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果園類小遊戲背後的產品設計機制拆解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主要對多多果園類小遊戲展開分析,對其背後的產品設計機制進行了拆解和細化,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多多果園類遊戲的設計機制。

2016年8月,支付寶公益板塊正式推出螞蟻森林。用戶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裡養大一棵棵虛擬樹。虛擬樹長成後,支付寶螞蟻森林和公益合作夥伴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以培養和激勵用戶的低碳環保行為。

由此,支付寶正式打開了網際網路產品通過遊戲互動的方式與用戶構建關係的通道。

如果說螞蟻森林主打的環保理念是對用戶精神層面的激勵,那麼拼多多推出的多多果園主要側重的便是對用戶物質層的獎勵,實實在在的水果收入囊中。

我們沒法簡單評判說哪種方式更優,但很明顯從效果上來說,多多果園更勝一籌。(對此有異議的,先思考是否把自己的視角觸達到了五環外的人群:)

畢竟在高等教育率不足18%的中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精神上的饕餮盛宴遠不如一個白面饅頭來得實在,來得振奮人心。

這不,友商也開始追隨模仿:京東推出了「東東農場」,美團推出了「小美果園」…..

一時間,用戶們都化身為一個個農場主,手提著澆水壺,穿梭於各大平臺。

本文將嘗試借鑑小遊戲思路,拆解果園們的產品設計機制,提煉方法論。說得不對的還請不吝賜教。

一、三大體系

我們先來思考兩個問題:

多多果園的產品目標和用戶動機是什麼?此類小遊戲的底層邏輯和內核是什麼?從產品角度出發,小遊戲的引入能提升大體量產品的用戶留存和用戶活躍2個核心指標。

大體量的平臺產品已經逐漸脫離增量競爭,轉而進入存量時代的競爭。到了這個階段,我們不再以每日新增用戶數為維度考量,而是轉變為對用戶注意力的爭奪。

養成類小遊戲很好的滿足了這點,既能吸引用戶注意,還能讓他們在趣味感十足的體驗下,持續性的登錄產品,甚至能讓用戶通過每日澆水形成對產品的使用習慣,激活大批用戶。

對用戶來說,動機很明確的就是要獲得獎勵。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獎勵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在獎勵(物質獎勵),收穫實在利益,一種是內在獎勵(精神獎勵),主要是滿足用戶的自我實現感、榮譽感、虛榮心等。

多多果園就是承襲了拼多多的基因——真實的讓利和物質利益。

實際上,每個網際網路產品都有「多多果園」的影子,比如過去屢見不鮮的籤到機制、積分系統等。

所以我一直認為,多多果園們就是籤到機制等娛樂升級版。他們的底層邏輯和內核是相通的。

都是一個產品通過提供激勵/收益來激發用戶的參與動機,用戶為獲得獎勵而在產品內產生特定用戶行為並創造價值的過程。

再往下說,產品方指定的用戶特定行為由任務中心體系而定,用戶獲得的收益也與產品制定的獎勵機制牢牢相關,而獎勵機制又可細分為積分系統和等級成長體系,因此拆解後如下圖:

二、任務中心

任務中心的設計與用戶成長體系始終是緊密聯繫的,所以我們在梳理和設計用戶參與所需完成的任務時要從用戶生命周期出發,將任務設計得更為豐富多元和有趣。

我將任務中心的設計原則總結如下幾點:

明確的獎勵和低操作門檻;結合產品主張;結合產品核心功能;加入與好友關係有關的互動機制實現裂變;

1. 明確的獎勵和低操作門檻

用戶意願=獎勵價值-行為成本。

用戶想法很簡單,同樣也很精明。他們自己會快速在腦中過一遍這件事的投入產出比,在得知每天動動手指點一點就能得到真實的水果後,他們欣然加入。

為了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產品設計者首先要考慮的是用戶的行為成本,包括了遊戲的參與入口是否明顯、任務完成的可操作性是否夠強、指定的用戶行為是否簡單、所需的心理成本和實際成本是否夠低等等。

比如美團將「免費領水果」的入口放置於首頁的核心位置,十分明顯。果園種樹只需用戶點擊右下角水滴澆水即可,操作簡單,且無需消耗成本(幾kb的流量就不說了)。邀請好友澆水的心理成本較高,但相應的獎勵也更高。

獎勵價值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用戶而言,我們制定的獎勵要明顯超出用戶所需成本,另一部分是要讓我們提供的獎勵明確傳達到用戶認知裡,這樣的獎勵吸引力才是有效的。

比如多多果園裡,果樹下方總會有「距離成功所剩的次數」,刺激用戶持續活躍。大眾點評的會員等級裡明確展示著各個等級所能享受的權益。

2. 結合產品主張

從產品定位和核心主張出發,設計任務體系。

螞蟻森林提倡環保,所以無論是從任務還是獎勵都圍繞著綠色能量進行。用戶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煤等等可以節省碳排放的行為都會收穫能量,而當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虛擬樹長成,平臺會在沙漠地區種上一棵附有用戶暱稱的真樹。

3. 結合產品的核心功能

說到底,這是個交換的過程,是多多果園們拿出一定的物質價值與用戶可能產生的商業價值進行交換的過程。

平臺若想價值最大化,必會將指定的用戶行為與平臺希望用戶高頻發生的行為儘量畫上等號,也就是結合產品的核心功能設計任務。

比如支付寶的核心功能就是支付,只要用戶今天完成了一筆支付交易,就有一次能量增加的機會。

比如拼多多作為電商平臺,GMV就是它最看重的核心指標之一。用戶下單、收藏商品、加入購物車都是正向行為,是平臺鼓勵的行為,因此都會獲得水滴。

比如大眾點評,不僅是團購優惠網站,還是基於點評和評分系統的生活服務推薦系統,想要形成一個足以智能和全面的機制,就需要大量真實的用戶點評數據。所以你能看到,會員等級的晉升與點評數量和質量直接掛鈎。

4. 加入與好友關係有關的互動機制實現裂變

無論是從拉新,還是從促活最大化的角度看,任務設計中加入好友關係鏈都是不可缺少的。

聯入網絡的參與節點越多,多多果園們的網絡效應越多,遊戲的生命周期也會相應更長。

不僅如此,好友共同參與能增加現有用戶的參與認同感,引入社交排名更能刺激用戶的自我實現心理。

我們常見的火爆小遊戲幾乎都包含了社交分享裂變的機制,有助於病毒營銷。比如偷菜偷能量、微信「跳一跳」排名等等。

三、積分系統

此處的積分指的不單單是我們APP裡的那些積分數量,而是一個抽象概念: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得到的中間獎勵。

步數達到收穫的綠色能量、下單後平臺發放的水滴都是積分。

中間獎勵,意即它不是用戶的最終目標,它是用戶要獲得最終獎勵的中間媒介。

之所以加入了這個中間媒介,一方面是通過數位化的形式更清晰量化等級和權益,另一方面也能讓用戶成長階段的區隔更為靈活。

積分系統主要包含積分發放規則和積分兌換系統。

積分發放規則主要制定的是任務中心裡的哪些任務能贏得積分,每個任務相應分別能贏多少積分,實時發放還是周期性發放等規則。也就是單位積分所能代表的實際價值需要優先設定。

積分發放也屬於用戶獎勵價值的重要一部分,所以同樣需要讓用戶明確感知到積分的獎勵規則和條件。

積分兌換系統首要解決的就是積分該如何消費,也就是出口在哪。

積分僅僅是用戶等級成長的參考值,還是說積分是可以用於實質的兌換,如果可以兌換,如何兌換?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產品設計時制定的,也是需要明示所有用戶的。

四、等級成長體系

等級成長體系由三部分組成:

等級劃分;成長節奏;等級權益;根據產品發展方向劃分大致的等級級別,再依次思考達到等級所需的條件和相應的權益。

成長到各個級別的等級需要多少積分,也就是大約需要完成哪些任務,這是規劃用戶成長節奏的重要環節,應把任務、積分和成長機制結合起來制定。

節奏感的把握需要依靠我們對用戶的理解和洞察,也需要我們對大量小白用戶的成長路徑進行調研和分析,根據分析反饋規劃適當的關鍵節點,保持用戶持續成長而目標明確可行的狀態。

不同等級對應著不同的權益,能收穫多少價值的權益取決於用戶付出的成本有多少。除了上文所述,我認為進行等級權益規劃時還需注意三點:獎勵的實用性、階段性獎勵和付費用戶的差異化獎勵。

支付寶承諾為用戶種下一棵真實的樹並頒發證書,讓用戶收穫了滿滿的自豪感和實現認同感。但這樣的成功難以復刻,並不僅是因為這需要阿里的信用背書,更因為大多數用戶看中的是獎勵的實用性。

也就是對用戶而言基本是必需品。比如多多果園獎勵的水果,就是幾乎所有人的日常必需品。比如趣頭條簡單粗暴直接獎勵現金,再必需不過了。再比如根據用戶畫像制定獎勵的keep,會根據等級獎勵手環等體育用品。

階段性獎勵是在提醒產品機制設計者:用戶不會按著你所設計的心甘情願陪你玩的,他們都可能是會輕易流失的。

所以我們在設計時會按照一定的時間階段,加大獎勵的程度,讓用戶在就差一點想放棄時受到激發又繼續成長。

王者榮耀深諳其道,在5級、10級等節點設置了額外的禮包,讓用戶陷於自己的沉沒成本中又重拾動力。

所有用戶都是等級成長體系中的一員,但別忘了羅胖曾說的「無論你想對普通用戶如何好,請先照顧好自己的超級用戶。」

他的意思很簡單:即使身處同一套體系,也需將付費用戶的特權有所突出。比如QQ會員等級的成長速度會跟隨用戶VIP等級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加速。

不僅把超級用戶的感受照顧到位了,還有利於非付費用戶向付費用戶轉化。

最後,小結一下:

剖析產品機制前先明確產品目標和用戶動機;嘗試從本質出發,分析底層邏輯和內核;任務中心需降低成本、明確獎勵,結合產品主張和核心功能進行設計,儘可能引入好友關係鏈;積分系統主要分為積分發放規則和積分兌換系統;等級成長體系需要思考等級劃分、成長節奏和等級權益,權益要注意獎勵的實用性、階段性獎勵和超級用戶特權;感謝閱讀,歡迎交流討論。

作者:大Why;公眾號「產品Why的好奇筆記」。

本文由 @大Wh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遊戲化的多多果園為什麼讓人慾罷不能?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下拼多多的多多果園的遊戲化運營,多多果園是如何通過遊戲化運營的機制來讓大家上癮,總是讓大家欲罷不能。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認為,拼多多最核心的競爭力來源於:讓購物具有遊戲化的快感,而不單純的是因為便宜。
  • 以多多果園為例:遊戲化電商的增長之路
    養成類的遊戲已經做了有幾年了,市面上這類遊戲的玩法還是機制,都高度類似,其中以拼多多的多多果園和美團的小美果園做的最好最全。所以,本文以多多果園為例,看遊戲化電商的增長之路。今天打開叮咚買菜,突然看到叮咚買菜新增加了「叮咚農場」的功能,正好最近也在研究用養成遊戲做增長,就仔細的研究了一下。
  • 支付寶種樹,拼多多開果園,電商社區背後有什麼套路?
    追溯電商養成類遊戲的歷史,大概是從兩年多前,拼多多上線"多多果園"開始,接踵而來的有支付寶"口碑農場"、"螞蟻莊園"、京東"種豆領京豆"、美團"小美果園"等等,幾千萬人沉迷其中,為各大電商貢獻日活流量。
  • 平臺/電商的增長策略:從用戶激勵到養成類遊戲化設計
    2018年4月,多多果園上線,6月高峰時期平均每天種樹200多萬棵;2019年水果價格飆漲之後,多多果園日活躍用戶單季漲超1100萬。如何設計一個養成遊戲?1.(圖:多多果園進度條設計,消耗水滴的功能)後期運營中可根據成本調整遊戲數值設計&產品功能設計。
  • 案例拆解:拼多多「金豬儲蓄罐」的12個增長細節設計
    從之前支付寶的螞蟻森林,到後來拼多多的多多果園,這些都通過類似的遊戲化設計和明確的目標導向,讓用戶不知不覺的「玩上癮」,同時也為APP每天貢獻著不少的日活。最近偶然的機會,看到拼多多主頁又上線了一個新活動——金豬儲蓄罐。
  • 基於遊戲行為的產品設計——拼多多案例研究
    如果你的產品讓用戶有自驅力,「自願」去使用你的產品,並在其中感到快樂,那麼可以簡單地說,你的產品擁有了遊戲的特質。二、從拼多多看產品遊戲化簡單來說,遊戲設計都是為了激發用戶的內驅力。不同的遊戲通過塑造不同的遊戲體驗,以及在不同維度上激發用戶的內驅力。因此,在本質上有一些獨特的地方。
  • 淘寶京東拼多多果園的巨大魔力
    澆水、種樹的小遊戲早在10年前就有了,當年同學們專門定鬧鐘「偷菜」的QQ農場、校內開心農場才是這類遊戲的元老級。 除了澆水,電商平臺們把小遊戲玩得那叫一個花裡胡哨。
  • 從滴滴果園聊起,談談構建「刷屏」級遊戲化的五大要素
    一方面可以培養用戶對產品的熟悉程度和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再結合遊戲化機制設計,直接引導用戶在參與遊戲化玩法的過程中產生HVA(高價值行為,high value action),為產品貢獻價值。目前來看,滴滴的「滴滴果園」在場景要素上並不合格,種果樹這個玩法場景與滴滴的產品和用戶關聯性較弱,並且拼多多等平臺在種果樹玩法上已經佔領了用戶心智。反倒是滴滴推出的社區團購產品橙心優選更適合「滴滴果園」這種場景玩法。
  • 果園農場免費領水果排行榜,多多果園最多排第四!
    多多果園,這是小編玩的第一個免費領水果的果園農場小遊戲,也是小編玩得最長久的一個小遊戲,大概玩了兩年左右。 因為多多果園,小編從此開始接觸拼多多的各種免費兌換商品的小遊戲,比如多多農場、多多牧場、富豪超市、多多礦場、多多金店、多多健康、多多旅行(已下線)、多多寵物(已下線)、多多天氣
  • 拼多多產品分析:社交與低價的遊戲化狂歡
    七、產品核心分析:遊戲化體驗1. 多多果園拼多多除了有多樣化的運營玩法之外,還通過遊戲增強用戶的互動感,與平臺利益達成了良好的融合。個人中心內的多多果園類似多年前風靡的開心農場養成遊戲。用戶選擇樹苗之後,通過不斷澆水讓其成長,最終收穫果實,達成目標。
  • 如何從0搭建激勵遊戲,讓DAU從0到10萬?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以筆者當初做的一款激勵小遊戲為例,通過對已有出色的激勵遊戲體系的拆解分析,並結合自身產品特點,與我們分享了做一款激勵小遊戲的思路與操作細節,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最近想在APP內增加激勵遊戲的朋友在請教,激勵類遊戲應該要怎麼做,有什麼要注意的?
  • 拆解了600多次活動案例後,我整理了一份案例拆解SOP
    關注頭部的App或小程序,可以看到很多已有的成熟活動,如拼多多的金豬、多多果園等,頭部的App可以通過蘋果/安卓榜單查看朋友圈和社群,看到身邊的人分享不錯的活動,都可以拆,不局限於H5的活動,比如線下送菜引流也是可以思考的,也可以有非常多的收穫,比如刷視頻號,別人如何引流到公眾號-個人號-付費轉化的等等定向搜索某類型的活動
  • 拼多多做了一款讓中老年人瘋狂的遊戲
    6月16日是父親節,父親讓新知君給他的「多多果園」助力一下,以示孝意。「多多果園」是拼多多2018年4月上線的一款公益遊戲。玩法跟支付寶的螞蟻森林有點像,種樹、澆水施肥。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在「多多果園」可以選擇種植自己喜歡的果樹,等水果長成熟了,拼多多免費給你寄到家!就是這麼一個聽起來很簡單的遊戲,俘虜了一大片中老年人。
  • 「免費領水果」小遊戲中,淘寶/京東/拼多多是如何設計用戶激勵的
    電商平臺加入遊戲化產品是一種趨勢,各家電商的遊戲設計手段都不盡相同。本文主要分析淘寶、京東、拼多多在「免費領水果」遊戲化產品上的差異。電商平臺通常都會加入一些遊戲化產品來做用戶激勵,提高用戶活躍度。本文主要針對淘寶、京東、拼多多三款電商APP,分析它們在各自的「免費領水果」小遊戲中如何設計用戶激勵。一、淘寶 — 天貓農場從淘寶首頁「天貓農場」可以進入到遊戲頁面,用戶每日通過做任務來積攢福氣,用福氣灌溉果樹,從而收穫水果。
  • 拆解拼多多產品設計:超高購物效率是如何煉成的
    商品詳情展示商詳頁展示部分也是一樣的加快購物效率,最著名的設計就是不設計購物車——這一點很多大佬都已經分析過了。除此之外,拼多多商詳頁還有很多有趣的設計細節,這裡挑出來兩個作為例子分析下。主圖瀏覽結束不跳轉商詳。
  • APP內強推遊戲 網際網路公司為何集體「不務正業」?
    「滴滴的活動我沒太關注,但相關的H5小遊戲在業內早就普及開來」,從事產品、互動設計的體驗設計師C哥向熊出墨說道。  委實,包括滴滴在內,當前幾乎所有的主流APP都在嘗試遊戲化,且不少APP已完成矩陣式布局。  C哥團隊現在負責的項目就是某電商平臺的一款遊戲化產品,他表示淘寶、天貓、拼多多、京東、蘇寧等平臺的遊戲化當前都是多點開花。
  • APP內強推遊戲,網際網路公司為何集體「不務正業」?
    根據他的觀察,目前電商遊戲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養成類,多多果園就是典型。二是闖關休閒類,比如多多愛消除、賺錢消消樂。遊戲化產品一旦做成,可以為APP帶來穩定的流量」,多多果園的逆勢增長,顯然為拼多多的用戶增長和用戶粘性提升做出了不小貢獻。於是,各平臺紛紛推出自家版本的「多多果園」,遊戲化深入人心,隨即在2019年的618期間便迎來了又一波爆發。
  • 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怎麼玩種樹流程 快速刷賺水滴方法攻略
    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是大家都在玩的一款小遊戲,小夥伴們可以通過在多多果園上種樹領取水果,那麼多多果園怎麼玩呢,一起來看看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怎麼玩 ?  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怎麼玩  你只需要往樹上澆水,然後慢慢地長出果子,到最後得到了真的水果,這對於玩遊戲的人來說特有成就感,還是第一個把虛擬產品帶到現實生活中來,那麼也要有技巧的
  • 電商遊戲專題(2):玩法設計篇
    編輯導語:上篇文章《電商遊戲專題(1):遊戲理論篇》中,主要介紹了「遊戲構建要素」和「用戶行為動機」;本文作者主要通過案例介紹玩法設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天我們來聊聊遊戲玩法設計。本文主要內容是通過《金幣小鎮》和《多多果園》2個電商遊戲案例,總結出玩法的設計方向。
  • 用金錢換時間,簡要分析拼多多的優惠體系(二)
    富有創意的三款遊戲1. 多多果園上圖為多多果園的界面,乍一看似乎已經離開了拼多多,打開了一個獨立的養成類遊戲。遊戲功能比較全面,基本復現了一款種菜偷菜類遊戲。第四是收穫,花了很大的力氣終於將多多果園的等級升到很高了,但這有什麼用呢?其實對於一款遊戲而言,有時候展示價值就足夠讓用戶滿意了,比如曾經的偷菜,就算你等級第一又有什麼用呢。但多多果園並不想止步於此,它更加高明,讓這棵果樹成為了搖錢樹,水果、優惠券、抽獎機會都能結的出來。這種機制的鼓勵下,用戶會更加願意將精力投入多多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