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凱航空——民營航空市場低成本戰略走不通

2020-12-17 民航新聞
  對於民營企業來講,進入一個剛剛開放的壟斷行業的慣用招法就是走低成本戰略,但這一策略在民航市場很難吃得開

  今年3月,奧凱航空首飛,長沙至天津僅350元。7月,春秋航空緊跟其後,首航上海至煙臺最低只需199元。低票價明顯是個由頭,看起來很美,卻瞬間又消失不見了,而對於剛剛起步然後執意要走低成本戰略的民營航空,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路究竟能不能走通?

  早在2002年,三大國有航空集團掛牌之後,國航、南航、東航三巨頭加海航、深航、川航、山航四地方航空公司的布局,似乎構成了一個穩如磐石的格局。不曾想,僅僅過了不到三年,民營化大潮就已經將這個結構衝得七零八落。

  在過去的兩年裡,奧凱、春秋、鷹聯這「三劍客」用自己手中的大把現金為賭注,在曾經全國有的中國民航市場上殺出了一條血路。出於對開拓者奧凱航空的尊敬,不妨稱之為「奧凱路徑」。

  但奧凱航空對中國民航的最大貢獻,也許在於它用鐵的事實證明:低成本航空在中國純屬痴人說夢!至少在今後幾年還看不到任何希望。  

夢碎低成本

  所有的人都知道低成本航空好,要命的是,哪怕國內航空公司將一張列印紙正反兩次用、再剖開來分兩次用,該給老外的美元還是一分都不能少。於是,就有了奧凱航空開航後連續保持90%以上的客座率,卻依然收穫虧損之果的怪現狀。

  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從國民經濟全局的角度考慮當然是好處多多,然而具體到民航業,高昂的飛機、航材和航油成本卻令航空公司不堪重負。

  飛機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生產資料,目前全球幹線飛機市場絕大多數份額為波音和空客兩大巨頭所壟斷,而它們是不收人民幣的。產品銷售以人民幣結算、購買生產資料以美元結算已經成為國內民航業最大的心病。

  大家共有的弱點,就不是自己的弱點。民營航空公司頭痛的不是該死的美元,而是有美元也可能買不到或租不到飛機。

  國內的航空公司是不能自由購買國外的飛機的,必須由發改委每年審批一次。這一點對三大集團不會造成太多不便,畢竟每年進口飛機的名額大多會落到它們頭上。三大集團財大氣粗,人才儲備都做得很好,更何況他們兜裡揣著大把現鈔,銀行裡還有幾百億的授信額度,來幾十架飛機也是一口吞下。

  相比之下,民營航空公司人員少、底子薄,今年不知後年事就非常尷尬了。人才儲備量大了,怕發改委來年不批飛機,平白消耗人員成本;人才儲備量小了,萬一發改委批飛機了,手裡又沒有現大洋的話,又會坐失良機。為了保障安全運營,民航總局又有規定:客機使用年限超過10年,貨機使用年限超過15年,均不得引進。這一條規定民營航空公司大多表示理解,民航安全是頭等大事,誰也不敢怠慢,但是引進飛機的成本因此變高也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進口飛機,高昂的航油和航材成本同樣令航空公司束手無策。

  2004年以來,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飆升——目前已經突破60美元的價位,航油價格經六次上調後也已達到4920元/噸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剛剛品嘗了兩年盈利滋味的中國民航業再現全行業虧損,燃油價格瘋長無疑是罪魁禍首。

  航材價格也是航空公司的老大難問題了,目前各航空公司的平均維修成本在總成本中的份額已經接近20%,越是大型的航空公司負擔便越是沉重。而且,航材進口關稅在各地的差異也是我國的一大特色,各地之間的稅率極為懸殊,相差可至十幾倍。

  飛機、航油和航材成本都是雷打不動的,壓根降不下去,民營航空公司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作為航空公司經營者,目前只剩下一條路——用一切辦法降低人員成本和管理成本了,也有人稱之為制度創新。

  據觀察,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利潤絕不僅僅來自於員工,壓榨供應商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可惜這一手國內航空公司似乎玩不起來。低成本航空,和大多數的美好願望一樣,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預期無限好

  如果我們一直在「低成本航空」的概念上糾纏的話,就未免有點「著相」了。資本從來不考慮概念,它的鼻子只喜歡利潤的味道。

  業內人士對當前的中國航空市場有一個基本共識,即高投入、高風險、高成本和穩定的低利潤。那麼以追逐高利潤為本能的資本緣何要進入這個前途未卜的市場?

  事實上,民營資本看好的應該是市場的前景而非眼前的利益,也即預期收益。

  從理論上來說,民營航空公司的預期利潤率是非常高的,收回成本的周期大概是5-8年,這已經非常理想了。

  如果市場不發生變化,民營航空公司大可坐等自有資本增值再追加投資,但是市場不發生變化是不可能的。市場份額是搶來的,而不是等來的,大規模追加投資必須從現在就開始謀劃,否則再過幾年,難保被財大氣粗者一口吞下。

  三家民營航空公司都儘可能早地開展業務,這關係到一個資本閒置的問題。上億元的資金停在帳上,不能產生現金流和利潤,投資者不可能不著急。

  奧凱在引進波音737貨機受阻之後,馬上改成引進客機,就是為了儘快投入運營以產生現金流。否則3億元的註冊資金閒置在帳面上,想一想都是罪過。  

剩飯戰略

  這個世界是要用實力來說話的,與老大們正面對抗肯定是死路一條。

  隨著天空開放步伐的加快,國外的航空巨頭正在磨刀霍霍。面對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即使是家大業大的三大集團也時刻保持警惕、抓緊時間埋頭苦幹,龜縮防守也是死路一條。

  如何在生存與發展之間保持平衡,是民營航空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

  可以預見,民營航空公司的弱勢地位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就決定了它們的發展策略只能是搶「剩飯」(所謂剩飯,不含貶義,特指大航空公司無暇兼顧的非主流市場)。

  三家民營航空公司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目標市場:奧凱的國際貨運、春秋航空的旅遊包機、鷹聯的支線航空。這些市場就是民營三劍客的死生之地、安身立命之所,而且還是它們後續發展的根基。

  以鷹聯選擇的支線航空為例,除了海航、南航,國內老大們對於開發支線航空向來沒有太大熱情。事實上,支線航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國內可開發的支線航線理論上超過1000條,而目前只開發了100多條。只要鷹聯開發出其中1%的市場,就可以活得很滋潤了。

  國有航空公司在繼承家業的同時,也必須背起沉重的包袱,有權利即有義務,這是公平買賣。三大集團的人機比遠遠超過100:1,國航更是曾經到過200:1,而國外的航空公司一般則為80:1。國有航空公司的人員成本之高由此可見一斑。這其中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的管理問題,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完全沒有歷史負擔的民營航空當然瀟灑得多。奧凱曾經向外界透露,他們的人機比大致為50:1。同樣的一架飛機,在國航要養4個人,在奧凱卻只需養1個人。奧凱還表示,將充分利用社會保障體系諸如養老保險等手段,永絕後患。

  當然,奧凱這麼低的人機比固然節省了人員成本,但是剩下來的人員成本並不能完全揣到自己兜裡,必須付出業務外包的成本才能保證正常運營。

  據奧凱稱,在內部人員控制方面,奧凱嚴格執行「機構扁平、人員簡約」的經營理念,力爭將人員成本降到最低。

  企業競爭力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不是只有低成本就可以包打天下,何況像國外「公共汽車化」的低成本模式在我國根本做不到。與低成本相比,服務質量對航空公司的競爭力的加成作用也不可低估。

  與國外乘客相比,國內乘客在觀念上有很多不同,乘坐飛機依然被視為比較高檔的旅行方式,這一點國內的航空公司經營者都心知肚明。像瑞安航空那種安直背椅、拆遮陽板、不提供任何餐食的做法在國內是完全行不通的,哪家航空公司敢這麼做,估計不到12個小時就會臭名遠揚。

  截止目前,三家民營航空公司雖然偶有驚人之語,但是它們對外的一致態度還是低調為主。與財大氣粗、動輒拍出上百億買飛機的三大集團相比,新來乍到的民營航空公司底氣明顯不足。

  事實上,以三家民營航空公司的經營範圍和發展戰略看來,他們與現有國有航空公司的關係更多的是合作互補,而不是競爭。奧凱目前經營的天津-長沙-昆明航線,就是海航4年前拋棄的「剩飯」,處於低烈度競爭狀態。

  奧凱的決策層還將目標瞄向了中國民航市場的一個大缺口——國際貨運業務,眼光十分獨到。

  奧凱高層表示,目前已經改裝並且運行中的波音737全貨機十分短缺——目前全世界只有47架,而且都在其它航空公司手裡。所以奧凱只能先租進3架波音737客機經營客運業務,明年或後年再引進3架大型貨機經營越洋貨運業務。

  以目前中國民航市場的增長速度而言,奧凱的入場對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很難「刺激」到別人的神經。中國民航業在越洋貨運上的運力更是低得可憐——全國只有10多架大型貨機,而這個缺口必須靠全體民航業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填得上。恭喜奧凱即將進入一個供小於求的市場。

  據民航總局透露,目前奧凱正與大韓航空進行談判,準備成立一家合資貨運航空公司。憑藉奧凱與大韓航空的良好關係,這項合資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對此,奧凱董事長劉捷音表現了一貫的低調,他表示:「我們希望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將中國民航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出現雙贏的結果。」

0薦聞榜

(《科技智囊》,

相關焦點

  • 奧凱航空:做「低成本的公共汽車」
    今年2月國務院又頒布文件,明確提出民航等壟斷行業大門在政策上向所有民營資本敞開,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而首家飛天的奧凱航空便成了新政策的最大受益者。那麼,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奧凱航空在安全、價格、服務等方面又做得怎麼樣呢?在首航當天,記者曾做過一次隨機體驗。  這架飛機是奧凱航空從韓國大韓航空公司租賃的,也是我國引進的第一架波音737-900型客機,能夠載客188人。
  • 浙江均瑤集團牽手奧凱航空 廉價航空還有點遠
    中國首起民營航空併購案倒計時  以往平靜的航空市場最近頗為熱鬧。就在浙江泛亞航空公司在寧波即將破「殼」而出時,在相隔不遠的上海,浙江均瑤集團和奧凱航空達成的戰略性合作框架也在最後敲定中。  與一般的民營企業合作不同,此次合作一方是國內最早涉足航空業、擁有十幾年包機經驗的民營企業,而另一方則為國內首家民營航空公司。
  • 奧凱航空再換帥?
    2005年,民航局出臺《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放開民航業投資準入,首批民營航空奧凱、春秋、吉祥等公司相繼成立。 2005年3月奧凱航空成功首飛,成為國內首家飛起來的民營航空企業。 但奧凱航空成長之路並不如成立之路那麼順利。
  • 民營奧凱航空易主:大田取代均瑤成最大股東
    他認為奧凱過去5年飛行安全記錄非常好,管理運營團隊也具有專業水平,之所以發展遇到困難,主要是股權紛爭,這個問題解決後相信奧凱將步入正常軌道。從行業來看,2009年中國民航業運輸量增長率為19.1%,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第二大航空運輸市場。大田現在出手,正好避過了2008年至2009年一季度的行業低谷,當時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巨額虧損,民營的東星航空倒閉,鷹聯航空轉向國企,現在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新契機。
  • 奧凱航空是個啥航空?
    —————— 被收購野史 —————— 1、2016年,第一次,均瑤集團 奧凱航空(英文名「Okay Airways」)是大陸第一家投入運營的民營航空公司,也是第一家批量引進國產飛機(新舟60)的航空公司。
  • 奧凱航空提前停航第三天:部分員工選擇離開
    畢竟停航才兩天,而且很突然,所以不少人都還在觀望和等待,如果再過幾天還沒有具體消息,走的人可能會更多,我的室友也在收拾行李,因為年底前公司恢復飛行的可能性不大。"文/記者曾佑忠  業內說法  集體困境民營航企路在何方  自2004年1月15日我國降低了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運輸市場的門檻後,一批民營航空公司通過發展支線客機等方式,在夾縫中艱難前行。  奧凱航空公司副董事長郎賽強介紹,航空運輸業屬於高資金、高風險行業。
  • 奧凱航空恢復開通「天津=太原」航線
    民航資源網2020年7月10日消息:7月10日8點45分,奧凱航空BK3173航班平穩降落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這標誌著奧凱航空「天津=太原」航線恢復開通。太原機場攜手奧凱航空在停機坪舉行了簡短而熱烈地航線開通儀式。
  • 作價5億「奧凱航空」易主 均瑤低調抽身 大田接盤
    民營企業投資航空業為何困難重重?  昨日,王均金破例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奧凱航空現有的航空運營執照、160多名飛行員(含飛行學員)、29條幹線航線都是非常稀缺的資源。」  王樹生此番涉足航空領域,也出於對中國民航業發展前景的看好。在他看來,中國民航的發展速度是哪個國家都不能比擬的。「按照民航局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飛機航線要『縣縣通』,這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 奧凱航空員工現狀:無事可做 籌劃另謀出路
    作為國內第一家飛上藍天的民營航空公司,奧凱航空有限公司曾因打破民航國企一統天下的局面帶給人們很多的期待。而今,他們又「率先折翼」,停飛的理由是股東之間的矛盾重重,大股東的資金未到位等原因。已經沒有滯留旅客需要安置,奧凱公司現在是什麼狀態?停飛又會給員工帶來怎樣的影響?一位年輕的奧凱員工向記者講述了她從業3年來的酸甜苦辣。
  • 國有航空殺入低成本市場 票價比傳統航空低20%至40%
    原標題:國有航空首次殺入低成本市場   傳統航空業務的低迷逼迫三大航開始進軍低成本航空市場。昨天,東航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中聯航正式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成為首家國有經濟體制下的廉價航空。據透露,中聯航很快會對票價體系進行調整,折扣水平將比傳統航空公司低20%至40%。
  • 奧凱航空爭分奪秒運送活體器官
    民航資源網2020年11月2日消息:近日,奧凱航空AOC接到一通特殊的電話,「合肥一家眼科醫院的段醫生將攜帶4片眼角膜乘坐奧凱航空BK2846航班由合肥前往昆明進行緊急手術,希望奧凱航空予以協助」,電話那頭,來自合肥機場的工作人員略帶急促地語調說道。此時,距離航班計劃起飛時間只有近1個小時。
  • 奧凱航空正式開通「天津=安慶=深圳」航線
    民航資源網2020年7月8日消息:隨著全國復工復產工作有序開展,推進社會經濟加快復甦,大眾旅遊需求逐漸回暖,安徽省安慶市航空市場需求增強。為支持安慶市航空事業的發展,同時,完善公司航線網絡布局,奧凱航空自7月8日起正式開通「天津=安慶=深圳」航線,這也是奧凱航空在安慶天柱山機場開通的首條航線。
  • 奧凱航空杭州—天津BK2772航班·都市快報
    奧凱航空:14小時中,  僅有2小時30分鐘為機上等待時間  奧凱航空是國內一家年輕的民營航空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主要基地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截至2013年8月共運營19架飛機,比起運營幾百架飛機的大航空公司來說,奧凱航空還在成長階段。
  • 春秋「隨心飛」細則待調整;奧凱航空再換帥
    2據企查查信息,奧凱航空有限公司在6月28日變更工商信息,胡如平接替李鐵任董事長。去年8月,奧凱航空原總裁李宗凌卸任總裁職務,從海航離職的李鐵兼任董事長和總裁。僅僅兩個月後,10月,原東海航空副總胡如平擔任奧凱航空總裁,其更早曾在民航中南空管局、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任職辦公室主任等。
  • 奧凱航空服務屢遭詬病:客服電話不說話 等乘客自己掛
    截至目前,在此次評選聯合主辦方黑貓投訴平臺上,奧凱航空投訴量為17件,已回復1件,已完成1件。服務「踢皮球」:客服電話空場20多分鐘 等乘客自己掛機奧凱航空客服難以聯繫屢遭到詬病,多位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其解決問題緩慢、客服聯繫不上等問題。
  • 奧凱航空母公司35億「賣身」,中小航司生存不易
    業內人士指出,奧凱航空的戰略定位不清、管理團隊一度不穩,在中小航司生存壓力本身就不小的市場環境下,奧凱航空的日子並不好過。奧凱航空支線業務「折戟」2010年金融危機後,國內民營航空舉步維艱,王樹生以大田集團的名義,斥資約5億元收購了奧凱航空的全部股份。當時的奧凱航空經歷停航風波和長期的股東矛盾後,品牌和經營一度受損。當時的王樹生十分看好「抄底投資」的奧凱航空,並表示還將引入地方政府和專業大航司,計劃在5年內上市。
  • 奧凱航空聯合廣汽蔚來助力有茶@你,新式茶飲引發全民關注!
    其中還出現了奧凱航空和廣汽蔚來的身影,本來毫無關聯的品牌,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這著實讓網友們期待。奧凱航空是中國民營航空的先行者,未來空中共享平臺的探索者,是國內首批投入運營的民營航空公司,不斷創新,充滿活力,又獨具特色。
  • 奧凱航空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抗疫表彰—飛行部總經理賀剛榮獲...
    奧凱航空飛行部總經理賀剛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圖: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2020年初,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全民戰「疫」迅速打響。航空公司作為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運送人員、物質等使命,奧凱航空作為國內首家民營航空公司主動請纓,疫情期間多次保障醫護工作者馳援武漢;同時,奧凱航空積極主動做好疫情防控各項準備工作,精準防疫、安全有序地開展日常工作,保障每一趟航班安全抵達。
  • 奧凱航空定製化包機接學子返津
    奧凱航空作為愛心企業之一,通過包機方式為學子返津帶來一段充滿驚喜和儀式感的旅途。  9月15日,奧凱航空BK2852航班由成都飛往天津。客艙裡,滿滿的開學季主題裝飾映入旅客眼帘,「開學想見你」幾個主題大字非常明顯的出現在行李架、座椅、前後艙門旁。
  • 民航首創三航聯手 奧凱航空「周周小長假」火爆發售
    民航資源網2020年7月30日消息:7月29日20時—22時,由奧凱航空攜手青島航空、瑞麗航空共同在去哪兒、攜程等直播平臺舉行了火爆的線上直播活動,聯合推出了「周周小長假」套票產品,三家航司任意選,飛行次數不設限,套票限量秒殺活動,期間,更準備了國內免票、限量周邊等豐厚禮品,為廣大旅客送去多重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