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小就缺愛的女孩,會成為一個怎樣的媽媽?

2020-08-23 野生成長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那麼,有童年傷痛的人,該怎樣去愛自己的孩子呢?

01、

曾看到過一篇很讓我感動的文章,是一位媽媽對於育兒的感悟。她在文章中講述了與4歲女兒在生活中的一個摩擦。

她本是出於好心,想幫女兒的自行車打上氣,好騎得快一些。可女兒非常生氣的拒絕了媽媽,並與媽媽吵架,說媽媽碰了她的車。

即使媽媽對她道歉,她也不肯原諒,直到第二天在幼兒園也沒有消氣,老師想幫她穿衣服,又引起了她情緒的爆發。

這個小孩,真是特別的敏感,但是她有這樣一個能理解她的媽媽,又是特別的幸運。

因為通篇文字沒有情緒,沒有抱怨,也沒有放大,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體諒著她。

這個媽媽說,「童年是多麼的艱難,一個自尊又敏感的小孩,要多麼堅強才能撐到自己長大了,什麼都會做了,什麼都能獨自應對了。」

這些困難和與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本就夠難應付了。

如果家長不去理解陪伴,反而打擊否認的話,這就足以讓孩子的童年成為一場夢魘,內心的傷痛非要用一生來療愈。」

透過文字,能看到這是一個能與孩子共情的媽媽。

我想,如果她沒有體會過童年的悲傷,就不會如此懂得孩子的無助。

如果她沒有經歷過自我療愈的艱難,就不會懂得對於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什麼。

02、

她在文章結尾處,寫到與孩子的一番對話:

「媽媽今天很開心,因為有一件事讓我很高興。


今天你參加了繩索訓練,那麼高那麼危險,要是媽媽爬上去可能就嚇死了,可是你從頭到尾都完成了。


你每走一步都用眼睛看好了,抓的穩穩的,腳下也踩得很穩,所以你很冷靜;


前面的繩索那麼難,你還是立刻就邁開腿走過去了,所以你很勇敢;


整個訓練的時間那麼長,雖然到最後很累了,你還是堅持下來了,所以我覺得你很棒,我就特別高興。」

聽了媽媽的話,女兒開心地說:「嗯,對,我就是很勇敢,很棒!」

女兒這種從內心發出的喜悅,對自我力量的肯定,讓這位媽媽感嘆:

「這就是我希望她30歲的時候,自己心裡每天念叨的話了。」

這一篇散發著溫暖、力量的文章,文末有很多人留言:自己看哭了。

我想,會哭的人是由生以來,從未聽到過別人對他如此溫柔又細緻的肯定吧。

對於一個弱小無助,已用盡全力在長大的孩子來說,還有什麼比來自父母寬容耐心的陪伴,更能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了呢?

還有什麼比這細緻的肯定,更能體現自己努力的意義呢?

  • 會激發孩子動力的媽媽,是能示弱的媽媽,而不是處處比孩子強;
  • 會安撫孩子的媽媽,是能看到孩子最細小的優點,包容理解孩子的不足,因為她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
  • 會陪伴孩子的媽媽,溫柔又有耐心,這是陪伴孩子成長最大最長久的力量;
  • 會愛孩子的媽媽,把信念放在孩子心中,讓孩子永遠不會失去對自己的肯定。

03、

母親與女兒,是世上最特別的親密關係,有血肉的聯繫,也有不由自主地投射,將對自己、對過去的種種情緒投射到女兒身上。

沒有足夠的愛與健康的心態,就處理不好這其中的關係。扭曲的關係中還會生出憤恨、嫉妒、破壞、逃避。

這是對自己童年的憤怒,對現狀的不滿,對生成這樣的「我」的所有一切的報復。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沒有癒合的傷口,會在下一代身上出現,一代又一代的痛苦,會在不經意中傳遞。

只有我們成為了一個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培養出來一個這樣的孩子,才能避免傷痛的傳遞。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1、成為一個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人

只有一個有獨立經濟能力的人,才能不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依賴他人;

只有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可以自己做決定,解決問題,無需依靠誰的女人,才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心態健康、內心有力量的孩子。

2、關心自己,愛護自己

還在為童年的傷痛耿耿於懷的人,心中像永遠住著一個不曾長大的自己。

她渴望著關懷和認可,會讓你在被觸及痛處之時,失去理智冷靜,像個歇斯底裡的孩子。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現在已能夠給這個「小孩」足夠的愛。

不要再去討好別人,忽視自己。我們要認定自己是有價值的人,無需別人的認可。

優先照顧自己的需求,接納自己,滋養自己,成長自己。

就如亦舒所言:「自愛,沉穩,而後愛人」。

3、持續地學習,不斷地提高

想要熟練掌握每一種技能都需要學習,那麼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更優秀的父母,就更需要學習了。

當我們提高了自己的認知,明白了更多育兒的知識、懂得了孩子的心理,我們就能更好地愛孩子,也更容易對自己童年、對過去的傷痛進行理智客觀地審視。

賦予它們意義,在此中找到修正的方式,也療愈自己內心的傷口。

04、

劉瑜在《願你慢慢長大》中寫到:

我們都應該感謝孩子,是他們的到來,讓我們的人生更圓滿,讓我們對愛與被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固然值得慶幸。但是有不完美童年的人,一樣可以療愈自己的傷口,一樣可以體會幸福的真諦。

對孩子的愛與責任,就是促進我們成長的契機。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說:

只有真正的愛,才能幫助你自我完善。你的愛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深。

真愛會讓我們成為更強大的人,為了自己所愛的人,用自己的力量,斬斷命運的輪迴。

為了讓我們與我們所愛的人,都能夠成為更好的人。

我是「野生成長」,愛閱讀,愛寫作,專注分享成長感悟與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成長。

歡迎轉發、留言,您的關注點讚,就能溫暖人心~


相關焦點

  • 缺愛的女孩,從小就有這幾種特徵
    所以別人給她一點愛的時候就攥得死死的,別人要走時,也抱得緊緊的。每天都活在「他到底愛不愛我」、「他會愛我多久」的焦慮和自我消耗中。沒有人讓她感受過被愛,也沒有人教她如何愛人,這樣長大的女孩,又何止小雲一個。缺愛的女孩,一顆糖就能被人哄走。
  • 從小缺愛的女孩,如何活出自己的幸福
    童年的缺愛很不幸,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童年時光總會過去。 從小缺愛的女孩,長大以後真的太苦了。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會導致心態的自然變化,缺愛的女孩,成年後往往在很多方面會有缺失:1、不敢投入感情:慢熱,因為把控不住自己的付出,掌握不好與人交往的平衡度。 2、情感控制力缺乏:一旦投入戀愛,無法自持地將自己全盤託出。
  • 小時候缺愛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母親為了再婚,不允許她叫媽,從此便對她不管不顧,父親也沒有對她付出過愛。而奶奶比較冷漠苛刻,對鄧萃雯也沒有多少溫情。這是一個極度缺愛的女孩子,缺愛的她不懂得如何付出愛與接收愛。從小缺愛的女孩內心極度不安全,父母不給她們愛,她們內心極其貧窮,內心沒有愛的她們,自然也不懂如何去愛與被愛。
  • 當一個女孩成為媽媽
    當一個女孩成為媽媽會不會很惶恐,很緊張?我的答案是:一定會。起碼我就是一個例子。作為家裡的獨生女,幾乎90後的我很獨立,情商很高,專業很強。直到現在自己抱著孩子都會覺得驚訝,哇,自己生了一個崽。在別人眼裡很開心很快樂的人生開始了。但是誰也不知道一個女孩變成媽媽是多麼的艱難。懷孕起我就在父母家混吃混喝,成為大熊貓級別的人物,早上老公開車送到單位,晚上下班老爸接我回家吃飯,然後和老公一起開車回家,老爸老媽精心照顧,即便這樣,我的孕吐從頭吐到生的那一天。
  • 童年不缺愛,成年更幸福!一個溫柔智慧的媽媽是家庭最大的財富
    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後稱《童年不缺愛》)和我的教育理念很契合。一個家庭中擁有一位智慧、有學習力的媽媽,真的是這個家庭最大的財富!心心媽沒有聽從其他人的勸阻對心心進行「性別教育」,而是順其自然,在心心的行為背後「看見」了心心的內心——她想要成為一個厲害的人——小小的她,對現實的掌控太弱了,以至於只能寄託到成為超級英雄來擁有無人能及的能量。這是非常積極的生命能量,那就靜等孩子逐漸成長為那個真正「厲害」的人吧!果然,心心在4歲以後開始想要像女孩一樣打扮了。
  • 那些從小缺愛的女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正當我們用眼神交流著不理解時,她突然抬起頭很喪地問了我們一句:「那些從小缺愛的女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我們一時間被問住了,在面對如此低氣壓的小月時,我們大家都手足無措,因為這樣的她我們都沒有見過,以前的她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是微笑面對從不會如此喪。一陣沉默後,我問道:「你怎麼了嗎?沒事吧?」
  • 陳喬恩坦言40歲未婚的秘密:從小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
    這位看似陽光快樂的女孩,內心深處始終有著一份自卑。直至成為明星,陳喬恩也一直是話題女孩,她性格孤僻、脾氣壞、不喜歡社交。從小到大,她過得獨立而堅強,但她的內心深處,卻一直期待有個可以讓她不堅強的人。在這種重男輕女的環境下,她從小對媽媽就有一種距離感,直到20歲都沒有跟媽媽牽過手。所以,當她有可以選擇的機會時,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抗拒,她希望平行人生中的另一個自己,可以擁有很多的愛,成長出一個健全的人格。因為缺少愛,所以渴望愛。
  • 多少缺愛的女孩,活成了渣女
    女孩從小几乎就沒有得到過家裡的重視,有什麼事都只能藏在心裡。母親懶得聽,總是以「沒空」作為推脫的藉口;父親對她忽冷忽熱,心情好的時候就對她好,心情不好就暴打一頓。每次被父親打,她都不敢流下一滴眼淚,因為這只會激起父親的怒火。十五六歲,正是一個需要得到愛、得到關注的年紀。同齡人都被父母捧在手心裡,而她得到的只有漠視與傷害。每次傷心難過之時,也都只能趁父親不在,才可以跑出去放聲大哭一場。
  • 童年缺愛的女孩,到底有多心酸
    壹心理創作者 | Ada 01 "放大和延伸幸福的方法,我沒有學過" 童年缺愛的女孩因為,那些幸福的瞬間怎樣被放大和延伸,這個辦法,她沒學過。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小時候缺愛是一種怎樣的經歷?」。關注和回答的人都很多,點讚最高的大概有幾個: 「不敢坦然接受或者所求愛,認為自己不可能遇到無條件的愛人」 「戀愛時喜歡作,沒有安全感,很容易把愛我的人推開。」
  • 童年缺愛的女孩往往更容易感情受傷
    童年的陰影往往會伴隨一生,很難改變,請好好的愛你的孩子!暖暖從小就父母離異,她是跟著媽媽長大的。媽媽之所以給她起名暖暖,就是希望她能暖心一輩子。然而,暖暖的媽媽從小給她灌輸的,卻是世界上的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女人要學會保護自己,千萬別被壞男人欺負了。
  • 你的孩子缺愛了嗎?這三種孩子缺愛最嚴重,尤其是第一種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範。孩子的第一個教育者,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不論孩子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他們天生對父母會有所渴求,他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需要父母的愛。
  • 從小缺愛的女生會有哪些特徵
    1、極其反差的人設缺愛的女生會有一套專門應對外人的面具。這套面具與廣義上的「缺愛」特徵剛好大相逕庭。她們會表現得無比堅韌,仿佛一切都不在話下,從不需要他人幫助;會表現得大大咧咧,心胸寬廣,不在意任何旁人不在意的。
  • 《童年不缺愛》:從小缺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很難「富」起來
    馬伊琍曾說: 「孩童時,父母給了你愛的滿足,會讓你很有安全感,尤其是女孩子。如果有一個非常非常愛她的父親,她活在世界上會很有底氣;如果有一個非常非常愛她的媽媽,她會很懂得自尊自重,也會懂得愛自己。」深以為然。
  • 不和媽媽親近的女孩,長大後會擁有怎樣的人生?結果有點心酸
    過去講究女人「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內」、女人一輩子最好的事業就是在家相夫教子,而現代社會,男女越來越平等,女性越來越獨立,如今很多寶媽為了拼事業早早就把孩子給長輩、保姆帶,事實上如果在5歲以前,媽媽不能與女兒建立親密關係,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性別意識越來越強,孩子與媽媽會越來越疏離。從小就和媽媽不親近的女孩,長大後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 一個女孩成為女人的過程:當你成了媽媽,什麼也就懂了
    他就像一個垂暮之年的長者,坐在公交車站旁的椅子上,自言自語。我所想說的,不是阿甘,而是珍妮,一個幼年時乖巧的女孩,尋夢,追夢,又一次的墜落,再一次的重生成了媽媽。一個女孩要經歷多少,才能成長為真正的女人?我在珍妮身上看到了。阿甘再次見到珍妮,她很美,那種散發著女人獨有的母性特質。珍妮成了一個媽媽,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母親的光彩。
  • 內心嚴重缺愛的女孩,會有這幾種表現,但願你不是
    每個女孩都想從小在愛的包圍中長大,從小得到家人很多很多的關愛,然而,不是每個女孩都那麼幸運。有些女孩看起來很正常,甚至總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平常也總是堅強,但其實內心很柔軟,很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02 容易自卑為什麼說缺愛的女孩,容易自卑呢?原因就在於缺愛的女孩常常自我否定。試想,如果一個女孩總是能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樣的女孩能缺愛嗎?當然不會。就是因為長期以來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所以她們才會很自卑,認為沒有人喜歡她們,愛她們。
  • 怎樣養育一個女孩呢?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做才會讓女孩健康的長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其實女孩的發育會比男孩早一點,特別是她們的大腦。剛出生女孩就會比男孩發育快些,在說話,寫字,畫畫上女孩也會比男孩領先許多。而且女孩在發育上也會比男孩早一到兩年。女孩在17歲左右的時候大腦就會完全成熟,而男孩則需要等到20歲左右,兩者整整相差了三年之久。
  • 那些從小缺愛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02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會獲得幸福嗎?其實,這種「打壓式」的教育。不僅讓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了太多的關愛和關懷。還讓孩子們在最輕鬆的年紀,承擔了太多的痛苦和壓力。從小缺少父愛的她們,在長大後依然十分缺愛。她們都很渴望幸福,渴望愛情。可是,無論她們多麼渴望愛情,她們都無法很好的經營自己的感情。這就像一個永遠也無法打破的魔咒。
  • 妹妹奪走媽媽的愛,從小缺愛的孩子,如何得到幸福?
    這樣一看就能知道一個家庭給人的影響有多麼強大了。,擔心一個大男人照顧不好妹妹。於是在姐姐面前念叨著妹妹,可是離婚給姐姐的內心也帶來創傷,失去了爸爸的陪伴,還要聽媽媽在自己的面前念叨妹妹,可是姐姐和妹妹只相差了2歲,姐姐也很小。媽媽卻只是擔心妹妹,這樣姐姐覺得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為什麼只關心妹妹?已經沒有爸爸陪伴了,姐姐只想得到媽媽的愛,為了讓媽媽關注自己,於是姐姐拼命的努力,想要成績優越,幫助媽媽做家務,一個勁的聽話,只想要媽媽的一個關心、媽媽的一個讚揚。
  • 這三種孩子嚴重缺愛
    王菲和李亞鵬的女兒李嫣,出生後雖然是兔唇,但爸爸媽媽並沒有拋棄,而是給予了她全世界最包容、最理解、最支持的愛,讓她活得陽光自信。即使父母離婚了,也絲毫不影響她,成為了一個自足、充滿安全感的女孩。不得不說,父母的愛是孩子童年最寶貴的養分,是治癒一切傷痕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