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說話口齒不清,矯正要怎麼辦才好?

2020-12-18 楊清語語言矯正

每一個孩子出生後都逃不開被父母誘導著叫「爸爸媽媽」的情節,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後,又開始問孩子「爸爸媽媽誰對你最好啊?」這樣的問題,搞得孩子不知道該選誰才好。畢竟選爸爸也能得到一份獎賞,選媽媽也能得到一份獎賞,當然最後的結局一定是以爸爸媽媽都好結束。

孩子在這個時候的萌言萌語也是讓每一位父母感到開心和驕傲的,自家孩子會說第一句話了,發一個朋友圈,自家孩子能夠連起來說一句話了,發一條朋友圈。一旦有了孩子,朋友圈裡面全是自家孩子的照片和視頻。

但是,這樣讓孩子說話的結果不一定是好的。近幾年兒童語言問題呈現增高態勢,原本很健康的孩子,但是就是養成了錯誤的語言習慣,導致出現了語言發育遲緩、吐字不清、發音不準和口齒不清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頻繁發生,和父母們平時與孩子的交流密不可分。

什麼是口齒不清?

指說話語言表達不清,口吃含糊等。

口齒不清形成的原因中,聽、說器官的正常發育與否對孩子聽力及言語的影響其實很大。同時孩子的口齒結構、軟顎發育是否正常;孩子的舌系帶有否粘連等等,都會對孩子的言語發展形成障礙。

在近幾年的兒童口齒不清問題的分析中指出,寶寶語言發育過程中遭受父母的幹預是導致兒童口齒不清的主要原因,因為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循序漸進的,只有打好基礎才能發揮好每一個發聲器官的作用。原本這種正常的發展被家長認為的打斷幹預,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強行加快了兒童的語言發育速度,最終只會出現各種語言問題。

有哪些方法可以進行口齒不清的矯正?

1.要求孩子正確發音並多鼓勵

父母要注意,從孩子學說話開始,就應該要求孩子正確發音,教導孩子怎樣發音才是正確的,不要讓孩子嬌滴滴說話。否則,孩子的語言習慣一旦成形,到後期就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矯正過來。在孩子發音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孩子進行適時的鼓勵,孩子對於鼓勵是很敏感的,因此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對發音更有興趣。

2.用正確的發音給孩子模仿

很多孩子的發音其實都是從模仿成人說話時的音節和字句得來的,而且在兒童語言發育期,他們會記住有特色的語句,並且多次重複,因此父母可以通過正確發音來誘導孩子的發音狀態。

口齒不清大多數是錯誤的發音習慣導致的,怎樣改變這種發音習慣,就在於兒童的興趣,讓孩子喜歡上發音,喜歡正確的發音,這樣他自己就有動力去進行改變了。

相關焦點

  • 兒童說話口齒不清,應該怎麼矯正?
    兒童說話口齒不清的語言問題,估計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父母並不重視,結果導致孩子的語言發育出現了停滯和偏差,有的父母給孩子太多的偏方和藥物,讓孩子的發聲器官都出現了問題。對於口齒不清,每一位父母都要正確對待,兩種極端都要不得,因為這兩種極端做法都會讓孩子的語言問題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而且使用怎樣的方法,或者要不要讓孩子進行語言矯正都是需要進行考慮的,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進行語言矯正的幹預。
  • 口齒不清的問題,能通過矯正解決嗎?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很多父母都擔心會不會是孩子智力有些問題,或者是孩子是口吃結巴的人。其實口吃的孩子很多都是由於後天的語言環境導致的,因為兒童語言發育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這個環境當中充滿了各種語言和不確定的幹擾,就會讓孩子的語言發育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口齒不清。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發音無力,都需要進行語言矯正嗎?
    「老師,您能不能講講口齒不清的問題?我家孩子都3歲多了,zh、ch、sh還是說不明白,可愁死我倆了。」首先說什麼叫口齒不清?它是指兒童的語言表達不清、口齒含糊等問題。在民間,我們習慣把這種語言問題稱作大舌頭。只不過口齒不清是比較籠統的描述,學名應該叫構音障礙,大舌頭只是構音障礙中的一個類型。
  • 口齒不清,說話不流利怎麼辦?
    口齒不清讓人很無奈,比如你連珠帶炮的說了一大堆,結果對方卻一臉懵逼,我們心裡就有種一萬隻羊駝奔騰而過的感覺。著實令人惱火,但應該怎麼克服呢?首先,你要確定你的口齒不清不是因生理疾病引起的,不然這裡的方法也幫不了你。而如果你的發音系統很健全,又是什麼引起你口齒不清呢?
  • 忽略口齒不清,父母的這些做法,讓孩子的說話發音出現了大問題
    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固然讓人感覺到高興,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在他語言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語言問題。這並不是什麼危言聳聽,而是切切實實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大多數兒童的語言發展都會遵循幾個比較固定的階段,而在每一個階段他們都會有不同的語言表現,比如孩子會說單字、單詞、短句和長句等等。
  • 一招解決幼兒說話口齒不清!
    生活中經常發現一些孩子口齒不清,說話含含糊糊。比如把「3」說成「山」,聽起來有時覺得挺可愛。但如果自己孩子這麼說話,當父母的就需要注意了。三到五歲是兒童語言高速發育期,口齒不清會造成語言認知困難,增加學說話難度。
  • 口齒不清有矯治的黃金期,不要習慣成自然!
    口齒不清會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如:溝通不良,攻擊行為,脾氣暴躁,人際關係差,消極的不開口,造成頭腦不靈活等)以及父母本身會承受的壓力(面對親戚,長輩,好友的揣測,別人的閒言閒語,質疑小孩的能力等)。最重要的是,錯過矯正治療的黃金期(即實際年齡4歲半到6歲這個階段),也就是6周歲後,因為很多發展都已經差不多定型,很少有小孩會『無師自通』地好起來。
  • 口齒不清影響智力?危害比你想像的大得多!
    兒童的智力水平也決定了孩子理解、判斷、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但語言發育是否能反過來影響智力的發育? 一般來說,口齒不清指的是兩種語言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和構音障礙,前者可以造成認知能力低下,後者卻不會。辰辰的症狀屬於構音障礙,因此上智力發育遲緩是不存在於寶貝身上的。
  • 醫生,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究竟要不要剪「舌筋」?
    我家姑娘舌筋特別短,我想給孩子做舌筋矯正手術,可孩子爸爸覺得沒必要。不做怕影響孩子發音,做了又擔心多此一舉。醫生,到底該怎麼辦?常常有父母發現自家的寶寶說話不清楚,舌頭不能自然活動,心裡頭那個急啊!是不是寶寶舌系帶太短?
  • 孩子口齒不清怎麼辦|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師_網易女人
    專家診斷:孩子口齒不清,翹舌音總發不好,這種現象多發生在3~4歲的兒童身上。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是很正常的現象。有些孩子口齒不清也是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孩子學說話的主要途徑是靠模仿,如果孩子周圍有成人說話含混不清,孩子也會模仿。有的父母說話沒有問題,但對孩子過於嬌慣,任其孩子嬌滴滴地說話也不糾正。長此以往,孩子也可能會有口齒不清的情況發生,這很不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當然,也有些孩子是因為舌系帶短,舌頭運動不自如,會使有些音發不好,這屬於病理原因,家人要區別對待。
  • 寶貝說話不清楚,家長自己做矯正行不行?
    兒童從出生之後,就一直在被外界的各種語言信息所衝擊著。無論是普通話、方言,還是中文、英文,亦或是髒話,都會被孩子一股腦地吸收進去。只不過在這時,孩子對語言是沒有分辨能力的,學習的本能讓他們不斷地進行著語言發育。在這個過程中,難免因為種種原因而出現各種語言問題,比如說話不清楚、發音不準、口吃、說話晚等。一般來說,語言問題出現如果不超過半年,基本屬於符合語言習得規律的正常現象。
  • 孩子口齒不清改怎麼辦?
    當孩子會說話後,那機關槍式的詢問總是讓父母不知如何回答。不過,不知回答多少比聽不懂還要好一些。其實,說話是一個繁複雜的過程,必須面面俱到才能準確發音。因此,一旦遭遇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可從小給予適當口腔刺激和訓練。
  • 口齒不清成了孩子常態?這篇基礎科普值得收藏
    說到口齒不清,大家第一時間想起來的一定是大舌頭,它是我們最為熟悉的語言問題了。其實,口齒不清是包括大舌頭在內的構音障礙家族的通病,幾乎所有構音障礙兒童都有口齒不清的問題。這種問題並不是因為牙齒沒長全的緣故,而是孩子的發音習慣出現錯誤。說到這裡,小編倒是想起來了之前有兩個小學員很有代表性。
  • 孩子口齒不清,臺灣語言治療知名專家李淑娥老師教你這樣做
    語音障礙就是指說話口齒不清的現象,以前稱為構音/音韻障礙,在所有語言溝通障礙的個案中,語音障礙人數佔一半以上,所以言語治療師接觸最多的個案即是此類孩子。等到口語能力再進步到能表達3~4字短句時,家長和老師就開始期望幼兒能正確發音,所以有些不適當的矯正或回饋。如「這樣說不對、再說一次…」等矯正要求,就會加諸在幼兒身上,而抹煞其說話的樂趣,影響主動溝通的意願。所以依據幼兒的能力,給予正確的輔導,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也才不會有揠苗助長的缺失。
  • 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怎麼辦?早教專家來教你
    一提到孩子學說話,家長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家孩子 XX 個月大,為什麼還不會開口說話呢?孩子說話不利索,是該再等等還是帶他去醫院?孩子明明會說話,但就是不願意開口怎麼辦?孩子發音不對,我要糾正他嗎?寶寶從 1 歲左右開始咿呀學語,在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有輕微的口吃、說話不利索、發音不正確等,都是比較常見的。這時候家長的處理方法,極為重要。
  • 寶寶說話口齒不清,居然是「吃」出來的,父母要注意!
    中國有句古話「貴人語遲」,很多老人認為寶寶說話晚,是一件「好事」。其實不然,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最著急的自然是爹媽了,一天到晚的換著法的教孩子說話,但是效果卻一直不明顯,這可把家長給愁壞了。面對這種情況時,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自身的問題,認為孩子天生就是笨。
  • 孩子構音異常,說話口齒不清該怎麼辦?
    另外,如果父母親允許兒童以手勢表示他的需求,而父母親也由於能察覺孩子的意願需求,並予以滿足時,語言對兒童來說就顯得不重要,自然也就沒有以口語表達的意願,說話的機會減少,構音能力自然也就受到影響。當發現兒童有以下任何一種構音異常時,均需提高警覺,找出可能原因及早診治:1、嬰兒時期太過安靜,或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
  • 孩子口齒不清,臺灣語言治療知名專家李淑娥老師教你這樣做!
    語音障礙就是指說話口齒不清的現象,以前稱為構音/音韻障礙,在所有語言溝通障礙的個案中,語音障礙人數佔一半以上,所以言語治療師接觸最多的個案即是此類孩子。正常幼兒的口齒不清,稱為「功能性語音障礙」。通常在幼兒說話能力只能表達詞彙時,大家尚可接受不正確的發音。等到口語能力再進步到能表達3~4字短句時,家長和老師就開始期望幼兒能正確發音,所以有些不適當的矯正或回饋。如「這樣說不對、再說一次…」等矯正要求,就會加諸在幼兒身上,而抹煞其說話的樂趣,影響主動溝通的意願。
  • 到了應該說話的年紀還不開口?說話晚兒童的語言如何矯正?
    如果一個孩子到了兩三歲還不開口說話,那就只有一個原因:語言問題在影響。以往一些家長發現孩子說話比較晚,直到兩三歲、三四歲才開口,但他們不僅沒有任何擔心,反而覺得那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他們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貴人語遲」、「大器晚成」,說明自家孩子以後絕對有大出息。拜託,這都是二十一世紀了,現在的大多數父母都是年輕的90後,為什麼我們還要相信這些早就應該被淘汰的落後觀念呢?
  • 孩子口齒不清,小心得了這種病
    我要杯幾、次飯、喝菲……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交流說話沒問題,就是總發音不正確。這些聽起來「萌萌噠」的童言童語,實際上已經透露出孩子說話吐字不清、發音不準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學說話的必經過程,沒有引起重視,甚至放任孩子一直用這種「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