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三屆中國傳媒年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分論壇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憂 吳浩)如果要在第十三屆中國傳媒年會上選一個熱詞,「縣級融媒體」一定是最大的熱門之一。
不久前,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作出了重大的部署,三天前,中央第五次深改小組會議又提出,要深化機構、人事、財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調整優化媒體布局,推進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縣級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11月17日,第十三屆中國傳媒年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分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大咖們圍繞這一熱點話題繼續各抒己見。
突出專業
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
縣級融媒體中心怎麼建,各人有個人的看法,但專業性,卻幾乎人人都會提到的。如何提高專業性?凡聞科技董事長王鳴總結了四個關鍵詞:模式、預算、技術和時間節點。「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因為需要進一步探索建設的思路,再來紮實推進落實。」王鳴說,第一步就是黨媒主導,因為黨媒是講政治、重安全的,任何一家技術公司主導都不合適。
「其次要注意以融促成,因為任何融合都是逐步的,沒有一刀切的辦法,也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模式,所以應該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小步快跑。」王鳴認為,在推進融合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通過數據來驅動融合,而不是通過系統、大平臺。同時要開放合作,保持專業性、不排他、共享性,因為沒有一家公司是懂電視、懂網站、各種各樣的技術,所以需要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大家同心協力的去做。
「我歸納的目前縣級融媒體的現狀主要有四個方面:傳播能力弱、人員結構不太合理、缺乏創新機制和脫離受眾。」同樣是關注專業性,央廣網總裁李向榮的出發點是問題導向。怎麼解決問題?李向榮的「藥方」是「打通最後一公裡」。
「我覺得最後的一公裡就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要注意怎麼把黨的聲音傳達到群眾裡面。」李向榮說,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更多是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所以人們常說讓群眾做新時代的網紅。對於整個縣級融媒體的功能目標,政府職能部門首先要提供相關的權威信息發布的功能,其次是做好輿情信息的處理。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服務好老百姓,從專業的角度去做好服務,讓百姓聽到中央的聲音,辦理相關的生活、政務也更加方便。
武平縣是地處福建省的西部,總人口只有40萬,2017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僅有不到8億元,雖然資金薄弱,但武平縣根據自己的實際,在福建省龍巖市率先成立了武平縣媒體中心,探索了從相加到相融的路子,目前已有粉絲15萬。
「我們不增設機構、不改變原法人單位的設置,打破原有的各自為戰的情況。」福建武平電視臺臺長許敏湘說,縣媒體中心在新聞業務上實行稿件、人才、設備等統一調度、資源共享,初步達到了多元傳播、全方位覆蓋的要求,為接下來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奠定了基礎。
「針對媒體工作者各有所長,但是複合型人才少的現狀,採用自學、互學、培訓的方法,解決了能採不會寫、能寫不會採的問題。」許敏湘說,武平縣媒體中心還大力實施築巢引鳳,把緊缺急需的專業人才配給專業單位,同時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與社會方合作,「目的就是更加專業,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
強調服務
真正讓融媒體走近群眾、走進民心
在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研究領域,浙江長興最近成了一門「顯學」。作為一個縣級融媒體中心,2011年成立的長興傳媒集團如今擁有一份日報、一本雜誌、三個電視頻道、兩個廣播頻率、兩個網站、兩微一端用戶超過60萬,年營收超過2億元。
長興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周灩說,突出服務性是集團「融」入百姓、發展壯大的成功「秘訣」之一。在長興傳媒集團旗下的長興新聞網上,點擊率最高的除了頭條新聞,還有「服務區」內的停電信息、查社保、出入境等欄目,連結至各項政務、民生服務項目中去。
「媒體必須回歸本質屬性,把更多精力投向內容創作,比如長興傳媒集團推出民生欄目、公益性報導、輿論監督報導等,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內容。」周灩說,在優質內容服務的基礎之上,集團還著力通過「新聞+服務」著力搭建優質的「政務+民生」服務平臺,真正讓融媒體走近群眾、走進民心,「堅守社會責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才能有長遠的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秘書長黃楚新也擁有類似的觀點:「媒體不只是做新聞了,未來的發展是媒體+政務、媒體+服務,打造成為老百姓進入的窗口。」黃楚新說,他在各地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已經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做支付、做諮詢、甚至有做教育服務的,都是八項過海各顯神通,因為我們有對信息的把握力,公信力,所以我們可以進行很多方面的拓展。」
「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既是為了更好引導群眾,又是為了更好服務群眾。」在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看來,這是在建設過程中要始終瞄準的目標,「對於融媒體來說,平臺必須是聚合各種資源來服務群眾的平臺,沒有這樣的一種服務功能,我們的平臺就不可能有用戶。」
宋建武建議,要聚焦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著力打造基層宣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打造為民排憂解難、做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臺,「我們的媒體過去只有信息資源,融媒體還必須要有更多的其他社會資源,解決好打通資源的問題,把三大平臺建好。」
責任編輯:陳豔 編輯: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