一家國有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誕生,宣告了東航成為中國第一家「混合經營制」大型航空運輸中央企業。
  • 創變數字時代,WeWork中國與京東企業業務達成戰略合作
    後疫情時代,WeWork中國正加速數位化轉型進程,力求通過數位化採購戰略平臺不斷突破效率極限,以更低成本實現更高效率,勇攀數位化高峰。WeWork中國自2016年進入中國起就著力推行數位化建設,致力於打造以科技賦能的未來辦公方式,為企業提供面向未來、隨時應變的空間解決方案。此次與京東企業業務達成的數位化採購戰略平臺將幫助WeWork中國進一步實現信息化賦能供應鏈,並達成降本增效的長期目標,幫助靈活辦公行業數位化轉型釋放裂變級勢能。
  • 低成本與差異化:本土功率半導體企業競爭策略
    目前,就晶片製造而言,中國大陸功率半導體企業生產條件大多停留在國外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現在仍使用晶閘管時代的深結臺面工藝平臺,很少有平面外延細線條工藝平臺,與現代功率半導體製造已不屬於同一個製造工藝類型;就產品門類而言,中國大陸功率半導體產品類型主要是晶閘管、功率雙極管,而大電流的FRED、VDMOS、IGBT三大類現代功率半導體和功率IC只佔很小的份額。
  • 波特差異化戰略在中國的最新發展
    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先生所提出的三種基本戰略,差異化戰略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種。在低成本戰略越來越難以實施,細分聚焦戰略效果不明顯的當今,差異化戰略越來越顯示出獨有的魅力。
  • ...強調:堅持低成本長期戰略舉措,全力推動提質增效各項部署落地落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陳玉強 李長開 特約記者汪博)5月7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到駐河北地區部分石油石化企業調研,強調要學習貫徹5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精神
  • 低成本航空應當成為中國民航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基石
    編者按:11月18-19日民航資源網主辦的2020民航趨勢論壇在鄭州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育新機·開新局 疫情常態下中國民航的突圍之道與競爭力打造」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民航業相關人士,共同探討疫情對航空業的中長期影響,思考行業格局戰略調整及發展趨勢
  • 君智戰略諮詢在2020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期間 探討中國企業的戰略...
    據有關機構調查顯示,能夠正確制定戰略的企業家為數不多。在此危急存亡之變局中,一步踏空則可能全軍覆沒。2020,選擇一定大於努力。  為了能夠讓更多企業走出戰略迷局,君智戰略諮詢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周年年會期間,探討了中國企業的戰略解法。
  • 透過低成本策略看SpaceX的企業管理特點
    而這一事件除了其歷史重要性本身以外,更令人矚目的,或許在於它竟然是由一家民營企業完成的:SpaceX -2002年成立到今,不到18年的時間裡,實現了全球民營企業商業載人航天第一飛,建設了第一個民營航天公司飛船訪問國際空間站,是第一個以液體為燃料成功發射火箭進入軌道、世界第一個實現火箭回收並可重複利用火箭
  • 企業大學建設之戰略規劃
    企業培訓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培訓戰略變化頻繁;3. 企業大學的組織管理體系不能充分支持企業大學的運營,尚需完善規範;4. 企業大學定位盲目,使命缺失,功能混淆,企業內部學習創新氛圍不足,距離真正的學習型組織還有很大差距;5. 。。。。。。
  • 堅持主推菲教,阿卡索低成本運營推動英語普及化
    今年一季度,在51Talk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其課程產品副總裁戴雲表示,「優質菲律賓外教是中國青少兒更好的選擇。」菲教或將取締中教、歐美外教等逐漸成為外教市場的主力。其實,菲教並不是近兩年來才進入用戶眼球,獲得市場認可的。
  • 廉航日本扎堆綻放,中國低成本春天在哪裡?
    【詳細】  全日空啟動低成本班機之舉實則效仿中國的春秋航空和馬來西亞的亞航X。後兩者均為低價航空,並且均增加了赴日航班。受「3.11」大地震影響的全日空意圖抓住震後旅遊潮,力挽其在震災中的嚴重損失。促成此項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主要在於服務東京周邊地區的成田機場正計劃興建全新航廈,迫切希望能吸引低成本航空及國際航空公司的進駐,以保證並提升成田機場的吞吐量。
  • 助力企業人才戰略落地 雲學堂2017中國企業大學年會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雲學堂最新資訊 > 正文 助力企業人才戰略落地 雲學堂2017中國企業大學年會
  • LEDinside:木林森增長型戰略全解讀
    本文希望透過對木林森企業戰略層面的增長型戰略(Growth Strategies)的全面解讀,管窺蠡測一番這家隱藏在低成本戰略印象之後的LED封裝廠真實戰略意圖。    低成本戰略促使木林森成功崛起   麥可波特定義了三大基本的競爭戰略,分別是低成本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木林森的崛起毫無疑問是低成本競爭戰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