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川貴雲四省市高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原標題:「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開啟 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今天,「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在重慶市啟動,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渝川雲貴四省市高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啟動儀式上,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高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推動長江上遊生態環境系統保護,破除區域限制和克服地方保護。 根據協議內容,四省市高法院將把長江上遊跨流域水資源保護、岸線資源保護、森林草場和溼地保護領域侵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行為作為公益訴訟和生態損害賠償訴訟工作的重點,打破行政區域限制,辦理一批社會高度關注的案件。
-
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高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人民網重慶9月21日電(記者徐雋)9月21日,「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在重慶市啟動,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司法保護長江上遊生態 雲貴川渝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環境資源審判非常注重跨地區、跨流域審判。」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趙翎21日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建立後,未來將實現對一個地區、一個流域的跨區域、一體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由最高人民法院組織的「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21日在重慶啟動。
-
珠江源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在曲靖召開
山水相依,共商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建立跨區域聯盟,共護「大珠江源」一江春水。12月10日下午,珠江源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議在珠江源頭第一城雲南省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相關機制和制度體系還不健全,環境資源審判領域政策法規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
-
中國環境資源審判 (2019年)
浙江省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環境保護禁止令實施辦法》,全年共發出環保禁止令29份,河南省濮陽、許昌、駐馬店等地法院全年共發出環保禁止令36份。創新生態修複方式。立足不同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探索適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修複方式。各地法院出臺專門意見,在積極適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護林護鳥、勞務代償、技改抵扣、分期履行等責任承擔方式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形式多樣的生態修複方式。
-
中國環境報記者王瑋:保護生態環境,司法有力量!| 2020記者看法院
啟動儀式上,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院聯合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明確四省市將破除區域限制、克服地方保護,協調處置重大事項,形成協同共治的環境司法保護新格局。早在2018年9月,在最高法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與青海省高院就籤訂了《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這之後,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
-
中國法院首部關於流域司法保護的白皮書,今天發布
(三)完善司法協作機制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重慶召開長江經濟帶11+1省市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推進會,指導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長江源頭的青海省共12家高級人民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重慶、四川、貴州、雲南4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司法協作框架協議》,並發布構建長江上遊環境資源跨區域審判協作機制的意見。重慶、四川高級人民法院籤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渝北區人民法院與四川省瀘縣人民法院、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法院4家法院籤署《瀨溪河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形成兩地生態共建、環境共保的環境司法合力。
-
最高法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附全文)
(三)完善司法協作機制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重慶召開長江經濟帶11+1省市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推進會,指導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長江源頭的青海省共12家高級人民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
加強跨區域環境審判協作
人民法院報 2020-09-30 胡建兵 9月21日,「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在重慶市啟動,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中國法院首部關於流域司法保護的白皮書
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三是完善集中管轄機制。
-
貴州省高院發布貴州環境資源審判「綠皮書」(附十大典型案例)
一年來,貴州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目前已受理涉生態環境資源刑事案件880件1540人,審結764件1303人,其中,濫伐林木罪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約佔總數的62.5%。受理涉生態環境資源民事案件8478件,審結6455件。案件主要類型依次為採礦權轉讓合同糾紛、林業承包合同糾紛和環境汙染責任糾紛等。
-
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最高法發布環境資源審判...
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9)》(以下簡稱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綠皮書)及2019年度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
-
甘肅協同區域共建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典範」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海波表示,舉辦此次論壇,旨在研究探索黃河流域甘肅段環境資源跨區域一體化保護,以形成內部聯動、外部協作、跨區域合作的協作機制。張海波介紹說,今年1月該院發布《關於為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提供高質量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系全國第一個由高級法院發布的有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司法文件,內容包括推進流域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提高流域生物多樣性、推進幹支流水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治理、構建跨區劃法院審判協作機制、建立健全流域生態環境多元共治等方面。
-
【重磅】上海高院在線發布2019年中英文版智慧財產權審判白皮書和...
6月,上海高院與浙江、江蘇、安徽三省高院聯合會籤《長江三角洲地區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交流合作協議》,建立四地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協作機制。10月,上海浦東法院成立自貿區智慧財產權法庭臨港新片區審判站,積極回應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司法保障需求。
-
最高法正研究適用「環境保護禁止令」相關規定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環境保護禁止令是環境保護中的一記鐵拳,其突破有損害才有救濟的傳統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的階段提升至事中甚至事前。今天(5月8日),最高法環資庭庭長王旭光在發布會上透露,最高法正在著手研究制定適用環境保護禁止令的相關規定,以規範和促進禁止令在環境資源案件審判中的適用。
-
打造環境資源審判的「青海模式」
長江經濟帶11+1省市高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暨長江經濟帶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集中研討會活動在西寧舉辦。 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的重要一環,環境資源審判和生態法庭的相繼成立,是青海省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深化改革、守正創新的有力舉措。幾年來,青海法院立足青海全省實際,探索專業化的環資審判模式、成立生態法庭、組建專門的審判隊伍,優化了集中管轄法院的劃定方式,開創了生態環境司法的「青海模式」。
-
財產保全、委託鑑定可跨區域辦理,滬蘇浙皖高院一起開會,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會上,滬蘇浙皖四地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了《長三角地區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數據顯示,2019年,滬蘇浙皖四地法院共審結案件591.2萬件,佔全國法院審結案件總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
——最高法發布環資審判白皮書、環境司法發展報告及生態環境保護...
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7-2018》(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7-2018》(綠皮書)(以下簡稱綠皮書)及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
-
聚焦環境資源審判一體化,示範區法院共建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
示範區法院共同籤署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備忘錄》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案件跨域專業法官會議實施方案》。該兩份文件的制定,完善了示範區環境資源司法協作機制,為推進長三角環境資源審判一體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和路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