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醫生:立冬進補小心過頭 三高、感冒者不宜補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1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換季食補大啖薑母鴨、羊肉爐等,小心補過頭反而出問題;臺灣中醫師門診發現,最近便秘、皮膚發癢、發不出聲音等患者明顯增加,原因都是補過頭,一名高血壓患者則因吃了人參、鹿茸等藥補,血壓飆破200險中風。

據報導,民間習俗立冬進補,8日是立冬,新北市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饒康平表示,立冬是冬季節氣的始端,許多人透過食補、藥補,禦寒、調理身體,但進補前應該了解自身體質,以免補出問題。

一名高血壓男性患者常覺手腳冰冷,趁著立冬前吃了人參、鹿茸藥補,沒想到當天晚上輾轉難眠、口乾舌燥,隔天醒來頭痛頭暈,血壓破了200緊急就醫。

除了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患者,感冒發炎的人也不適合食補、藥補,中醫師羅佩琳指出,如果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又吃了溫補食材,就可能咽喉發炎發不出聲音。

此外,有溼疹、乾癬、酒糟、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等困擾者,也儘量少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食補,一旦血熱上火、血管擴張,症狀會愈加嚴重。

羅佩琳表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有人吃了食補、藥補覺得很舒服,有人則是一吃就出問題,建議進補應該適量,不要吃太多,只喝一兩碗湯。

「食補也可以自然、清淡」羅佩琳指出,秋天補肺,民眾可以多吃山藥、玉米、喬麥、白木耳等偏白色的天然食材,例如,在玉米濃湯中加入山藥、枸杞、玉米粒,就能達到顧脾胃、調整呼吸道等效果。

 

 

責任編輯:程金玉

相關焦點

  • 立冬想進補?反覆感冒、頭暈、便秘怎麼補?中醫教8體質正確吃補
    天氣開始轉涼,尤其到了立冬這個節氣,許多家庭還保有在這天開始補冬的習慣,希望在冬天一開始就儲備好能量。有些人本身或周遭朋友有這種經驗,在吃補後冒痘痘、血壓上升、口乾舌燥、喉嚨痛、便秘甚至痔瘡出血,這是為什麼?
  • 立冬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進補保平安,堅持8個「三」!
    立冬:一年中「進補」最佳時期  民間素有「立冬補一冬」「立冬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  中醫介紹,這是因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
  • 立冬進補好過冬!新誠智慧健康藥房公開五技巧,安心吃不怕補過頭是...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冬季的開始,在傳統上在立冬這天有補冬的習俗,補充元氣以抵禦冬天的寒冷。演變到今天,大家習慣用各種藥膳補湯進補,新誠智慧提醒大家不要錯過這個進補的好時節,也同時要注意怎麼補才能補元氣又不會補過頭!
  • 立冬應該這樣進補
    所以,立冬後,大家要開始進補了。俗話說「冬天進補,來年打虎。」如何順應時節進補又避免上火,是初冬時節科學養生的關鍵。建議,初冬進補以清補甘溫之味為宜。立冬後,大家可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熱。
  • 明天立冬 說說「進補」那些事兒
    2013年11月7日,立冬。立冬算是個大節氣,傳統上歷來重視冬季進補。這些天記者去一些中藥店,發現選購中藥材補身子的人明顯增多,代客加工固元膏等補品生意也火了起來。感冒咳嗽了千萬別進補    很多年輕人也挺相信進補之說,甚至有人認為不論頭疼感冒,都可以吃點補品增強抵抗力,重慶姑娘小彭就在感冒的第3天,搜了幾個進補方子,並按照這些「養生知識」,把淮山、茯苓、葛根等中藥材打成粉狀,結果吃了兩天不到,渾身開始乏力,不僅感冒沒好,腸胃還出了問題。
  • 立冬養生:食補勝藥補,進補怎麼吃
    11月7日,立冬,在我國民間有立冬補冬習俗,每逢這天,人們要以不同的方式進補,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可以抵禦嚴寒的侵襲、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還能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 立冬到|俗話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進補不能少
    立冬到|立冬習俗新解:立冬進補不能少,習俗早知道,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之後,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日照時間繼續縮短,我國歷來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
  • 立冬|來了,饞人的進補季!
    一年又到了最後一個季節一鍋餃子,一爐火鍋一壺初沸的暖茶一場未至的初雪這個冬天的溫度請細細品味世上有一種寒冷,叫做:你還沒買好冬衣,立冬劃重點:外防寒,內進補,是你最好的過冬策略!《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是養藏的季節,應避免被寒氣所傷,好好補充營養。俗話說:「立冬補嘴空」、「立冬進補,開春打虎」。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迎來了冬閒,要在立冬這天,犒賞全家人一年來的辛苦勞動。
  •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時間:2018-11-07 13: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 11月7日將迎來2018年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立冬養生吃什麼好?
  • 立冬後進補,應因人而異,食養方案不能盲目
    很快就是立冬了,民間常常將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很多人都知道立冬後應該進補,卻不能很好地根據自身的生理特徵而盲目濫補,結果適得其反。因此,冬季進補必須遵循「辨體施食」的原則,針對不同體質,選擇適宜的食養方案,而不能盲目地進補。
  • 立冬進補,來年打虎!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進補方法都在這了!
    ②人群不同,進補不同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王雪梅介紹,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③地域不同,進補不同此外,王雪梅提醒,進補還要注重區域之分,特別是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雖說都是立冬時節了,在北方的人已經看到了飛雪,穿起了厚棉襖,而在南方的人還穿著單層袷衣。因此,中醫裡的立冬進補也有個地域原則: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
  • 立冬進補別盲目,八種人不能大啖補品,冬季飲食這樣做健康又養生
    飲食方面,也可以多吃一些滋陰潛陽、填精補髓的食物。立冬進補別盲目中國人在立冬這天,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如北方有立冬吃餃子的習慣,而在福建、臺灣等一些南方地區,則會吃些一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像是薑母鴨、四物雞、當歸鴨等補品,不過亮健好藥君提醒大家,平時火氣大、容易口臭、便秘、有三高問題、更年期者等人可能會因為進補而導致血壓、血糖升高,要特別當心。
  • 立冬吃什麼 教你立冬如何養生
    立冬的到來預示著我們即將進入冬天的腳步,在進入立冬的時候進補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那麼在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的人問,在立冬的時候吃什麼是比較好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我國有「冬令進補」的習慣,但進補切忌全用大補之物(如狗肉、牛羊肉、雞鴨肉和蛋乳類等,以及中藥人參、冬蟲夏草、鹿茸、黃精甚至十全大補丸、複方胎碟片、金鎖固精丸等),而要根據辯證進補,必要時諮詢醫生;如能兼顧體質和所患疾病效果更佳。可以喝點食療湯:羊肉暖胃湯鮮羊肉500克,生薑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鹽、味精少許。
  • 立冬進補需謹慎,這3種人要忌口!這一帖暖身湯剛剛好!
    立冬正是進補的好時節,但小心進補吃過頭,反而加重身體負擔!立冬在民間習俗裡要進補,慰勞一年工作來的辛苦,也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儲備熱量。但有醫師指出,入冬後氣溫並不會馬上下降,加上飲食營養充足,建議慢性病患者,如腎臟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更要慎選補湯。
  • 今日立冬!進補記住這三句口訣五道菜
    11月7日立冬,立冬後一直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中醫專家和營養專家給了三句進補口訣和五道營養菜:三句口訣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王雪梅提及,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 立冬進補正當時 養生保健注意多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人們習慣上將這一天作為秋去冬來的標誌。立冬這天在我國民間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不過養生專家表示如何正確進補還是很有講究的。
  • 冬季進補從立冬開始 立冬後吃什麼好
    據典籍記載,立冬,十月節。立,建始也,即表示冬季開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那麼究竟立冬吃什麼可以起到食補的效果呢?  羊肉  首先想到的是羊肉。羊肉素來有滋養驅寒的美名。在寒冷的冬日,南方人喜歡晚飯喝一碗羊肉湯,暖胃暖心,整個晚上都暖烘烘的,睡眠也會變好。北方人喜歡啃著饅頭喝羊肉湯,或者是燉羊肉,羊肉火鍋等等,羊肉進肚,似乎一切溼冷都瞬間驅散了。
  • 立冬補冬!冬季進補記有三句口訣五道菜
    11月7日立冬,立冬後一直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中醫專家和營養專家給了三句進補口訣和五道營養菜:三句口訣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王雪梅提及,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 今天立冬,終於可以「貼膘」了?
    立冬後,天氣越來越冷 那是不是可以大塊朵頤吃肉肉 貼貼膘,好好補一補? 今天,小嘉採訪了 嘉定區中醫醫院 內科副主任徐君逸 來聽聽醫生的建議
  • 立冬進補吃什麼:記住這三句口訣推薦五道菜
    11月7日立冬,立冬後一直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中醫專家和營養專家給了三句進補口訣和五道營養菜:三句口訣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