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千多元貨款,當庭結清

2020-12-12 玉林日報

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訊(記者 陳鳳秀 通訊員 梁豔 李曉梅) 由於買賣雙方對合同條款理解不一樣,致使一方賭氣拒付,一方無法收取項目餘款。近日,這起因合同條款歧義產生的糾紛案經興業縣法院調解後,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廣西某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玉林營銷部收到了盧某的7573.31元貨款。

貨送到工做完

買主卻不願付清餘款

2019年初,廣西某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授權廣西某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玉林營銷部代理向盧某售賣某品牌木地板。同年3月,該營銷部與盧某籤訂了一份《產品訂購協議》,合同約定該營銷部向盧某出售某品牌地板和相關輔料,並輔助安裝。考慮到實際安裝地板面積和安裝工作與協議可能有出入,雙方約定最後貨款費用按實際用量來結算。

2019年12月,該營銷部依照合同約定向盧某供送貨物及輔料,盧某經過檢驗認可並在送貨單上簽字。之後,因為用不了這麼多,盧某與營銷部協商退掉了部分商品。該營銷部為盧某完成供貨和安裝後,經結算這兩項費用為49070.68元,扣去盧某的退貨款項1537.37元,以及營銷部贈送3平方米的地板款1560元,盧某應向營銷部支付貨款45973.31元。然而,盧某僅支付了定金1萬元和二期款27400元,剩餘貨款8573.31元卻不願付清。

合同條款歧義惹的禍

經法官調解糾紛化解

近日,興業縣人民法院的法官接到該案以後,積極聯繫雙方進行庭前調解。庭前調解中,盧某道出了拒絕支付餘款的原因:原來,雙方籤訂的《產品訂購協議》有一條款是「滿30平方米贈送3平方米」,盧某認為按照條款的約定,自己買了60多平方米的地板,營銷部就應該送6個平方米,扣去贈送的3平方米地板款1560元,剩餘貨款只需支付7013.31元。營銷部對此辯解:「如果是可以累加的,應該是寫每滿30平方米送3平方米,我們一個客戶就是送3平方米而已。」

雙方因合同條款歧義爭執不下,見此情形,法官耐心地與雙方進行溝通,並表示根據交易習慣以及常人理解的思維,該條款確實存在有歧義。最終雙方同意各退一步,並達成了調解協議,即該營銷部願意減少1000元貨款並放棄利息,盧某當庭向該營銷部支付了7573.31元貨款。至此,糾紛得以化解。

原標題:合同條款歧義引糾紛,雙方對簿公堂,法官組織庭前調解——7千多元貨款 當庭結清

相關焦點

  • 採購人辭職 汽配店被拖欠貨款 修理廠承諾月底前結清
    九江新聞網訊今年7月,經營汽車配件店的潘先生銷售了一批汽車零件,結果兩個多月過去了,仍沒有拿到貨款。據潘先生介紹,7月10日左右,一名陳姓男子來到了他的店內,稱要為汽車修理廠購買一批配件。「他當時選購的配件價值為7000元,因為他之前多次為修理廠在我店裡購買配件,所以就讓他先把貨提走了。」潘先生表示,7月底,他通過電話聯繫了陳先生,但對方卻表示自己不負責這件事了,不過會為潘先生協調支付貨款的事宜。「9月初,我再打電話給陳先生,對方就直接說『沒空理我』了。」潘先生告訴潯陽晚報記者,直到現在,他也只拿到了2000元「定金」,還有7000元貨款被拖欠著。
  • 一次性解決糾紛|追討貨款多年未果 法官當庭調解促履行
    原告吳某當庭拿到部分貨款後,高興地跟主辦法官梁世鵬庭長說道。2020年7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人民法院張黃法庭成功調解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被告阮某當場向原告吳某履行貨款30000元。基本案情2017年1月20日至2017年7月9日,阮某因養殖雞,先後向吳某購買飼料2289包,共計人民幣298828元。阮某在支付大部分貨款後,仍欠吳某貨款82809元。之後,經吳某多次追討,阮某始終未歸還82809元的貨款。
  • 雨山法院:八年貨款一朝結清 當事人送錦旗表謝意
    雨山法院:八年貨款一朝結清 當事人送錦旗表謝意 2020-06-04 0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千元貨款拖欠多年 原因竟是債務人忘了
    原告為被告供貨,貨款共計8014元未支付,被告於2015年12月2日立下欠條,承諾2016年12月2日前結清欠款。被告立下欠條後卻一直無法取得聯繫。原告多方打聽不得而知,便起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貨款。法院受理後,多次到被告村裡和村民打探消息,最終聯繫上了被告,被告表示並非有意拖欠,只是後來生意虧損,欠債較多,這筆債務也想不起來了。
  • 雅安老賴逃避六千元,領罪獲刑一年
    11月16日,蘆山縣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案件,當庭判處被告人趙某某有期徒刑一年蘆山法院審理查明:蘆山縣某建材經營部經營者肖某某與被告人趙某某因支付貨款發生糾紛2020年1月13日蘆山縣人民法院判決趙某某在判決生效10日內向建材經營部支付貨款6000元及利息。該判決於2020年2月16日生效,趙某某未在判決限定的期限內履行判決。
  • 買方以貨物存在質量問題,拒付貨款怎麼辦?這是正確操作
    同日,陳某全在機械製造公司提供的《信用銷售辦法》上簽字,該辦法第八條約定信用款在發車之日起6個月內結清,經銷單位結清信用款後,方可申請下一年度信用銷售;第九條約定對2012年11月底前未能結清信用款的經銷單位,除降低信用等級外,另追加未結清信用款額10%的滯納金。
  • 2年的貨款糾紛6天化解,平均審理期限34天,杭經開法院小額訴訟程序...
    通訊員 經開法 記者 王豔穎7月30日,杭州經開區人民法院召開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自今年1月以來經開法院小額訴訟程序的基本情況。2018年1月27日,小華和阿強對當貨款進行對帳,可之後,阿強卻告訴小華,不再從他店裡進貨了,剩下的39931元貨款會儘快結清。這樣一筆事實清楚的買賣,卻愣是拖延了兩年也沒算明白。無奈之下,今年1月,小華將阿強告到了杭州經開區人民法院。
  • 牛蛙餐廳老闆拖賴幾十萬貨款,法院出手了!(視頻)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27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樹源 實習生 李思敏)餐廳老闆無故拖欠多名供貨商貨款,法院判決生效後,他依然不履行義務。今日上午,開福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展開行動,組織20餘名執行民警對世紀金源購物中心4樓裕春餐廳(現名蛙小蝦)進行現場查封扣押。
  • 男子朋友圈賣口罩詐騙104萬,買7千元衛生紙寄給買家被刑拘
    各種關於發國難財的新聞報導頻頻見諸報端,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削尖腦袋想趁著大家在防控新冠病毒時發財,而他們慣用的手法無非就是詐騙,看大家越需要什麼就越說自己有能力搞到這些,而眼下廣大群眾最需要的莫過於口罩了,也正是如此,有人就瞄準了口罩這個市場,在朋友圈裡發信息稱自己可以搞到口罩,而有些人呢也很天真的認為這個人有本事搞到,就紛紛預約口罩,最後,這名男子朋友圈隨手一發有口罩銷售,就收到了44萬個口罩訂單,104萬的貨款
  • 業務員私收貨款7萬餘元 只為滿足個人高消費
    東北網11月21日訊(王暑劍 記者 包海多)11月10日20時許,在哈爾濱市道外區某小區居民樓內,一名女子聽到敲門聲,打開房門,便被哈爾濱市公安局南崗分局郵政街派出所的民警拷上了手銬……為了不影響自己的消費習慣,張某便對公司的貨款動起了歪心思,由於張某是這家商行的老員工,建立的客戶眾多,張某利用客戶對其信任的心理,在未經公司同意情況下,私自將自己的收款碼發送給客戶,收取客戶應轉給公司的貨款並佔為己有。
  • 郵箱差一個字母,百萬貨款打水漂
    是「m」不是「n」,郵箱帳號中一個小小的字母不同,讓福建廈門一家外貿公司直接損失近百萬元!近日,福建省廈門市公安局發布緊急提醒,要仔細核查那些通過郵箱發來的催款信息。4月至5月期間,該外貿公司陸續向英國公司支付了貨款。5月18日,貨款都結清了,當日16時許,該外貿公司通過公司郵箱以及微信,與英國公司進行確認。誰知,英國公司卻稱,從4月9日至5月15日,沒有收到過該公司的貨款!「我們查詢後發現,你們提供的收款帳號,根本不是我們公司的帳號。」英國公司稱。
  • 「購銷合同」紛繁複雜,技巧創新追回貨款
    此後半年,H公司及時將符合合同約定要求的消防器材提供給W公司,器材價格總額共計1136918元,W公司也出具了相關收貨材料。同時,H公司應W公司要求開具了票面金額總計1122445元的發票(H公司已完稅)。後因W公司與rr廣場項目解除合作關係,將剩餘部分消防器材退還委託人。經雙方核對,退回部分器材總價格為95175元,故W公司應結算給H公司的貨款總額為1041743元。
  • 貝因美媽媽購涉傳銷,七千元當店主找下線賺返利,拖欠供應商貨款
    「拉一個人就能得2000元,我一共拉了6人。」王濤稱。2019年11月1日,貝因美27周年慶典,王濤作為星店成員趕往杭州參會,「場面很盛大,1000多人,謝宏上臺講話,還有很多經銷商、投資人」。令王濤印象深刻的是大會表彰了三星店主,「碩大的海報掛著,很威風」。
  • 老父用錢心切為子討債當庭被駁回,為咱?
    2020年11月26日下午,荔波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團隊公開開庭審理原告莫某某與被告蒙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因原告訴訟主體不適格,法庭當庭駁回原告的起訴。圖註:庭審現場原告莫某某向訴稱,2018年3月,被告向原告購買生豬仔22頭,總計價款9,460元,
  • 支票印表機小數點打錯位 貨款740元變成74000元
    支票印表機小數點錯位 貨款740元變成74000元  在購買4把太陽傘並用支票付完貨款後,買貨方突然發現支票出了大問題:本應為740元的支票,卻因支票印表機小數點錯位,成了74000元,遂訴至法院要求供貨方退還多收款。然而,法庭上,對方竟稱當初賣出的是400把傘而並非4把傘。一時間,是非難以說清。
  • 「擺闊」小夥網貸債務纏身,暗箱操作收銀臺盜取貨款被抓
    揚子晚報網11月30日訊(通訊員 寧公宣 記者 梅建明)近日,南京江寧公安分局開發區派出所接到轄區一超市經理汪先生報警,稱自己店鋪的帳目被人動過手腳,丟失1萬餘元。接警後,民警根據相關線索展開調查,發現該店鋪離職員工戴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 近兩萬貨款匯錯了人 對方雖是客戶卻要不回來
    近兩萬元貨款匯錯了人,雖然對方是熟人,沒想到卻要不回來了。4月20日晚,孫女士通過網上銀行,給一名生意夥伴結算貨款,結果一時疏忽,將貨款付給了另外一名供貨商。發現自己失誤後,孫女士趕緊打電話協調,但對方態度讓她很失望,「先是說查查,後來乾脆不接電話了。」目前,孫女士已收集相關證據,如果對方再不還錢就去報案。
  • 涼涼後的「中國自行車第一鎮」:上千元單車2折出售
    這些造價幾百上千元的高質量單車,如今只能面臨被「賤賣」他人的命運。派人在全國各地負責找車、並將車輛運輸回來的張總,只是這條產業鏈上的一環,他的上遊是曾經為共享單車造車卻無法收回貨款的自行車製造廠,下遊是對這些幾乎沒怎麼被使用過的車輛進行二次利用的買家。他說,第一批7萬輛左右的共享單車已經回收,一半左右已經找到下家並陸續發貨;不過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單車還有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