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徵地拆遷信息公開申請馬上要收費了,而且還不便宜!

2020-12-16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點擊右上角【關注】「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百家號,私信回復「諮詢」,即可享有一對一法律服務諮詢。■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2020年12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最新的《政府信息公開信息處理費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將自2021年1月1日起對申請人提出的「超出一定數量或者頻次範圍」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收取所謂「信息處理費」,分按件計收和按量計收兩種模式操作。那麼,提供信息公開申請服務收費有法律依據嗎?收取的費用高不高?被拆遷人群體在一個月以後的申請中又該注意些什麼呢?本文,在明律師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解析。

【疑問:收費到底針對哪類申請?】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42條規定,行政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不收取費用。但是,申請人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數量、頻次明顯超過合理範圍的,行政機關可以收取信息處理費。

據此可知,針對部分信息公開申請收費是有行政法規層面的依據的。但其能夠收費的範圍也是有明確界定的:

其一,以不收費為原則,收費為例外;

其二,必須符合「申請的數量、頻次明顯超過合理範圍」的情形,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濫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權利,妨礙行政機關正常工作秩序」。

不過筆者想探討的是第3點,即收費是否僅應當針對「依申請公開」行為進行。換言之,如果所涉政府信息本身就是法定的行政機關依職權應當主動公開的信息,行政機關卻沒有履行這一職權,被拆遷人為了維護自身知情權而向行政機關申請公開,此時的申請難道也應當付費嗎?

從《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條文邏輯上看,第42條規定於「第四章 依申請公開」中,而在「第三章 主動公開」中則並無收費的規定。那麼是否意味著此番收費新規不應當適用於對第三章所涉政府信息的公開申請呢?

值得重申的是,《條例》第20、21條明確規定,土地和房屋徵收、宅基地使用情況審核和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實施情況等屬於行政機關應當依職權主動公開的信息。

若應當公開而未公開,所涉費用真的需要被拆遷人去負擔嗎?

【《辦法》淺析,收費標準不便宜】

姑且將筆者提出的疑問拋開,在明律師帶大家過一下《辦法》中的關鍵信息。

《辦法》第2條規定,本辦法所稱信息處理費,是指為了有效調節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為、引導申請人合理行使權利,向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超出一定數量或者頻次範圍的申請人收取的費用。

那麼這費怎麼收呢?標準在第4、5條中:

按件計收適用於所有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處理決定類型。申請人的一份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包含多項內容的,行政機關可以按照「一事一申請」原則,以合理的最小單位拆分計算件數。

按件計收執行下列收費標準:

(一)同一申請人一個自然月內累計申請10件以下(含10件)的,不收費。

(二)同一申請人一個自然月內累計申請11—30件(含30件)的部分:100元/件。

(三)同一申請人一個自然月內累計申請31件以上的部分:以10件為一檔,每增加一檔,收費標準提高100元/件。

按量計收適用於申請人要求以提供紙質件、發送電子郵件、複製電子數據等方式獲取政府信息的情形。相關政府信息已經主動對外公開,行政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一)項、第(二)項的規定告知申請人獲取方式、途徑等的,不適用按量計收。按量計收以單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為單位分別計算頁數(A4及以下幅面紙張的單面為1頁),對同一申請人提交的多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不累加計算頁數。

按量計收執行下列收費標準:

(一)30頁以下(含30頁)的,不收費。

(二)31—100頁(含100頁)的部分:10元/頁。

(三)101—200頁(含200頁)的部分:20元/頁。

(四)201頁以上的部分:40元/頁。

簡言之,一旦被拆遷人的申請超出了《辦法》確定的「合理數量或者頻次」,所涉費用真不便宜:或者是100元/件,或者是10元/面紙 ,再申請超了費用還會繼續增加。

顯然,新規引導大家「悠著點兒」申請,不要浪費行政資源的意圖是非常明確的。

【不交費能行嗎?真不行】

根據《辦法》第6條的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在收到信息公開申請後的法定期限內向申請人發出收費通知,申請人要在收到收費通知的次日起20個工作日內繳納費用。逾期未繳納的視為放棄申請,行政機關將不再處理你的信息公開申請。

被拆遷人交完了費,信息公開處理期限才重新起算。也就是說,如果被拆遷人在收到收費通知後未能及時繳費,最終獲取所需信息的期限將可能會超過20個工作日。

《辦法》第7條規定的對收費通知不服的救濟途徑為對行政機關不再處理信息公開申請的行為提起行政複議或者行政訴訟,對收費決定本身不能單獨提起程序實施救濟。

【被拆遷人怎麼辦?注意3點】

就徵收拆遷實務而言,一起案件中申請信息公開的數量較多是較為多見的現象,有其特殊性和合理性。

面對這份即將於1個月以後施行的收費新規,被拆遷人需要注意以下3點:

1.在專業徵地拆遷律師的指導下精準確定申請信息公開的內容、數量,不要「憑感覺」或者模仿他人案件的申請項目盲目提出信息公開申請;

2.確需付費的,在收到收費通知後儘快完成付費以使處理期限重新起算,不要因付費而耽誤太多時間;

3.積極行使對行政機關此項收費的監督權利。在律師的指導下充分行使投訴、舉報、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等救濟權利,避免被行政機關錯收或者亂收費用,對以收費為名怠於履行信息公開法定職責的行為及時監督糾正。

在明律師最後想指出的是,申請數量、頻次較高是否就意味著「不合理」,這一評判標準似乎有商榷的空間。但無論如何,被拆遷人朋友切勿因小失大,只要是徵收補償利益訴求所需,該申請的還是要依法申請。

相關焦點

  • 最新動態:徵地拆遷信息公開申請馬上要收費了,而且還不便宜
    《辦法》明確將自2021年1月1日起對申請人提出的「超出一定數量或者頻次範圍」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收取所謂「信息處理費」,分按件計收和按量計收兩種模式操作。那麼,提供信息公開申請服務收費有法律依據嗎?收取的費用高不高?被拆遷人群體在一個月以後的申請中又該注意些什麼呢?本文,在明律師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解析。
  • 徵地拆遷維權,不得不強調「申請信息公開」的這兩點重要性
    遇到了徵地拆遷,沒有徵收公告怎麼辦?徵收方的徵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被徵收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應當怎麼做才是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進行專業諮詢時,很多徵地拆遷律師都會建議大家要申請政府信息公開。
  • 徵地拆遷時,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卻一直未答覆,該咋辦​?
    北京徵地拆遷維權團隊在徵地拆遷維權過程中,申請信息公開是被拆遷人是常常用到的維權方式,而且信息公開也是法律程序維權的第一步,目的就是通過申請信息公開來審查一下他們拆遷是否程序合法。申請信息公開的過程一般會比較順利,但是,很多時候政府部門一直未對信息公開申請做出答覆,並且超過了法律所規定的期限,那麼被拆遷人這時是繼續等待還是該怎麼辦呢?
  • 徵地拆遷案件與信息公開為何如此緊密?
    徵地拆遷是非常常見的行為,而我國法律規定,徵地拆遷的主體是國家相關的行政機關,而政府是有信息公開義務的,拆遷信息也是公開的範圍,那麼徵地拆遷案件與信息公開為何如此緊密?徵地拆遷案件離不開信息公開的原因是比較多的,包括法律的規定、保障被徵收拆遷人利益、預防徵地拆遷中出現貪汙腐敗行為等。
  • 最高院:徵地拆遷案件中,分戶補償信息要不要公開?要!
    在徵地拆遷中,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拆遷補償能給多少的問題。那麼對於拆遷戶來說,不僅要掌握本人的房屋徵收信息,對整個拆遷地區的房屋徵收信息的了解也同樣重要。對分戶補償信息的了解,可以有效避免政府暗箱操作,對一些「關係戶」多分補償款,而普通拆遷戶則少分補償款的情況。
  • 2021年信息公開要開始收費了!
    出臺背景《管理辦法》的出臺意味著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從明年起要開始收取費用了,當然政府出臺《管理辦法》不是設立新的收費項目增加政府收入,主要是為了規範政府申請信息公開的整個過程。近年來,政府部門主動公開信息的範圍和深度不斷拓展,伴隨著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順利推行,實踐中由於許多老百姓對申請信息公開的相關要求了解不足,在申請信息公開過程中做了許多無用功,還沒有達到自己申請信息公開的最終目的。根據《管理辦法》規定,信息處理費可以按件計收,也可以按量計收,均按照超額累進方式計算收費金額。
  • 徵地拆遷過程中,應知曉哪些重要的政府信息?誰負責公開?
    在徵地拆遷的過程中,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老百姓的權利,也是老百姓監督政府行為的重要途徑。在徵地拆遷中,這些信息非常關鍵也非常重要,一定要積極地進行了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說到這,您肯定會想知道,我們該向誰申請公開這些信息呢?
  • 徵地拆遷的相關文件可以公開嗎?律師:必須公開
    最近有不少當事人問我,說在徵地拆遷中什麼最重要?我認為在徵地拆遷中,最重要的不是評估報告也不是補償協議,最重要的是徵收方發布的那些文件。因為在案件中,如何判斷徵地拆遷工作是否合法,我們就要從這些文件中入手。那麼在實踐中,這些文件可以被公開嗎?如果徵收方或者行政機關不予公開或者拒絕公開該怎麼辦?本文,我就來為您講講關於信息公開的那些事兒。
  • 徵地批覆必須公開
    在現實生活中土地徵收的情形是非常多的,而徵收土地的時候,就需要經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如果是徵收基本農田的,還需要經國務院的批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徵地批覆是屬於政府重點公開的信息之一,所以徵地批覆是要公開的,如果政府不公開的,公民有權申請公開相關徵地信息。
  • 房屋拆遷是否合法?信息公開讓您洞若觀火!
    房屋拆遷過程中,對於廣大的被拆遷人而言,大多時候只明白補償不合理,甚至感覺有些程序、手續不合法,但苦惱沒有實質證據,從而無法在拆遷中佔有優勢,引起利益收到損害,又不知如何進行維權。再次,劉可心律師根據辦案經驗:不清楚房屋拆遷是否合法不要緊,申請政府信息公開讓您洞若觀火。
  • 對於被拆遷人而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非常有效的維權手段
    ,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拆遷維權手段。正確運用信息公開,獲得詳細的相關政府信息,可以深入了解徵地拆遷中關於立項、徵地、用地、規劃、環保方面規劃和實施情況,也可以更加有效的攔截拆遷方的違法行為。
  • 相關部門不公開房屋拆遷相關信息,被徵收人是否有權查看相關文件
    在現實生活當中,經常碰到這種類似情況:被徵收人在不知情,房屋就被一紙通知,要拆遷的情況,因此,在徵地拆遷過程中,作為被徵收人,我們是否有權查看相關的徵地拆遷文件呢?答案是肯定的。該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除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的政府信息外,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還應當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主動公開涉及市政建設、公共服務、公益事業、土地徵收、房屋徵收、治安管理、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鄉(鎮)人民政府還應當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主動公開貫徹落實農業農村政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宅基地使用情況審核、土地徵收、房屋徵收、籌資籌勞、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 商業房拆遷補償標準?2020年徵地補償最新標準?
    商業房拆遷補償標準?2020年徵地補償最新標準?由此可見公寓房的產權年限比普通住宅的產權年限要短一些。   2、落戶困難   公寓是在商業用地上建起來的項目,因此是商業性質的,是不符合我國的相關落戶的規定,因此公寓是不能辦理落戶的。
  • 呼蘭區徵地拆遷如何補償
    本公眾號刊載信息內容或觀點表達,並 不構成對房地產投資、買賣的諮詢建議。任何人因使用本所涉及信息、觀點而導致直接或間接的投資或買賣損失,責任自負,本公眾號所有權人不承擔任何責任。 兒子進來後還裝作不認識他的樣子,反問他是誰?為何冒充他死去的父親。夏志學在短暫的驚愕之後,心中就明白兒子反問的目的,實際上是想獨吞他的拆遷,想必他的補辦手續辦得差不多了。對於兒子的反問,夏志學冷冷的說,他叫夏志學,是那三間房子的真正戶主。兒子早就準備好了父親突然出現的說辭,在他的聲淚俱下的苦情表演中,甚至都被說心動了,也感到遇到了一個難題,甚至還讓夏志學證明自己的身份。
  • 在徵地拆遷中違反這幾條法規,要馬上舉報
    我國法律規定,不管是城市拆遷還是農村拆遷,都具有相應的公益性和強制性,所以在實踐中,被徵收人是很難阻止徵地拆遷的。我在接待當事人的時候發現眾多被徵收人在對拆遷補償方面有許多問題,當事人問我「如果徵地拆遷具有公益性和強制性,那麼我們要求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拆遷補償有問題嗎?」
  • 被拆遷人必須了解哪些事情才能在徵地拆遷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尤其徵地拆遷的過程錯綜繁雜,法律規定龐雜瑣碎,雙方對於拆遷補償容易產生糾紛,被拆遷人必須要做好前期準備,彌補所處劣勢,防止發生突發狀況時無法應對。壹向政府申請信息公開個別地方行政行為不算規範,很多時候徵地拆遷的相關文件沒有得到正規的公示,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向政府申請信息公開獲取徵地拆遷的信息。
  • 最高法:徵地補償難道屬於內部信息、過程信息,就不該公開?
    前言有些朋友在遇到徵地拆遷時,為了解徵地補償的相關文件和信息,可能會先自行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國家為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作為政府信息公開所遵循的原則。信息公開到底是什麼?申請信息公開到底有何意義?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就一定能成功嗎?本文,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 在徵地拆遷中,學會保留這幾份證據,就能多拿拆遷補償款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這並不是說咱們被徵收人不需要提供證據,在立案階段,咱們被徵收人至少要提供部分證據,證明行政機關的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咱們被徵收人要向人民法院起訴徵收方強拆房子,那咱們就要搜集徵收方強拆房屋時的證據,如果沒有證據的話,那很有可能是不能立案的,所以在實踐中,咱們被徵收人學會保留證據也是非常重要的。
  • 徵收拆遷:徵用土地及補償發放,系政府及其部門應重點公開的信息
    【摘要】2018年8月6日,原xx市國土資源局收到原告王某某要求公開其所在村徵地相關文件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被告知原告申請的徵地報批前對土地現狀及地上附著物的調查、登記、確認的相關材料和徵收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的信息未製作。
  • 「分析」如何判斷徵地拆遷的合法性?
    ,奔走全國各地,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被拆遷人依法維權!當拿到7戶當事人的案件材料後,首先基於了解案件情況並證明此次徵地合法性的需要,我們先指導當事人向自然資源局郵寄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書,也因此得知了山東省政府作出的相關徵地批覆,並觀察到該批覆的違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