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比利時——三層行政區劃、三種官方語言

2021-02-28 姜尚狩天山

比利時行政區劃圖 比利時大區與社區劃分圖

比利時政區圖 省級劃分

比利時地形圖

比利時旅遊地圖

 

比利時王國(The Kingdom Of Belgium),簡稱比利時(荷蘭語Belgi?,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陸地面積30528平方公裡(包括在荷蘭境內的飛地──巴勒-黑託克),領海及專屬經濟區3462平方公裡,海岸線長66.5公裡。

比利時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都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國土面積雖不大,但各具特色的旅遊景點遍布全國。首都布魯塞爾不僅有聞名於世的滑鐵盧古戰場,也是歐洲聯盟的總部。

【名稱起源】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拉丁語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人口】

1120萬人(2014年)。講荷蘭語的弗拉芒大區人口佔57.3%,講法語的瓦隆大區人口佔32.3%,布魯塞爾首都大區人口佔10.4%。人口密度(366/km2)僅次於荷蘭及一些歐洲小國,為歐洲人口高稠密的國家之一。弗拉芒族佔58%,瓦隆族佔41%,德意志族佔1%。

由於比利時處於歐洲日爾曼語族與拉丁語族的分界線上,因此比利時國內兩種語言並存。其中說荷蘭語的主要集中於比利時北部的弗拉芒大區,約佔全國總人口的59%,說法語的則主要位於南部瓦隆大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1%。另外在瓦隆大區還有一小部分受官方承認的德語族群。

比利時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和德語。比利時北部弗拉芒地區主要講荷蘭語;南部瓦隆地區主要講法語;東部列日省的東部地區有講德語,不過數量非常少;首都布魯塞爾為法語和荷蘭語雙語區,但法語在實際使用中佔優勢。

比利時主要宗教為天主教,信徒佔人口75%-80%,只有10%-20%定期參加禮拜活動。其它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以及猶太教。近年來,伊斯蘭教由於穆斯林移民暴增而佔有全國人口的一定比例。宗教是比利時與荷蘭分家的一個重要原因。荷蘭在當時主要信基督新教(不過現在荷蘭不信教者居多),1830年荷蘭南部天主教地區爭取獨立後,便形成了現在的比利時。比利時也是許多歐洲神秘教派的活動中心。

【政治】

1831年制定首部憲法。1994年2月出臺新憲法,保留了原憲法有關基本自由、權力分享和國家民主的2/3條款,並規定:比利時實行世襲君主立憲的聯邦制,國王為國家元首、三軍最高統帥,與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與政府共同行使行政權,但實權在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

議會實行兩院制,主要由眾議院行使立法權,參議院只在修憲、外交事務、國家體制改革等方面與眾議院享受同等權力,在其它方面僅有立法建議和諮詢權。新憲法擴大了地區政府的內政和外交權力。新憲法首次承認女性王室成員的王位繼承權。聯邦議會由150名眾議員和71名參議員組成,任期4年。眾議員由全國11個選區直選產生。71名參議員由地區直接選舉40名,社區議會指派21名,地方再遴選10名。年滿18歲的國王子女是法定參議員,但不參加投票。

比利時的政黨也充分體現了聯邦體制,大黨都是弗拉芒區的大黨或瓦隆區的大黨,沒有全國性的主要黨派。現時國會下議院150席中,87席是弗拉芒人,63席是瓦隆人。主要政黨有新弗拉芒人聯盟、荷蘭語基督教民主黨、荷蘭語開放自民黨、荷蘭語社會黨、弗拉芒利益黨、法語革新運動黨、法語社會黨、法語人道主義民主中心黨、荷蘭語綠黨、法語生態黨等。

比利時全國分為三大選區,即瓦隆區(法語)、弗拉芒區(荷語)和布魯塞爾選區(雙語)。弗拉芒選區的選民只能票投荷語政黨,瓦隆選區選民只能選擇法語政黨。唯有首都布魯塞爾市19個行政區以為雙語選區,開放荷語與法語系政黨競爭。因此布魯塞爾大區的範圍有多大,囊括多少選民,會影響到選舉中兩個語系的相對勢力。

目前弗拉芒議會代表全體弗拉芒人,即不僅包括居住在佛蘭德的弗拉芒人,還包括居住在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的弗拉芒人。由於弗拉芒議會代表了所有弗拉芒人,因此議會成員也包括了居住在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的弗拉芒人所選出的代表,但他們在進行與弗拉芒大區事務相關的議案投票時,是沒有投票權的,他們只可參與弗拉芒社區的立法事務。

【行政區劃】

自從比利時聯邦化後,政府結構更趨複雜。在聯邦政府以下根據語言族群而設立了三個社區,即荷語社區、法語社區以及德語社區;同時又設立了三個行政區,即瓦隆大區、弗拉芒大區和布魯塞爾大區。萬隆大區下轄瓦隆-布拉班特、埃諾、列日、盧森堡、那慕爾等5個省;弗拉芒大區下轄安特衛普、林堡、弗拉芒-布拉班特、東弗蘭德、西弗蘭德等5個省;布魯塞爾大區由19個自治體(含布魯塞爾市)組成。比利時憲法第194條明確規定其首都為布魯塞爾市。儘管布魯塞爾市才是正式的首都,但國家劃撥給首都的經費卻被所有19個自治體分享,且部分國家機構也位於其它18個自治體內。因此儘管名義上的比利時首都是布魯塞爾市,但實際上行使首都職能的卻是整個首都區(布魯塞爾大區)。

社區和行政區互相覆蓋,分工明確。其中荷語社區政府和弗拉芒行政區政府合併為一個統一的弗拉芒政府;瓦隆行政區大部分對應法語社區,但東部邊疆地區為德語社區。

聯邦政府:負責有關國家整體利益的事務。如外交、國防、經濟、社會福利、公共安全、運輸、通訊等

社區政府:負責語言、文化和教育。如學校、圖書館、戲院等

行政區政府:負責當地的土地與財產事務。如地域經濟、規劃、建屋、交通等,如一個在布魯塞爾的學校建築由布魯塞爾行政區政府管轄,但是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則由荷蘭語社區政府(如果學校教授的第一語言是荷蘭語)或法語社區政府(如果學校的第一語言是法語)負責。這是一個複雜但卻能被廣泛接受的舉措,以確保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

【歷史】

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比利時都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在過去的2000年內,她見證了各種種族與文化的興盛與衰敗。也正因為這樣,比利時是歐洲真正的種族熔爐,凱爾特人、羅馬人、德意志人、法蘭西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奧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跡。

公元前57~前51年,當時主要由凱爾特人居住的這一地區被羅馬共和國將軍凱撒徵服,被劃歸羅馬的行省──貝爾吉卡行省。

公元4世紀起,被法蘭克人佔領,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

公元843年,卡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的孫輩們籤署了《凡爾登條約》,佛蘭德伯國的斯海爾德河以西部分歸屬法蘭西,以東部分歸屬神聖羅馬帝國。這也是當今比利時法語區與比利時德語區分別的由來。

11世紀時形成了康布雷、列日、烏得勒支等侯爵領地和布拉班特、赫尼郜、那慕爾、林堡、盧森堡等伯爵領地的封建割據局面。在佛蘭德和布拉班特地區自10世紀起就出現了最早的城市,自1071年起發展成為歐洲第一批城市公社,它們通過與東歐、南歐、拜佔庭和東方的貿易得到很大發展。

1280年,佛蘭德的布魯日、伊珀爾以及其他城市爆發人民起義,城市貴族為了鎮壓起義同法國結盟。1300年法國佔領佛蘭德,1301年和1302年布魯日的手工業者奮起反抗法國人和城市貴族(「布魯日晨禱」)。1302年7月11日他們聯合佛蘭德的農民在科特賴克附近打敗了法國的騎士軍(「金靴刺戰役」)。

1384年,佛蘭德歸屬勃艮第公國。勃艮第在15世紀陸續取得那慕爾、布拉班特、林堡、赫尼郜、荷蘭、澤蘭和盧森堡等領地,比利時逐漸統一。

1477年,比利時歸屬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556年,在查理五世將哈布斯堡家族一分為二時,法蘭德斯與其他16省歸到了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支系之手,因此該地被稱為「西屬尼德蘭」。

1581年,西屬尼德蘭北部成功獨立後,成為了荷蘭共和國,南部沒有改宗的省份則沒有獨立(其實國家的正名應該是「尼德蘭」Netherlands,荷蘭嚴格來說只是其中一個省份。Netherlands 為「低地」之意,法文也是叫荷蘭做Pays-Bas「低國」)。

1713年,比利時轉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於是改稱「奧屬尼德蘭」。1789年和1792年爆發反對奧地利統治的起義。1794年,奧地利在弗勒呂斯被法國擊敗,比利時割讓給法國。南尼德蘭與北尼德蘭組成尼德蘭聯合王國。

1815年,席捲歐洲的拿破崙被終極打敗,歐洲各國的邊界要重畫。低地國家南部省份被拼入荷蘭,低地國家全部成為荷蘭領土。可是正如200年前兩地沒有合併一樣,這時候兩地仍有相當多的分歧,包括:(一)南部人不滿王室和高官都來自北部(荷蘭),政策和發展向北部傾斜;(二)宗教分歧,南部以天主教為主,北部則信基督教;(三)語言分歧,政府想推動荷語,激起南部法語系人民不滿。

1828年,比利時自由黨和天主教黨聯合成反對派聯盟,為廢除新稅和爭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鬥爭。南部省份於是在1830年宣布獨立,成為了新的國家比利時。荷蘭最初想奪回比利時,但後者得到英國和法國支持。其中一個考慮是比利時的位置為兵家必爭之地,希望它發揮一個緩衝區的角色。同年11月18日,比利時國民大會宣告比利時獨立為君主立憲國,隨後制定了憲法。

1831年1月20日,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參加的倫敦會議承認比利時的獨立並保證它的永久中立。

1831年6月4日國民大會選舉德國貴族「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House of Saxe-Coburg-Gotha)的利奧波德親王為國王,稱利奧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比利時原是西班牙、奧地利、荷蘭等其他大國的附屬領地,在1830年才立國。比利時王室其實是臨時國會從歐洲各地邀請來的王公貴族選舉的。國王由選舉產生雖然少有,但在歷史上的確有過這個做法。利奧波德一世的孫子阿爾貝一世考慮到家族名「薩克森-科堡-哥達」太德國化,將家族名改為「比利時」(法文de Belgique)。沒錯,比利時國王是姓比利時的。)

1839年比利時與荷蘭籤訂和約,荷蘭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

從1876年起,比利時侵佔剛果領土,1908年剛果自由邦成為比利時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利時被德軍佔領。1918年11月比利時光復。1919年比利時從德國接管歐本-馬爾梅迪和盧安達-烏隆迪。1920年與法國結成軍事同盟,1922年與盧森堡締結經濟同盟。1925年加入《洛迦諾公約》,1936年利奧波德三世(1934~1950年在位)聲明「絕對中立」,退出《洛迦諾公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利時再度被法西斯德國佔領,1940年5月28日利奧波德(neobored)三世籤字投降,比利時政府流亡英國。1944年9月比利時光復。1944年比利時同荷蘭、盧森堡結成關稅同盟(1958年發展為比、荷、盧經濟聯盟)。並同法國、英國、盧森堡和荷蘭締結區域性的防禦組織。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0年在全國公民投票後,利奧波德三世被迫退位,由其子博杜安一世繼承王位。

1958年,比利時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在比屬剛果人民多次鬥爭之後,1960年初比利時在布魯塞爾會議上被迫同意剛果(今薩伊)在同年6月30日獨立。7月13日,比利時對新成立的剛果共和國發動軍事襲擊,遭到國際輿論譴責,遂撤軍。1962年7月1日盧安達和蒲隆地宣布獨立。比利時在非洲的殖民統治結束。

70年代以來,由於國內經濟危機和民族語言矛盾激化,政局不穩。北半部說荷蘭語的佛蘭芒人(親荷蘭)和南半部講法語的瓦隆人(親法國)之間長期的緊張關係,最終導致了近些年來的憲法修正案,賦予比利時南北兩半正式的自治權,因此比利時現在是一個聯邦制國家。

2010年4月22日,由於比利時荷蘭語政黨與法語政黨圍繞首都布魯塞爾大區行政區劃問題的談判破裂,荷語開放自由黨宣布退出比利時執政聯盟,首相萊特姆向國王阿爾貝二世遞交辭呈。此次雙方的爭執焦點是布魯塞爾大區內的布魯塞爾、哈爾和維爾沃德3個行政區的歸屬問題。荷語黨派要求拆分布魯塞爾、哈爾和維爾沃德行政區,將其中的荷語居民區從布魯塞爾大區分離出去。這一要求遭到法語黨派的堅決反對,因為有相當數量的法語選民目前生活在荷語居民區。法語黨派要求尊重「個人權利」,荷語黨派則要求尊重「屬地權利」。由於雙方各不相讓,荷語開放自由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導致內閣垮臺。

2011年9月15日,比利時聯邦政府組閣事務協調人迪魯伯發表公報說,參加解決比利時當前政治危機談判的8個政黨在涉及布魯塞爾大區的幾個問題上達成了協議,包括布魯塞爾大區的歸屬、參議院選舉改革等問題。他認為,解決比利時政治危機的談判遠未完結,下一階段談判內容主要是布魯塞爾的財政問題及聯邦政府下放權力的問題。11月30日,在經歷了長達535天創紀錄的無正式政府狀態之後,比利時議會各黨派就新政府組成達成協議,法語區社會黨人迪魯伯將出任首相,成為比利時30多年來首位說法語的首相,這也是社會黨人自1974年來首次出任首相一職。

來源: 金色年華554 

【精彩回顧】

南疆農耕漢民流失現象之憂思

解析赤峰蒙族中學教室陳設的嚴重性

讓歷史來揭示真相——「維族新疆來,漢族來新疆」謬論的荒唐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南疆農耕漢民流失現象之憂思——留言區有感

貧窮下的自食其力與等靠要下的溫飽

南疆對中國到底有多重要?

歷史發明家日拱一卒鳩佔鵲巢的衝動

【大仇得報】襲擊我駐巴基斯坦使領館元兇被擊斃

如果文章的觀點,能得到您的認同,

請您隨意轉發打賞,給小編一個鼓勵!

衛疆說

臭老九

姜尚狩天山

相關焦點

  • 擁有三種官方語言的比利時國腳們怎麼交流?
    擁有三種官方語言的比利時國腳們怎麼交流? 2018-07-03 19:30  第12人APP 足球運動是團隊項目,無論是在訓練還是比賽中,抑或場下都需要大家溝通,對於比利時這樣一個擁有三種國家通用語言
  • 語言讓比利時鬧分裂 法語曾是惟一官方語言(圖)
    交易發起人原比利時記者西克斯說,儘管這只是個玩笑,但他想藉此傳遞一個嚴肅的信息:比利時是無價之寶,雖然政客不珍惜它,但國民必須盡一切力量來呵護它。  法語曾是惟一官方語言  事情緣起於比利時新政府的組閣危機。比大選於6月10日舉行並於當天結束。
  • 比利時官方語言那麼多 國腳們是如何交流的?
    「那麼,對於比利時這樣一個官方語言極其多樣的國家來說,他們的國腳們在球場上到底是如何進行溝通的呢?」   大家都知道,比利時的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以及德語,然而有接近該國國家隊的消息靈通人士曾經放出話來稱,最近幾年,「歐洲紅魔」更衣室內的那些大牌球星們「既不說荷蘭語,也不說法語、德語,而是講英語」,「在比賽中他們也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和溝通,上周四歐洲紅魔在對陣英格蘭的小組賽第3輪比賽中,該隊場上球員的這一做法,就讓英國媒體驚到了」。
  • 會說三國語言的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世界上竟然沒有比利時語,會說三國語言的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比利時是個西歐國家,它與法國和荷蘭接壤,跟英國隔海相望。比利時雖不是特別強大的國家,卻也位於發達國家之列。
  • 國家地理之比利時:一個國家三種語言 內訌隊的真相是?
    比利時國旗 比利時國歌《布拉班人之歌》同樣也是1830年革命的產物,1830年8月25日布魯塞爾人民在首都布魯塞爾爆發了反對荷蘭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11月18日比利時國民大會宣告比利時獨立為君主立憲國,隨後制定了憲法。1839年比利時與荷蘭籤訂和約,荷蘭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
  • 西班牙陷入「語言分裂」 西班牙反感加泰隆尼亞語
    加泰隆尼亞語在法國南部是非正式口語,但官方語言法語在該地區佔主導地位。位於西班牙和法國之間的袖珍國安道爾,是世界上唯一正式使用加泰隆尼亞語的國家。儘管旅遊業發達,但公共標識上往往只有加泰隆尼亞語。     加泰隆尼亞語在西班牙最有爭議。加泰隆尼亞語是加泰隆尼亞自治省的官方語言。(就像在瓦倫西亞說的瓦倫西亞語一樣。)說西班牙語卡斯蒂亞方言的人對加泰隆尼亞語主要有兩方面的不滿。
  • 比利時未能進決賽是因為語言不通?
    但是你知道麼,比利時王國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他們的官方語言就有三種,荷蘭語,法語,德語。再看球場上的11名隊員,場上隊長阿扎爾出生於拉盧維耶爾,比利時南部城市主要語言是法語,小魔獸盧卡庫出生於比利時弗拉芒大區,主要語言是荷蘭語。
  • 比利時:一個被拼湊出來的國家,為何能鬥而不破,長期穩定發展?
    既然是講法語的佔據統治地位,法語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法國政府甚至規定法語作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並極力壓制荷蘭語,禁止在公開場合講荷蘭語,這遭到了弗拉芒人的堅決抗議。好在拿破崙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拿破崙的戰敗,1815年,歐洲列強為了瓜分擊敗拿破崙召開了著名的維也納會議,為了答謝荷蘭在戰爭中的貢獻,反法同盟將包括滑鐵盧在內的比利時領土劃分給荷蘭王國。
  • 一國三種語言,難怪歐洲紅魔愛內訌
    【歐洲版駐比利時特約記者 足 冀】比利時是個小國,面積3萬平方公裡,人口1100萬,相當於1/2的北京人口居住在2倍北京市面積的土地上。可它卻是歐洲重要的政治中心,歐盟和北約等大型國際組織總部都選址在首都布魯塞爾。
  • 歐盟二十三種官方語言使用最多的是哪個?為何沒有俄語?
    歐盟的語言指歐盟成員國的民眾使用的語言,包括歐盟的二十四種官方語言以及若干其他語言,其中(英語,法語和德語)是最具有通用性三種歐盟語言。據統計,歐盟諸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是德語,而超過半數的民眾以德語、英語、法語或義大利語為母語且能理解英語。
  • 世界各國官方語言數量排名.最多的37種官方語言,中國不止漢語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都是這個國家最常用的語言。但是呢,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國家都不止有一門語言是常用語言。這時候,有個國家就有很多個官方語言了。中國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的官方語言不僅僅只有漢語。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過,在紙質人民幣上面其實總共有7種語言。
  • 世界各國官方語言數量排名。最多的37種官方語言,中國不止漢語
    什麼是官方語言?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都是這個國家最常用的語言。但是呢,由於種種原因,很多過加都不止有一門語言是常用語言。這時候,有個國家就有很多個官方語言了。中國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的官方語言不僅僅只有漢語。
  • 這個富裕的歐洲小國,住房醫療全免費,為什麼民眾老喜歡鬧分裂?
    歐洲有很多小國,國家雖然小,但經濟實力卻特別強,人均GDP是中國的幾十倍,而且福利待遇特別好,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國家幾乎全包了,比如挪威、荷蘭、海森堡等國,但這些國家裡面,有一個其民眾卻老喜歡鬧分裂,這個國家就是比利時。
  • 法語vs荷蘭語:比利時為什麼看起來像兩個國家?
    但革命還尚未取得成功之時,比利時就遭到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入侵,成為了法國的一部分。既然成了法國的一部分,法語自然就有了更高的地位。法國政府宣布法語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強行推行法語,禁止荷蘭語在公開場合使用,遭到了弗拉芒人的強烈不滿。
  • 比利時火車事故訴訟因語言爭議推遲
    在位於布魯塞爾西南約15公裡處的比利時小城市哈爾附近拍攝的兩輛客運火車迎頭相撞現場。新華社發(克裡斯攝)  新華網布魯塞爾9月20日電(記者吳昌榮)據比利時媒體20日報導,該國近半世紀最嚴重火車事故的刑事訴訟案或因訴訟語言爭議而推遲審理。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西南郊小鎮哈爾2010年2月發生嚴重火車相撞事故,造成19人死亡,162人受傷。事發區域官方語言為荷蘭語。
  • 烏克蘭廢止語言法案 取消俄語官方語言地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新社2月23日消息,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廢除了規定俄語作為官方語言的相關法律。2012年7月3日烏克蘭最高拉達批准通過了《國家語言政策基礎法》,並於2012年8月10日起正式生效。該法案規定俄語在一些地區的官方語言地位。
  • 留學比利時 當中歐交流使者
    官方統計數字顯示,比利時是中國在歐盟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十二大引資來源地,中國是比利時在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對於中國學生而言,留學比利時恰逢其時。——編者儘管比利時只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3.05萬平方公裡的小國,但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政治上,該國都在歐洲佔有一席之地。
  • 歐洲的一個小國,夾在夾縫中卻富有,被迫通行兩種語言
    但事實上,這種情況現在在一些國家也存在,只不過不是因為領土太大,而是因為民族分裂。這個國家就是比利時。比利時政府長期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效率一直很低。所以說中國天皇遠在比利時是不適用的。有一個詞更適合比利時,那就是除法。比利時站的比賽並不複雜。這裡只有兩個主要的種族,北部的佛蘭芒人和南部的瓦隆人。
  • 從晉級世界盃十六強的國家各自官方語言中可以看出什麼?
    官方語言法語瑞士——中歐國家之一,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官方語言為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羅曼語。比利時——比利時王國簡稱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他的官方語言也反映了他的地理位置。
  • 當今世界上正在鬧獨立的地區之二十四:弗拉芒和瓦隆(比利時)
    比利時政區圖因此比利時的民族問題突出地表現為語言爭端,伴隨著荷語區經濟上的崛起和人口的增加,比利時法語居民和荷語居民開始因為語言問題產生摩擦。二戰前,比利時並不存在語言之爭,那時的瓦隆區遠比佛蘭德區富庶,法語又是整個歐洲的「貴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