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人類和世界

2020-12-22 澎湃新聞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 象外

大英博物館鳥瞰圖

還有誰不知道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嗎?

1753年,即中國的乾隆十八年,英國著名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去世。按照他的遺囑,其個人收藏的近8萬件藏品,以及大批的動植物標本、書籍、手稿全部贈與國家——這,就是大英博物館的前身。

1759年,大英博物館正式成立並對公眾開放。

大英博物館著名的大中庭

260年後的今天,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已多達800多萬件,較建立之初增加了100倍,拋開此前分離出去的自然歷史標本和書籍手稿(後者組成了大英圖書館),它包含10個研究和專業館:

古埃及和蘇丹館

希臘和羅馬館

亞洲館

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

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

中東館;

版畫和素描館

硬幣和紀念幣館

保護和科學研究館

圖書和檔案館

除了眾所周知的極豐富的古埃及、希臘和羅馬典藏,亞洲館的收藏中,來自中國的文物就有2.3萬件,其中包括著名的顧愷之《女史箴圖》、遼三彩羅漢像等。

遼三彩羅漢像

「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世界」,有一句話這麼說。

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就是人類文明進程的一個小小縮影。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倫敦,它是必去的打卡地;以其藏品為內容的書籍,也常常受到普通公眾的青睞。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推薦兩本由大英博物館出品的書: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

+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

[英] 克里斯多福·馬斯特斯

[英] 黛布拉·曼考夫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年6月

236.00元/套裝2冊

掃碼購買

限時五折

這兩本書一共用600多件大英博物館的館藏珍品,通過言簡意賅的闡述,從人類自身和動物的角度,對人類200多萬年的歷史生活做了一個全景展示,圖文共賞,值得細細品讀。

此前有《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用100件藏品展現了人類200萬年文明史,濃縮、易讀、深刻。

而我們這次推薦的《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與《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其浩瀚的館藏中,擇一主題,用獨特的方式將文明史串聯。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大英博物館還聯合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出版社之一泰晤士&赫德遜(Thames &Hudson),來共同打造這套書。

泰晤士&赫德遜成立於英國,出版社的名字取自分別代表倫敦和紐約的河流之名,其宗旨是書既要有趣,又要有知識含量,強調文字和圖片能夠彼此結合,讓藝術成為「沒有牆的博物館"。

這套書有2個與眾不同之處:

一是選題角度很獨特——

人的面孔、動物,這兩個話題對孩子來說有著天然的親切感;

二是編排方式很有趣——

得益於大英博物館極其豐富的館藏,他們可以篩選出跨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珍貴藏品,來全面記錄和展現人類的生活場景。

首先來看《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的目錄:

可以看到,它不是像傳統歷史書那樣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而是按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來展開,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題下,匯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歷史階段的文物來進行講述。

對同一主題,內容上的橫向比較結構,有助於我們形成用全球化的視野、整體的眼光來看問題,也能體會人類共有的情感和價值。

比如在「紀念先祖」這一點上,我們熟悉的是清明祭祖的傳統,但你在書中會看到:

1000年前智利人用摩艾石像;

非洲奈及利亞卡拉巴裡族有紀念祖先的木刻屏風;

墨西哥還有個專門的「亡靈節」,他們相信死去的親人會回到人間來享受世間的歡樂;

大洋洲的索羅門群島,認為祖先去世後,還可以化為鯊魚來保護後代在海上的安全……

約1000—1200年的智利復活節島,摩艾石像

再來看《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的目錄:

幾乎每個孩子的書架上,都有一本自然、動物類的百科全書,但你一定沒有這樣一套動物書。

它不是按通常的哺乳、魚類、鳥類這樣的動物類別體例來分,而是按照動物的社會屬性來劃分:由弱到強,從野生,馴養,珍禽異獸,一直到人類自己虛構創造,從自然動物到非自然動物來展開的。

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題下,依然是跨時代、跨地域、跨文明地選擇文物來進行講述。

但這不是一本向你展示高清文物的圖錄,而是真正講述歷史的書。書中的文字很有文學氣息,簡單易懂,向你娓娓講述,回味悠長。沒有用生澀的專業詞彙堆砌知識,這也是非常可貴的一點。

展示博物館藏品的書很多,但是這套書用的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思路。他把大英博物館裡的海量藏品重新分類。同一個動物題材的文物分到一起,戴帽子的人分在一起,坐著的人分在一起。這樣的話,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歷史階段的文物就以這種奇妙的形式展現出來。

——張辰亮(博物君)

乾隆皇帝的精美坐像旁邊,就是剛果國王的樸素的雕像。古埃及的魚形玻璃瓶兒下一頁就是日本匠人雕刻的精美鐵鯉魚。

文明之間的界限一被打破,就很容易發現世界各大文明之間的共性和傳承。你不會以我們國家怎麼樣、他們國家怎麼樣來看待文明,而是站在上帝的視角,欣賞整個人類的文明。

當年火爆北京、上海的「大英展」用100件文物講述世界史。然而,儘管展覽已經做到極致,我們知道僅僅靠100件文物來講清人類歷史,是遠遠不夠的。

這套書選取的文物數量數倍於大英展,可以讓我們一次看個夠。

它精選了大英博物館600多件館藏珍品,創作形式上,包含了繪畫、雕刻、手工藝品,以及一些珍貴的出土文物;風格上,有自然主義作品,也有諷刺主義的現實題材;時間跨度上,包括了從遠古的冰河時期到今天。

翻開書本,本身就是一場視覺的世界旅行——一切都是新鮮的。

自然主義作品

17 世紀早期日本,繪有花草、人物和動物等圖案的箱子

約13000年前的冰河時期,帶鉤端的猛獁象形投矛器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選取了360件以人類面孔為主題的藝術品。全球70多億人中,沒有任何兩個人長得完全一樣。每張面孔都是一種身份的標誌,是人類表達、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載體。

人類的一切經歷都寫在臉上。因此,人類的臉成為藝術史上最強大、最永恆的主題,也是最適合來表現人類的生活。

14-16世紀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

代表火神的領主面具,由珍貴的綠松石製成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選取了大英博物館260件動物相關的藝術品。人類對動物有著複雜的感情,無論是在現實世界中,還是在虛構的文化裡,動物都已經深刻地融入到人類社會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類各個時期關於動物的藝術品,不僅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從側面詮釋了人類歷史與文化。

約1890年的北美,狩獵野牛

書中精選的600餘件藝術品,源自世界各地,包括了歐洲、非洲、亞洲,不同地區,涵蓋全時代、全人類的文明。

這套出從中選取一個主題,在時間的橫截面上對比理解,更能理解文化的多元,世界的廣闊。

比如傳說中的龍在中國象徵著吉祥,而在西方卻代表了毀滅。蛇往往代表負面意義,但又代表可以永生。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裡,有完全不一樣的含義!

2世紀的古羅馬,密特拉屠牛像

在歷史上,公牛代表著馴養和野生的分水嶺,而人類也正是跨越了這道界線進化而來。公牛代表著力量,宰殺公牛也象徵著人類戰勝野蠻。

約公元前1360—前1340的古埃及,魚形瓶

比如說在古埃及的很多墓穴壁畫中,有一處細節,魚是一種羅非魚。文中給出了解釋,古埃及人注意到,雌性羅非魚為了保護後代,會將魚卵含在口中孵化,有時甚至幼魚也會受到這種庇護。古埃及人把羅非魚這種能吐出活魚的能力看作重生的象徵。羅非魚的這種能力是自然現象,而人類在歷史上把它變成了一種文化。

不僅適合成年人,這也是一套適合給孩子看的書。

孩子在接觸學習歷史時,一定要用這樣「對比」的方法來看。不同的內容,會帶給孩子思考和疑問,從而讓他能理性的來看待問題,能客觀地分析,不會被一種聲音牽著走,也不會盲目去信任一些信息,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在觀察、感受、理解歷史的不同階段,不同角度中,我們認識到很多很多不同。

我們看到的不同越多,心中裝下的世界越大,我認為,這份寬廣的心胸對孩子來講非常重要。

如果你想去大英博物館,這套書可以先讓你一覽大英博物館的浩瀚;如果你想珍藏一套書,這套書讓你什麼時候翻開,都會覺得非常值得;如果你想培養對歷史藝術的興趣,這套書會讓你感受什麼叫做精彩。

掃碼購買

限時五折

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行購買

【注意事項】

1.發貨方式:出版社直接從南京發貨,圓通快遞,全國包郵(新疆、西藏、內蒙古、海南需加15元郵費,港澳臺不發貨)。

2.發貨時間:按下單付款順序,陸續發貨,下單48小時內完成發貨。周末訂單順延至周一發貨。

3.退換貨須知:如無質量問題(錯印、漏印、裝訂等),恕不接受不喜歡、不愛看等主觀理由的退換貨要求。

.

END

.

再推薦另一本書吧:

《光景宛如昨》

(中國の子供達II)

出版發行:青艸堂

發行日:2020年6月1日

size:260*250*14mm

page:144

weight:0.795kg

paper:Art Paper

裝幀:軟布面精裝+護封

上海雅昌印刷承制

390元

原標題:《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人類和世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掌門人菲舍爾——博物館裡的「世界公民」
    新華社倫敦3月25日電  (天下人物)大英博物館掌門人菲舍爾——博物館裡的「世界公民」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  身為大英博物館最近一個多世紀以來第一位非英國籍掌門人,哈特維希·菲舍爾堅信「博物館裡沒有外國人」。
  •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簡體中文版上市
    原標題:《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簡體中文版上市  通過100件文物來講述歷史,通過一部書了解世界,由大英博物館和英國BBC聯合打造的《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簡體中文版已由新經典文化引進推出。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一套三本,該書的成書過程曾被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親自撰寫,動員100多名館員、400多名專家,編撰時間長達4年。   區別於其他歷史書籍的書寫形式,《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通過文物來講述歷史」,從進化史、文明史的角度看人類發展的進程和人類文明的未來走向。
  • 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不只是藝術,而是對人類社會的一次認知升級
    人類「無中生有」地發明了文字,以及法律、公司、宗教、國家等。人類世界的今天正是由虛構和想像創造的。14-16世紀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代表火神的領主面具,由珍貴的綠松石製成當人類面對一系列無法解釋和掌控的議題時,認為世界必然存在著一種超自然的秩序和力量,便湧現出了各種神靈和宗教。統治者也樂於宣揚自己代表神靈掌管人間。藝術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
  • 那個館藏了無數中國國寶的大英博物館
    當得知,大英博物館免費向世人開放時,我的怒氣稍微平息一些,畢竟免費讓世人看到中國的文化瑰寶,也算是一種安慰吧。中國的文化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的文明仍然延續著,其餘的三個文明古國已經成為歷史,為什麼中國文明能夠獨善其身,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在哪裡,讓世界多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燦爛文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 大英博物館出新書,不僅僅有藝術
    (14-16世紀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代表火神的領主面具,由珍貴的綠松石製成)當人類面對一系列無法解釋和掌控的議題時,認為世界必然存在著一種超自然的秩序和力量,便湧現出了各種神靈和宗教。統治者也樂於宣揚自己代表神靈掌管人間。
  • 世界博物館日,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今天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本刊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4號展廳這件貓雕塑出土於埃及古代大型墓地薩卡拉,材質為青銅,高42釐米,寬13釐米,由蓋爾·安德森(Gayer Anderson)少校捐贈給大英博物館。它看上去靈動而高貴,佩戴著金耳環、鼻環,胸前所刻銀色荷魯斯之眼,在古埃及具有神聖的含義,代表重生的可能性和神明的庇佑。
  • 帶你探索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上端是一個三角頂,上面刻著一幅巨大的浮雕。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蔚為壯觀。
  • 大英博物館裡的「鄉愁」
    有人來倫敦是為了西區的戲劇,有人是為了泰特的美術,有人是為了頂尖的科學,有人是為了金融的曲線……  而我們,這一對匆匆路過的旅人,卻想在這短暫的相遇中,能有機會置身人類歷史中,去感受它的空間與流動,在時間之河的「下遊」,遙望前人的背影。只不過,就像不知道會在人海中遇見誰、會發生怎樣的故事一樣,在大英博物館,參觀者的際遇一樣難以預知。
  • 大英博物館的10個小秘密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級公共博物館。它於1753年建立,1759年向公眾開放,比美國獨立宣言還早了17年!▲描繪了博物館原址的《Montague House》,薩頓·尼科爾斯,作於1728年。有人將其稱為大英博物館的「色情房間」,而事實上,它有一個更為正式、健康的名字——「禁忌秘事(the Secretum)」。《淫穢出版物法》(1857年)通過之後,這個房間於1865年對外開放。其中展示了200多件物品,被標記為「人類淫行之可恥見證」。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遊客只需要在淘寶APP搜索「一起來雲遊」,就可以享受專人講解+包場的超級VIP待遇。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
  • 大英博物館|從小倉庫到800萬件藏品
    大英博物館的成立源於內科醫生、博物學家和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他在逝世前,將自己的71000件個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標本、書籍、手稿等全部捐贈給國家。 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成立了大英博物館。此後,館藏品日益豐富,政府對此也進行多次擴建,到19世紀早期,博物館已擁有許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包括羅塞塔石碑、湯利的古典雕塑收藏品和帕特儂神廟雕塑等。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區,收藏了大約八百萬件文物,是目前存在的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不清楚800萬件是什麼概念,我告訴你,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連地上的可以當文物的磚頭算上,也才180萬件文物。)它記錄了全球幾乎全部人類文化從開始到現在的歷史文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博物館。
  • 為什麼選擇大英博物館的一塊古埃及蛋糕?
    日前,英國古典主義學者瑪麗·比爾德(Mary Beard)被選為大英博物館的受託人之一,她是劍橋大學古典學教授和皇家藝術學院古代文學教授,中國觀眾則通過BBC紀錄片《文明2》了解她「學問可親」的形象。她說自己也是大英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受益者。
  • 為什麼選擇大英博物館的一塊古埃及麵包?
    日前,英國古典主義學者瑪麗·比爾德(Mary Beard)被選為大英博物館的受託人之一,她是劍橋大學古典學教授和皇家藝術學院古代文學教授,中國觀眾則通過BBC紀錄片《文明2》了解她「學問可親」的形象。她說自己也是大英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受益者。
  • 世界旅遊博物館功能與設計的若干思考
    博物館是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從17世紀全球首家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開館,到近現代公共博物館的廣泛出現,博物館在歷史溯源、教育傳承、文化傳播、科學研究和藝術欣賞等層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文旅融合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旅遊聯盟(WTA)總部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旅遊博物館從初創伊始即受到了文化和旅遊各界的廣泛關注。筆者結合新時代文旅融合的大背景,圍繞國務院發布的《博物館條例》(2015年)和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在《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2007年版)中所提出的博物館「教育、研究和欣賞」三大目的,就世界旅遊博物館的功能、定位和展廳設計談一些思路。
  • 大英博物館:800萬件展品和每年600萬觀眾
    強 薇攝   再次踏入大英博物館的橢圓形穹頂大廳,頗有久別重逢之感。   一小時環遊世界   為保證參觀者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大英博物館重開後實施預約制,參觀者需先在網站上預約。筆者看到,開館頭幾天的參觀名額很快被預訂一空。
  • 大英博物館裡真的有幽靈嗎
    一、博物館內的詭秘傳說 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超過了泰特現代美術館和英國國家美術館。2019年它的訪客人數超過620萬,平均每天約1.7萬人。然而,在大英博物館大中庭宏偉的穹頂之下,當遊客散盡,人聲鼎沸退去,厚重的寂靜充斥著環繞大中庭的展館。
  • 巧遊大英博物館 中國遊客的參觀建議
    去歐洲旅行,不管你有無藝術細胞,即便是從來不進博物館的人,也總忍不住要在欣賞美景與飽覽歐洲風情之餘,去羅浮宮、大英博物館這些世界頂級的知名博物館瞧瞧,因為這些老牌帝國的博物館珍藏的各種廣為人知同時又堪稱舉世無雙的奇珍異寶,就像是標籤兒一樣,必經親睹,才能為自己的旅行護照蓋上不可或缺的一枚印章。
  •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未知的秘密世界
    人類各個時期關於動物的文物藝術品,不僅能夠反映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還能更好地詮釋各種文化與符號。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甄選大英博物館260件動物相關的文物藝術品,它們來自世界各地,跨越數千年,從猛獁象、猴子、鹿,到龍、麒麟,包含了野生動物、馴養動物、珍禽異獸、作為象徵的動物,以及混種異獸與神話傳說中的怪獸。
  • 蔡徐坤逛大英博物館偶遇「小貓咪」
    坤坤分享了逛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時看到的貓咪雕塑,並靈活運用縮寫大法,回應ikun們的思念之情。出國學習的崽崽終於要回家了,小編仿佛看到好多好多新舞臺在向我們招手,期待坤坤年末上線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