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國畫教學思考與實踐

2021-02-08 韋強工作室


摘要:中國畫為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瑰寶,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經過歷史傳承,已經成為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象徵。近年來, 我國教育界也越來越重視歷史文化教育,旨在進行優良歷史文化的傳承,同時加強歷史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基於此,本文章對初中美術國畫教學思考與實踐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國畫教學;思考;實踐

引言

中國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最為重要特徵就是「寫意」, 也就是將畫師心中道德、情感、理想寓於物象之中,比如梅蘭竹菊。儘管國畫也描摹客觀、自然,但其根本宗旨在表達內心。中國畫追求「天人合」「物我兩忘」之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最合適概括。在初中國畫教學中,要積極開掘學生審美心理引導學生以景抒情、以象表意。國畫對於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南宋     梁楷       《潑墨仙人圖》

一、當下初中中國畫教學的現狀

(一)對於初中美術課程中中國畫課程的重視問題

對於美術學習領域中,傳統文化中國畫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國畫漸漸成為初中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新一代的初中生不僅會欣賞中國畫,而且會畫中國畫。這就體現了教育部門重視中國畫的傳承,使中國畫在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中做出貢獻。

(二)普遍輕視中國畫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從兩個方面討論。學生方面,針對我所帶的八年級十個班的學生學情分析來看,處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浪潮下,跟從前絲毫沒有接觸過零基礎的學生來說,差異較為明顯。和學生們從小接觸的繪畫培訓有很大的關係。部分學生小時候都接觸過國畫,對國畫的審美感知有了一定的基礎,欣賞的角度也發生著變化,但大部分都中途放棄了,沒有繼續學習。家長方面,在孩子小的時候報培訓班學習,一部分是盲從跟風,部分是讓孩子接觸接觸,對於傳統文化中國畫沒有太多認知,甚至很多根本不懂。所以,當孩子升入初中後,認為更應該傾向於

文化課的學習,因此導致了思想上的輕視。

、初中美術國畫教學思考與實踐

(一)回歸本源,從興趣出發

學生對於中國畫是否存在興趣是教師對中國畫教學是否有效的必要條件,而興趣也是學習最強大的動力。沒有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實踐中呈現的「不」問題「不明白、不想了解、興趣不高」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學生對於國畫學習的興趣問題。關於學習中國畫應該從什麼切入點開始,需要思考。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回歸本源,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學習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並認識到學習的意義時,就會積極主動的進入學習狀態中,並在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機械強調繪畫的技法,並要求學生機械的臨摹,學

生就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應該引導學生體會嘗試,把興趣調動起來增強學習熱情。

(二) 在創作評價中品味國粹意蘊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在學生鑑賞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賞畫、作畫、品畫可以發現中國畫的詩、書、畫、印相互襯託的表現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中國畫中所包含的詩、書畫、印的相互作用。並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共同創作出一幅充滿藝術氣質的寫意畫作品,從而更好地學習和借鑑某位畫家的創作風格。另外,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歌,不管所使用的技法是否熟練,只求所創作的作品可以體現中國畫的精神,從而引導學生重視中國畫意境的創作。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學生自由組合及分工合作,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創作興趣,教師可以適時的給予指點,提示學生如何構圖、確定主題內容等,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清   鄭燮   《竹石圖》            

               近代   齊白石 《不倒翁》

 (三)理論結合實際

 需從提升中國畫教師崗位適應性層面出發,側重對多元化

 綜合人才的培養。根據中國畫課堂環境及教學目的,可以採用

 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將中國畫理論知識與書法課程專業技能

 進行融合,在實際中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教學需求角度

 出發,通過課上、課下配合方式,將書法課程理論知識在中國畫

 教學應用中進行科學延展,如未來中國畫教師崗位多為引導學

 生、開發智力、提升素養等為主,「書法理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

 學中,需對學生書法理論知識進行細緻講解,將書法理論知識的

 功能性、作用性引用到中國畫教學中,而不是形式化教學、應付

 性學習。通過對課堂時間進行規劃與課後設計,讓學生在最短

 時間內完成其學習任務。

(三) 結合歷史學科開展美術國畫欣賞 

           唐朝    閻立本    《步輦圖》

在美術國畫欣賞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歷史學科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增加學生對國畫作品深層次的認識,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作品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的認識。如在指導學生對閻立本的《步輦圖》這幅國畫的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畫作的歷史背景知識進行預熱」:貞觀十五年,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坐在步輦上觀看。這幅國畫生動地再現了當時唐朝的盛景,通過宮女的服裝、禮儀能夠直觀感受當時的歷史文化習俗。閻立本以此為背景,通過有力的線條,將歷史故事的細節刻畫得淋漓盡致,極具表現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熟識創作背景的基礎上 欣賞畫作,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和藝術思維,提高欣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三)理論結合實際

需從提升中國畫教師崗位適應性層面出發,側重對多元化綜合人才的培養。根據中國畫課堂環境及教學目的,可以採用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將中國畫理論知識與書法課程專業技能進行融合,在實際中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教學需求角度出發,通過課上、課下配合方式,將書法課程理論知識在中國畫教學應用中進行科學延展,如未來中國畫教師崗位多為引導學生、開發智力、提升素養等為主,「書法理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需對學生書法理論知識進行細緻講解,將書法理論知識的功能性、作用性引用到中國畫教學中,而不是形式化教學、應付性學習。通過對課堂時間進行規劃與課後設計,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其學習任務。

(四) 結合歷史學科開展美術國畫欣賞

在美術國畫欣賞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歷史學科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增加學生對國畫作品深層次的認識,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作品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的認識。如在指導學生對閻立本的《步輦圖》這幅國畫的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畫作的歷史背景知識進行預熱」:貞觀十五年,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坐在步輦上觀看。這幅國畫生動地再現了當時唐朝的盛景,通過宮女的服裝、禮儀能夠直觀感受當時的歷史文化習俗。閻立本以此為背景,通過有力的線條,將歷史故事的細節刻畫得淋漓盡致,極具表現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熟識創作背景的基礎上 欣賞畫作,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和藝術思維,提高欣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五)發揮平臺優勢作用 

對中國畫繪畫模式進行創新優化,以實現古今有機融合。新媒體的衍生不僅引發了信息軟體創新改革,還為各個領域提供了完善的、全面的硬體設施設備,在教學領域,學生可利用這些硬體設備作為輔助工具,學習中國畫、強化學習成效,而在硬體設施與技術手段逐步優化的趨勢下,中國畫繪畫等藝術表現形式的重要載體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學生可以以平臺電腦為載體,繪製色彩優美、層次分明的山水畫,這不僅打破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筆墨紙硯的局限,還進一步擴展了學生的中國畫學習途徑。 

結束語

中國畫是我國一種民族傳統繪畫,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每個時代都有才華出眾的中國畫家,他們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名垂畫史。中國畫是國學的內容之一,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當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自覺擔當責任,充分利用講臺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把中國畫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傳授給學生,時時提醒學生不忘本,為中國的強盛而刻苦讀書。

參考文獻

 [1]馬凌.美術課堂中加強中國畫教學的研究[J.美術教

 育研究,2019(22):122-123

 [2]倪兆彥.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熱愛中國畫策略初探

 [J].學周刊,2019(23):159

 [3]凌紀雲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國畫教學摭談[J].中國農

 村教育,2019(12):96


相關焦點

  • 初中美術國畫教學思考與探討
    摘 要:近幾年來,相比應試教育,人們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美術國畫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認識國畫、認識美術,讓學生提升自身的審美境界,感受身邊美的事物,開闊學生對美的認識,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對如何更高效地進行初中美術國畫教學這一問題發表一些建議。
  • 西安少兒美術培訓班,說說環境創設在少兒美術中的意義思考
    因此在創設美術校區的環境,不僅要考慮其教育性,使得環境創設的目標與我們的美術校區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目標相一致,同時還要注意環境創設與學習的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要相適宜。今天,雅朵童畫王珂雅老師跟大家說說環境創設在少兒美術中的意義思考。
  • 初中美術課堂問題,掌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問題難以調整初中從事美術教育的教師接受了高級專業美術教育和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一些老師會在教學實踐中下意識地將學校接受的教學模式複製到美術教室,以至於提出的問題過於專業。或偏離學生的實際認知。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能阻止學生學習美術知識,這影響了美術教學的質量。
  • 千尋美術國畫教學第一問:學國畫到底需要什麼工具材料
    千尋美術國畫今天給大家簡單籠統講下初學國畫所需的一些工具。1、一得閣墨汁現在一般都用墨汁,高中低擋都有,看自己喜歡哪種!比較講究的畫家仍自己研墨用,墨塊分松煙和油煙,國畫一般都用油煙墨。2、中國畫顏料 國畫顏料牌子比較少,畢竟國畫是咱們中國的傳統藝術,不像油畫、水粉等西畫畫種領域大。所以品牌不多。
  • 淺析提升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摘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國畫藝術將傳統藝術文化融入到教學中,促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藉助遊戲能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筆墨的情趣,多元互動能讓學生提高國畫技巧,通過鑑賞經典作品能讓學生體會到國畫作品中的藝術底蘊,通過小組討論能讓學生深化審美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創作國畫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悟傳統藝術。
  • 淺析提升高中大學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藉助遊戲能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筆墨的情趣,多元互動能讓學生提高國畫技巧,通過鑑賞經典作品能讓學生體會到國畫作品中的藝術底蘊,通過小組討論能讓學生深化審美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創作國畫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悟傳統藝術。這些方法都能讓學生通過國畫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薰陶。
  • 初中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摘 要】本文通過所在學校整個初中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序列閱讀書籍的安排、閱讀目標的達成、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習慣的培養等方面作了潛心探究,以期能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關鍵詞】初中階段 整本書閱讀 教學探究我校以「精品人文、精美藝體、精妙科技」為辦學特色,提出了對學生「四個一」的基礎綜合素養要求(掌握一門藝術技能,具有一項體育特長,受過一種科技訓練,養成一生閱讀習慣)。為此,我校開設了「人文閱讀」特色課程,並聘請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定期來校指導並進行公開課示範教學。
  • 基於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可著力培養的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靈活性、敏捷性和獨創性:思維的深刻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涉及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它集中表現在是否善於深入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具備思維深刻性的學生能夠抓住關鍵詞或主題句來歸納文本的中心思想。
  • 魯迅美術學院學生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藝術作品
    魯迅美術學院學生20世紀七八十年代創作作品(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生活氣息。高向陽國畫花卉藝術作品:梅(國畫系1977級)魯迅美術學院,是中國八大美術學院之一,學院現有瀋陽和大連兩大校區。
  • 北京京藝畫室率先建立美術高考研究院,重新定義好教學
    為了更好的幫助美術培訓教研與教學的提高,推動美術教育效率的提升特此成立京藝美術高考研究院,進行美術基礎教研教學研究和顛覆式校考創新研究。五、我們的研究方向:京藝美考研究院下設聯考研究員和校考研究院【校考研究院】1、央清設計教研組工作職能:致力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央美設計類專業校考教研教學研究,為央清設計方向校考教學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 整合教學資源 開發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第29期 2版 系列專題編者按       大多數老師都很認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於受到課時及教學資源等因素的限制,許多老師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 美術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
    一.分析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用於教學活動的材料,是教學主要媒介,一般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規定和要求,因此首先了解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指明了美術課程的性質,內容,目標,學段劃分,課程實施。
  • 美術鑑賞:課改下初中美術教學的創新策略,看完果真長見識了!
    表現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對知識的傳授,主觀上重視教學的結果,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的方式是單向的,缺乏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必將引發教師角色的變化,教師將和學生一道打破課堂的寧靜,經常走下講臺、走出教室,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美術教學資源,與學生共同觀察、討論、感受和體驗。
  • 人教初中美術七上教案2【可下載列印】
    2、教學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 希望美術教育小畫家國畫篇展示
    希望美術教育小畫家國畫篇展示希望美術教育小畫家國畫篇展示希望美術教育小畫家國畫篇展示希望美術教育小畫家國畫篇展示希望美術教育小畫家國畫篇展示希望美術教育小畫家國畫篇展示
  • 兒童創意美術《牽牛花》,讓孩子感受中國國畫氛圍的薰染
    請點擊關注小貝殼美術,每天為你推薦更多更有趣的少兒美術作品創作方法,讓我們在教育的路上與你同行!《牽牛花》適合7-12歲年齡段準備材料:12色馬克筆,8k素描紙,1.0籤字筆,雙粘膠,色卡紙教學目標:1.
  • 智慧教學模式探究| 基於智慧課堂的美術課程教學實踐
    在探索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深度融合上,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小學孫宇老師走在了前列,自2009年創建動漫工作室以來,在孫宇老師的帶領下,黃島小學就將動漫教學與美術課程進行整合,積極探索校本教研,在學生社團活動中開展美術教育的實踐研究,探索出了一條動漫教學之路。如今,藉助智慧教育建設的東風,孫宇老師積極創新智慧課堂應用,率先打造美術學科智慧教學模式,讓美術課堂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 給他一個月時間,全方面提升美術功底~
    任課教師簡介:超人老師(造型基礎班 /大師體驗班主講)教學資質:東北師大美術教育系碩士(具教師資格證),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8年兒童美術教育研究經歷主修專業:造型基礎、美學概論、藝術哲學、新媒體藝術、國畫、油畫、版畫、教師學與教學論、青少年心理學、教育哲學等教學優勢:多年從事美術教育實踐,學生年齡分布各學段,諳熟藝術年齡特點,善於因材施教。
  • 初中美術《廣而告之》說課稿
    而且初中階段也是培養審美感知能力、美術鑑賞能力、美術創造能力和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的重要時期。學生有了一定的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廣泛體驗,與美術相關的理解力、設計能力、動作製作能力都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
  • 圓桌|上海美院聘客座教授,共話國畫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近日,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北京畫院、國家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上海美協及上海中國畫院的王鏞、蘇百鈞、崔曉東、田黎明等20位專家學者受聘上海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在受聘儀式後,部分專家參加教學研討,就中國國畫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思考進行了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