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也是「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衝刺年,為記錄我縣全面小康進程中的生活變遷和奮鬥實踐,唱響小康主旋律,見證小康社會,進一步凝聚決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力量,奮力續寫新時代永嘉創新史,近日,永嘉傳媒集團大型融媒體報導《小康路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活動在橋頭鎮啟動,活動在講好永嘉小康故事的同時,將深入挖掘湧現的新時代溫州人精神,為我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撐。
橋頭也是潮頭,當人們為姓「資」還是姓「社」問題糾纏的時候,1983年,中國大地上第一個小商品批發市場——橋頭紐扣專業市場誕生了。費孝通為該鎮曾題詞「百工之鄉,千品萬象」,作為溫州模式的發源地,或許有形的市場不足以對其頂禮膜拜,但無形的影響卻是那樣深遠,在40多年改革開放進程中,有太多不應該被忘卻的故事以及曾經被不斷汲取的營養,如橋頭紐扣市場創始人之一王碎奶,是電視劇《溫州一家人》現實中的「趙銀花」,也是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記者首先採訪了極少在鏡頭前露面的另一個「第一人」葉克春,他在1978年初冬,第一次把紐扣引進橋頭當地販賣。此後蔚然成風,使紐扣成為全鎮的主導產業,帶動橋頭提前邁進小康的行列。
此次活動將結合特色產業、典型人物、專業村落、回歸項目及掛鈎扶貧等,分若干採訪小分隊奔赴各鄉鎮(街道),深入鄉村、社區、企業等基層一線,聚焦變遷,選準角度,挖掘亮點,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全景展示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
今天永嘉發布推出第一篇——《小紐扣「扣」開幸福大門 橋頭鎮以特色產業繪就小康底色》
在橋頭鎮菇溪河畔一簡易的蒲瓜棚下,葉克春在挨個查看蒲瓜的長勢,看到熟了的就順手摘下來。他說,10年前,他正式將「克春紐扣」的品牌交給兩位兒子運營,自己逐漸退出市場回歸農家生活,高興種什麼就種什麼,與親朋分享豐收的喜悅。兩個兒子都在溫州城裡買了房子,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他樂意當個徹底的甩手掌柜。想去一些地方旅遊,說走就走,他覺得當下就是幸福的小康生活。
一個專業市場引領小康之路
回到幾十年前,葉克春還是個為生活到處奔波的彈棉郎,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成為將紐扣帶回橋頭的「第一人」。從此一生與紐扣結緣,成為橋頭紐扣產業發展的代表人物。
1978年初冬,葉克春與堂哥幾人跟一名賣銷客去往外地,看到當地一些積壓扣,各買了五六十元的鐵皮紐扣,帶到橋頭「當中橋」試銷,每版五元,三天告罄,賺了五六十元,當時工匠才一元八毛一天,他激動不已。暢銷的行情立即吸引了王碎奶等幾十人加入銷售紐扣的行列,為了能夠拿到紐扣貨源,早期的橋頭商人跑遍大半個中國,紐扣廠拿完了就去供銷社、商業局,但凡有庫存的都被橋頭人一掃而空。而所有的貨物,也都是扛在肩頭一包一包背回來。拿回橋頭轉賣,橋頭紐扣市場就這樣有了雛形。
1983年2月,縣政府正式批准開放橋頭紐扣市場,橋頭紐扣市場從此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到1984年底,共有店、攤1000多個,從業人員2000餘人,每天市場交易人數達3000餘人,全年紐扣銷售量約50億粒,相當於全國人均5粒,銷量佔全國的80%。1987年5月10日,橋頭紐扣市場成立黨支部,這是全國第一個由個體戶組成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支部,王碎奶擔任黨支部書記。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徐徐吹遍大地,中央政策的支持,讓橋頭紐扣市場的規模迅速擴大。很快,橋頭鎮就作為「中國第一個小商品市場」、「東方的布魯塞爾」聞名遐邇、聲名遠揚。橋頭紐扣市場的繁榮發展帶動了橋頭人民的共同富裕。
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橋頭人,不甘心永遠銷售別人的「積壓貨」,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一部分人開始從事紐扣生產,葉克春也未停下發展的腳步,從開始的轉賣別人產品,到自己辦廠生產,1985年開始嘗試過合夥辦廠,1991年在家鄉橋頭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克春紐扣」。橋頭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格局,紐扣產業迅速崛起,催生了外資工業園區、谷聯工業園區、白洋工業園區、外洋頭工業園區等四大工業基地。「克春紐扣」成為橋頭眾多中小企業中的典型代表。葉克春的經歷,濃縮著半個世紀以來橋頭人民的奮鬥史、創新史,也映射著市場經濟從萌芽到遍地開花的時代故事。
一場產城變革提升小康成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各地制度落差逐漸消失,受交通條件制約,橋頭紐扣市場也面臨競爭的壓力,橋頭人清醒地認識到挑戰,一些人開始走出橋頭,到全國各地承包櫃檯,繼續把紐扣市場的網撒向全國,建立起一個比較穩定的營銷網絡,從某種意義上講,橋頭紐扣市場從區域性市場發展為全國性的大市場。同時,開始把生產觸角伸向相關產業,從事拉鏈、鐘錶、皮革製品等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並逐漸鞏固了紐扣、拉鏈、鐘錶三大產業在橋頭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2002年12月30日,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橋頭鎮「中國紐扣之都」稱號。
在外拓市場、內強生產的同時,橋頭鎮加快硬體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1999年中國紐扣城投入使用,新建的紐扣城功能齊全、設備完善,內建一個紐扣博物館,成為紐扣產業永不落幕的展會,為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開展網上銷售打下基礎。如今,知名紐扣企業邁利達集團開拓出了電商零售業務,組建麥扣扣網絡科技公司,向網際網路銷售的新藍海進軍,日均訂單達15000餘件,2019年創造6000萬元的銷售額。新一代橋頭人始終保持著對新生事物的探索能力,正積極嘗試短視頻和直播帶貨,讓紐扣這一傳統產業煥發年輕活力,以吸引年輕群體的購買慾望。
產業的升級推進了城鎮的轉型。2017年,橋頭鎮被列為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試點鎮,改造按「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目標推進。橋頭用了3年時間,實施橋東大街精品街改造、菇溪河道治理、濱水公園建設、橋頭商貿中心舊城改造等,總計48個項目。橋頭還利用3萬多在外橋頭人在廣州、上海、義烏等地從事國際品牌代理,年銷售額超過600億元的優勢,正吸引在外資本「貿易回歸」逐步充實「總部經濟」,促進城鎮轉型。如今,橋頭商貿中心與維多利廣場、橋東大街精品街一同,形成了橋頭兩翼聯動的特色時尚商圈,一座人居環境優美、產業特色鮮明、多功能疊加融合的小城市正向我們走來。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新型產業培育、時尚注入、個性彰顯的全域再造,必將重塑「紐扣之都、時尚橋頭」的嶄新形象,橋頭這座「東方的布魯塞爾」將煥發出新的光彩,橋頭人將迎來更高質量的小康生活。
來源:永嘉發布
作者:永嘉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湯海鵬 胡安育 張誠 陳勝豪
編輯:小圓
責編: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