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是詩人晚年的作品。這首詩洋溢著愛國主義的激情,它概括了詩人一生的軍旅生活,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悲憤,表明了詩人那個時代所有愛國者的共同感受。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遊
首聯追述詩人年輕時的豪情壯志。以「那知」發問,表明極度的悲憤:自己年輕時不知社會上事情的複雜和困難,只知道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為祖國效力。「世事艱」承「那知」,暗示投降派的阻撓抗戰,這個「艱」不是年輕時就清楚的,而是到年老時才悟出來的道理,自然使人頓生無限的感慨;「中原北望氣如山」表現自己恢復中原的抱負,「如山」一喻顯示非凡的氣勢,既形象又概括,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頸聯為渲染自己立志抗金的英雄氣概,追述了兩次抗金的戰例。「樓船」指宋高宗三十一年冬,完顏亮率軍南侵,曾一度佔領瓜洲,宋軍造戰船抵抗,使其不得渡江南下;「鐵馬」指同年秋金軍佔領大散關,被宋軍擊退。這一聯不論是軍事行動還是客觀環境的描寫,全用名詞排列,藝術地概括了詩人十年的軍旅生活,表現了宋軍威武雄壯的軍容,顯示了詩人對恢復中原宏偉抱負的信心。
頸聯從追憶轉入到現實,抒發詩人歲月已逝壯志未酬的悲憤。這種感情全由抱負未能實現這一點生發出來。「塞上長城空自許」,是指詩人曾以南朝宋代大將檀道濟自比,說自己是一道抵禦敵人的萬裡長城,可是幾十年過去了,祖國山河依然破碎,不僅未能恢復中原,而且又失去了許多國土,「空自許」更增加了悲憤的感情;接著從追憶轉入現實,對鏡自照,鬢髮已斑,詩人有志不能申,有力無處使,有才無處用,對南宋統治者及投降派的譴責也在這些沉痛的語言中表現出來。
尾聯借諸葛孔明伐魏以自況,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減當年,隱含著才能不為用,壯志難酬的痛苦。詩人雖有壯志未酬空自許的感嘆,但他畢竟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始終懷著恢復中原的願望,這不禁使之懷念起諸葛孔明來,孔明的《出師表》表明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為的是「興復漢室」,這種願望正好與詩人一致,所以詩人便更加敬佩這位丞相了。詩人為寄託自己的憤慨,借用歷史故事,意味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