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陸遊《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2020-12-18 節香自飄說文化

《書憤》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六年春,陸遊退居山陰六年後,這時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作此詩追懷往事並抒發報效祖國的熱情,須知這年詩人已62歲,所以難免有失時之悲。

二十年前,詩人在鎮江通判任上就以光復河山為己任,與駐紮在健康的愛國主戰派將領張浚之子張栻及幕府中人交好,鼓吹抗戰。瓜洲在長江邊上與鎮江斜相對峙,當時是國防前沿,故有戰艦水師駐紮。

又約在十餘年前,詩人曾從軍南鄭,參與愛國將領王炎進攻中原的軍事部署,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寶雞西南)前線,那時又做過一次反攻復國的好夢。這兩段寶貴的生活經歷,就被熔鑄在前四句詩中。「那知」猶言「豈料」,「世事艱」三字概括了民族所遭逢的深重災難,是一抑。

「中原北望氣如山」寫志在恢復的英雄氣概,是一揚「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敘事中兼寫景象,於四時中特別抉出隆冬和深秋的季候來寫,就造成了嚴寒蕭瑟的氣氛,瓜洲渡、大散關這兩個地名前置以樓船夜雪、鐵馬秋風的描寫,便覺敘事精警,聲色動人,為全詩增色不少。

然而,在鎮江也好,南鄭也好,希望都落了空:由於符離兵敗,張浚罷職,詩人也落下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用兵的罪名,丟了官;另一次則因王炎調職,使北伐計劃成為泡影。

從「早歲那知世事艱」到「鐵馬秋風大散關」,一氣貫注,須一氣讀下,筆力之矯健仿佛李杜。史載劉宋文帝將殺大將檀道濟,檀投幘怒叱曰:「乃壞汝萬裡長城。」詩人說自己也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心情是悲憤的,但他並不洩氣,最後通過標榜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來激勵自己:「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杜甫稱讚諸葛亮「伯仲之間見伊昌」偏重於他的謀略,而陸遊這是稱讚諸葛亮偏重於他的獻身精神。詩中並沒有直抒個人此時懷抱,但讀者已經心領神會了這首七律句句經得起推敲,卻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雖說是一氣呵成,又饒有抑揚頓挫:說早歲不知世事之艱是一抑,緊接寫北望中原氣壯山河便是一揚,至樓船夜雪鐵馬秋風二句更是酣暢之至,以下便用「空自許」三字一收,又綰合到「世事艱」,概何勝言,末二句則推開以自勵作結,詩情復得振作。

全詩磊落不平,令人百讀不厭。可見作詩不僅要有材料,有技巧,尤貴以感興驅使而為之。沒有較深的感興,勉強逞才搞藻,讀來那得如此上勁。

相關焦點

  • 這首詩最能體現陸遊的愛國情懷,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那麼說起陸遊最能夠體現他愛國情懷的詩作,個人認為非他這首《書憤五首·其一》,在這首詩中,陸遊把自己內心的那種憤慨,已經自己內心的一處願望,描繪的淋漓盡致,通篇都是詩人想要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寫得很是霸氣,讀來更是讓人讚嘆不已。
  • 《書憤》課文、注釋、默寫
    ①陸  遊② 早歲那知世事艱③,中原北望氣如山④。「書憤」,即抒發胸中鬱憤之情。②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詞人。③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世事艱:指抗金大業屢遭破壞。④「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氣,氣概。⑤「樓船」句:此時作者三十七歲,在鎮江府任通判。
  • 《書憤》這首詩洋溢著愛國主義的激情,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書憤》是詩人晚年的作品。這首詩洋溢著愛國主義的激情,它概括了詩人一生的軍旅生活,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悲憤,表明了詩人那個時代所有愛國者的共同感受。《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遊首聯追述詩人年輕時的豪情壯志。以「那知」發問,表明極度的悲憤:自己年輕時不知社會上事情的複雜和困難,只知道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為祖國效力。
  • 陸遊最鏗鏘的十首愛國詩詞: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遊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也是一個少見的高產詩人。此詩將陸遊的報國熱忱和赤膽忠心,表露無遺。>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這是陸遊旗幟鮮明反投降的詩篇,其憂國愛民的情懷,其沉痛悲憤的情感,充滿字裡行間,讀來使人淚下。
  • 61歲的陸遊,寫下了一首大氣磅礴的愛國詩,結尾14字堪稱千古絕句
    文:百家原創首發,禁止抄襲說到宋朝偉大的愛國詩人,那陸遊絕對算其中一位。陸遊的一生文筆耕耘不停,在他幾十年的人生中,總共為後世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動人詩歌,雖如此有才,卻生不逢時。陸遊把自己一腔的熱血灑在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他所著的愛國詩歌眾多,直到自己臨終的時候,他想到的還是祖國和百姓們的安危,從來沒有考慮到自己,而今天便要介紹一首出自他的經典愛國詩,這首詩慷慨激昂,大氣磅礴,雖然悲憤,卻沒有一絲的頹廢,反而讓人振作精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古詩詞 中日對照】1 書憤 陸遊
    首先論證為什麼學詩: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
  • 愛國詩人陸遊:愛國如家!這輩子不懂什麼叫放棄?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生多少無奈,死去尤能作鬼雄!陸遊一生有詩9000多首留存,唐宋再找不出第二個這麼牛的詩人了。他的詩多有失意,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尤其中年後,他的詩文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情感直透人心。臨終前寫下這首《示兒》七絕詩,更是感人至深、傳誦千古。這是陸遊的絕筆之作。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熱切地盼望著國家重新統一。
  • 比較閱讀陸遊的三首詩
    做這幾首詩,有三個效果:一是回顧關於陸遊的文化常識,包括人生經歷和創作風格,二是複習詩歌比較閱讀的方法,三是複習課文中的《書憤》,解決課文背誦問題。一舉三得,從效率上來說,非常划算。詩歌比較閱讀是考試中時常出現的題型,一般從思想感情、表達技巧、語言風格、形象四個角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比較閱讀,比單詩閱讀,在答題上要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