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800萬件展品和每年600萬觀眾

2020-12-15 人民網

  大英博物館大廳。
  影像中國

  《女史箴圖》局部。
  資料圖片

  復活節島的石像。
  強 薇攝

  再次踏入大英博物館的橢圓形穹頂大廳,頗有久別重逢之感。

  一小時環遊世界

  為保證參觀者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大英博物館重開後實施預約制,參觀者需先在網站上預約。筆者看到,開館頭幾天的參觀名額很快被預訂一空。

  實際上,大英博物館在1759年對外開放之初,也是需要門票進入的。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一張1790年的門票,票面上印有「大英博物館」的字樣,寫著參觀者的姓名和允許進入的時間。200多年後,人們手持帶有條形碼的「電子門票」進入博物館。雖然門票介質改變了,但大英博物館的初衷從未改變:向求知好學者免費開放。

  目前,博物館僅將位於一層的展館開放,並設計了一條單向線路。這條路線的起點是著名的羅塞塔石碑。石碑製成於公元前196年,碑上用三種文字記錄了古埃及法老託勒密五世的詔書。由於三種文字相互對照,該石碑為古文字學家破解古埃及文字提供了重要依據。羅塞塔石碑所在的埃及雕塑館內,還藏有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胸像等精美雕塑,觀之令人震撼。

  循線路而行,參觀者隨後步入古希臘和古羅馬展廳,來自希臘帕特農神廟的雕塑被安置在一個巨大的展廳。穿越亞述人留存下來的文化精髓,領略美洲大陸印第安人的別樣之美,就來到了有「國王圖書館」之稱的1號館——「啟蒙運動」館。這是大英博物館最古老的展廳之一,最初是為了存放國王喬治三世的藏書而建,隨後越來越多的收藏品被添加進來。

  耗時約一小時的參觀路線在「生與死」展廳結束:一座來自復活節島的石像矗立在展廳正中,為一小時的環遊世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藏品豐厚的中國館

  中國館最近一次修葺是在2017年。翻修後的中國館按照歷史年代將整個展廳分成一個個小隔間,從商周一直延續到現代。不過,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中國文物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出自東晉畫家顧愷之之手,原作早已佚失。現存於大英博物館的摹本創作於公元5至7世紀。

  2014年,博物館為修復後的《女史箴圖》製作了特殊的展櫃,長期存放在第91a號展館。在幽暗的燈光中,仕女妃子相貌清秀,衣袂翩翩,舉止靈動。已被展平的畫卷和上面瘦金體的書法、明代收藏家的題字、乾隆御筆,都在默默訴說著歷史。由於年代久遠,絹制畫卷又對光線非常敏感,大英博物館每年僅將《女史箴圖》展出6周左右的時間。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博物館尚未作出展出《女史箴圖》的決定。

  大英博物館開闢了兩處專門展覽中國文物的區域:中國玉器館和中國瓷器館。

  中國玉器館形同一個狹長的走廊,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的玉器。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玉器加工技術越來越成熟,用途也越來越多。從早期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玉器,到後來極其精美複雜的玉璧、玉墜等禮器和飾品,中國工匠登峰造極的琢玉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普通的黏土巧妙地轉變成精美的物體,吸引了自古至今全世界人們的想像力。」在中國瓷器館的介紹中,大英博物館這樣寫道:「目前為止,中國瓷器在世界上最為領先。」

  中國瓷器館陳列了近1700件精美器物,歷史從3世紀延續到20世紀。在大英博物館的網頁上,人們還可以通過「虛擬看展」一睹中國瓷器館的風採。雖然無法近距離欣賞每一件器皿,但整體看來,這些不同色澤形狀、不同用途的瓷器仍令人大飽眼福。大英博物館稱,通過技術創新和因地取材,中國瓷器在視覺上呈現出多樣性。

  從未停止發展的博物館

  「歡迎回到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菲舍爾在一條視頻中說,「我們很高興能重開大門,讓參觀者與200萬年的歷史重聚。」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6年之後正式對外開放,是世界上第一個涵蓋所有人類知識領域的國家級博物館;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為全面的博物館之一,大約收藏有800萬件展品。受空間所限,博物館展出的展品只佔其收藏總數的1%左右。不僅如此,大英博物館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在線資料庫。

  1753年,博物學家和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去世,他在遺囑中表示將自己畢生收藏的7.1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物贈予英國政府,為大英博物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隨著大英博物館藏品的不斷增多,英國政府後來單獨開闢了自然歷史博物館用於收藏自然科學方面的藏品,並且將原屬於博物館的大英圖書館分離出去,大英博物館則專門收藏人文類展品。

  早在1923年,大英博物館的年訪客人數就突破100萬人。1972年,大英博物館舉行了展覽「圖坦卡蒙的珍寶」,吸引了近170萬名遊客,是英國博物館史上最為成功的一次展覽。現在,每年約有6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來到大英博物館。

  如今人們看到的大英博物館正門外形如同一座希臘神廟,這是建築師羅伯特·斯米爾克爵士在1823年提出的構想。1852年,博物館主展館完工,次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2000年,大英博物館大中庭開放,其穹頂由1656塊形狀特殊的玻璃拼接而成,是歐洲最大的室內公共空間。

  實際上,大英博物館在其200多年的歷史中從未停止擴建,直到今天仍在繼續。目前,博物館正在英國雷丁附近建設一座全新的收藏和研究中心,該中心計劃於2023年開放。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5日 07 版)

(責編:韋衍行、魯婧)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從小倉庫到800萬件藏品
    1759年,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在此之前,博物館一直都是貴族與精英階層的特權,而大英博物館的宗旨是:所有好學求知的人都可免費進入。 著名的管理員帕尼茲曾說過:「我希望一個窮學生能和這個國家中最富有的人一樣,享有同樣的路徑去滿足他學習上的好奇心,追求真理,參閱同樣的權威著作」。
  • 大英博物館藏品800萬件,都是稀世珍寶,鎮館五寶全部來自別國
    一直以來,藝術、考古領域和兩者之間的愛好者,以及對英國情有獨鐘的中國遊客,可能對大英博物館並不陌生。自2012年起,倫敦大英博物館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600萬人次(2016年為682萬人次,中國遊客入館遊客佔比17%),可以說,很多中國人來到英國旅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這處世界頂級博物館打卡、開眼界!
  • 大英博物館今重開:減少展品,正視殖民歷史
    今天,大英博物館重新開放,這是英國最晚開放的大型藝術機構。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表示,重開後的大英博物館試圖以更少的展品與觀眾來提供更好的觀展體驗,為了防疫而採取的單向路線將實現展品之間的互動。接下來,你根據指示轉向另一個角落——這一次是古希臘和古地中海展廳,在那裡,你會遇到又一位引導員。大英博物館的地面指示在大英博物館的體驗與感受與過去不同。現在,這裡更多的是逝去的人留下的痕跡:墓碑、紀念碑、雕像,每個展廳都在提醒你,帝國、文化、社會與城市都建於過去的廢墟之上。少了一群群的遊客與學生,大英博物館讓人感覺寂靜又空曠。
  • 大英博物館200多年,藏品800萬件,2萬來自中國,美到讓人心痛
    大英博物館從設館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只聞其名未見其身,所以大英博物館800萬件藏品對於一般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直到最近有朋友去英國旅遊回來之後,才得以聽見親見著的驚奇和感嘆。閒暇之餘查閱了關於大英博物館的詳細資料,才讓腦海當中浮現出一幅宏偉壯觀、絢麗奪目的場景。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遊客只需要在淘寶APP搜索「一起來雲遊」,就可以享受專人講解+包場的超級VIP待遇。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
  • 英國博物館藏800萬件各國珍寶,中國遊客:精品文物何時回祖國?
    你的正確回答應該是——大英博物館!為何?因為幾乎所東西都是越老越不值錢,但只有文物和藝術品都是無價之寶,越老越值錢!試想一下,給你地球上800萬件古代珍品文物,你的身價會是多少?沒錯,位於英國首都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上的大英博物館不僅是英國最大的寶藏,實際上,它也是地球上全人類的文化寶藏,館藏800萬件珍貴文物屬於全世界、全人類。
  • 大英博物館的10個小秘密
    1873年6月7日,英國國會通過法令並獲得御準,成立了大英博物館。兩百多年來,博物館屢次翻新,展品也由最初的七萬多件增加到八百多萬件,接待的遊客也越來越多。參觀這個房間需要特別許可,只有滿足年齡和品德條件的紳士才準入內,不過,具體的準入條件已無從考究了。如今,這一展廳已不復存在,但有些展品仍可見於不同展廳。大英博物館的網站上也收錄了這些展品的詳細信息。
  •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寶藏首登臺灣
    新華社臺北7月4日電(記者鍾群 查文曄)古埃及貓木乃伊、象鼻蟲戒指、豎著尾巴的魚龍……「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4日在臺北開展,珍貴神秘的藏品吸引了眾多臺灣觀眾前往。  據悉,大英自然史博物館1881年成立於倫敦,被稱為倫敦的「必遊景點」,每年有來自全球各地的約550萬人次遊客造訪。
  • 直擊大英博物館體驗店 40件1:1複製品講述三大古文明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汪偉秋9月22日報導:去年曾在上博引來人山人海的大英博物館展覽今天再次空降上海,正逢中秋假期,上海市民在家門口又能再一次領略大英文物的風採。記者了解到,此次大英博物館《亙古奧秘》流動體驗館為全國首站,除了展出40件鎮館之寶的1:1復刻品,還有VR體驗及各種文物周邊。
  • 大英博物館重新開館,你最期待見到哪件中國藝術品?
    大英博物館8月27日,經歷了五個多月的沉寂後,大英博物館將重開,其中的中國藝術藏品也將再次與公眾見面。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商代晚期羊尊青銅器、漢白玉佛像、唐劉廷荀墓三彩俑……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藝術品類之豐富,數量之繁多(共計2.3萬件),即便放在國內,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更別提其中曠古絕倫的稀世珍品了。
  • 獨家發布丨大英博物館與其參觀者
    大英博物館的首個餐館於1865年開張,但到1870年就關門大吉,因為有人抱怨太多的酒被賣給了圖書館的讀者。餐館於1887年重新開張,直到現在,這家餐館能為觀眾帶來獨一無二的體驗――在大英博物館伊莉莎白二世大庭院美麗的玻璃天花板下用餐。
  • 帶你探索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上端是一個三角頂,上面刻著一幅巨大的浮雕。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蔚為壯觀。
  • 雲參觀大英博物館
    閉館期間,大家仍然可以在官網上查看展廳介紹、進行虛擬參觀,並通過「Collection online」功能在線瀏覽博物館的400多萬件藏品。圖 | 來自大英博物館官網小元推薦大英博物館的精選藏品展示,其中囊括了博物館最精華的展品。
  • 大英博物館百件精品文物抵臺展出
    新華網臺北12月8日電(記者王笛 許雪毅)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出的100組件展品近日運抵臺北,將於本月13日至明年3月15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開箱儀式8日下午舉行,以最古老館藏——奧杜威石制砍切工具為代表的4件文物率先亮相。
  • 世界上藏品最豐富的倫敦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卻是來自中國和埃及
    倫敦也可稱作博物館之都,街頭巷尾林立著非常多博物館,來到倫敦的第一件事,就是選擇一家博物館去感受古老城市的文化魅力。而且倫敦很多博物館都免費,在物價高昂的英國,這實在是個性價比極高的旅行體驗,今天就來說一說英國最有名的大英博物館。
  • 大英百件文物展,第101件文物為什麼是中國重返世貿籤字筆
    3月1日下午,「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大英博物館藏品中的100件(套)文物以及1件(套)由國博方面提供的照片。據悉,在每個展覽場地,舉辦方都要為這一展覽增添一件代表性物品作為第101件展品。
  • 那些流失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實在讓人痛心!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
  • 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人類和世界
    按照他的遺囑,其個人收藏的近8萬件藏品,以及大批的動植物標本、書籍、手稿全部贈與國家——這,就是大英博物館的前身。1759年,大英博物館正式成立並對公眾開放。大英博物館著名的大中庭260年後的今天,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已多達800多萬件,較建立之初增加了100倍,拋開此前分離出去的自然歷史標本和書籍手稿(後者組成了大英圖書館),它包含10個研究和專業館:古埃及和蘇丹館希臘和羅馬館亞洲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
  • 大英博物館的那些國寶級藏品,美到極致
    我在 倫敦 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 大英 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就是上面這個,旅行者的打卡地點之一。英國 幾乎所有博物館美術館之類的都免費,特展除外。大英 博物館可能是你看到展品最多的地方了,進去記得買張地圖或借個導覽器(忘了有沒有中文,因為我當初沒借),以防迷路。每個展館都有特定主題,也有 中國 館, 景德鎮 館哦,不過我最感興趣的還是一堆棺材,好多棺材直接放在那兒也沒有玻璃隔開。
  • 巧遊大英博物館 中國遊客的參觀建議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眾多文物和圖書珍品,其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目前館內共擁有藏品6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目前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大英博物館展出的藝術珍品,展現了人類從史前時期到現代的發展歷程,其中最著名的藏品包括羅塞塔石、帕特農神廟雕像和波蘭特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