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如果要用一種食物形容夏天,那一定非水果莫屬。各式各樣的水果不僅能滿足你的味蕾,更藏著身體所需的營養。水果雖好,卻並非適合所有人。你喜歡的水果,很有可能不適合你,中招的人只能忍痛割愛了。哪幾種水果有「副作用」?吃水果有哪些誤區?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食用水果呢?小編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
哪幾種水果有「副作用」?
1. 西瓜
在中醫裡,西瓜被稱為「天然白虎湯」,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常吃西瓜能起到利尿、開胃、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清甜多汁的西瓜含水量較高,是很好的「純天然飲料」,非常適合出汗多的人補充水分。此外,西瓜還是番茄紅素、維生素C、鉀等營養素的好來源。
不過,以下幾類人群要少吃西瓜:
1) 西瓜升糖指數偏高,糖尿病患者應該少吃,以免引起血糖波動;
2) 西瓜屬於生冷食品,消化不良及腸胃虛寒的人吃多了更容易傷脾胃,出現腹脹、腹瀉、尿多等症狀;
3) 西瓜含水量高,腎功能不全的人如果攝入過多水分,很難將其排出體外,不但會使水腫加重,還易導致其體內的血容量增多,誘發急性心力衰竭。
2. 桃子
從中醫角度講,桃肉性溫熱而味甘酸,有消積潤腸、生津解渴的功效。從營養角度看,桃子中除了含有多種維生素、果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含鐵量也很高,幾乎為蘋果和梨的4~6倍。研究表明,常吃桃能輔助降血壓,非常適合高血壓患者。
1) 桃是溫性水果,如果有口乾、咽喉痛、流鼻血等上火症狀,最好少吃或者不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狀。
2) 除此之外,多病體虛、胃腸功能較弱的病人也不宜吃太多桃子。
3) 有皮膚病、易生瘡癤的患者應儘量少吃桃子。
4) 還有的人對桃毛過敏,在吃前可用鹽水泡或者用刷子清洗表皮。
3. 荔枝
荔枝性溫,有生津益血、健脾止瀉、溫中理氣的功效,非常適合脾胃虛弱、寒性體質的人群食用。荔枝含糖量約為16.6%,且大部分為果糖,在含糖量相同的情況下,果糖比例高的水果會更甜,這也是許多人愛吃荔枝的原因之一。
1) 但果糖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有可能引發低血糖反應,出現頭暈、心慌、臉色蒼白、眩暈、昏厥等低血糖症狀。
2) 空腹時不宜大量吃荔枝,選擇在兩餐之間吃更安全。
3) 另外,中醫認為,荔枝性溫,多吃易「上火」,因此陰虛火旺者最好少吃,正在長青春痘、生瘡、咽喉幹疼、牙齦腫痛、便秘或患有急性炎症的人最好別吃。
4. 芒果
有「熱帶果王」之稱的芒果汁多味美,有益胃止嘔、解渴利尿的功效。芒果富含β胡蘿蔔素,不但對皮膚和眼睛有益,還有助護肝。研究表明,芒果中的黃芪、槲皮素、鞣酸等化合物能幫助身體降低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
1) 但腸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孩子以及氣虛、脾虛的人要少吃芒果。
2) 此外,有一些人吃了芒果後,會全身起紅斑,出現嘔吐、腹瀉等過敏現象,這類人應該儘量避開芒果。
5. 李子
李子、楊梅等口感酸的水果能促進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增加腸胃蠕動,因而有助促進消化,非常適合消化不良的人食用。這類水果維生素C含量往往較高,有助提高機體免疫力。此外,李子和楊梅還富含抗氧化物質——花青素,有助消滅人體自由基,抵抗衰老。
1) 不過,胃酸過多、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應少吃李子和楊梅等口感酸的水果,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2) 此外,從中醫角度說,李子多食易生痰溼、傷脾胃,因此脾虛痰溼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加重病情。
吃水果有哪些誤區?
誤區一:水果拼盤
有一部分的人群喜歡在超市購買水果拼盤,能夠一次性吃到多種多樣的水果,但是水果拼盤裡面會讓大量的細菌生長和繁殖。因為水果會直接接觸刀具、保鮮膜以及器皿等,做出來的水果拼盤如果沒有立即食用的話,長時間在超市裡面擺放會讓大量細菌滋生,對於消化系統不好以及體質虛弱的人群來說,儘量不要吃水果拼盤,如果吃的話要自己做。
誤區二:用水果代替正餐
人體共需要多種營養物質才能夠維持生存,特別是每天需要一定量的脂肪,來維持組織器官的更新和修復。水果中含水分85%以上,蛋白質含量卻不足1%,幾乎不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遠遠不能滿足人體的營養需要。水果只可做正餐以外的補充,好吃但不能多吃。
誤區三:用吃水果來減肥
實際上,水果並非能量很低的食品,其熱量遠遠超過同等質量的蔬菜,需要適量食用。因為水果中糖分的含量很高,而且是容易消化的單糖和雙糖。儘管水果按重量算所含熱量比米飯低,但因為水果味道甜美常讓人愛不釋口,很容易吃得過多,導致攝入的糖分超標。靠吃水果來減肥並不科學,也容易造成能量供給失衡。
誤區四:迷信高檔水果
進口水果的營養素含量不一定就是高的。吃水果,自然是要「食以鮮為先」。新鮮的水果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也保留得好,能使人體最大限度地獲取水果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而那些進口水果在旅途中便已經開始發生營養物質的降解,新鮮度並不理想。而且,由於要長途運輸,果農往往不等水果完全成熟便採摘下來,然後通過化學藥劑來保鮮,這很可能影響到水果的品質。
誤區五:空腹吃水果助消化
蘋果、橘子、葡萄、桃子、梨等水果中含有大量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等)會刺激胃壁的黏膜,對胃部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兒童,飯前空腹吃水果,還會影響正餐的質量。時間一長,不是缺這個營養素,就是缺那個營養,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
如何正確食用水果?
1. 水果的推薦攝入量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水果的推薦攝入量是200-350克。也就是說,按帶皮數量來算,每天半斤到一斤水果為好。但是很多人覺得水果熱量低,而且營養豐富,一開始吃就停不下來。一次半個大西瓜、半盤葡萄,看集電視劇分分鐘就能解決,吃完也沒覺得哪裡不對。殊不知水果攝入過量也是會引起肥胖的!
2. 蔬果不能互相替代
蔬菜和水果各自都有營養特點,很多人會將這兩者弄混,認為吃了其中一種就可以了,其實不然。二者都有不可替代的營養優勢,缺乏某一種都不能構成每日均衡膳食,因此,建議不要長期缺乏或替代。
3. 注意食用時間
吃水果有三個最佳時間點:
早餐:一般來說,大部分人早餐食物的質量不太好,應該適當地加一些水果。
兩餐之間:兩餐之間吃點水果,既能補充水分,又能獲取豐富的營養素。對於糖尿病人而言,兩餐之間(上午10點和下午4點)適量吃低糖水果,有助於控制血糖,可避免餐後立即吃水果可能導致的血糖負荷過大。
餐前:健康成人如有控制體重的需要,餐前吃水果比餐後吃的效果好,有利於減少進食總量。熱量高的水果儘量不要晚上食用,防止熱量堆積造成肥胖。
江南君說
原來吃水果有這麼多講究
你學會了嗎?
別忘了提醒家人哦~
來源:人民網、健康時報、生命時報、維他狗、家庭醫生在線
校對:陳遠路
編輯:陳陽
覺得文章不錯,
記得點個「
在看」
分享給更多人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在評論裡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