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
浙江在線03月09日訊 據《今日早報》報導提起均瑤,人們都記得曾經的大膽包「天」,曾經的民營首「飛」;但卻幾曾想到,國內首家民營航空公司奧凱航空如今卻再次折翅易主。3月5日,奧凱航空的新當家、大田集團董事長王樹生對外公布,「大田」斥資近5億元人民幣,不僅收購了均瑤集團所持的63%股份,而且將二股東大地橋投資公司以及其他小股東的股份一併納入囊中,實現100%持股。也就是說,浙商資本均瑤集團已全身退出奧凱航空。
連日來,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會員、上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被眾多記者追訪:為何率先破冰進入民航業的均瑤集團會把奧凱嫁人?民營企業投資航空業為何困難重重?
昨日,王均金破例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作價5億,「奧凱航空」易主 均瑤集團低調抽身天津大田壯志接盤 奧凱重返藍天指日可待王樹生表示,收購奧凱的原因之一是,對於大田集團來說,航空貨運業務可以和大田現有的公路運輸形成互補,而收購比直接辦航空公司的成本低得多。「奧凱航空現有的航空運營執照、160多名飛行員(含飛行學員)、29條幹線航線都是非常稀缺的資源。」
王樹生此番涉足航空領域,也出於對中國民航業發展前景的看好。在他看來,中國民航的發展速度是哪個國家都不能比擬的。「按照民航局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飛機航線要『縣縣通』,這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王樹生透露,早在2008年12月奧凱航空股東矛盾加劇並最終停航之前,大田已經和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達成協議,收購25%的股份,但均瑤不願意放棄控股權,事情不了了之。
對於接下來如何拯救傷痕累累的奧凱,王樹生表示將啟動「起飛、再融資、上市」三步走計劃。
除了此前公布的引進飛機及恢復貨運業務的計劃外,王樹生介紹,奧凱還將引入兩輪戰略投資者,第一輪將是地方政府,第二輪是專業大航空公司。「現在有五六家地方政府在跟我們談。」第三步,計劃在5年內上市。王樹生表示,上市之前大田不會放棄控制權,同時向員工承諾,一旦上市,初期為公司作出貢獻的員工將獲得相應回報。
均瑤系抽身奧凱航空3月初,曠日持久的奧凱航空股東紛爭畫上了句號。
5日,收購方天津大田集團召集了5家媒體舉行了一場通風會。奧凱航空新任董事長、大田集團董事長王樹生欣喜地透露,大田集團已經收購了均瑤集團所持63%的奧凱航空股份,並辦理了相關工商變更手續。不僅如此,其他小股東的股份也被一併買下,目前大田已經全資控股奧凱航空。此項收購總共斥資近5億元人民幣,在王樹生看來,這是一項漂亮的抄底投資。
有消息稱,目前奧凱航空內部,之前均瑤集團派駐的管理層已全部撤退。
大田集團是一家國內領先的民營物流企業,其前身是成立於1992年的天津華田貨運代理有限公司。1999年,大田集團與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合資組建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2006年以4.3億美元價格,將合資公司50%的股權和大田集團國內快遞業務出售給聯邦快遞。昨日,記者撥通了天津大田集團的電話。
該集團的新聞發言人斯女士表示,作為收購方,他們並不想太高調。全面接手奧凱航空後,他們將從內部做一系列的調整,包括人員、線路等諸多方面,在調整到位後會再向外界作統一發布。奧凱航空的新任領導班子基本保持了均瑤集團入股之前的狀態,加了一批從基層提拔上來的年輕力量,大田並沒有派駐任何管理。用董事長王樹生的話說,連他目前的董事長職位也是暫時的,奧凱航空走上正規之後,將留給專業人才去做。
在航空業整體低迷的今天,願意花5億元撿寶,顯然是需要勇氣的。據悉,王樹生曾對奧凱航空在發生股權矛盾之前的經營數據做過一番研究。奧凱航空2008年的年收入12億元,現在仍在運行的3家波音737客機每天的使用超過11個小時,客座率全年超過80%,旺季全滿,而整個行業這兩個數據的平均水平是10個小時和70%左右。研究的結論是奧凱航空運營合理,團隊專業。
果斷下單的王樹生覺得很值,收購奧凱航空是一項抄底投資,該公司僅在飛的飛行員,總身價就接近2億元。只不過由於股東糾紛不斷,奧凱航空的價值一直未能顯現。5日,他對相熟的記者說:「奧凱航空在其他人手裡可能會一塌糊塗,但在我手裡可能會變成寶貝。」
奧凱「被售」源自內部矛盾昨日,均瑤集團上海總部某負責人接受記者時表示,「是的,我們原本也是通過『奧凱交能』間接控股奧凱航空的,佔63%的股份。現在,我們全部退出了(奧凱航空)。奧凱以後怎麼飛,就看大田的了。」
奧凱航空2004年5月成立,2005年3月首航,是我國第一家投入運營的民營航空公司,一開始就受到大眾密切關注。2008年爆發的奧凱停航事件、股東紛爭,讓它再度回到公眾關注的焦點。
資料顯示,均瑤集團在2006年2月通過收購奧凱航空大股東北京奧凱交能投資有限公司71.43%的股份,成為奧凱航空的第一大股東,間接持有奧凱航空63%的股份。然而,在均瑤集團入主奧凱航空後,奧凱航空卻起了內部紛爭。坊間比較多的說法是收購63%股權之後,引起了小股東的指責,認為均瑤集團出資不到位,沒有像其之前承諾那樣去做。矛盾重重,最終導致奧凱航空在2008年12月被民航局方面以可能影響安全為由暫時停航。
針對各種猜測,王均金公開表示,董事會與公司個別主要經營責任人在企業發展方向和步驟上的分歧正在逐步加大。均瑤集團試圖借停航來解決股東之間、大股東與管理層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但有人士稱,停航不僅沒有解決上述問題,反而為矛盾激化和股東更迭埋下了伏筆。結果,奧凱航空陷入了生存危機,債務超過5億元。
去年7月,王均金首次透露出不強求奧凱航空控股權的信號。他表示,均瑤集團是不是奧凱航空的控股股東並不重要。
就在說話間,均瑤旗下的航空業已發生巨變:2009年3月,均瑤在鷹聯航空的股份從21.4%減持到0.33%,而此次退出奧凱共套現約2億元,這與當年近兩億元的入股和加持資金相當。
知情人士透露,均瑤集團的航空業務有奧凱航空、吉祥航空和鷹聯航空,被外界稱為「吉祥三寶」。現在吉祥航空幾乎是碩果僅存。它是王均金執掌均瑤集團董事長帥印後重點打造的新板塊。目前,吉祥航空在整個均瑤集團貢獻的業績已經佔據了三分之一的江山,2009年整個均瑤集團營業收入96億元,利潤3億多。吉祥航空2009年也盈利1.08億元,同比增長8.39倍。在民航業整體低迷的當下,這份業績相當不易。
王均金:放手奧凱並不可惜昨天,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均瑤集團兼吉祥航空董事長王均金接受了早報記者的採訪。作為首家進軍航空業的民企,退出奧凱,是否意味著航空板塊在均瑤集團的地位有所萎縮?王均金說:「不一定萎縮」。那麼,放手奧凱,可惜麼?王均金回應說,只是一個投資,談不上可惜不可惜。不過他希望奧凱今後能更好地發展。
而對於外界紛傳的均瑤集團要增資吉祥航空,並自購10架空客A320的傳聞求證。「是真實的。」王均金說,「目前我們已籤訂協議的飛機就有13架。」對民營企業進入航空業是不是特別難的問題,他的回答有點出乎人的意料。「沒有想像那麼難,這個行業比較陽光,而且民航政策放開,對符合條件的民企都是公開的。」
王均金認為,民航業對經濟轉型意義很大,因為它是現代服務產業之一,特別能帶動旅遊產業等發展。在本次全國兩會上,王均金提出一份提案,主要內容是建議「減輕稅收、提高航空業競爭力及大力發展我國飛機租賃業,建設民航強國」。
□記者 章卉 洪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