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齒不清怎麼辦|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師_網易女人

2020-12-23 網易親子

雖然孩子口齒不清現象是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還是有一些方法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發音困難的時期。

寶寶已經兩歲多了,性格活潑好動,脾氣不是很好。別人家的孩子說話口齒流利,一句一句完整的話隨口就說出來。可是,寶寶不但不太愛說話,還口齒不清楚,翹舌音總是發不好,會把「th」音發成「s」音。有時候,媽媽覺得可能是因為孩子說話時間不是太長,也有可能是他說的少、鍛鍊比較少,所以媽媽就開始糾正孩子的口音。誰知道越是糾正越是著急,寶寶不但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而且似乎越來越口齒不清了。媽媽很是擔心,對這種情況,不知道需不需要有針對性的訓練?

專家診斷:

孩子口齒不清,翹舌音總發不好,這種現象多發生在3~4歲的兒童身上。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是很正常的現象。

3歲以前的幼兒,發音器官還沒有完善,聽覺的分化能力也較差,對於區別較小的平舌音和翹舌音,不易辨別出來,同時幼小的孩子又不善於協調使用發音器官,也不太會某些發音方法,致使把「th」音發成「s」音。這種情況對3歲以前幼兒來說,都屬於正常範圍。

有些孩子口齒不清也是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孩子學說話的主要途徑是靠模仿,如果孩子周圍有成人說話含混不清,孩子也會模仿。有的父母說話沒有問題,但對孩子過於嬌慣,任其孩子嬌滴滴地說話也不糾正。長此以往,孩子也可能會有口齒不清的情況發生,這很不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當然,也有些孩子是因為舌系帶短,舌頭運動不自如,會使有些音發不好,這屬於病理原因,家人要區別對待。

總的來說,隨著孩子發音器官發育成熟,口齒不清的現象會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逐漸消失。

當然,一般來說,孩子對自己的口齒很敏感,所以大人不要太注重它。

專家建議:

雖然孩子口齒不清現象是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還是有一些方法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發音困難的時期。

建議一:多讓孩子重複練習

孩子剛開始學話時,每學一個新詞,都要經過反覆多次才能掌握。而孩子要掌握這個詞,就要能正確區分這個詞的發音和其他詞有什麼不同,這同樣要求孩子的語言器官能協調運動。

2歲多的孩子,由於分析、綜合能力還處在萌芽之中,而且小肌肉也不發達,發音器官要協調運動就會出現困難。孩子就會出現口齒不清、發音不準的情況。這時,父母要引導孩子每學會一個新詞都要重複練習,以此來發展孩子的發音器官以及肌肉組織的細小動作的協調性,從而鍛鍊聽覺器官的敏感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從孩子身邊最熟悉的事物教起,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先教單字,再教詞語,當積累到一定量的詞語後再慢慢過渡到句子。

在教孩子說話練習的過程中,要進行得自然、有趣。比如,有的孩子「溼、吃」不分,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父母在給他洗臉時可問:「毛巾放在水裡怎麼了?」答:「溼了」;在做飯時問:「媽媽做飯給誰吃呀?」答:「給寶寶吃。」總之,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練習「溼」、「吃」的音,這樣不斷地練習自然對糾正孩子的翹舌音很有幫助。

建議二:要耐心示範和講解

糾正孩子的口齒不清,父母榜樣的作用很大。父母在給孩子做示範時,要照顧到孩子聽和看兩個方面的能力,以便他們模仿。有時候,為了配合口型的示範,父母還需要有合適的講解。比如唇音(爸、抱、拍),主要是上下唇的活動,父母在做示範時,孩子容易看到,就易於模仿。而更多的難發的音需要舌頭參與活動,不易被孩子看到,所以小孩子就不易發準音。父母教孩子發這些音時,就要告訴他們發哪個音,舌頭要抵住上牙床,然後讓孩子仔細看,再帶孩子試著發這些音,孩子掌握了這些發音訣竅,說話當然就流利了。

建議三:要求孩子正確發音並多鼓勵

父母要注意,從孩子學說話開始,就應該要求孩子正確發音,不要讓孩子嬌滴滴說話。否則,一旦形成習慣,就要花費很大的氣力才能矯正過來。

同時,在孩子學說話階段,父母只要發現孩子在語言學習上有點滴進步,就要及時鼓勵。孩子喜歡表揚,父母的表揚能不斷激起孩子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當父母發現孩子說話含混不清,改正不快時,切忌著急上火,動輒大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只會造成孩子恐懼、緊張的情緒,加重孩子的口齒不清,有時還可能造成孩子的口吃。

建議四:思想上要重視,行為要自然

孩子在說話時,家長要聽一聽孩子是某些音發不好,還是所有的話都說不清楚。如果孩子到了四五歲,還是所有的話都說不清楚,又沒有什麼可改進的話,家長應帶孩子到口腔科看看。如果孩子很多發音都很好,只有很少的發音不清楚,肯定是孩子對這些發音的掌握有困難,隨著孩子說話機會的增多,口齒不清的現象會慢慢變好。

家長要注意:有一些正常孩子在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說話口齒不清的現象,這在醫學上被稱為功能性構音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不清、吐字不準。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這個問題引起重視,既不要不管不問任其發展,也不要過於注意孩子的口齒不清,這兩種做法都會影響孩子語言的順利發展。而且,孩子的語言障礙會引起他日後交往時的心理障礙。所以在孩子語言發育期,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語言的發育關鍵期。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父母是寶寶最好的老師 家庭早教產品全分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正文父母是寶寶最好的老師 家庭早教產品全分析 2011-09-14 11:51 來源:onlylady
  • 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怎麼辦?早教專家來教你
    一提到孩子學說話,家長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家孩子 XX 個月大,為什麼還不會開口說話呢?孩子說話不利索,是該再等等還是帶他去醫院?孩子明明會說話,但就是不願意開口怎麼辦?如果家長強行讓孩子反覆去念那個音做矯正,可能會形成負面強化,讓孩子喪失信心,不願意講話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怎麼辦呢?我們推薦用早教遊戲的方法來解決。比如每天設置 10~15 分鐘的吹羽毛、把桌球之類的「呼吸訓練」,一個月內就可以在寶寶不牴觸的情況下,幫助孩子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
  • 孩子口齒不清改怎麼辦?
    因此,一旦遭遇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可從小給予適當口腔刺激和訓練。要正確發音,必須兼顧「嘴唇」(嘴型)、「舌頭」(擺放位置)和「氣流」(胸腔)這3大要素。常問:「這麼大了,講話還是口齒不清、發音不標準,是不是需要剪舌頭?」
  • 說話「口齒不清」,孩子到了「語言混淆期」,父母該怎麼應對?
    最近我發現自家孩子在口語表達方面的能力,出現了明顯的缺乏和不足問題。每次我向孩子詢問一些事情的詳細經過或者是一些情況時,總是會出現說話"口齒不清"的情況。孩子在組織和表達語言的時候,總是會出現比較困難的情況,就算勉強可以將事情的原尾說清,也時常是屬於口齒不清的狀態的,對於這種情況,我感到十分的擔心。
  • 《養育的選擇》孩子要不要去早教,什麼樣的早教是最好的早教?
    有人說沒有必要,孩子太小,要是老師照顧不好,反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畢竟那麼小,就離開父母,等孩子到一年級,去不去早教機構,只要自己帶的好,一樣可能跟得上去早教的朋友。其實凡事都是有利有弊,還是結合自身的家庭情況和孩子的各方面全面考慮,要是夫妻雙方都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給不了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或者送早教機構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多大的孩子適合上早教?|早教機構|玩具|劉老師|教育_網易新聞
    筆者:根據您的經驗多大的孩子開始接收早教zuihao?早教對孩子發展真的有好處嗎?劉老師:如果經濟條件好的話,可以3個月考試上早教課,有好處的,但也並不是juedui的。劉老師: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寶媽寶爸選擇孩子參與早教不僅僅是追求時尚,更重要的是看重對於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國內也相繼出現了很多的早教機構,像金寶貝、美吉姆、悅寶園、積木寶貝等,各家有各家特點;根據我們25年的早教經驗主要有6個方面:1.促進大腦發展和身體成長,讓孩子越來越聰明,身體越來越靈活。
  • 孩子的早教千萬不能忽視 這幾款早教機器人是父母最好的選擇
    現在90後大多都已經當父母了,但是其實他們自己都還像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如何承擔起孩子的早教責任。不過不用擔心,只要選擇一款給力的早教機器人給孩子就足夠了,早教機器人可以陪伴孩子講故事,對話練習等等,幫助年輕的90後父母更好的陪伴孩子。
  • 父母的語言,是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最近讀了《父母的語言》,才意識到這兩種陪伴孩子、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會對孩子造成完全不同的影響。 父母如何有效地給孩子做「早教」呢?,孩子感興趣的,父母也要跟上。 這裡有幾個禁忌:不能因為孩子說得少、詞語簡單就不讓他說;不能因為孩子說得慢、說得不清楚就沒有耐心聽;減少問「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的封閉式問題,而多用「怎麼辦」「為什麼」這樣的啟發式問題,鼓勵孩子思考與回答。
  • 兒童說話口齒不清,矯正要怎麼辦才好?
    每一個孩子出生後都逃不開被父母誘導著叫「爸爸媽媽」的情節,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後,又開始問孩子「爸爸媽媽誰對你最好啊?」這樣的問題,搞得孩子不知道該選誰才好。畢竟選爸爸也能得到一份獎賞,選媽媽也能得到一份獎賞,當然最後的結局一定是以爸爸媽媽都好結束。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媽媽咋教都不會?問題出在哪父母要清楚
    執筆:小夢定稿:筱沐「每個家長字期待的就是孩子開口說話時一個說出來的字」並且老人們也經常說一個寶寶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就是他們牙牙學語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每個父母的都很興奮的時候。因為你會發現剛開始學會說話的孩子他們每天都會給你驚喜和驚嚇,而這都是你平淡日子中最好玩的瞬間。
  • 忽略口齒不清,父母的這些做法,讓孩子的說話發音出現了大問題
    對父母來說,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被他們格外關注,從開始學會說話到開始學會走路,他們總是習慣性記錄下孩子的所有變化。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他們最殷切的期望。但語言問題偏偏就出現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如果父母們忽略了語言問題的出現,對孩子的說話發音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口齒不清。沒有孩子是歷史逸聞和民間傳聞中的「生而知之者」,現實世界的孩子大多還是在父母的教導之下慢慢熟悉字音和日常事物,鍛鍊他們的發音方式和語言表達能力來學習說話。
  • 口齒不清的問題,能通過矯正解決嗎?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很多父母都擔心會不會是孩子智力有些問題,或者是孩子是口吃結巴的人。其實口吃的孩子很多都是由於後天的語言環境導致的,因為兒童語言發育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這個環境當中充滿了各種語言和不確定的幹擾,就會讓孩子的語言發育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口齒不清。
  • 塗鴉是最好的早教啟蒙 讓孩子用畫筆表達自己
    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幼兒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其教育目標應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進一步教育打好基礎「。早教這個理念最早是從國外引入的,美國的早教觀念可謂是源遠流長,「教育從第一天起」這個觀念在美國家長心目中根深蒂固。
  •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關於早教,我覺得對家庭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父母或祖輩(大多早教機構要求父母陪同)有很多空餘時間,但現實中有錢有閒的人畢竟不多,普通人倒不如讓孩子享受吃吃睡睡的嬰兒期生活。當然,早教是很重要的,但不一定要去早教班,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是嬰幼兒長期適應的教育場所。早教機構的課程真的像推銷員說的那麼神奇嗎?
  • 孩子早教什麼時候開始最好?巧虎早教告訴你
    初為人父母,不懂教育,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忙於工作,幾乎無暇顧及孩子,於是,撫養寶寶的重擔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然而老人帶孩子的方式又讓很多母接受不了,老人和年輕父母在育兒方面產生的很多分歧與矛盾,成了許多家庭的心病。所以,早教真的很重要!但幾個月一歲多的小寶寶,又不能上幼兒園,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我家寶寶現在剛半歲,那天跟閨蜜吐槽,可算解決了我的困惑。原來,閨蜜家寶寶8個月的時候她也在糾結要不要開始早教,查看了很多早教機構的資料,覺得都不太適合小寶寶。
  • 寶寶的早教,父母起到關鍵作用
    以上是早教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但是這些都可以通過平時爸爸媽媽與孩子的親子互動來完成的。對於寶寶的早教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早教班只是早教的一部分。所以在給孩子報早教班的同時,需要家長們在其他時間加強與寶寶的互動交流也是很重要的。【誤區2】早教就是開發智力早教重視的是給寶寶帶來全面發展。
  • 孩子口齒不清,小心得了這種病!
    小詠(化名)媽媽最近一直為孩子說話發音問題煩惱,4歲的小詠(化名)是個活潑的孩子,抱著籃球玩個不停,看上去嘰嘰喳喳蠻會講話,但他總是不會發翹舌音,遇到「zh、ch、sh、r」的音就發不好,所以講話的時候,總有口齒不清的問題,碰到「吃」的音,總是發的不穩定,把「吃飯」念成「次飯」。而是屬於構音障礙。
  • 口齒不清、詞不達意,孩子的語言問題怎麼就那麼多
    百科是這麼解釋口齒不清的:它指說話語言表達不清,口吃含糊等。我們如今對它的理解多停留在發音不準、說話含混的層面上,並沒有注意到定義中口吃的部分。當然,我們對口齒不清的應用也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發音問題。舉個例子來說,「老師」這個詞我們都會念,但在一些孩子口中卻成為了「襖西」,還有諸如「西幾」(獅子)、「腦斧」(老虎)等等。這種發音從三四歲的孩子嘴裡發出來顯得如此可愛,可要放到10多歲的孩子身上,那就是可憐了。在面對孩子一些看似並不嚴重的問題時,我們要時刻保持理性,不要被某種因素幹擾到。孩子固然可愛,可關注點應該是孩子的語言問題,而不能把孩子當洋娃娃一樣。
  • 寶寶說話口齒不清,居然是「吃」出來的,父母要注意!
    說明白點就是孩子不說話,90%的原因都是來自於家長的錯誤引導,畢竟絕大多數孩子的身體發育還是沒什麼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家長如何去正確的引導孩子打開金口!孩子"口齒不清",就很難清晰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別人也很難去理解"口齒不清"的孩子想要表達的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動地保持沉默,減少和他人的交流。
  • 哪家杭州早教加盟中心環境好?環境設施最好杭州十大早教品牌排名
    原標題:哪家早教中心環境好?環境設施最好的國內十大早教品牌排名 對於早教加盟中心來說,裝修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在各方面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 從更基本的層面來說,早教中心的環境設施,要確保能達到安全健康的標準,包括用料要安全環保、色彩要鮮明柔和、照明要科學合理等,不能損害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