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川貴雲四省市高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2020-09-21 中國法院網官方帳號

原標題:「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開啟 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今天,「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在重慶市啟動,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據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負責人介紹,「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活動將考察調研重慶、湖北、江西、江蘇四省市法院,通過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和新聞媒體記者觀摩庭審、參觀修復基地、舉辦新聞發布會、開展座談等多種形式,展現人民法院為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與保障的工作成效。

啟動儀式上,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從協作原則、協作目標、協作事項、協作機制、協作組織、其他等6個方面,明確四省市法院將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破除區域限制和克服地方保護,開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層次的環境資源審判協作,協調解決長江上遊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重大事項,構建與長江上遊高質量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形成協同共治的環境司法保護新格局。

協議指出,四省市法院將加強環境資源刑事審判工作,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加強環境資源民事審判工作,依法審理涉及生態環境權益的各類民事糾紛案件,通過司法審判助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產業結構;加強環境資源行政審判工作,依法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履行環境監管職能職責;加強跨區域環境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審判工作,確保長江上遊流域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強化恢復性司法實踐,探索建立「恢復性環境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審判結果執行機制,最大限度促進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協議明確,四省市法院將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管轄權協商機制,探索建立環保禁止令制度,積極開展執行事務協作,建立生態修復協同機制、業務交流協作機制,完善環境資源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探索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共享專家庫,建立新聞宣傳協作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方蘭、王小萬、張杰、谷鳳傑、吳彥㛃、姜希猛、徐國權,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負責人,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領導及相關負責人參加啟動儀式。


來源:中國法院網

作者:雷蕾

編輯:田璇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布丨渝川貴雲四省市高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克服地方保護探索建立環保禁止令制度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 張豔玲)21日,「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在重慶市啟動,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司法保護長江上遊生態 雲貴川渝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啟動儀式上,重慶、四川  「區域有限,流域無限。環境資源審判非常注重跨地區、跨流域審判。」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趙翎21日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建立後,未來將實現對一個地區、一個流域的跨區域、一體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 渝川雲貴四省市高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本報訊 (記者 崔曜)9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組織開展的「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舉行。啟動儀式上,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高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推動長江上遊生態環境系統保護,破除區域限制和克服地方保護。
  • 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高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
    人民網重慶9月21日電(記者徐雋)9月21日,「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在重慶市啟動,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加強跨區域環境審判協作
    人民法院報 2020-09-30 胡建兵  9月21日,「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活動在重慶市啟動,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珠江源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在曲靖召開
    山水相依,共商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建立跨區域聯盟,共護「大珠江源」一江春水。12月10日下午,珠江源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議在珠江源頭第一城雲南省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相關機制和制度體系還不健全,環境資源審判領域政策法規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
  • 長江全流域及重點區域司法協作已初步形成
    浩浩長江,滔滔嘉陵。站在兩江交匯處的重慶朝天門碼頭極目遠眺,只見波光粼粼,兩岸樹木蔥蘢。一片山光水色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聚焦環境資源審判一體化,示範區法院共建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
    示範區法院共同籤署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備忘錄》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案件跨域專業法官會議實施方案》。該兩份文件的制定,完善了示範區環境資源司法協作機制,為推進長三角環境資源審判一體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和路徑設計。
  • 3萬多尾魚苗遊入長江 川渝兩地首例跨區域巡迴審判環境資源案宣判
    央廣網重慶11月6日消息(記者吳新偉)昨日,重慶市江津區法院利用流動車載法庭,在長江邊公開審理並宣判四川省合江縣居民萬某跨區域非法捕撈水產品一案。該案也是川渝兩地首例跨區域巡迴審判的環境資源案件。辦案所在臨港街道地處江津、合江兩地交界處,位於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昨日,在臨港街道長江碼頭,江津區和合江縣兩地法院本著「誰損害、誰修復」的原則,組織引導兩地4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6名被告人主動承擔生態修復責任,參與增殖放流,共將3.3萬餘尾中華倒刺䰾魚苗放入江中。
  • 中國環境資源審判 (2019年)
    堅持從生態環境整體性和系統性著眼,大力推進環境資源司法協作區建設,持續深化長江經濟帶司法協作機制,著手構建黃河流域司法協作機制,加強對京津冀地區、大運河文化帶、粵港澳大灣區和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環境司法保護。
  • 甘肅協同區域共建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典範」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海波表示,舉辦此次論壇,旨在研究探索黃河流域甘肅段環境資源跨區域一體化保護,以形成內部聯動、外部協作、跨區域合作的協作機制。張海波介紹說,今年1月該院發布《關於為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提供高質量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系全國第一個由高級法院發布的有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司法文件,內容包括推進流域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提高流域生物多樣性、推進幹支流水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治理、構建跨區劃法院審判協作機制、建立健全流域生態環境多元共治等方面。
  • 最高法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附全文)
    長江流域19家高級人民法院中,有17家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或「三合一」歸口審理模式。二是完善流域司法協作機制。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三是完善集中管轄機制。
  • 財產保全、委託鑑定可跨區域辦理,滬蘇浙皖高院一起開會,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會上,滬蘇浙皖四地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了《長三角地區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數據顯示,2019年,滬蘇浙皖四地法院共審結案件591.2萬件,佔全國法院審結案件總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 打造環境資源審判的「青海模式」
    長江經濟帶11+1省市高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暨長江經濟帶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集中研討會活動在西寧舉辦。 它的成立,是青海省法院在環境資源司法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   時間回溯到2014年12月29日,根據青海省高院的統一部署,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和西寧市城西區法院在青海全省率先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實現民事、行政「二審合一」的審判機制。
  • 管勁松帶隊參加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議
    攜手加強司法協作,共護綠色美麗北盤江。12月10日-12月11日,六盤水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管勁松帶隊前往雲南省曲靖市參加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議。六盤水中院副院長李學偉、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張景強,鐘山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司奕,盤州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羅靜,六枝特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曹江洪,水城縣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蔣澤紅參與本次會議。
  • 共同守護母親河碧水長流(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③)
    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說。
  • 貴州省高院發布貴州環境資源審判「綠皮書」(附十大典型案例)
    >工作中,全省法院穩步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建設,完善審判工作機制,創新審判執行方式,不斷提升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水平。目前,全省共有29個法院集中管轄全省環境資源案件,已初步形成全省環境資源案件司法管轄全覆蓋模式。環資新類型案件不斷豐富,已全面落實、完善環境保護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和歸口管理制度,將全省的綠水青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等全部納入環境司法管轄之下。探索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長江全流域司法協作模式初步形成
    本報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徐雋)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白皮書指出,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 河南高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荊偉一行蒞濮調研黃河流域環境資源...
    河南高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荊偉一行蒞濮調研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事宜 2020-08-27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