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國計量大學張光學科研團隊在聲波消煙技術上獲得重大進展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近日,中國計量大學的張光學副教授團隊在聲波團聚控制火災煙霧領域獲得了重大科研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xperimental study on eliminating fire smokes using acoustic agglomeration technology」為題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該期刊是中科院一區TOP期刊,2018年的影響因子為7.650,影響力指標CiteScore在環境工程領域排名第1。

全球每年發生火災數百萬起,死亡人數高達7萬。火災中,煙霧致死的人數約佔死亡總數的80%以上。火災煙霧的危害主要源於火場能見度的大幅降低,被困人員無法看清周圍環境,不能迅速逃生,停留4-5分鐘就有死亡危險。一般認為能見度低於3米就無法逃離火場,而實際火災中,逃生通道往往只有十幾釐米的能見度。因此,有效控制火災煙霧是保障人員安全的重要消防措施,而現有的檔煙、機械排煙、自然排煙和加壓送風防煙等技術,都存在很大局限性,效果非常有限。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張光學副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聲波團聚的火災消煙技術,利用特殊設計的聲場,使煙霧中的大量炭黑細顆粒物發生相對運動而產生團聚,形成大顆粒,並發生重力沉降,僅需數十秒就可以將作用範圍內的煙霧消除,迅速提高能見度,能夠為火災中人員逃生及消防救援提供有利條件,有望挽救更多寶貴生命。相比於傳統的火災煙霧控制技術,聲波消煙技術的實際效果有了重大突破。這一成果,開創了火災煙霧控制領域全新的研究發展方向。

圖1 聲波作用下火災煙霧能見度變化情況

(a) Initial smoke particles

(b) A single initial smoke particle

(c) Aggregated smoke particles

(d) A single aggregated smoke particle

圖2火災煙霧炭黑顆粒物在聲波作用下的形貌變化

相關焦點

  • 香港大學科研團隊與內地合作獲重大成果,苗藥研究首登《科學》系列...
    為推進民族醫藥創新,助力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香港大學馮奕斌教授和其團隊歷時四年,與貴州百靈國家級技術中心研發團隊以及國內多名專家共同合作,並獲得重大研究成果。8月19日,記者獲悉,關於糖寧通絡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兩篇論文在《科學》(Science)系列《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和《細胞通訊與信號》上發表,這是中國苗藥首次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同時亦是香港科研機構與內地科研力量、行業龍頭企業聯合創新的新成果。
  • 浙江大學「四個面向」勇攀科研高峰
    面向未來五年,浙大分子影像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正在舉行啟動會,這也是學校該領域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歷史性突破。此前一年,這兩個重要項目的負責人、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院長張宏教授,對外發布了團隊歷時12年研製的國際首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PET分子影像探針微流模塊化集成合成系統。
  • 抗疫科研攻關進展怎麼樣了?我們採訪了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
    原標題:抗疫科研攻關進展怎麼樣了?我們採訪了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疫情發生以來,科技部會同衛健委、藥監局等13個部門組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先後部署42個國家應急項目,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科技攻關。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獲科研新進展,團隊90%是90後
    中國科大特任王奉超教授,獲得科研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中國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學。 但是許多人卻未必能夠說出該校的一些詳細情況。在中國科大,有這麼一個實驗室——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計算力學實驗室,該實驗室科研方面取得新進展。
  • 這6所大學在「新冠肺炎」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3所不是985大學
    作為我國科研的主要力量,高校也在積極開展新冠肺炎研究,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那麼,哪些大學已經在新冠肺炎研究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一、浙江大學疫情發生後,浙江的重症病人都集中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大連海事大學學生科研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
    日前,記者從大連海事大學獲悉,該校碩士研究生趙洪發在徐敏義教授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院士的指導下,在聲波能量收集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一種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聲能高效收集新方法,實現利用摩擦效應的高效能聲音發電。研究成果發表在能源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先進能源材料)上。
  • 農科院發布2017—2020年十項重大科研進展
    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2017—2020年十項重大科研進展,涵蓋農業生物技術、重大動植物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農業重大疫病防控、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等多個學科領域。其中「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的進展3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進展4項,「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的進展3項。
  • 中國農業科學10項重大進展發布
    11月20日,「2019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在論壇上發布了《2019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下稱「《報告》」)。張合成表示,「農業重大基礎研究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的源動力,科學界普遍認為,沒有長期性、穩定性的基礎研究,就不可能出現突破性、顛覆性的創新成果。」
  • 科研團隊 湘潭大學-智能電力變換及其應用技術團隊
    湖南大學-工業高效電能變換與電能質量控制理論與新技術研究團隊 研究方向:大功率冶金特種電源系統,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配電網電能質量控制,新能源分布式發電,微電網控制,企業綜合電氣節能浙江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徐德鴻教授團隊研究方向:高效率不間斷電源,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用電力電子變換器,高可靠性多能源儲能系統
  • 浙江最好的10所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排名第三,中國計量大學第九!
    浙江大學,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 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在海內外都有較大影響,學校入選一流建設學科數量居全國高校第三。浙江工業大學,入選浙江省首批「省重點建設高校」。
  •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教師在中國創新挑戰賽上喜獲優勝獎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林丹虹)10月30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寧波市科技局主辦,寧波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寧波科技大市場聯合承辦的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寧波賽區)暨2019年寧波企業技術難題對接競標活動在寧波東港喜來登酒店舉行。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鄭州中心花落高新區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辦公室主任倪小麗,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王曉偉出席揭牌儀式。揭牌儀式由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商建東主持。儀式上,鄭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新亭,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所所長、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王池分别致辭,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黨組書記、局長趙紅軍宣讀成立文件。
  • 全國27所高校參加這場比賽 中國計量大學學生捧回一等獎
    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聲學所等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齊聚山東煙臺,經過激烈角逐,中國計量大學斬獲本科生組唯一的一等獎和2項三等獎,在本科組總共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中佔據半壁江山。
  • 中國計量大學2020年浙江二段剩餘計劃公布(含浙江一段錄取情況)
    浙江省2020年普通類第一段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已結束,中國計量大學2020年在浙招生的33個普通專業中有32個在一段線上完成錄取。此外,2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和金融工程(中外合作辦學)剩餘部分計劃在二段招生,歡迎廣大考生踴躍報考。
  • 去年測得最精確引力常量G的中國科研團隊,今年編入了高中教科書
    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羅俊團隊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採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歷經10多年的努力於1999年得到了第一個G值,被隨後歷屆的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錄用。
  • 這位985教授正值盛年,卻為何帶領團隊加盟浙江大學?別有內情!
    1982年他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在中科大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之後,他留校任教,在管理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華中生教授長期從事服務科學與運作管理等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由於科研成績突出,華中生獲得了諸多榮譽,成為管理工程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2014年9月,華中生教授離開工作多年的中科大,出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至今。
  • ...趕路人——記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計量院研究員林鴻
    手握獎盃,照片上的林鴻,靜靜地站在那裡。他的背後,是「最強大腦」齊聚的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10月18日的浙江溫州,星光熠熠。這一天,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在這裡盛大舉行。這是屬於卓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高光時刻——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他們走上獎臺,接受鮮花和掌聲。來自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的研究員林鴻,就是其中的一位。
  • 杭州市同城高校,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和中國計量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是浙江工業大學的「獨立學院」,這所學校創辦於杭州市,2012年開始搬遷到紹興市了,但是註冊地依舊是杭州市,所以依舊論之為杭州市的高校。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是一所民辦學校,他獨立於浙江工業大學運營,擁有獨立法人資格,所以這所學校同浙江工業大學的關係,本質上就是「掛靠關係」而已。這所學校的投資方是紹興縣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也是這家公司,同浙江工業大學不存在任何隸屬關係,屬於兩種不同辦學體制的院校,而且兩所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也不一樣,浙江工業大學社會認可度更高。
  • 這位重大教授,帶領其「機械科研天團」攻克軸承技術領域多項難題!
    在採集月壤的背後也凝聚著我們重大人的力量。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邵毅敏教授及其「機械科研天團」就是其中「一份子」,他們共同解決了嫦娥五號核心鑽取裝置衝擊機構疲勞技術難題,保證月壤的成功採集。邵毅敏多年來積極參與了冶金、交通、船舶、車輛等多個領域的重要項目,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科研團隊成果獲評「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2019年3月19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在上海浦東召開「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會,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技物所、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成果獲此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團隊和盛政明、陳燕萍團隊分獲基礎研究類和應用研究類「2018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