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人們怕冷、怕丟失陽氣,所以冬季養生基本原則就是「藏」,人體陽氣閉藏後,新陳代謝相應就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
所以說,冬天主腎,也正是最適合補腎的季節。
冬季補腎,以食補為佳,那麼冬季補腎吃點什麼好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入冬養生最適合吃的四種食材,吃對就是最好的養生!
第一種 黑色食物
中醫上講,五色入五臟,黑色對應的就是腎,因為黑色食物可以滋養腎陰。
黑色的食物有很多,像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桑葚等。五穀中,我推薦黑豆,黑豆被稱為是「腎之谷」。
黑豆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
黑豆還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的特性,也特別適合減肥的朋友吃,黑豆中蛋白質含量高達36%~40%,相當於肉類的2倍、雞蛋的3倍、牛奶的12倍,還能提供食物中粗纖維,促進消化,防止便秘發生。
從中醫的角度看,黑豆性平,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脾、利水、解毒的功效,對於各種水腫、體虛、中風、腎虛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甚至記載道:「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
除了黑豆,黑芝麻也是補腎佳品,素問的九曬九蒸芝麻丸這兩年是有口皆碑的,吃過的朋友都懂的~~
第二種 堅果
黑色食物滋養腎陰,人體都是要陰陽平衡的,當然也要壯腎陽。
壯腎陽的食物有什麼?堅果!
堅果裡面,我最推薦被譽為「腎之果」的板慄。
前段時間門診上碰到一位患者,夜裡起夜頻繁,白天也是憋不住尿,一有尿意需要立馬跑去廁所。
我推薦他直接把慄子曬乾生吃。最近給我反饋,起夜次數明顯減少了。
為什麼吃慄子就能治起夜、尿頻呢?
慄子對腎的好處,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就曾有「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的說法。
腎氣主二便,腎氣不足,固攝下焦的能力下降,因此容易導致膀胱儲尿排尿功能失常,出現尿頻、尿急、尿無力等現象;
反之,腎氣充足,固攝下焦的能力好了,自然不會尿頻、尿急了。
第三種 肉
都說冬天吃羊肉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羊肉性溫,心肝火旺,脾胃溼熱、陰虛內熱的朋友建議少吃!
那有人就要說了,北方人尤其是草原上遊牧民族,都吃羊肉啊。。
其實,地理環境不同,南北進補也是有差異的。
一般來說,北方因氣候寒冷,進補應以溫補為主。溫補即是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注重補腎養精助陽,就像牛肉、羊肉。。
而長江以南地區,冬天的氣溫相對溫和,所以進補應以平補為主,還是以豬肉、雞、鴨、魚肉為主。
第四種 白菜蘿蔔豆腐等清熱食材
都說冬令進補,冬令進補,但是具體怎麼補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溫補、平補或清補,千萬不可盲目進補。
雖說冬天要以「藏熱量」為主,但也不能只吃肉不吃菜,想要身體不生病,也要適當的吃些清補的食材,例如,白菜、蘿蔔、豆腐等。
這些食材有助於清除掉我們體內的內熱,相當於是垃圾,體內的儲藏容量是有限的,只有把內熱這種垃圾都清掉了,才能補得進去呀!好了,說了那麼多,大家知道冬季怎麼吃得好、吃得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