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vs荷蘭語:比利時為什麼看起來像兩個國家?

2020-12-11 環球情報員

說起比利時,相較於老牌的英、法等國,1830年才獨立建國的比利時,也算是歐洲的年輕國家。不過別看比利時年輕,在內訌方面,比利時也可以算是不遑多讓

比利時並不大的國土被分成了南部的法語瓦隆大區、北部的荷蘭語弗拉芒大區和首都布魯塞爾的雙語區共三個部分。

境內說法語的瓦隆人和說荷蘭語的弗拉芒人看起來也水火不相容,以至於兩個大區的情況看上去像兩個國家。甚至在素有「歐洲紅魔」之稱的比利時國家男子足球隊中,也時有兩族球員的內訌醜聞傳出,一度被認為影響了球隊的成績。

當然,無風不會起浪。比利時會看起來像兩個國家,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喜歡內訌,而是有著其更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原因

一、法語與荷蘭語

比利時在傳統上屬於低地的一部分(狹義上的低地包括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廣義上還包括法國北部和德國西部的一部分)。低地正如其名,是歐洲大陸上一塊相對地勢較低的區域,這裡地勢平坦、水網密集、土地肥沃,在歷史上長期由凱爾特人居住。

當然了,未來的歐陸主宰會是羅馬人,連凱爾特人在不列顛島上的同胞都躲不過羅馬人,還留在歐洲大陸上的低地凱爾特人自然免不了要體驗一番羅馬人的實力。

公元前58年,凱撒率領的羅馬軍隊攻佔了高盧,也順帶攻佔了低地地區。不過帝國沒能完全掌控低地北部。

低地以萊茵河為界,分為了南北兩部分—南部為羅馬帝國治下的比利時高盧,主要居住的是羅馬系的拉丁民族,這也是比利時一名最早的來源,雖然二者所指的範圍並不完全相同;而北部依然由「蠻族」們所控制。萊茵河成了這裡的第一條分界線。

不過,羅馬終究還是滅亡了的,現代比利時也正是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慢慢成長起來的。

羅馬之後,日耳曼人中的一支—法蘭克人,湧入了高盧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比利時也歸於法蘭克王國統治。隨後,現代的荷蘭地區也被法蘭克人納入囊中,整個低地地區都處在法蘭克王國控制之下。

受中世紀的封建制度影響,國家是由一級一級的封臣,和封臣的土地所組成的。即使是國王,也只能控制自己的封臣,因此也有著「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說法。

所以,這一時期的低地都屬於法蘭克王國,但也僅僅是在名義上,法蘭克的國王並不能直接有效的對低地地區進行統治。低地地區實際上的統治者則是當地的封建領主

封建時代在低地存在著弗蘭德伯國等數十個小的封建國家,在南側的國家因為較為靠近法蘭克人的統治中心,受其影響較大,在語言和習俗上更接近法蘭克人,也就接受了法蘭克人在拉丁語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法語,即為瓦隆人

至於北部的國家,因為遠離法蘭克人的統治中心,也就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發展之路。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拉丁人共同在這裡,逐漸形成了他們相較於法蘭克人並不同的語言,即荷蘭語的前身。至14世紀,這裡的居民開始被稱為弗拉芒人,他們的語言也就被稱為弗拉芒語。

二、拼湊起來的國家

如果以比利時為起點,向南則是純粹的說法語的人;向北則是純粹的說荷蘭語的人。唯獨在比利時這個地方,說法語的人和說荷蘭語的人雜居在了一起

法蘭克王國也沒能逃過羅馬帝國的命運。帶給王國巔峰的查理曼大帝死後,一紙《凡爾登條約》讓這個他締造的帝國被兒子們一分為三。

法蘭克王國之後,在中世紀的政治聯姻之中,比利時的所有權,先隨著勃艮第女公爵嫁到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又在哈布斯堡家族的分家中歸屬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終在1714年因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絕嗣而引發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又回到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手中

說法語的和說荷蘭語(弗拉芒語)的人,在說另一種語言的統治者控制之下自然不會有什麼矛盾,但要是另外一個說法語或說荷蘭語的統治者來了,那免不了會有偏心的事情發生了

1789年,與法國大革命同時,比利時也爆發了尋求從奧地利獨立的比利時革命。但革命還尚未取得成功之時,比利時就遭到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入侵,成為了法國的一部分。

既然成了法國的一部分,法語自然就有了更高的地位。法國政府宣布法語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強行推行法語,禁止荷蘭語在公開場合使用,遭到了弗拉芒人的強烈不滿。

但法國的輝煌也沒能維持太久,1814年拿破崙戰敗後,法國對比利時的統治旋即結束。在1815年為重新制定歐洲秩序而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中,比利時又被劃歸了另一個使用荷蘭語的國家——尼德蘭聯合王國(荷蘭)

這個同屬低地但早在1648年就從西班牙手中獨立的國家,趁此機會大力在比利時推行荷蘭語試圖徹底整合整個低地,自然遭到了使用法語的瓦隆人的反對。

而荷蘭的新教徒也和比利時地區的天主教徒間也衝突不斷。在不斷抗爭下,1830年,當時的荷蘭國王威廉一世取消了強制在比利時推行荷蘭語的法令。次年,這樣一個法國和荷蘭都管不了的地方,獨立成為了比利時王國

▲1815年維也納會議所規定的歐洲各國邊界(比利時被劃歸荷蘭)

比利時的建立,也是瓦隆人和弗拉芒人拼湊在一起的過程。既然法國和荷蘭都無法降伏比利時,歐洲其它各國也不願見到法國和荷蘭其中任一國的勢力得到增長。

而比利時四周也是強敵環伺,英國、法國、普魯士,沒有一個是歐陸的善茬。即使是出於自保的理由,瓦隆人和弗拉芒人最終也湊在了一起,建立了獨立的比利時王國

三、矛盾來了

比利時獨立建國之初,官方語言只有法語一種,而非現在的法語、荷蘭語和德語三種官方語言

不過這一規定在一開始並沒有引發弗拉芒人的強烈不滿。因為當時的比利時南北發展極不均衡,南部的瓦隆人依靠著煤礦和鐵礦資源迅速發展,而北部依然主要是進行農業生產,發展程度遠不如南部,根本沒有和瓦隆人抗衡的資本。

誰的拳頭硬,誰說話就算數。手中資源更豐富的瓦隆人用自己的努力保障了法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的地位。弗拉芒人即使有意見,但因自己實力不濟,也只能忍氣吞聲了。何況,他們說荷蘭語的權利還是得到了較好的保障

不過弗拉芒人的轉機很快也就到來了。在殖民熱潮的大背景之下,新生的比利時也抓住了這個時機。在1885年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中,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攫取了近200萬平方公裡的剛果自由邦(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土地作為自己的私人領地。

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進行的殘酷統治給剛果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但確確實實地給弗拉芒人帶來了機遇。剛果出產的大量橡膠原料被運送回比利時進行生產加工,而加工後的產品也需要出口出去。

因此,弗拉芒人聚居的比利時北部憑藉著其瀕臨北海的地理位置,依託安特衛普等港口,由航運業興起開始隨即又發展出了金融業和新型工商業,弗拉芒地區成為了比利時的金融中心,荷蘭語也由此才獲得了和法語相等的官方語言地位

▲諷刺利奧波德二世對剛果殘酷統治的漫畫

但事實上,給予荷蘭語和法語平等地位只暫時讓兩族的矛盾稍有平息,無法消除兩族之間的矛盾和差異。不論是瓦隆人還是弗拉芒人,在自己的實力都得到增長之後,就更不服雙方保持相平等的地位。至於那些說德語的「比利時人」,反正誰也惹不起,倒不如自在逍遙了。

四、一個國兩個家

現代比利時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卻一直被認為存在著國家分裂的可能性。而比利時雖然正式名稱為比利時王國,但在2012年的憲法修正案通過之後,在事實上已經是一個較為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北部的弗拉芒大區和南部的瓦隆大區這兩個不同的區域都被賦予了正式的自治權,而首都布魯塞爾大區則由聯邦政府直轄。

比利時的議會成為了兩族間鬥爭的戰場,也正是在議會的鬥爭中,兩族把比利時硬生生的扯成了兩份。在比利時,除了國王和首相,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被平分成了兩份。內閣的席位兩個大區各佔一半,大臣們也是每個大區各設一位。

而至於在語言的使用上,既然兩種語言都是官方語言,國家的電視臺和廣播都要做到雙語播出,首都布魯塞爾雙語區的標誌也有要用兩種語言書寫

大學為了以示公平,也要分成法語部和荷蘭語部,甚至拆成兩個學校,一邊一個。也是因此,甚至有些大學為了避免麻煩,乾脆統一使用英語進行教學

不過,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矛盾也只這是這樣,像兩口子吵架,只是看起來熱鬧而已。這兩個小家終究還是要在比利時這個國的庇護下組成一個大家

雖然鬧起來嘴上從來不留情面,瓦隆人認為弗拉芒人都是在背後算計人的小人,弗拉芒人覺得瓦隆人都是好吃懶做的懶蟲。但到了身體上大家還是很誠實的,該辦事辦事,該合作合作。

當然了,事辦完了還是免不了要嘲諷對面兩句,比如什麼你一戰跑得快啊,又或者是什麼你二戰投降早啊。或許,在比利時人心中,這樣吵吵鬧鬧的日子才算有滋有味吧

▲不知道國徽上的比利時獅能不能團結起來兩族的人

比利時也正就是這麼一種狀態。瓦隆人和弗拉芒人一起在比利時這個家裡過日子,遇到矛盾雙方各退一步,在底線之內去盡力協商。

雖然也時有爭吵,但在政治、經濟環境都還算穩定的情況下,比利時也在兩族之間的爭爭吵吵中不斷地發展。

作者:晚曙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沒有比利時語?
    在18世紀(1701-1800年)的歐洲,法語是通行語言,類似現在的英語,法語區瞧不起講荷蘭語的佛拉芒人。1814年,國際反法聯盟做出一個決定:比利時與荷蘭組成尼德蘭聯合王國。新國王威廉一世要求全國都要講尼德蘭語(荷蘭語),瓦隆人堅決不同意。
  • 比利時為何沒有比利時語,而是講荷蘭語和法語?
    雙方不停折騰,直到1930年,比利時王國成立,這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但在比利時內部,瓦隆人的地位依然要高於佛拉芒人。當時有規定,只要想在比利時當官,必須是瓦隆人出身,再不濟也要是盧森堡人。佛拉芒人想當官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必須講法語。比如在比利時軍隊中的佛拉芒人,他們在軍隊必須說法語,即使佛拉芒士兵聽不懂法語。
  • 市場潛力大,英語電商網站瞄準「法語、德語及荷蘭語市場」
    雨果網從歐洲媒體日前報導獲悉,法語是英語電商網站最常翻譯的語言,接著是德語,以及非常令人意外的荷蘭語。在荷蘭國家和比利時佛蘭德地區,荷蘭語比義大利或西班牙語更流行。 今年,大部分翻譯項目是從英語翻譯成法語,比例佔13.5%。接著是德語翻譯,只比法語翻譯頻率低一點,佔13.4%。最令人吃驚的是,荷蘭語排名第三,在整個翻譯項目中比例達11.3%,超過了義大利語(10%)、韓語(9.8%)、以及日語和西班牙語(9.3%)。去年,翻譯率最高的三種語言是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
  • 比利時法語VS法國法語,大家一起找不同!
    說到法語,我們自然而然就想到法國。但其實,世界上說法語的國家可不僅僅只有法國。從非洲到魁北克,各地區的法語可謂是天差地別。作為法國的近鄰,比利時和法國長期「相愛相殺」。比利時法語和法國法語也十分接近。但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階段,比利時法語發展出了許多自己的特色。
  • 法國法語和比利時法語的區別
    眾所周知,除了非洲是講法語的主要地區之外,比利時的官方語言也是法語,所以今天我就來比較一下這兩種法語都什麼不同。總體來說,兩者的語法基本相同,但在發音和詞彙上還是略有不同。例如數字的表達: 法語裡70是soixante-dix, 而比利時的表達是septante,這點倒有點像非洲法語區的講法,曾經法國人也是這樣表達的,但後來取消了這種方式。 法語中桌上足球是baby-foot, 比利時說法是kickers; 同一個單詞,在兩個國家的意思卻不同:pistolet在法國是手槍的意思,而在比利時是一種麵包卷。諸如此類的同詞不同意,或是同種東西不同解釋的例子還有很多。
  • 比利時:一個被拼湊出來的國家,為何能鬥而不破,長期穩定發展?
    既然是講法語的佔據統治地位,法語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法國政府甚至規定法語作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並極力壓制荷蘭語,禁止在公開場合講荷蘭語,這遭到了弗拉芒人的堅決抗議。好在拿破崙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拿破崙的戰敗,1815年,歐洲列強為了瓜分擊敗拿破崙召開了著名的維也納會議,為了答謝荷蘭在戰爭中的貢獻,反法同盟將包括滑鐵盧在內的比利時領土劃分給荷蘭王國。
  • 荷蘭的荷蘭語和比利時的荷蘭語有什麼不同?
    雖然比利時一部分人也說荷蘭語 但是他們卻有自己的表達 這讓他們的荷蘭語擁有了自己的名字 「Flemish弗蘭芒語」 Flemish不管從發音、單詞意思還是表達上
  • 會說三國語言的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世界上竟然沒有比利時語,會說三國語言的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比利時是個西歐國家,它與法國和荷蘭接壤,跟英國隔海相望。比利時雖不是特別強大的國家,卻也位於發達國家之列。
  • 比利時火車事故訴訟因語言爭議推遲
    在位於布魯塞爾西南約15公裡處的比利時小城市哈爾附近拍攝的兩輛客運火車迎頭相撞現場。新華社發(克裡斯攝)  新華網布魯塞爾9月20日電(記者吳昌榮)據比利時媒體20日報導,該國近半世紀最嚴重火車事故的刑事訴訟案或因訴訟語言爭議而推遲審理。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西南郊小鎮哈爾2010年2月發生嚴重火車相撞事故,造成19人死亡,162人受傷。事發區域官方語言為荷蘭語。
  • 比利時魯汶大學:所有博士課程都是英文教學
    丁航(魯汶大學):  比利時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作為一個歐盟國家來講,比利時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它的富裕程度是歐盟所有國家當中人均收入排名第二高的國家。布魯塞爾作為比利時的首都,同時也是歐盟 總部委員會,歐盟的法院所在地。
  • 比利時官方語言那麼多 國腳們是如何交流的?
    「那麼,對於比利時這樣一個官方語言極其多樣的國家來說,他們的國腳們在球場上到底是如何進行溝通的呢?」比如說,球隊中場組織核心德布勞內出生於根特,他就是講荷蘭語的比利時國腳;而進攻核心大阿扎爾則來自於瓦隆地區,他本來是講法語的比利時人。曾幾何時,比利時國家隊內部派系林立、極為不團結,這也是該隊雖然實力出眾、但就是無法在國際大賽中取得好成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當今世界上正在鬧獨立的地區之二十四:弗拉芒和瓦隆(比利時)
    比利時衛星圖比利時人是由佛拉芒人和瓦隆人兩個語言及文化相異的民族組成,佛拉芒人,人口數量約600萬,居住在同荷蘭接壤的北部佛蘭德地區,講佛拉芒語,類似荷蘭語。二戰前,比利時並不存在語言之爭,那時的瓦隆區遠比佛蘭德區富庶,法語又是整個歐洲的「貴族語言」。
  • 安特衛普:匯聚170國多元文化,荷語法語方言,外國人如何生存?
    比利時地圖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法語和德語。比利時的荷蘭語又稱Flemish(佛拉蒙語),和荷蘭的荷蘭語在發音和用字上有些許不同,在用法上會有的差異,但彼此溝通沒有太大問題。荷語區的人在學校時必須學習基本的法語為第二語言,相對地,法語區也需學習荷語為第二語言。
  • 這個富裕的歐洲小國,住房醫療全免費,為什麼民眾老喜歡鬧分裂?
    歐洲有很多小國,國家雖然小,但經濟實力卻特別強,人均GDP是中國的幾十倍,而且福利待遇特別好,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國家幾乎全包了,比如挪威、荷蘭、海森堡等國,但這些國家裡面,有一個其民眾卻老喜歡鬧分裂,這個國家就是比利時。
  • 比利時未能進決賽是因為語言不通?
    但是你知道麼,比利時王國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他們的官方語言就有三種,荷蘭語,法語,德語。再看球場上的11名隊員,場上隊長阿扎爾出生於拉盧維耶爾,比利時南部城市主要語言是法語,小魔獸盧卡庫出生於比利時弗拉芒大區,主要語言是荷蘭語。
  • 語言讓比利時鬧分裂 法語曾是惟一官方語言(圖)
    近日,購物網站eBay終止了一樁令人咋舌的拍賣交易,其標的竟是歐洲國家比利時。現在比利時約80%的出口額都由弗拉芒區企業完成。伴隨著弗語區的崛起,法語居民和弗語居民開始因為語言問題產生摩擦。  比利時論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都是弗語區佔優,但不少法語居民卻不會講弗語,這其中也包括現在的王后保拉,她是義大利人,講法語而不講弗語。  法語區居民的弗語水平,遠遠落後於弗拉芒居民的法語水平。
  • 分裂的比利時——三層行政區劃、三種官方語言
    【名稱起源】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拉丁語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人口】1120萬人(2014年)。講荷蘭語的弗拉芒大區人口佔57.3%,講法語的瓦隆大區人口佔32.3%,布魯塞爾首都大區人口佔10.4%。
  • 比利時魯汶大學簡介 有哪些留學優勢?
    比利時魯汶大學簡介 有哪些留學優勢?2020-01-08 11:17:48 來源:出國留學網 比利時是歐盟等許多國際組織的中心
  • 這到底是荷蘭語單詞還是英語單詞?雖然長得像,但意思完全不一樣!
    而長得很像的英語版will意思卻完全不同,是「將要」的意思。這個will的荷蘭語翻譯是zullen。 兩個句子很相似,語法上也是正確的,只不過句子本身想表達的並不是同一個意思,這個大家一定不要搞混噢!接下來是一個荷蘭語和英語裡長得有點像的詞:boos vs. boss.Boos 荷蘭語裡的形容詞 「生氣」,英語裡的名詞boss表示 「老闆」。
  • 【收藏】史上最全面的荷蘭語學習攻略!你值得擁有!
    儘管很多荷蘭人通曉多種外國語言(特別是英語、德語和法語),但是如果你能用他們的母語和他們交流的話,那麼無論是在荷蘭還是別的國家,你都能更好地了解到他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