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患抑鬱症的孩子,因為他媽媽的一句話,醫生也救不了

2020-09-25 37度女人

智慧女性

心靈讀本

文 | 七七晴歌

來源 | 女兒派

前兩天,微博上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去複診的時候正好在看書。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

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

醫生辛辛苦苦修補孩子內心的傷痕,父母隨口的一句否定,卻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淵。

真是讓人又著急又無奈!

源自微博用戶@愁容騎士典當記

這位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

「家長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就是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

微博發出後,許多人都聯想到了自己小時候被父母貶低的經歷:

看完這些評論,不禁讓人深思:

父母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明明比誰都愛孩子,可為什麼總是用打擊和否定的方式,給孩子造成一次次的傷害?

打擊式教育,是一劑毒藥

前段時間,看了這樣一則視頻:有個小女孩跟爸爸說:「爸爸,你有一點點缺點,知道是什麼嗎?」「就是有時候你老是讓別人不開心,這是一個缺點。」

說到這裡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小女孩想起了什麼,眼睛開始有點泛紅了,她試探性地請求爸爸:

「你能改掉嗎?」

可沒想到,坐在前排的爸爸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能」,並給女兒講起了大道理:

「其實我是為了你好,要知道,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


對待小孩子,你不能總是讓她感覺很開心,因為外面的世界裡,其他人不會這樣子的,那你離開爸爸媽媽就會完蛋。


所以我現在就要讓你經常不開心,以後你才不容易崩潰。」

聽了爸爸的一席話,小女孩更加委屈了,不斷地用小手抹著眼淚。

尤其是那句「我就要讓你不開心」。

別說是孩子,哪怕是成年人聽了都會不舒服。生活裡,總有這樣一類父母:明明在同事、朋友眼裡都是謙虛、溫和的樣子,深諳說話的藝術。

可一旦面對孩子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張刀子嘴。

看過一期少年說,有一位女孩上臺吐槽了自己的「毒舌」媽媽。

「我覺得我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毒。」

數學考試沒考好,媽媽便冷嘲熱諷:

「哦吼,你真是一個人才,你怎麼考成這個鬼東西的呢?」


「下次再考這樣,你就不用去學校了,哪涼快哪待去!」

女孩喜歡一件連衣裙,便託爸爸買了回來,媽媽看到之後整個人臉色都變了:

「你眼睛長哪裡去了?」


「你要是以後再買這種衣服,我就把你和衣服一起丟出去!」

更過分的是,媽媽總是會當著弟弟的面貶低她:

「不要以後像你姐一樣,幹啥啥不行,學習真的一塌糊塗!」

媽媽在臺下聽完女兒的吐槽,解釋說自己並不是「毒舌」,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只不過用了比較犀利直白的方式。

隨後女兒一句話,讓全場唏噓:你的所謂犀利直白已經對我造成了傷害!

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傷孩子最深。

「你這麼粗心,怪不得成績總是不如XXX。」


「別總吃肉,看看你都胖成什麼樣子了?」


「一天天就知道玩遊戲,就這樣還想著能考好?做夢吧你!」

看見孩子不開心或是不服氣,還要再補上一句:「我哪裡說錯了?還不都是為了你好!」

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貶低、否定孩子,讓他覺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不應該被善待,這才不是打擊式教育。

實際上,打擊就是打擊。

打擊帶給孩子的從來都不是教育,而是傷害。

從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剛完結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裡,齊明月就是一個從小被父母不斷否定的孩子。

買衣服事件,就是齊明月媽媽「打擊式教育」的一個小小縮影:

一開始,齊明月先拿起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媽媽卻批評她:「不愛乾淨還愛穿白色的,以後你自己洗想買什麼顏色都行!」

齊明月訕訕地縮回了手,又挑了一件黑色的,結果媽媽卻說黑色不適合她。

最後,齊明月按照媽媽的喜好選了粉色,可媽媽還是不滿意,罵她:「你跟你爸真是一模一樣,一點主見也沒有!」

伴隨著媽媽的否定和打擊,齊明月長成了一個典型的「低自尊者」:

認為自己很差勁,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總是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境地,一旦出現一點矛盾,都會認為是自己的錯;

面對一切美好的事物時,經常產生「我不配」的想法。

騰訊一檔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27歲的時尚公關天天和他媽媽的一段對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天天說:「我每天在幫別人解決問題,我特別希望有一天的時候,我爸媽能幫我解決問題。」

媽媽理所當然地回答:「好啊,你可以跟我說啊。」

可天天卻無奈地搖了搖頭:

「當我說完了以後,錯還是在我,是因為我的能力有限,這是你告訴我的。」


「我在外面已經很難了,我要的是媽,你懂嗎?」

這一刻,哪怕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天天的委屈和壓抑。

或許在旁人看來,天天很優秀,也很成功,擁有一份高學歷和光鮮亮麗的工作,還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

但在媽媽看來,天天沒什麼了不起,他依舊是那個渾身毛病、不知輕重的孩子罷了。

心理學家費爾貝恩說過:

「兒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

父母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東西,不配被愛,也不配快樂。

最終得到的,就是一個自卑、怯懦、鬱鬱寡歡的孩子。

被支持和信任的孩子

活成了一束光

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指的是當一個人被寄予期待後,他便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更容易達到對方的期待。

很多時候,父母換一種說話的方式,很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臺灣拍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

面對孩子的不足,父母可以指責孩子:「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但也可以選擇發掘孩子的優點:「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當孩子考試失誤了,父母可以埋怨孩子:「這題你不是練好幾遍,笨得喔。」

但也可以再多一點耐心:「你不笨,是這題得練好幾遍喔。」

同樣的字,只要簡單變換一下順序,就能從誅心變得溫暖。

有一天,媽媽給孩子梳頭的時候,孩子望著鏡子裡的自己,突然哽咽地說:「媽媽,我好難看。」

媽媽聽了很驚訝,因為在她眼裡,女兒「超漂亮的」。

於是,這位媽媽向女兒列舉了很多證據:「超可愛的小酒窩」、「漂亮的巧克力膚色」,還有「一口漂亮的小白牙」。

最後,媽媽看著女兒的眼睛,鄭重地告訴她:「你很美,你長大以後可以成為任何你喜歡的樣子。」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擔心等自己不在了,孩子該怎麼辦,總是害怕他們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面對生活的挫折和刁難。

可面對困境的秘訣,從來都不是自卑和逃避,而是樂觀、勤奮、善良。

但這些美好的品質永遠不會憑空出現,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從我們身上一點點複製。

所以,我們真正應該留給孩子的不是打擊,不是否定。

而是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

我們要學會相信,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

有的種子,很快就能開花結果;

有的種子,卻需要漫長的等待和細心的澆灌,才能長出幼苗;

還有的種子,或許一輩子都不會開花,但它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我們能做的,就是看到孩子內心的光,並指引他們一步步走向未來的遠方。

作者簡介:七七晴歌,本文系女兒派(ID:nverpai)原創。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

ID:women37du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醫生也救不了那個患抑鬱症的孩子?
    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去複診的時候正好在看書。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家長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就是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
  • 醫生也救不了那個患抑鬱症的孩子:貶低式教育,是給孩子最毒的藥
    前兩天,微博上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去複診的時候正好在看書。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醫生辛辛苦苦修補孩子內心的傷痕,父母隨口的一句否定,卻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淵。真是讓人又著急又無奈!
  • 醫生也救不了那個患抑鬱症的孩子:貶低式教育,是餵孩子最毒的藥
    前兩天,微博上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就是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
  • 醫生也救不了那個患抑鬱症的孩子:貶低式教育是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前兩天,微博上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醫生辛辛苦苦修補孩子內心的傷痕,父母隨口的一句否定,卻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淵。真是讓人又著急又無奈!
  • 醫生也救不了那個患抑鬱症的孩子:貶低式教育,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圖片來源:網絡前兩天,微博上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只是因為,5是他的幸運數字。,就因為這次選擇,他迎來了自己噩夢的開始。
  • 家長理解不了為什麼孩子會得抑鬱症?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 醫生也救不了患抑鬱症的孩子:貶低式教育,是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前兩天,微博上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醫生辛辛苦苦修補孩子內心的傷痕,父母隨口的一句否定,卻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淵。真是讓人又著急又無奈!
  • 二胎媽媽患上產前抑鬱症:死才是唯一解脫
    感覺自己快無藥可救了,這種情況,我不敢想像生了二寶以後怎麼辦,真的不敢去想。」以上就是一個懷二胎又得了產前抑鬱症媽媽的自述,很難想像這是什麼樣的一段心理歷程,一開始家人通常覺得這不是什麼大的事情,總覺的準媽媽們在矯情。就是因為這份忽略導致患上產前抑鬱症的準媽媽們走上了絕路。
  • 二胎媽媽生完孩子疲勞又自責患抑鬱症 醫生:缺愛是主因
    二胎媽媽生完孩子疲勞又自責患抑鬱症 醫生:缺愛是主因 時間: 2016-07-13 11:28  來源: 錢江晚報   編輯: 來聽聽心理科醫生跟大家分享的診療故事,或許你會有很多的共鳴。 摘要:   「愛是女人的氧氣,缺少了它,女人就會窒息。」國際知名的婚姻問題專家愛默生·艾格裡奇(Emerson Eggerichs)在他的書中如此寫道。
  • 孩子打遊戲,對媽媽的數落充耳不聞?醫生:這是抑鬱症
    近日,一位煩躁不已的媽媽帶著孩子走進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的門診,接診的廖崢孌副主任醫師發現,孩子右手插在衣兜裡一言不發地站在一邊,對媽媽的數落充耳不聞。 經過交流,廖醫生發現,小宇覺得遊戲並不好玩,但因為「煩」,不想做其他事情,只能玩遊戲。其實,小宇不是媽媽認為的「網癮」,而是抑鬱症。
  • 家長居然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的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 媽媽生寶寶,寶爸竟然患了產後抑鬱症
    大家都知道生完孩子以後媽媽可能會有產後抑鬱症,但是很少人知道爸爸也可能會有產後抑鬱症,而且這是真實的客觀存在。 有研究發現,如果媽媽發生產後抑鬱症的話,大約有24%-50%的爸爸也會發生產後抑鬱症。,和女人差不多,都是因為初為人父人母,突然要面臨很多壓力,包括養育孩子、夫妻之間關係的變化、承擔父母責任的恐懼,一時沒有排解出去,最後負面情緒堆積在一起,患上的抑鬱症。
  • #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 孩子患上抑鬱症,罪魁禍首很可能就是來自於家長
    到2022年,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的知曉率達到80%,抑鬱症治療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0%。 事實上,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孩子抑鬱的原因。結果,孩子們不能健康地成長,導致抑鬱越來越嚴重。誰知道他在幹什麼!後來,孩子們乾脆不在書房裡做作業,反正他們都是在玩,久而久之,父親責怪的次數越來越多,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 抑鬱症現象嚴重,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患抑鬱症?這些東西不要觸碰
    我好像走進了死胡同,我奮力地吶喊就是沒有人來救我,眼前早已漆黑一片,我看不到光了,我無力地掙扎,醒來看到那份病例報告,重度抑鬱症,"幾點了你還不起,隔壁李阿姨家孩子考了年級前三,這次考不進年級前二十不要回家「砰的一聲門被關住了,我悄悄地把手機拿到自己的房間
  • 「我的孩子患了抑鬱症,我卻不重視」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抑鬱症患者是孩子,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重視,以為自己的孩子,只是壓力大而已。    因為在成人的眼中,孩子是無憂無慮,沒有煩惱的。殊不知孩子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他在用他的心感知著這些事。  但是孩子不會自我調節,不懂得如何正確釋放自己的情緒,如果不及時疏導,很容易導致嚴重的後果出現。  Nikki Webber 是一名黑人女性。  她從小也被教育,千萬不能對別人展露脆弱。
  • 如果孩子患上抑鬱症
    我知道,媽媽又在催諮詢的進度,她著急著讓孩子去復學。這些言行的背後就是:她不能接受孩子休學,她不能接受所有的事情不按她的設定去走,這種急轉而下的走向,讓她感到惶恐。她不敢催孩子,雖然想催。但她一定會不停地催諮詢師。她要把她的焦慮轉嫁給諮詢師。
  • 抑鬱不是抑鬱症,抑鬱症只是缺少一個豁然開朗
    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這麼絕望這麼厭世呢?事情發生後,在朋友圈裡流傳著兩種跳樓的原因:有的說是孩子比較牴觸補習鋼琴,有的說是因為成績差與家人鬧矛盾了。,想救孩子,結果被砸身亡,唉,一個好端端的家,就這樣被毀了。
  • 那個被媽媽罵「假用功」的孩子,抑鬱了:貶低式教育,滿目猙獰
    前兩天,微博上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去複診的時候正好在看書。醫生看見了,便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 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潑涼水說:「用功,假用功。」
  • 兒童也會患抑鬱症?孩子的個「求救」信號,一定要看懂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sha手。 不要以為成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其實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美國焦慮和抑鬱症協會所整理出的數據也證實了這點,從小學起,6 -12歲的孩子裡2%至3%的人會患上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