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為何沒有比利時語,而是講荷蘭語和法語?

2020-12-11 地圖帝

面積3萬平方公裡的比利時,人口只有1100萬,卻分為水火不容的佛拉芒人和瓦隆人。

佛拉芒人佔全國總人口的58%,約有638萬人。瓦隆人則佔全國總人口的41%,約有400萬。剩下的1%是德國人,經常搬個小板凳,圍觀佛拉芒人和瓦隆人的「宮鬥」。

從地理上看,以首都布魯塞爾為線,佛拉芒人居住在線北,靠近荷蘭。而瓦隆人則居住在線南,與法國接壤。

從語言上看,佛拉芒人講荷蘭語,和荷蘭是親兄弟。瓦隆人則講法語,從心理上認同法國。

不管從哪方面看,瓦隆人和佛拉芒人都是不同路的兩輛車,他們是怎麼被推進比利時這個車道的呢?

1384年,統治佛拉芒的勃艮第公國要求佛拉芒人講法語,遭到強烈抵制。1477年,勃艮第公爵去世,佛拉芒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即西屬尼德蘭,包括荷蘭與盧森堡。1648年,根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佛拉芒人和瓦隆人組成了尼德蘭南方,而尼德蘭北方則是荷蘭的前身。

佛拉芒人口多,但地位不如瓦隆人,因為瓦隆人講法語。在18世紀(1701-1800年)的歐洲,法語是通行語言,類似現在的英語,法語區瞧不起講荷蘭語的佛拉芒人。1814年,國際反法聯盟做出一個決定:比利時與荷蘭組成尼德蘭聯合王國。新國王威廉一世要求全國都要講尼德蘭語(荷蘭語),瓦隆人堅決不同意。

雙方不停折騰,直到1930年,比利時王國成立,這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但在比利時內部,瓦隆人的地位依然要高於佛拉芒人。當時有規定,只要想在比利時當官,必須是瓦隆人出身,再不濟也要是盧森堡人。佛拉芒人想當官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必須講法語。比如在比利時軍隊中的佛拉芒人,他們在軍隊必須說法語,即使佛拉芒士兵聽不懂法語。

瓦隆人之所以能在比利時佔據優勢,和他們的地理有關。瓦隆在法國北部,這裡是出了名的煤海。在19世紀,煤炭是主要工業資源,有了煤,工業發展就有保障。瓦隆人挖煤,開辦工廠,很快就發了家。但比利時北邊的佛拉芒則沒有那麼多的煤炭資源,只能搞農業,種個菜,或者做點小生意。

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出現這個問題:哪個地區經濟實力強,就在國內擁有話語權。瓦隆人有錢,再加上背後還有法國這個大哥,腰杆子硬。

而經過多年努力,佛拉芒人做生意發了財,整體實力強勁,要求讓荷蘭語成為官方語言。佛拉芒人的努力沒有白費,1930年,比利時的官方承認根特大學屬於荷蘭語大學,同意佛拉芒人在本地區說荷蘭語。兩年後,荷蘭語也成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

首都布魯塞爾怎麼辦?很簡單啊,佛拉芒人講荷蘭語,瓦隆人講法語,井水不犯河水。

因在國內劃分語言界線,引出一件趣事。在語言劃分線以北,也就是佛拉芒人的荷蘭語區,有一所魯汶天主教大學。這所學校很重要嗎?這麼講,相當於日本的早稻田大學,英國的牛津、美國的哈佛、耶魯,全球高校前50名。

圖-航拍布魯塞爾機場

魯汶大學是綜合性大學,講法語的瓦隆教學人員很多。如果按語言劃分線,魯汶天主教大學必須講荷蘭語,瓦隆人當然不願意,開始鬧。

二戰後,受法國的連累,比利時的瓦隆人實力大減,佛拉芒人反而騎在瓦隆人頭上。所以,瓦隆人認為把國寶級的魯汶大學劃給佛拉芒人,是歧視瓦隆人。經過一番扯皮,1970年, 比利時決定把魯汶大學分成兩半。留下來的大學稱為荷蘭語魯汶大學,而瓦隆人那部分則遷到了布魯塞爾東南25公裡的奧蒂尼(奧蒂尼-新魯汶),重建一所法語魯汶大學。

不過,就綜合實力看,荷蘭語大學要強於法語大學。現在所說的世界50強,全球頂尖大學之一,指的是講荷蘭語的老魯汶大學。

圖-航拍布魯塞爾體育場

在比利時,佛拉芒人和瓦隆人恩怨很深,別說合作了,不把比利時拆成兩半就已謝天謝地了。就像比利時國家隊,佛拉芒球員和瓦隆球員在球場上聽不懂隊友的語言。比如現在這支巨星雲集的國家隊,德布勞內、維爾通亨、維爾馬倫是佛拉芒人,來自切爾西的阿扎爾則是瓦隆人。

前十幾年,比利時隊成績爛出了境界,很多球評家就認為是國家隊兩派球員互相拆臺所致。

直到現在,佛拉芒人和瓦隆人還互相鄙視。瓦隆人認為佛拉芒人個個都是會算計的大壞蛋,佛拉芒人則諷刺瓦隆人懶惰,宅在家裡不幹活。

瓦隆人永遠會記住一件事:二戰時,德軍剛殺進比利時,佛拉芒人就投降德國,讓瓦隆成了德軍的靶子。佛拉芒人同樣會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瓦隆人還沒等德軍殺進來,就退到了法國,讓佛拉芒人獨自抵抗,損失巨大。

總之,像這樣的問題,暫時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只能在儘可能的範圍內,縮小雙方的分歧,必要時,雙方各退一步,也只能如此。

本文地形圖出自下面這本書《世界各國地形圖》,含148個國家的地形圖。

相關焦點

  •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沒有比利時語?
    從語言上看,佛拉芒人講荷蘭語,和荷蘭是親兄弟。瓦隆人則講法語,從心理上認同法國。佛拉芒人想當官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必須講法語。比如在比利時軍隊中的佛拉芒人,他們在軍隊必須說法語,即使佛拉芒士兵聽不懂法語。瓦隆人之所以能在比利時佔據優勢,和他們的地理有關。瓦隆在法國北部,這裡是出了名的煤海。在19世紀,煤炭是主要工業資源,有了煤,工業發展就有保障。瓦隆人挖煤,開辦工廠,很快就發了家。但比利時北邊的佛拉芒則沒有那麼多的煤炭資源,只能搞農業,種個菜,或者做點小生意。
  • 法語vs荷蘭語:比利時為什麼看起來像兩個國家?
    比利時會看起來像兩個國家,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喜歡內訌,而是有著其更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原因。一、法語與荷蘭語比利時在傳統上屬於低地的一部分(狹義上的低地包括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廣義上還包括法國北部和德國西部的一部分)。
  • 會說三國語言的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世界上竟然沒有比利時語,會說三國語言的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比利時是個西歐國家,它與法國和荷蘭接壤,跟英國隔海相望。比利時雖不是特別強大的國家,卻也位於發達國家之列。
  • 荷蘭的荷蘭語和比利時的荷蘭語有什麼不同?
    都和荷蘭的荷蘭語有區別 今天韓老師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這兩種荷蘭語有怎樣的區別 區別一:名字的先後順序不同 荷蘭語裡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是先說名再說姓,比利時荷蘭語則不同,在比較公開或重要的場合,一般會先說姓,再說名。
  • 市場潛力大,英語電商網站瞄準「法語、德語及荷蘭語市場」
    雨果網從歐洲媒體日前報導獲悉,法語是英語電商網站最常翻譯的語言,接著是德語,以及非常令人意外的荷蘭語。在荷蘭國家和比利時佛蘭德地區,荷蘭語比義大利或西班牙語更流行。 今年,大部分翻譯項目是從英語翻譯成法語,比例佔13.5%。接著是德語翻譯,只比法語翻譯頻率低一點,佔13.4%。最令人吃驚的是,荷蘭語排名第三,在整個翻譯項目中比例達11.3%,超過了義大利語(10%)、韓語(9.8%)、以及日語和西班牙語(9.3%)。去年,翻譯率最高的三種語言是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
  • 法國法語和比利時法語的區別
    眾所周知,除了非洲是講法語的主要地區之外,比利時的官方語言也是法語,所以今天我就來比較一下這兩種法語都什麼不同。總體來說,兩者的語法基本相同,但在發音和詞彙上還是略有不同。例如數字的表達: 法語裡70是soixante-dix, 而比利時的表達是septante,這點倒有點像非洲法語區的講法,曾經法國人也是這樣表達的,但後來取消了這種方式。 法語中桌上足球是baby-foot, 比利時說法是kickers; 同一個單詞,在兩個國家的意思卻不同:pistolet在法國是手槍的意思,而在比利時是一種麵包卷。諸如此類的同詞不同意,或是同種東西不同解釋的例子還有很多。
  • 比利時:一個被拼湊出來的國家,為何能鬥而不破,長期穩定發展?
    既然是講法語的佔據統治地位,法語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法國政府甚至規定法語作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並極力壓制荷蘭語,禁止在公開場合講荷蘭語,這遭到了弗拉芒人的堅決抗議。好在拿破崙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拿破崙的戰敗,1815年,歐洲列強為了瓜分擊敗拿破崙召開了著名的維也納會議,為了答謝荷蘭在戰爭中的貢獻,反法同盟將包括滑鐵盧在內的比利時領土劃分給荷蘭王國。
  • 比利時官方語言那麼多 國腳們是如何交流的?
    大家都知道,比利時的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以及德語,然而有接近該國國家隊的消息靈通人士曾經放出話來稱,最近幾年,「歐洲紅魔」更衣室內的那些大牌球星們「既不說荷蘭語,也不說法語、德語,而是講英語」,「在比賽中他們也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和溝通,上周四歐洲紅魔在對陣英格蘭的小組賽第3輪比賽中,該隊場上球員的這一做法,就讓英國媒體驚到了」。
  • 當今世界上正在鬧獨立的地區之二十四:弗拉芒和瓦隆(比利時)
    瓦隆人,人口大約340萬,居住在同法國接壤的南部瓦隆區,講瓦隆語,屬於法語方言。位於中部的首都布魯塞爾是雙語區,政府機構和公共設施都用荷語和法語雙語標註。比利時政區圖因此比利時的民族問題突出地表現為語言爭端,伴隨著荷語區經濟上的崛起和人口的增加,比利時法語居民和荷語居民開始因為語言問題產生摩擦。
  • 比利時法語VS法國法語,大家一起找不同!
    說到法語,我們自然而然就想到法國。但其實,世界上說法語的國家可不僅僅只有法國。從非洲到魁北克,各地區的法語可謂是天差地別。作為法國的近鄰,比利時和法國長期「相愛相殺」。比利時法語和法國法語也十分接近。但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階段,比利時法語發展出了許多自己的特色。
  • 比利時冷知識13則:拜年的對象有可能不是人
    ,是比利時貴族後裔。04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比利時,沒有「比利時語」。國內有3種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德語。北部的弗拉芒人說荷蘭語,南部的瓦隆人說法語,生活在與德國接壤的小部分人口說是德語。《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馬,也因為逃債逃到布魯塞爾,和他同樣遭遇的,還有作家亞歷山大.杜馬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移居者是愛因斯坦。
  • 分裂的比利時——三層行政區劃、三種官方語言
    【名稱起源】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拉丁語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人口】1120萬人(2014年)。講荷蘭語的弗拉芒大區人口佔57.3%,講法語的瓦隆大區人口佔32.3%,布魯塞爾首都大區人口佔10.4%。
  • 中國有國旗、國歌,為什麼沒有國語?我們為何不稱普通話為國語?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漢語的語音史。秦始皇統一天下,就實行了「書同文」,但卻沒有「語同音」,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道:「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書同文,卻沒有語同音,這也就說漢字直到晚清民國時期,才有一個標準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比利時未能進決賽是因為語言不通?
    在剛結束的世界盃季軍戰中,比利時隊憑藉著默尼耶和阿扎爾的進球以2:0輕鬆戰勝英格蘭隊拿到銅牌,創造了球隊的世界盃最好成績(上屆世界盃八強)。但已經展現出了自己強大的天賦,他們是有能力爭奪冠軍的球隊之一。
  • 比利時魯汶大學簡介 有哪些留學優勢?
    比利時魯汶大學簡介 有哪些留學優勢?近些年,國內越來越多的學生被比利時吸引,前往留學深造。那麼,比利時魯汶大學含金量有多高?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作了相關整理,趕快來了解下吧。一、超高性價比1)留學比利時,魯汶大學是很好的選擇之一。國內有多所大學都排名靠前,而魯汶也是排名榜的常客。
  • 比利時火車事故訴訟因語言爭議推遲
    在位於布魯塞爾西南約15公裡處的比利時小城市哈爾附近拍攝的兩輛客運火車迎頭相撞現場。新華社發(克裡斯攝)  新華網布魯塞爾9月20日電(記者吳昌榮)據比利時媒體20日報導,該國近半世紀最嚴重火車事故的刑事訴訟案或因訴訟語言爭議而推遲審理。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西南郊小鎮哈爾2010年2月發生嚴重火車相撞事故,造成19人死亡,162人受傷。事發區域官方語言為荷蘭語。
  • 比利時魯汶大學:所有博士課程都是英文教學
    請您介紹下大學的概況,包括歷史和來歷,城市的人文環境和特色。  丁航(魯汶大學):  比利時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作為一個歐盟國家來講,比利時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它的富裕程度是歐盟所有國家當中人均收入排名第二高的國家。布魯塞爾作為比利時的首都,同時也是歐盟 總部委員會,歐盟的法院所在地。
  • 語言讓比利時鬧分裂 法語曾是惟一官方語言(圖)
    然而由於講弗拉芒語的政黨和講法語的政黨在改革問題上分歧巨大,新政府至今無法組成,這讓不少有識之士不免擔心。  比利時總人口1000餘萬,北部的弗拉芒區人口約600萬,同荷蘭接壤,這裡的居民講弗拉芒語(嚴格來講算是荷蘭語的一種方言,書寫基本相同,但發音差異很大)。南部瓦隆區人口大約340萬,同法國接壤,居民講法語(其中7萬人母語是德語)。
  • 留學比利時 當中歐交流使者
    三種語言選一種比利時在行政上可以以語言為界限分為三大區,分別是瓦隆區(法語)、弗蘭芒區(荷語)和德語區。每個行政區都有自己的學校教育系統和管理方法。比利時的高校集中在弗蘭芒區和瓦隆區,有42所高等院校以及藝術院校。
  • 【收藏】史上最全面的荷蘭語學習攻略!你值得擁有!
    荷蘭語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支,它和該語系中的德國語、英語和西弗裡斯蘭語密切相關。荷蘭語是由古代低地德語諸方言演變而來。而現代荷蘭語由於沒有經歷高地德語子音推移,並且沒有將德國元音變音作為語法標記,所以已經脫離了它的德語起源。此外,荷蘭語或多或少的拋棄了原始語法體系,並且消除了許多自己的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