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北京3年降低PM2.5濃度取得的成績約等於美國洛杉磯花12年

2020-12-13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北京副市長殷勇5月18日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上透露,近年來北京以綠色金融為重要抓手,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環境建設,實施清潔空氣行動,緩解交通運動等專項行動,特別是治理大氣汙染,棄而不舍的抓好減煤、控車、降成本。過去三年,北京在降低PM2.5汙染濃度所取得的成績,大概等於美國洛杉磯相同水平時期花12年所取得的成績。

殷勇稱,2018年北京市建成區的綠色覆蓋率是48.4%,排名各省市第一位,PM2.5平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2.1%,創了有檢測以來的最低水平。「過去有很多金融機構遷移北京,重要的原因就是空氣越來越差,現在我們能比較有底氣地說,北京的空氣不再成為北京營商環境發展的障礙,預計空氣環境還會進一步改善。

相關焦點

  • 美媒:中國PM2.5濃度下降32%僅用4年,美國卻花了3倍時間
    如今,4年過去了,數據顯示「中國贏了」,而且是以創紀錄的速度打贏了這場汙染治理戰——城市細顆粒物濃度(PM2.5)的濃度平均下降了32%。 中國到底如何做到的? 《紐約時報》報導稱,在李克強講話的前幾個月,中國發布了一項空氣品質計劃,要求所有城市的PM2.5濃度至少減少10%,對北京的要求則是降低25%。
  • 北京今日首發PM2.5濃度值 最高值為62毫克/立方
    而PM2.5的數據也正好驗證了這一預測。記者在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官網上看到,從昨天10時至今天9時之間,PM2.5濃度24小時平均值為17微克/立方米,遠低於世衛組織規定的最寬限值。昨天13時的PM2.5濃度最高,為62微克/立方米。而PM2.5濃度最低值為3微克/立方米,分別出現在昨天12時、15時、23時、今天凌晨3至5時以及今天9時。
  • 方舟子:pm2.5對肺癌發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從2000年到2014年,共有14項研究pm2.5與肺癌風險的定量研究結果發表,這些研究有的發現pm2.5不增加肺癌風險,有的發現增加肺癌風險: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的相對風險為0.81~1.39,合計為1.09。也就是說,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風險增加了9%。
  • 北京2016年PM2.5濃度下降9.9% 完成2017年治霾目標艱巨
    本報記者 王爾德 北京報導  1月3日,北京市環保局通報2016年空氣品質狀況。  根據通報,2016年北京全市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9.9%,這是近三年來之最大降幅,前兩年的降幅分別為4%和6.2%。
  • 2014年國家PM2.5標準 廣州要求2020年需達標
    【2020年穗空氣要達國家標準】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年起開始實施,日前,@廣州環保 就落實新環保法的情況在官網向社會公布。據悉,廣州空氣品質達標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提出2020年實現環境空氣品質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即廣州PM2.5年均濃度要達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這比此前提出的2025年達標提前了5年。(PM2.5是什麼意思? )  2014年12月1日,中國PM2.5標準:要求濃度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 北京完成"大氣十條"目標 2017年PM2.5濃度降20.5%
    北京完成"大氣十條"目標 2017年PM2.5濃度降20.5% 原標題:   2013至2017年,北京市空氣重汙染天數分別為58、47、46、39、23天,呈現逐年減少特徵;重汙染天數五年減少35天,重汙染發生率明顯降低。  五年來,北京市各區域PM2.5濃度均逐年下降,且降幅顯著。2017年各區域濃度水平已經明顯低於2013年,總體空間分布仍為南高北低特徵,但南北濃度差距減小。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北京環保局美國使館PM2.5「空」戰
    2006年9月初來北京時,王秋霞覺得這裡空氣沒有想像中那麼差。  貝志城覺得,近十年來,(相關部門)應該是在PM10這個方面治理得比較好。  根據中國現行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空氣品質評價指標只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顆粒物PM10。而在2010年,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徵求意見稿中,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標準只被放在了附錄中作為參考指標。
  • 到2020年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12%
    (原標題:到2020年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12%) 成都將採用遙感衛星
  • PM2.5濃度限值要在多少之內才算健康?
    沒有所謂的安全值,是指PM2.5濃度即使很低,也有發現因PM2.5而引起的健康受損的病例。這也側面驗證了,越低越好的說法。談到我們常說的PM2.5濃度限值75g/m,則是來自於2012年發布並於2016年實施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該標準中將原先沒有的PM2.5納入了環境空氣汙染物基本項目濃度限值中。
  • 北京市2017年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能否持續下降?
    說起2017年的環境變化,恐怕很多北京市民都會不約而同脫口而出這句話。的確,201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預定目標。現如今,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即將開啟。北京如何鞏固治理成果,力爭PM2.5濃度繼續下降?這既是公眾關心的話題,也將是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
  • 廣東PM2.5年均濃度創新低
    2018年廣東省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  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從2015年起廣東全省大氣6項汙染物評價濃度連續4年達標。  2018年,深圳市PM2.5年均濃度僅為26微克/立方米,創15年來歷史新低;廣州連續兩年達標,佛山也實現首次達標。至此,廣東省GDP排名前三的城市全部實現PM2.5達標。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灰霾天氣被公認為災害性天氣:一是影響通行安全,地面能見度降低交通事故多發。二是導致氣象變異,便區域氣候反常。    pm2.5多少算正常?我國的pm2.5標準值是多少?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看不見。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 除了PM2.5,還有別的傢伙在空氣中作妖?
    圖片來源:Pixabay什麼?你不知道臭氧汙染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褐色為NO2汙染。圖片來源: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PM2.5 的降低讓臭氧汙染加重了嗎?這些措施看上去頗有成效:在一篇文章中,研究者們統計近幾年空氣品質,發現2013年到2017年,中國東部PM2.5的濃度下降了近40%。但在同樣的時間內,大城市的臭氧濃度卻上升了5%-10%。
  • 北京大霧瀰漫 美國駐京大使館PM2.5超極值(圖)
    南方日報訊昨日晚,美國駐華使館發布的北京PM2.5監測數據再次爆表,超過了最高汙染指數500,此時的PM2.5濃度522,也因為「超出了該汙染物的值域」,在美國環保局網站上無法轉換為空氣品質指數。美方數據超極限值12月4日晚上7時12分,網友「美帝使館空氣」的微博照例轉發了美國駐華使館在twitter上發布的最新北京PM2.5監測數據,數據顯示,晚上7點,美國駐華使館監測到的PM2.5濃度為522,空氣品質指數(AQI)為500,健康提示為「Beyond Index(指數以外)」,由於在美國使館公布的AQI中,最高數值只有500,
  • 《空氣中PM2.5》20問
    PM10是指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約相當於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5)的顆粒物,由於這部分顆粒物可進入人體的鼻腔和口腔,因此也被稱為可吸入顆粒物,通常用PM10來表示。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首字母縮寫,10則特指顆粒物的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
  • PM2.5和PM10有什麼區別
    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PM10是指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兩者的共性,PM10與PM2.5是都屬於可吸入顆粒物,且都含有有害物質,在大氣中長期漂浮,對人體健康和空氣品質都有很大的傷害。
  • 明年起在京津冀區域推廣乙醇汽油 可有效降低PM2.5濃度
    原標題:明年起能加乙醇汽油 在京津冀區域推廣 可有效降低PM2.5濃度   昨日,「第九屆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生物工業投資大會」在津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記者從大會上獲悉,從明年開始,京津冀區域市民可以在加油站加到乙醇汽油。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潘子璇/攝【新民晚報·新民網】2019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正式出爐。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報說,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生態環境部:74城PM2.5平均濃度6年下降41.7%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介紹,2013年是向汙染宣戰「大氣十條」實施的第一年,僅僅六年時間,第一批開展PM2.5監測的74個重點城市,2018年相對2013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41.7%。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來源:中國網有記者問,如何評價這幾年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