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的「宅家體驗」,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思索,把之前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學生心中,粉絲在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都重新剖析了下,其實這大部分人中,有不少英語學習者認為學不會用英語交流,是因為不會國外真正的「口語」,認為我們以前學的大多數是「書面語」,而外國人平時說的「口語」,跟我們課本上的英語不同。
其實我們的英語教科書或英語讀物上的英語,就是正常而普通的英語,不是什麼「書面語」,也沒有哪一句在交流中不能使用。這就跟我們證書中文讀物或聽中文廣播是一個道理,難道有哪個是「書面語」,哪個是「口語」之分嗎?
所以不要認為有一種只在說的時候才使用的英語。
街談巷語
其實造成很多人認為「口語是只有在說的時候才使用的那些句子」的誤解,是因為英語中經常使用種種類比、比喻句等大家不太明白的形式,這些形式就被大家誤解成交流時的「口語」。
就你在漢語裡一樣,漢語有句口頭語「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英語中習慣說「rushing around like a chicken with its head cut off(像無頭公雞一樣亂撞)」;還有像「他有自己的小算盤要打」,英文中通常會說「He has his own axe to grind(他有自己的斧子要磨)」。
這是成人的思維方式、邏輯、經驗使得他們不再像小孩子那樣具體地直接描繪和形容事物,另外成年人要表達許多抽象的概念,帶情感的、諷刺的、暗示的語言,所以聽起來就覺得跟初級外語教材剛開始教的一些直白的基本句式不同,但並非外語教材教的內容平時不說,只是你目前的水平太低,還沒學到那些高級而抽象的用法,所以教材中還未出現而已。
懵懂詞組
還有一些人認為英語中有不能直譯成中文的「詞組」,也是特殊口語。比如我們說這個人「很勇敢」,中文會表達成「有膽量」,英文會說「have guts(有腸子)」,漢語的「膽量」和英語的「腸子」在各自的領域都是非常普遍的用法,那不能就說「有膽量」是中文的特殊口語吧。
英文裡還有很多不是常見的卻是個人即興發揮的用法。比如有人表示自己關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表現衝動,隨口說成「I'm just good at bottling my emotions」,而沒有用我們想像中的「隱藏、掩飾(hide)」之類的詞。
另外英語在實際應用中,詞組的數量非常之大,大到超過我們的想像,而詞組的含義,往往跟組成詞組的兩個簡單單詞的意思非常不同,這又讓很多人背了單詞,卻仍然不知道兩個單詞放在一起的意思,從而又產生挫折感,又在尋找所謂的「口語」叢書。詞組是英語中最常見的表達方式 ,都是我們需要掌握的,並不是什麼特殊的口語。
在語言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前,不要主動去找外語中的各種類比句、比喻句去模仿背誦,這樣做對提高英語的整體水平並沒有幫助。正確的做法是循序漸進,系統提高整體水平,當英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這些表達方式,用法自然會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