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遊戲行為的產品設計——拼多多案例研究

2020-1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一項研究表明,有61%的人每天在工作休息時玩遊戲。人為什麼對遊戲天然的喜歡?因為在遊戲中能體會到及時的獲得感,以及輕鬆自在的氛圍。因此,對於遊戲行為進行研究和解構將是產品設計的重要參考維度之一。本文作者將對此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遊戲行為的本質特性

為何產品設計一定離不開對遊戲的研究?

總的來說,全球每周花在遊戲上的時間已經超過30億小時。據科學雜誌《網絡心理學、行為和社會網絡》(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的報導,在接受調查的CEO、CFO及其他高層主管中,有61%的人每天在工作休息時玩遊戲。

另有數據顯示,如果把全球玩家在《魔獸世界》這款遊戲共花費了500億個小時,共600萬年。而593萬年前,我們最早的人類祖才先第一次站起身來。因此,從這個尺度上看,我們玩《魔獸世界》所花的時間,相當於人類物種演進的時間。

這些數據都證明遊戲行為是人類最重要的行為類別。因此,對於遊戲行為進行研究和解構將是產品設計的重要參考維度之一。畢竟,產品設計的本質也是一種行為設計。

那麼,遊戲行為和其他行為的差異到底在哪?到底什麼是遊戲行為?

哲學家伯納德·蘇茨(Bernard Suits)對遊戲下了一個定義——玩遊戲,就是自願嘗試克服種種不必要的障礙。

舉一個例子就很容易看出這個差異所在,馬克·吐溫說,烈日炎炎下去收莊稼,這叫工作。烈日炎炎下去攀巖,那叫遊戲。哪一個更累?攀巖更累。哪一個更苦?攀巖更苦。哪一個更危險?攀巖更危險。

而且在烈日炎炎下收莊稼,是有回報的,在烈日炎炎下攀巖,沒有工資,還有可能把命搭上。但為什麼還要去做呢?這就跟「自願」有關。

「自願」可稱為遊戲行為本質特性。

自願是一種內驅力,遊戲玩家自願進行探索、學習和改進,甚至自願從事不必要的艱苦工作,這一切是看起來都似乎是痛苦的。然而,事實證明,這些出色而艱苦的工作更能讓我們開心。我們一般不把遊戲看成艱苦的工作。畢竟,我們是在「玩」遊戲,傑出的遊戲心理學家布萊恩.薩頓史密斯(Brian Sutton-Smith)就說過:「玩的對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鬱。」因此,我們在遊戲中是感到快樂的。

如果你的產品讓用戶有自驅力,「自願」去使用你的產品,並在其中感到快樂,那麼可以簡單地說,你的產品擁有了遊戲的特質。

二、從拼多多看產品遊戲化

簡單來說,遊戲設計都是為了激發用戶的內驅力。不同的遊戲通過塑造不同的遊戲體驗,以及在不同維度上激發用戶的內驅力。因此,在本質上有一些獨特的地方。拋開類型的差異和複雜的技術,所有的遊戲都有一些決定性的特徵,談及產品遊戲化設計,在此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產品遊戲化》。它的作者是一個遊戲設計師,作者藉助於自己的職業經驗,講述了如何在產品設計中,利用遊戲化思維,來打造引人入勝的體驗,使得產品對用戶具備長期的黏性。

正如我們上文已經討論過的,激發遊戲行為的關鍵是利用人的「自願」。

《產品遊戲化》將這個自願的驅動力從產品設計的角度拆分為了三大部分,分為自治、精通和目標。

我們從這三個角度去拆解拼多多的遊戲化設計。

1. 自治

拼多多從最終的結果選擇到中途的獎勵選擇到玩法的選擇,都給予用戶足夠的自治權利。

拼多多在遊戲的目標選擇階段就給予用戶自己選擇目標的權利,而且實物的記憶性是要遠超於其他概念的。因為人的記憶是屬於圖像記憶,而每個實物的圖像就是天然的記憶點。因此,這樣的選擇即給予了用戶自治,又創造了圖像記憶。

另外在用戶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各種遊戲中的進程選擇,都是用戶的自主選擇,給予了用戶充分自主權利。

自治是讓用戶擁有自我決定權,就是從要我幹活到我要幹活。如果讓我通宵加班,我就抗議。但通宵打遊戲,那是我自己的事。

自治,就是讓用戶擁有自主決定權,讓用戶產生一種正在控制自己命運的感覺。在這樣拼多多這樣的遊戲活動裡,用戶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利,因此用戶體會到了一種強烈的自我決斷、自我超越的體驗。

2. 精通

精通於拼多多玩法的用戶,他們能夠很自如地從拼多多上拿到好多的獎券,通過各種遊戲省下很多錢,甚至免費獲得實物獎品。

因此這些用戶其實就是在玩一個遊戲。這個遊戲甚至可以稱之為「大家來砍價」。

在美國的張怡曾用一分錢在拼多多上獲得了一部IPHONE,在上海敲鐘的來自北京的楊靚婧一家,則是經常把價格砍到0的砍價狂魔。換個角度理解,他們本質上就是這個遊戲的高端玩家。

而我這樣的非精通用戶就很不容易拿到拼多多獎勵。因此,精通於拼多多的用戶就產生了一種自豪感、愉悅感。他們會在自己的朋友圈內炫耀這樣的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和愉悅感會促使他們更加精通。

事實上,早期的蘋果粉有很多也是這樣的人,他們因為自己精通於使用蘋果產品而獲得各種特別的體驗,當他們俯視眾多不會使用蘋果手機的人,就會有一種因為自己的精通而產生的自豪感。

因此,精通就是通過產品,讓用戶培養一種技能,讓他們產生一種自己擅長某樣東西的感覺。通過為用戶提供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有限環境,用戶可以進行一整套的行動和選擇,讓他們逐步地從生疏到精通,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體驗到愉悅感。

3. 目標

拼多多遊戲會把自己和扶貧助農聯繫起來。用戶的參與遊戲行為不僅僅是在自己消費,同時也在為社會集體的更宏大意義作出努力。為自己的行為目標添加更多意義。這就是產品遊戲化另一個因素,就是目標。

目標與連接有關,包括與其他人的聯繫、與共同事業的聯繫,也包括與某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物的聯繫。例如,當初使用錘子手機的「老羅粉」不僅僅認為自己在使用錘子手機,而是認為自己和羅永浩一樣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在和老羅一起創造意義。

如何讓目標富涵意義,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日常行動與一件超出自身的事情聯繫起來,事情越大,效果越好。而且,拼多多的助農是所有拼多多用戶大家一起來助農,這並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因此遊戲的故事需要成為行動的集體背景,由其他玩家所共享,不能只是單個人的體驗。在拼多多購物,類似遊戲裡的組團打怪獸,人越多,戰鬥力越強,價格就能被「打」的越低。

三、拼多多實現產品遊戲化的背後優勢

現在各類電商平臺都在採用這類遊戲化設計,遊戲化的運營活動也成為了現在主流運營設計方向。但是很多產品並沒有真正從遊戲化的設計中獲得實際好處。例如,用戶持續地來玩遊戲、薅羊毛但是並不下單。在產品遊戲化這個大趨勢眾,很多產品都在這個領域有所嘗試,但是為何拼多多可以捷足先登呢?

可能有兩個重要原因促成了拼多多的這一優勢。

第一個原因就是創始人基因。

黃崢能帶領拼多多率先做成產品遊戲化,與他的個人經驗的積累密不可分,

黃崢在創立拼多多之前創立過一家遊戲公司,這件事情直接影響了他對拼多多產品的基本設想。隨後黃崢也做過一家電商代運營公司。之後,黃崢只不過是把這兩個東西合起來了,創立了拼多多。其實,遊戲公司多得是,電商代運營公司也非常普遍。但是,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是一種創新,我們通常將這種創新叫樂高式創新。也就是通過新的組合,將舊的東西拼接成了一個創新的產品。比如說iPhone剛出來的時候非常驚豔,但是那裡頭沒有一樣技術是蘋果公司原創的。但是,蘋果公司也有原創性,就是它能夠把這些模塊組合在一起。

而黃崢就是將他對遊戲創業的理解融合在了電商創業裡面。

第二個原因就是用戶人群屬性。

拼多多之所以能在淘寶、京東的眼皮子底下成長起來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拼多多的用戶一定不是淘寶、京東的典型用戶。拼多多的用戶更類似於「笨笨」,也就是只接受很低的學習成本,期待用「傻瓜式產品」來購物的這樣一些人。

在電商領取,這些人又分為兩類,第一類,他們第一次上網用的不是電腦,而是手機。淘寶、京東的種子用戶,他們最早是用電腦上網,而拼多多的典型用戶有很大一部分是沒見過電腦就用手機上網的。另外一類人,他們很早就上網,而且用的是電腦上網,但是他們很少在網上購物。

對應的代表用戶,第一種是小鎮青年們,他們基本上沒用過電腦上網,就用手機;

還有一批就是在一二三線城市裡,很少在網上購物的人,例如中老年群體。

因此,拼多多所擁有的用戶群體,使得拼多多具有有了產品遊戲化的潛在優勢。淘寶、京東都帶有PC的基因,而拼多多,它一出生就帶著手機的基因。手機和PC有一個非常大的不一樣,就是 PC更偏重於是一種生產工具,PC是要求深度互動的,對主動注意力的要求很高。例如如果你使用PC購物,你會習慣性地使用搜索的方法。而手機是一種被動注意力,用戶會有大量的注意力盈餘,這就為拼多多試圖做消費和娛樂的融合提供了足夠多的空間。拼多多也順利將消費行為轉變為了一种放松行為,娛樂行為。

因此,要實現產品的遊戲化,並不是上線一個遊戲化的運營活動或則加入一些遊戲化的UI設計就可以完成。用戶沉浸在一款出色的遊戲化產品中的時候,會充分認同產品設置的目標,並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不斷地求索。即使需要用戶付出持續的努力,但在克服重重考驗的過程當中,用戶通過產品的及時反饋,不斷感受到自己贏得的榮譽、金錢和回報,從而產生一種行雲流水般的巨大的愉悅感。

這需要的是整個產品調性的轉換和調整。因此,單個產品人在嘗試遊戲化的產品設計時,還需要公司戰略層面的支持,才能達成更加令人滿意的結果以及實在的用戶影響力。

但願,每一個開發產品的人,都能開發出用戶「自願」去用的產品。

 

本文由 @產品智識分子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拼多多產品分析:社交與低價的遊戲化狂歡
    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連續三年成為最大奢侈品市場,有關消費升級的討論紛紛不絕的時候,為何殺出的黑馬卻是主張便宜實惠的拼多多?此分析報告基於拼多多的三大產品核心:價格刺激、社交傳播、遊戲化體驗進行探討。一、產品簡介拼多多是一款移動電商APP,核心功能是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商品以及互動的購物體驗。
  • 被「玩壞」了的拼多多:一文看懂拼多多是怎樣把遊戲化運營做到極致的
    跳出抽象的概念,回歸到產品本身,我們可以借用「八角行為分析法」,來拆解拼多多的遊戲內核。 八角行為分析法來自《遊戲化實戰》一書,作者Yu-kai Chou認為:「每一款成功遊戲都受到核心驅動力的支撐,這種驅動力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不同遊戲技巧的驅動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通過鼓舞和授權,有的是通過操縱和痴迷。如果沒有核心驅動力,就不會有動機,更不會有行為發生。」
  • 多多果園類小遊戲背後的產品設計機制拆解
    本文主要對多多果園類小遊戲展開分析,對其背後的產品設計機制進行了拆解和細化,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多多果園類遊戲的設計機制。2016年8月,支付寶公益板塊正式推出螞蟻森林。用戶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裡養大一棵棵虛擬樹。
  • 拼多多產品分析 | 下沉市場破局和發展
    一、分析目標預研分析,旨在對綜合電商行業直接或間接的競品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導自身產品的定位方向,功能設計和競爭策略。在價格刺激與內容引導之外,拼多多主攻「社交電商」,利用下沉用戶熟人社交影響大的特徵,設計拼團模式;同時以「低價好用」的商品為動力,基於微信關係鏈開始社交裂變。根據Quest Mobile研究報告顯示,下沉用戶移動網際網路典型特徵:殺時間需求、價格敏感、信賴線下實體商品、熟人社交影響大(下圖)。
  • 拼多多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既然要從個人的角度來表達我對拼多多未來可能要做的事情的看法,先說明一下自己與拼多多的關係,來明確一下作為作者的視角:我不是拼多多的用戶,即使作為產品經理想要去體驗一把流程,也因為強迫症而無法下手,真的是逛了好久也下不了手一單,只能看著同事幫忙還原產品流程。
  • 拆解拼多多產品設計:超高購物效率是如何煉成的
    編輯導語:上一篇文章分析了電商產品如何通過內容展示來提升購物效率,而提到交易效率就不得不提到拼多多——這個起家於微信生態和低線市場的電商平臺上市只用了34個月,很大原因是模式下超高的購物效率,這也是拼多多在電商競爭中的一大優勢;本文試圖從產品角度分析拼多多的各部分功能如何加快購物效率。
  • 產品體驗報告:拼多多如何讓人上癮?
    一、產品是什麼?拼多多是一款基於微信用戶裂變模式的、專注於為用戶持續提供「多、快、好、省」商品的「社交+電商」型產品。拼多多滿足了哪些需求點?3.3 亮點功能拼多多以社交+遊戲+電商的形式,牢牢抓住了用戶心裡的「癮」,拼多多在遊戲設計中淋漓盡致的展示出產品背後的商業目標,即購物轉化。在社會化消費趨勢下,人們其實對自己所需不甚明確,在被形形色色的廣告語與品牌特價牌的持續刺激下,用戶心裡長出了購物需求的種子。
  • 被「玩壞」了的拼多多
    但拼多多的遊戲化,是基於對用戶心理的深入洞察,否則它也難以在淘寶和京東的夾擊中,殺出一條血路。 跳出抽象的概念,回歸到產品本身,我們可以借用「八角行為分析法」,來拆解拼多多的遊戲內核。
  • 案例拆解:拼多多「金豬儲蓄罐」的12個增長細節設計
    本文和大家探討下關於拼多多金豬儲蓄罐的12個增長細節設計,enjoy~從之前支付寶的螞蟻森林,到後來拼多多的多多果園,這些都通過類似的遊戲化設計和明確的目標導向,讓用戶不知不覺的「玩上癮」,同時也為APP每天貢獻著不少的日活。最近偶然的機會,看到拼多多主頁又上線了一個新活動——金豬儲蓄罐。
  • 拼多多開店2個月,我才真正理解拼多多的邏輯
    二、流量:以利益為誘導的遊戲化運營和流量分配流量對電商平臺來說至關重要,針對流量的產品設計中要從獲取、分配、留存來考慮,保證可增長的持續流量。1. 用戶端1)流量獲取拼多多如他的名字一樣,讓大家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它的拼購玩法。
  • 深度:從滴滴、拼多多等案例來看平臺戰略
    一是價值鏈視角,解釋iPhone的差異化定位(高端、一體化體驗)是如何得到其設計、研發和營銷等內部活動的支撐而實現的;二是供應鏈視角,解釋iPhone如何管理其供應商的全球布局以滿足市場需要;三是平臺視角,解釋如何管理其應用開發者。在這方面,拼多多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案例。
  • 為什麼成功的是拼多多?
    再換個角度想想,上一次這樣震驚業界,擁有閃電速度成長的產品是誰呢?能有資格匹配這個問題的產品,我認為應該只有是讓馬雲驚呼「偷襲珍珠港」的微信紅包了。拼多多和微信紅包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呢?這款以錢為載體的社交遊戲——群紅包,為什麼會受到大眾如此追捧呢?首先在中國以錢為載體的社交遊戲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如:國粹麻將、鬥地主等各種牌類遊戲),另外整個產品的設計過程的確能讓用戶玩的爽(幫助用戶更好的實現用戶目標):參與門檻低(群內人人可參與)、操作簡便(點擊紅包即可搶)、即時反饋。
  • 拼多多深度報告:從供給側看拼多多的優勢、競爭與增長
    2.1.1 C2M 案例之農產品:數據與供應鏈全面賦能,提升品質與價格競爭力 生鮮產品無品牌且傳統供應鏈冗長,是拼多多 C2M 模式的代表品類。拼多多通過源頭 直採、產地直發,節省傳統模式下農產品由原產地途經大宗採購、批發、菜攤零售直到 消費者的各個環節的流通成本,降低終端零售價格。
  • 從美團/知乎/拼多多等產品,洞察產品戰略五重奏
    這個案例在聚焦、循序漸進、創新、差異化、領域拓展、行業深耕等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戰略設計和把控能力,同時也不乏隨機應變做出戰略的靈活調整,最終打造了新美大這樣一個超一流的生活服務平臺。產品戰略五重奏(1):由內而外我們先來看產品戰略第一重奏,由內而外。
  • 深度復盤|獲於紅包,留於套路的拼多多
    你知道拼多多為什麼會有上億的市值嗎?在拼多多裡又有什麼套路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去了解這背後的信息吧!此前我們從第三方數據角度拆解了拼多多的用戶畫像,深度復盤 | 到底是什麼,撐起了拼多多432億市值 – 上篇。那麼這一期我們開始剖析拼多多在產品層面的諸多增長爆點。
  • 德力玻璃牽手拼多多:低價爆款產品是怎樣煉成的
    ,代表了行業內優秀的產品設計和製造工藝水準。這時,拼多多向德力伸出了橄欖枝。德力股份高級副總裁程英嶺向記者坦承,當初要做出選擇時,德力也在思考這到底是一個零和遊戲,還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遊戲。「拼多多出現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其更加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極富創造力的模式讓我們異常興奮。」程英嶺表示。2018年底,德力初次試水拼多多銷售,推出了一款售價僅15.9元6支(折合2.65元/支)的紅酒杯套裝。
  • 把Epic遊戲商城與拼多多相提並論,人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Epic與拼多多相提並論,這背後或許事關市場格局變化。對照拼多多的崛起來看,不敢說Steam的地位會被動搖;但整個PC遊戲市場,說不準能在大量新用戶湧入之後,得到活化與擴圈。這就是Epic未來走向值得被關注的一個原因。而對此,我們還需要理解一件事:是什麼讓人們把它和拼多多聯繫在了一起。
  • 拼多多做了一款讓中老年人瘋狂的遊戲
    6月16日是父親節,父親讓新知君給他的「多多果園」助力一下,以示孝意。「多多果園」是拼多多2018年4月上線的一款公益遊戲。玩法跟支付寶的螞蟻森林有點像,種樹、澆水施肥。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在「多多果園」可以選擇種植自己喜歡的果樹,等水果長成熟了,拼多多免費給你寄到家!就是這麼一個聽起來很簡單的遊戲,俘虜了一大片中老年人。
  • 電商遊戲專題(2):玩法設計篇
    編輯導語:上篇文章《電商遊戲專題(1):遊戲理論篇》中,主要介紹了「遊戲構建要素」和「用戶行為動機」;本文作者主要通過案例介紹玩法設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天我們來聊聊遊戲玩法設計。本文主要內容是通過《金幣小鎮》和《多多果園》2個電商遊戲案例,總結出玩法的設計方向。
  • 遊戲化的多多果園為什麼讓人慾罷不能?
    最近在研究遊戲化運營的案例這塊,而拼多多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家遊戲公司的電商公司,它很自然地成為了我重點研究的案例。而作為拼多多遊戲化的代表-多多果園,這裡邊更是將遊戲化運營玩到了極致。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下拼多多的多多果園的遊戲化運營,多多果園是如何通過遊戲化運營的機制來讓大家上癮,總是讓大家欲罷不能。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認為,拼多多最核心的競爭力來源於:讓購物具有遊戲化的快感,而不單純的是因為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