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糾正20多起重大冤假錯案,這是怎麼辦到的?

2020-12-16 澎湃新聞

十八大以來糾正20多起重大冤假錯案,這是怎麼辦到的?

「長安劍」微信公號

2016-01-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

一份再審檢察建議將公道還給了錢仁風。

2015年12月21日,備受社會關注的雲南省巧家縣錢仁風投毒案,經雲南省檢察院立案複查、建議再審,雲南省高級法院作出再審宣判,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宣告錢仁風無罪。

「正義雖然遲到了,但終究沒有缺席。」一直以來,黑龍江省雞西市退休老幹部姜同文持續關注著雲南巧家投毒案的最新進展。他說,錢仁風冤案昭雪體現了法院、檢察院有錯必糾的勇氣,以及共同維護公平正義的態度和決心。

和姜同文感受一樣,在許多老百姓眼裡,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機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指示,在糾正、防止冤假錯案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同時也讓百姓看到了政法機關亮劍冤假錯案的改革成效。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有20多起重大冤假錯案得以糾正,其中包括內蒙古王本餘案和呼格吉勒圖案等。

一起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平反冤假錯案,要有錯必糾。不能為了政法單位的顏面,放著明明是處理不當的案子不管。司法為民,判錯了,我們就要改!

實踐中,面對冤假錯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立場鮮明、態度堅決: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以對法律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對錯案發現一起,糾正一起。

通過多年關注法治新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土建技術工程師郭聞龍發現,近年來媒體報導的冤假錯案,很多都是在檢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糾正的。

「雖然不清楚檢察機關是通過什麼方式和程序推動的,但我看到了檢察官維護公平正義所付出的努力。比如說,新疆檢察官張飈、河北檢察官彭少勇糾正冤假錯案的事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郭聞龍說。

正如郭聞龍所言,黨的十八大以來,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監督糾正了一批冤錯案件。比如說,內蒙古王本餘殺人案得以糾正,源於北京、內蒙古兩地檢察機關的不懈努力。安徽於英生殺妻案,檢察機關收到申訴後,對案件事實和證據進行全面複查,發現了可能證明申訴人無罪的重要證據,並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法院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宣告於英生無罪。2015年,內蒙古、安徽這兩起殺人案的真兇,都被依法定罪判刑。

2015年12月29日,一起刑事申訴案再審引發輿論關注,再次喚起百姓對公平正義的期盼:2015年2月10日,最高檢對陳滿故意殺人、放火申訴案向最高法提出抗訴。最高檢認為該案證據不確實、不充分,認定陳滿故意殺人、放火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原審裁定認定事實錯誤,導致適用法律錯誤。隨後,最高法指令浙江省高級法院再審。

在一個個冤假錯案被糾正的同時,政法各部門不斷通過密織制度之網來防範冤假錯案的發生。2013年7月,中央政法委出臺《關於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對加強防止和糾正錯案機制建設作出規定,明確不能作「留有餘地」的判決。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分別提出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範、及時糾正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對此,除了分別出臺防範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相關規範性文件外,2015年9月,最高法出臺了《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法官要對錯案終身負責。最高檢出臺《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司法責任追究程序,規定檢察人員承辦的案件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等情形一律啟動問責機制。與此同時,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也制定完善了執法辦案等制度,全力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

「雖然新聞中公開報導的被糾正案件數量並不多,但在我們老百姓眼裡意義十分重大,具有標杆意義。」在浙江師範大學女職工王連香看來,政法機關敢於糾錯不護短、不斷建立健全糾正和防範冤假錯案機制是法治進步的最直接體現。冤假錯案的糾正可以進一步讓老百姓信仰法律,遇到矛盾和問題時主動尋找法律途徑,受到侵害時主動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除了一批冤案得到昭雪,2015年,中國股票史上最大的「老鼠倉」案——馬樂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向全社會昭告了法律底線不可觸碰,案件必須依法公正辦理。

在眾多股民看來,馬樂案從一審到最後改判,歷時將近兩年,三級檢察機關持續接力抗訴,很好地體現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屬性,也表明司法機關共同維護了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要想讓老百姓信仰法律,政法機關就應當確保『不讓無辜者蒙冤,也不讓任何一個有罪的人逍遙法外』,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出現在老百姓身邊。」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春雨律師表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冤假錯案

相關推薦

評論(109)

相關焦點

  • 盤點十八大以來糾正的23起重大冤假錯案
    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攝  核心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23起重大冤假錯案得到糾正,這些冤假錯案大多數是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糾正的,且大多數是因為「證據不足」,根據「疑案從無」的原則被宣判無罪。  呼格吉勒圖案是十八大以來,根據「疑案從無」原則宣判被告人無罪的又一起案件。  從媒體的公開報導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23起重大冤假錯案得到糾正,這些冤假錯案大多數是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糾正的。  「這說明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法院系統加大了糾正冤假錯案的力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說。
  • 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糾正重大冤假錯案23起
    十八大後,冤假錯案的糾正速度大大加快。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根據公開報導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5日呼格吉勒圖昭雪,十八大後全國各地糾正了重大冤假錯案23起。
  • 今年糾正12起重大冤假錯案:糾錯平均需10年,少見追責
    澎湃新聞記者 李坤 圖       2014年保持了十八大以來加速糾正冤假錯案的勢頭,這一趨勢在年末經由呼格吉勒圖沉冤昭雪推向高潮。       澎湃新聞根據公開報導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2014年有12起冤假錯案得到糾正。       司法機關和冤假錯案的當事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十八大後糾正重大冤案34起 3718人宣告無罪
    【財新網】(記者 王逸吟)中共十八大以來,各級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張氏叔侄案等重大刑事冤假錯案34起。2013 至2016 年,共依法宣告3718 名被告人無罪,保障無罪者不受追究。
  • 中國去年糾正12起重大冤假錯案 多數與逼供有關
    3 、【談冤假錯案】  去年糾正12起重大冤假錯案  新京報:近年來,我們看到,包括呼格案、念斌案等一系列的冤假錯案得到糾正,你如何看待冤假錯案這個問題?  李少平:對於冤假錯案,最高法一直都非常明確,冤假錯案發現一起糾正一起。
  • 全國5年來糾正重大冤假錯案46起,專家稱應建立糾錯長效機制
    【撰文/趙三軍 統籌/劉姝蓉】今天(2月2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五五改革綱要」暨中國法院司法改革白皮書新聞發布會,大白新聞從《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8)》白皮書上獲悉,五年來,全國法院共糾正重大刑事冤假錯案46起,涉及94人。
  • 白皮書:中國4年來糾正重大冤假錯案37件61人 宣告4032名被告人無罪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置於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啟了中國人權法治化建設的新時代。
  • 監督糾正冤假錯案,錢仁風帶著無罪判決書出獄了
    錢仁風案,是檢察機關監督糾正的冤假錯案之一。40年來,在檢察機關的監督下,每一起冤假錯案的依法糾正,都在法治中國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就是法律監督的力量。有錯必糾——不讓冤假錯案成為法治「瘡疤」檢察機關恢復重建伊始,面對的是堆積如山的申訴信、大量的來訪者。在人員和架構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檢察機關就「開工」了。
  • 十八大以來全國法院依法糾正重大刑事冤錯案58件122人
    10月22日,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全國法院審判監督工作會議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法院依法糾正冤錯案件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再審改判刑事案件1.1萬件,依法糾正張氏叔侄案、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等重大刑事冤錯案件58件122人,讓正義最終得以實現。
  • 陳中華:糾正冤假錯案的同時,必須要從嚴追責問責
    2004年11月15日,同村村民王某的兩個兒子在食用家中面託後相繼中毒,3歲小兒子死亡,5歲大兒子經搶救脫險。案發後,同村村民吳春紅被認定為兇手。2004年11月20日,吳春紅因涉嫌故意殺人被刑事拘留。
  • 張玉環案淺談「冤假錯案」與「疑罪從無」
    經過警方走訪調查,在男童伯父報案後的第三天,兩名男童的鄰居、當時只有26歲的張玉環被認定具有重大犯罪嫌疑,被警方帶走調查。 1993年12月19日,當地縣公安局以張玉環犯故意殺人罪,提請縣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29日檢方批准逮捕張玉環。
  • 江林昌談冤假錯案:公檢法是社會公平正義最後防線
    「兩高報告中都已較大篇幅談到糾正冤假錯案的問題。」江林昌列舉說明,最高法院在2013年宣告825名被告無罪,最高檢察院督促撤案25211件,提出糾正意見72370件,同比分別上升25%和27%。對證據不足和不構成犯罪的,決定不批捕的有100157人,不起訴的有16427人,同比分別上升9.4%和96.5%。
  • 白皮書:中國積極糾正冤假錯案 念斌案、呼格案等得到糾正
    白皮書指出, 中國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積極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同時依法懲處腐敗犯罪和職務犯罪,為人權保障創造良好的政治和法治環境。  白皮書指出,2012年至2015年,各級法院依法宣告3369名被告人無罪。  2015年,各級檢察機關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決定不批捕131675人、不起訴25778人;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6591件。
  • 對於「冤假錯案」的追責,不應該止步於國家賠償
    文章背景:黨的十八大至今,各地人民法院依法糾正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5·24樂平姦殺碎屍案、張玉環案等數十起重大冤假錯案。這些被糾正的冤假錯案的結果基本一樣,就是法院賠禮道歉同時被告知有申請國家賠償的權利,唯一不同的就是當事人的姓名。延伸解讀:一個人被判處死刑,或者是被關押了多年,的確有申請國家賠償的權利。
  • 冤假錯案的追責困境:多「止步於國賠」,鮮有一查到底案例
    黨的十八大至今,各地人民法院依法糾正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5·24樂平姦殺碎屍案、張玉環案等數十起重大冤假錯案。這些案件被糾錯後,後續的追責問題卻普遍舉步維艱。在過往的多起案件中,當事人獲得無罪之身後,追責之路難見實質性動作。聶樹斌案、曹紅彬案等案件都是這類例證。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對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聶樹斌無罪。2017年3月30日,河北省高院就該案作出268萬餘元的國家賠償決定。聶母張煥枝表示接受這一結果,不再申訴。
  • 冤假錯案的追責困境:多「止步於國賠」,鮮有一查到底案例
    黨的十八大至今,各地人民法院依法糾正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5·24樂平姦殺碎屍案、張玉環案等數十起重大冤假錯案。在過往的多起案件中,當事人獲得無罪之身後,追責之路難見實質性動作。聶樹斌案、曹紅彬案等案件都是這類例證。
  •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民主法制領域改革述評: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全文)
    「怎麼走出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2013年12月的一個上午,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內氣氛熱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在此舉行聯組會議,就國務院關於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問抓住要害,不斷追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
  • 多「止步於國賠」、很難一查到底,冤假錯案追責為何這麼難?
    黨的十八大至今,各地人民法院依法糾正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5·24樂平姦殺碎屍案、張玉環案等數十起重大冤假錯案。這些案件被糾錯後,後續的追責問題卻普遍舉步維艱。在過往的多起案件中,當事人獲得無罪之身後,追責之路難見實質性動作。聶樹斌案、曹紅彬案等案件都是這類例證。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對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聶樹斌無罪。2017年3月30日,河北省高院就該案作出268萬餘元的國家賠償決定。
  • 【獨家深度】十八大以來法律共同體輿論生態建設報告
    三防範冤假錯案、隊伍建設和律師執業權保障的輿論共識度和輿論理性程度不斷提升,但整體尚需增進共識、彌合分歧(一)輿論對待平反冤假錯案的理性程度明顯提升,與十八大以來持續的「平冤潮」息息相關。十八大以來,浙江張輝叔侄案、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相繼落實「疑罪從無」、改判無罪,持續提振了各方對司法系統重視平反冤假錯案、推進司法公正和依法治國的信心。雲南錢仁鳳、湖南曾愛雲、貴州楊明等疑案當事人改判無罪,被視為「最高檢無罪抗訴第一案」的海南陳滿案當事人日前也終於重獲自由……十八大以來的「平冤潮」、「糾錯風」受到了主流輿論的一致認可。
  • 附錄1:黨的十八大以來的25個「第一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黨治國治軍實踐中,在繼承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勇於創新的理論品格,令人耳目一新。這裡,擷取25個比較重大、富有影響的「第一次」,並簡要加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