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裡的「鄉愁」

2021-01-20 東方菸草網

大英博物館外景。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瓷器。

矗立在「生與死」展廳的Hoa Hakananai』a雕像一直是博物館裡最受歡迎的展品之一。

  初見倫敦,是在一個寒冽的早上。飛行了十幾個小時,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飛抵倫敦上空。俯瞰整個城市,一層薄薄的暖光下,漾出幾分靦腆的溫柔。

  有人說,如果你熱愛生活,一定會愛上倫敦。倫敦的豐富在於它可以容納並迎合各種各樣的喜好,在這個充滿層次感的城市中,每個人都可以詩意地棲居於此。有人來倫敦是為了西區的戲劇,有人是為了泰特的美術,有人是為了頂尖的科學,有人是為了金融的曲線……

  而我們,這一對匆匆路過的旅人,卻想在這短暫的相遇中,能有機會置身人類歷史中,去感受它的空間與流動,在時間之河的「下遊」,遙望前人的背影。只不過,就像不知道會在人海中遇見誰、會發生怎樣的故事一樣,在大英博物館,參觀者的際遇一樣難以預知。

  我們趕上了倫敦幾十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雨雪交加。出發去大英博物館的那天,一樣的冷,下著雨,雨滴噼裡啪啦一陣狠拍,時不時一陣大風就把傘吹翻過去。當走進博物館,我們也仿佛鑽進了時間的洞穴,一切靜謐又神聖。

  我們按照常規路線,選擇從博物館的古埃及展區開始,著名的羅塞塔石碑就被放在進門迎賓的地方。在古埃及展區,高聳的法老石像,粗糲傳神,用極簡的線條和極大的體量勾勒出法老的神聖氣質,極具壓迫感。再往裡,穿過幾道門,古希臘和羅馬展區一掃凝重沉鬱,愛琴海的浪漫飄然而至,帕特農神廟殘留的神像秀美不已,眾神慶祝雅典娜誕生的群像惟妙惟肖,古雅典人對愛、美、神性的理解都藏在眾神的神情、體態,甚至是衣服的褶皺、生活的道具裡。

  當我們在巨大的展廳來回穿梭時,心裡既興奮又有絲絲遺憾,就像偶得殘片的鑑賞者總還想窺得藏品全貌般貪心,我們想看它們在尼羅河畔炙熱的豔陽和滾滾的黃沙中是如何偉岸挺立,想看它們在愛琴海沁人的微風中是如何嫻靜優雅。然而,在這一刻,什麼都有的倫敦卻好像什麼都沒有一樣,展品失去了根基。

  在這幾乎聚集了世界文明精粹的博物館裡,我們為這些靜而不語的展品泛起了「鄉愁」,且越來越濃鬱地縈繞在心頭。

  在大英博物館的「不可錯過的展品列表」上,有一件來自復活節島的巨石雕像,名叫「Hoa Hakananai』a」,可大致譯為「隱藏的朋友」。1869年,該藏品由維多利亞女王捐贈給大英博物館。矗立在「生與死」展廳門庭中央的它,一直是博物館裡最受歡迎的展品之一。

  Hoa Hakananai』a是一個2米多的大個頭,由整塊堅硬的玄武巖製成,兼具力量與氣勢。但先民生動的刻畫卻讓它顯得憨憨的,甚至有點兒萌。寬直的鼻梁、外張的鼻孔、撅起的嘴唇、隆起的肚腩,就好像生氣的大男孩一般,親切自然,也難怪大家都喜歡它了。

  Hoa Hakananai』a是復活節島巨石雕像中的一尊。在那個偏遠的人類居住地上,島上的居民豎起了超過一千座巨石雕像,用於安放先人的靈魂。Hoa Hakananai』a和它的同伴排成一條莊嚴的線,背朝大海、面向島嶼,用這種強悍的先祖形象震懾外敵,歡迎來客。當島上的情況惡化到危及生存的時候,島民放棄了對巨石雕像的信仰,選擇了「鳥人崇拜」,Hoa Hakananai』a背後的淺浮雕展示了「鳥人崇拜」的宗教儀式。從正面到背面,記錄著復活節島居民對「生與死」的求索。

  那天,我們從博物館出來的時候,天已漸黑,聖誕節的彩燈輝映著雨後的晚霞,溫暖祥和,也勾起了我們的「鄉愁」。

  從倫敦回來後,我還時不時會想起Hoa Hakananai』a,它在我心裡的地位已經超越了木乃伊,算是意外收穫吧。

  通過新聞我得知一些信息。2018年,復活節島的總督來到大英博物館,呼籲把雕像送回復活節島,讓祖先的靈魂回歸故土。然而,呼籲並沒有得到英方的正面回應。Hoa Hakananai』a和藏在它身上的先民靈魂或許要在英格蘭繼續僑居下去。

  我非常希望Hoa Hakananai』a能回到故鄉。縱然在氣象萬千的博物館裡,這一點點鄉愁只是藏在角落裡的小小悸動,它也理應被顧及、被關注,而不是每每觸及此題,都要用「人類瑰寶、世界同享」之類的言辭來自我寬慰。

  文物的流散是歷史的結果,能在刀槍鐵蹄中留存下來已屬幸運,後又被保護在頂級博物館裡供人參觀則更加難得。對此,想來Hoa Hakananai』a自己也覺得慶幸。但是,文物的保護與文物的回歸都需要認真對待。

  Hoa Hakananai』a還在倫敦,能在面朝故鄉的方向站立或許已是幸運。又想起無緣得見的《女史箴圖》,還有中國展區裡整架整架的精美瓷器,我心裡不禁湧起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戚戚之情。若是文物有生命,故土才是它們唯一的滋養吧!

  (北京市局)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掌門人菲舍爾——博物館裡的「世界公民」
    新華社倫敦3月25日電  (天下人物)大英博物館掌門人菲舍爾——博物館裡的「世界公民」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  身為大英博物館最近一個多世紀以來第一位非英國籍掌門人,哈特維希·菲舍爾堅信「博物館裡沒有外國人」。
  • 博物館與性教育的碰撞丨大英博物館裡的性教育項目
    或許你聽說過,博物館的教育項目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天文地理和歷史藝術,但是你知道博物館也可以擁有性教育項目嗎?,可是大英博物館這個赫赫有名的綜合性博物館竟也身先士卒地踏入性教育領域,為英國的中小學生提供了一節免費又新穎的校外性教育課。
  • 大英博物館裡真的有幽靈嗎
    安吉爾第一次聽到這些故事,是在倫敦一家酒吧為一位曾在大英博物館工作的朋友慶生時,所有在場的在大英博物館工作過的同事們開始分享博物館的詭異軼事。「我以為會有六七個路人皆知、被稍加修飾和改編的故事在博物館中流傳。」 但4年過去了,故事仍在源源不斷地湧現,至今他已與50多名參觀者和工作人員交流過,線索仍沒有枯竭的跡象。
  • 大英博物館裡的那些中國頂級文物
    印象中的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相信很多人有著相似的觀念 ,但當你走進大英博物館第33號展廳中國文物廳,你會發現我們的先人是在七千年前就開始創造文明,製造藝術品,目前在中國文物廳以年代劃分展品,從公元前5000年至新中國成立,它所展出的中國文物,跨越了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
  • 大英博物館裡的保安說博物館經常鬧鬼,監控之下,真相撲朔迷離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裡最具神秘氣息的,當屬埃及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館是其中最大的陳列館,裡面收藏著10萬多件古埃及各種文物,包括古埃及法老的棺槨、木乃伊、祭祀用品、神秘的雕塑等等,囊括了古埃及文明的全部內容。 正因如此,大英博物館裡經常有鬧鬼的傳聞。
  • 大英博物館裡真的鬧過鬼嗎?聽聽裡面的保安怎麼說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裡最具神秘氣息的,當屬埃及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館是其中最大的陳列館,裡面收藏著10萬多件古埃及各種文物,包括古埃及法老的棺槨、木乃伊、祭祀用品、神秘的雕塑等等,囊括了古埃及文明的全部內容。
  • 「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開水洗舊畫」這一事件,震驚了大英博物館館長。那張傅抱石舊畫的完美修復,也徹底徵服了大英博物館的諸多同行。館方當即向邱錦仙提出,希望她能留在大英博物館,幫助搶救館內文物中大批古書畫藏品。大英博物館求才心切,甚而直接通過外交部給邱錦仙申請特別工作許可。
  • 大英博物館的10個小秘密
    1873年6月7日,英國國會通過法令並獲得御準,成立了大英博物館。兩百多年來,博物館屢次翻新,展品也由最初的七萬多件增加到八百多萬件,接待的遊客也越來越多。1963年,以這些藏品為基礎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成為一個獨立的機構。然而,直到1992年,它的正式名稱仍然是「大英博物館自然歷史分館」。▲該閱讀室是大英圖書館的前身,在1997年前一直擔當著大英圖書館的角色。
  • 博物館系列-大英博物館第一期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大英博物館的歷史,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該館成立於1753年,於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 那些來自大英博物館的禮物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從去年開始,居然在中國的網店火爆了。2018年7月1日,大英博物館網上旗艦店正式上線了!打開大英博物館旗艦店首頁,博物館古老莊嚴的建築映入眼帘,立馬給你增添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而當你點擊店中產品就又是另一畫風了。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遊客只需要在淘寶APP搜索「一起來雲遊」,就可以享受專人講解+包場的超級VIP待遇。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
  • 遨遊大英博物館
    2019年寒假她參加了英國冬令營活動,用文字記錄了她參觀的英國四大博物館。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被稱為世界四大藝術殿堂。而今天我們要去的,便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溫暖的陽光照射在我們臉上。乘著顛簸的大巴,陽光伴隨著我們前往大英博物館。博物館的外牆非常精緻,上面雕刻著各種精細美麗的花紋。
  • 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人類和世界
    按照他的遺囑,其個人收藏的近8萬件藏品,以及大批的動植物標本、書籍、手稿全部贈與國家——這,就是大英博物館的前身。1759年,大英博物館正式成立並對公眾開放。此前有《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用100件藏品展現了人類200萬年文明史,濃縮、易讀、深刻。而我們這次推薦的《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與《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其浩瀚的館藏中,擇一主題,用獨特的方式將文明史串聯。
  • 巧遊大英博物館 中國遊客的參觀建議
    與此同時,更多的人希望在「蓋印章」之餘,能在有限的參觀時間裡見識到更多的寶物,更有所得。 大英博物館入口處   總體規模   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 大英博物館,「霸佔」多少「中國國寶」?
    現在,正遭受這種「霸道法則」的驅使,尤其跟舉世最大的搶奪受益者——大英博物館,侵略戰爭之後,英國人根本就感覺不到欠下了受害國——中國,多少虐債。英國人由衷地揣著一句話:搶來的寶貝,也是我的。絕不奉還。2006年,聯合國曾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通過戰亂,或者侵略,中國先後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全球總共有47家博物館,大大方方地作了博物收藏者。
  • 在日曆裡邂逅大英博物館
    這本2020《湛廬珍藏曆》的全部內容,都源自全世界最大圖書館之一——大英圖書館。《湛廬珍藏曆》精選了366件大英圖書館最具特色的館藏。絕世珍藏的珍品孤本、寶貴的名人手稿、罕見的歷史資料……單看1月裡涉及的31件大英圖書館的絕世珍藏,你就知道它的內容有多豐富和珍貴了:1.3 最早的莎士比亞戲劇集1.4 精美實用的醫生年鑑1.5 英語世界最古老的文學史詩《貝奧武甫》1.6
  • 獨家發布丨大英博物館與其參觀者
    大英博物館陵墓廳中的一對母女 19世紀70年代/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753年6月6日,國王喬治二世(George II)批准了成立大英博物館的議會法案。由於博物館導覽部認為,「僅僅瞥一眼書籍封面無法帶來教化或是樂趣」,底層的圖書館不再安排在參觀路線裡。「專屬參觀團體」則在其他時段入場。既然無引導的入場參觀已經變為可能,下一步就是實現讓觀眾在公共假日入場參觀了。1823年開建的由羅伯特·斯默克(Robert Smirke)爵士設計的新館舍增加了場地面積,以滿足大量參觀者的需要。
  • 那個館藏了無數中國國寶的大英博物館
    今天,這些珍貴的國寶就藏著大英博物館裡。當得知,大英博物館免費向世人開放時,我的怒氣稍微平息一些,畢竟免費讓世人看到中國的文化瑰寶,也算是一種安慰吧。大英博物館果然名不虛傳。整個建築風格是希臘式建築,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臘愛奧尼式圓柱,氣勢宏偉。據資料介紹,大英博物館的館藏頗為豐富,號稱「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其餘三個為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如果把臺北故宮的文物和北京故宮的文物加在一起,是不是可以跟他們PK一下呢?
  • 帶你探索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上端是一個三角頂,上面刻著一幅巨大的浮雕。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蔚為壯觀。
  • 大英博物館中古玉器,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