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全面小康,橋頭鎮將重點做好「經濟」、「城鎮」、「民生」三篇文章,「城鎮」文章關鍵在「環境優化」上求突破。今天的《小康路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特別報導,一起來關注橋頭鎮從「大城鎮」向「小城市」轉型的發展之路。
汪學斌/攝
清晨的菇溪河畔,清風徐徐,鳥鳴悅耳,一群太極愛好者在老師的帶領下,用晨練開始了一天的生活,成了河畔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在河岸的遊步道上,晨跑、散步的市民也不少。近年來,隨著菇溪河治理工程的逐步推進,河岸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兩岸生態環境大大改善,附近居民也都樂意到這裡開展休閒娛樂活動。熱愛釣魚的市民姚先生告訴記者:「我從二十多年前就開始釣魚了,以前這裡太髒,只能到處找乾淨的水域河流,如今菇溪河『修』好了,在家門口就能釣上大魚來。」
姚先生口中的「修河」,指的就是近十幾年來持續開展的菇溪河治理工程。上世紀末,隨著紐扣產業的迅速崛起,橋頭鎮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在引領人民群眾致富的同時,環境汙染問題也逐漸凸顯,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菇溪河的變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菇溪河兩岸生活垃圾堆積如山,河岸800多家私人小作坊的工業廢水廢料直接排進河道,當時連河裡的泥土都成了金黃色。
直到進入21世紀,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富裕起來的橋頭人意識到,以環境換發展的粗放模式必然為時代所淘汰。2008年,橋頭鎮一批鄉賢志士自籌資金3000萬元,啟動了菇溪河治理的一期工程——漫漫治水徵程,這才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截至當前,菇溪河治理工程已經完成五期項目,實現牛奶河、汙水河到「浙江省美麗河湖」的重要轉變。
菇溪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政策處理負責人李業在接受採訪中說道:「一期到五期的工程建設,我們確實看到了菇溪河很大的改變,特別是水質從原來的劣V類改善到現在的II類水以上,也成為了一條可以真正遊泳的河。目前,該工程已經進行到第七期,但菇溪河的保護和治理還沒到結束的時候。」
在橋頭鎮梨村,菇溪河道治理工程第七期生態修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同步進行的還有總投資5.5億元的第六期治理工程,第六期項目則是將兩岸市政道路建設納入到整治範圍,包括菇溪河兩岸全段總長12公裡,從橋頭大橋一直到梨村。道路建成後,將有效完善橋頭鎮交通路網,緩解整體交通壓力,特別是為兩岸和菇溪河上遊群眾出行提供便利,同時有利於提升橋頭鎮的城鎮環境面貌。
陳勝豪/攝
從治水到水岸同治,再到配套路網提升工程,菇溪河治理早已跳出「汙水治理」的範疇,成為橋頭鎮生態環境治理的先行軍。而生態建設正是橋頭鎮做好「城鎮」文章,實施「環境優化」的一大關鍵板塊,橋頭人民也正在朝著小康的生活環境邁進。
橋頭鎮黨委書記陳海州表示,橋頭的「城鎮」文章,關鍵是在「環境優化」上求突破,重開發,首先要優環境,尤其要在城市培育上精雕細琢。橋頭是全縣唯一一個入選省小城市培育試點的鎮街,這就意味著橋頭下一步的方向是要從「大城鎮」向「小城市」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在集鎮建設上順利推進橋一、壬田、菇溪河兩岸等區塊的舊城改造和新城開發,菇溪河沿岸130畝土地已完成前期相關手續,亟待開發建設,以橋東北大街為主軸,維多利廣場和商貿城為核心的「時尚特色商圈」已日漸成為城市消費的核心板塊;
在生態建設上始終堅持「水岸同治」,菇溪河綜合治理1-5期工程已完工,目前六期、七期工程正在有序平穩推進,成功打造了菇溪河從「臭水河」、「牛奶河」到「浙江省美麗河湖」的華麗蛻變。
來源:永嘉發布
作者:永嘉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胡安育 谷周樂 汪學斌 見習記者 徐斌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