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出生後都逃不開被父母誘導著叫「爸爸媽媽」的情節,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後,又開始問孩子「爸爸媽媽誰對你最好啊?」這樣的問題,搞得孩子不知道該選誰才好。畢竟選爸爸也能得到一份獎賞,選媽媽也能得到一份獎賞,當然最後的結局一定是以爸爸媽媽都好結束。
孩子在這個時候的萌言萌語也是讓每一位父母感到開心和驕傲的,自家孩子會說第一句話了,發一個朋友圈,自家孩子能夠連起來說一句話了,發一條朋友圈。一旦有了孩子,朋友圈裡面全是自家孩子的照片和視頻。
但是,這樣讓孩子說話的結果不一定是好的。近幾年兒童語言問題呈現增高態勢,原本很健康的孩子,但是就是養成了錯誤的語言習慣,導致出現了語言發育遲緩、吐字不清、發音不準和口齒不清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頻繁發生,和父母們平時與孩子的交流密不可分。
什麼是口齒不清?
指說話語言表達不清,口吃含糊等。
口齒不清形成的原因中,聽、說器官的正常發育與否對孩子聽力及言語的影響其實很大。同時孩子的口齒結構、軟顎發育是否正常;孩子的舌系帶有否粘連等等,都會對孩子的言語發展形成障礙。
在近幾年的兒童口齒不清問題的分析中指出,寶寶語言發育過程中遭受父母的幹預是導致兒童口齒不清的主要原因,因為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循序漸進的,只有打好基礎才能發揮好每一個發聲器官的作用。原本這種正常的發展被家長認為的打斷幹預,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強行加快了兒童的語言發育速度,最終只會出現各種語言問題。
有哪些方法可以進行口齒不清的矯正?
1.要求孩子正確發音並多鼓勵
父母要注意,從孩子學說話開始,就應該要求孩子正確發音,教導孩子怎樣發音才是正確的,不要讓孩子嬌滴滴說話。否則,孩子的語言習慣一旦成形,到後期就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矯正過來。在孩子發音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孩子進行適時的鼓勵,孩子對於鼓勵是很敏感的,因此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對發音更有興趣。
2.用正確的發音給孩子模仿
很多孩子的發音其實都是從模仿成人說話時的音節和字句得來的,而且在兒童語言發育期,他們會記住有特色的語句,並且多次重複,因此父母可以通過正確發音來誘導孩子的發音狀態。
口齒不清大多數是錯誤的發音習慣導致的,怎樣改變這種發音習慣,就在於兒童的興趣,讓孩子喜歡上發音,喜歡正確的發音,這樣他自己就有動力去進行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