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華春瑩怒懟美國日本!下面我說的四句話美日聽清楚了!

2020-12-17 烽火大百科

  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為您呈現最有料資訊

  針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和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就南海、涉臺等問題發表的言論,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答記者問時闡述了中方立場。

  華春瑩說,中方注意到美國和日本有關人士不負責任的言論,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在此,想強調幾點:

  第一,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一貫尊重和維護各國依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但堅決反對個別國家打著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旗號在南海地區炫耀武力,挑戰和威脅中國的主權和安全。

  第二,中國和日本在東海存在D島領土爭議和海洋劃界問題。D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公務船在有關海域的巡航執法正當合法。中國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今後將繼續開展有關巡航執法活動。日方有關說法罔顧事實,顛倒黑白,不值一駁。中方敦促日方為中日關係改善和地區和平穩定多做建設性努力。

  第三,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國單方面制定的所謂"與臺灣關係法",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停止售臺武器,停止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提升美臺實質關係,以實際行動維護中美關係大局和臺海和平穩定。

  第四,中方反對有關國家部署"薩德"系統的立場是明確、一貫的,我們敦促有關國家立即停止有關部署進程。

相關焦點

  • 華春瑩接替陸慷,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小華」這個稱謂,或許一方面反映出同事之間的友愛融洽,另一方面,或許也和華春瑩平時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有關。雖然華姐在記者會上不乏板起面孔的怒「懟」時刻,但更多的時候,華春瑩留給大家的印象是親切溫婉。華春瑩記性很好,能夠叫出很多中外記者的名字。
  • 華姐怒懟美國官員刷屏,當年給外交部寄鈣片的人可以安心了
    「華姐又懟人了,速來圍觀!」昨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後,網友爭轉這一消息。面對美國官員納瓦羅稱「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改革」的挑釁,華春瑩答道:我想建議納瓦羅先生以及抱有他這樣想法的有關官員或人士,認真地研讀習近平總書記今天上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 女神外交官華春瑩:一身正氣,臉上寫著「不好惹」!
    華春瑩給大家帶去了好酒,但同學們得知是外交部發的酒,都不捨得喝,一個勁兒地聊天。老同學們聊天不免講到同學、老師們的現狀,世事變遷。據現場的人回憶,每當談及誰生活困難時,華春瑩專注地聽著,禁不住流下眼淚。三、南大「迎春花」如今這位發言時兩眼精光四射、言辭犀利不好惹的華姐,在南京大學讀書時,尚未磨出鋒芒,但也初見一位優秀外交官的影子。
  • 華春瑩「我只想『呵呵』兩聲」怎麼翻譯?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給出答案
    「我只想『呵呵』兩聲。」 7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外媒記者「美方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的問題時,作出了上述表態,隨即引起輿論關注,網友紛紛贊其「懟得好」。 「呵呵」這個詞什麼意思,不必多說,但用英語該怎麼翻譯呢?今天(8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微信給出了答案: 「Hmm. How interesting.」
  • 華春瑩兩次提到這個成語,說誰?邊打貿易戰邊喊「委屈」也該懟了
    強如美國,為何總是要裝出一副 「被人欺負」的可憐樣兒,同時強勢打壓別國,甚至將它國視為眼中釘、有意無意栽贓? 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華春瑩最近兩次用了同一個詞,把美國這一系列矛盾的心態解釋清楚了,她說這叫—— 相由心生!
  • 中國外交部推特直接喊話美國國務院、日本外務省!
    昨天(13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氣氛依然熱烈。但在聽起來甚為熟悉的諸多國際事務中,有一個提問很難不引起注意。   「我們注意到,中國外交部自2019年12月開通了推特帳號,請問中方目的是什麼?」在場一位記者這樣問道。
  • 呵呵、甩鍋、蚍蜉撼樹……這一年外交部翻譯太難了,氣場仍很強大
    華春瑩「呵呵」怎麼譯?說到外交部的「神翻譯」,讓人記憶猶新的是2019年7月3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的那句「呵呵」。當天,有記者問,美國總統川普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如果要等到明年大選他連任之後才籤訂協議,那一定會是一個更差的協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甩鍋」「蚍蜉撼樹」 2019年外交部的翻譯太難了
    華春瑩「呵呵」怎麼譯?說到外交部的「神翻譯」,讓人記憶猶新的是今年7月3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的那句「呵呵」。當天,有記者問,美國總統川普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華春瑩表示,我看到了有關報導,我只想「呵呵」兩聲。「呵呵」的翻譯為「Hmm。 How interesting」,真的好傳神。
  • 這一回,外交部真怒了!華春瑩火力全開一句話亮明態度,燃爆全場
    在中國綜合國力得到顯著提升後,立即遭到西方國家警惕,其中尤以美國最為突出。這些西方國家以美國為首,不停製造藉口擾亂中國正常發展,期間給中國造成各種不良影響,甚至開始幹涉中國內政。
  • 華春瑩罕見爆懟,語氣前所未有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月10日明確回應,並罕見地全程怒懟。華春瑩指出:「說到『戰狼外交』,我很想問問那些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的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過迪士尼的一個動畫片《獅子王》,不知道他們怎麼評價辛巴?那個可愛的小獅子——在各種懷疑、責難、打擊當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辛巴。」
  • 呵呵、甩鍋、蚍蜉撼樹……2019這一年 外交部的翻譯太難了
    華春瑩  「呵呵」怎麼譯?  說到外交部的「神翻譯」,讓人記憶猶新的是今年7月3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的那句「呵呵」。  當天,有記者問,美國總統川普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如果要等到明年大選他連任之後才籤訂協議,那一定會是一個更差的協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表示,我看到了有關報導,我只想「呵呵」兩聲。「呵呵」的翻譯為「Hmm. How interesting」,真的好傳神。
  • 呵呵、甩鍋、蚍蜉撼樹……去年外交部這些詞你會譯麼
    華春瑩「呵呵」怎麼譯?說到外交部的「神翻譯」,讓人記憶猶新的是2019年7月3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的那句「呵呵」。當天,有記者問,美國總統川普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如果要等到今年大選他連任之後才籤訂協議,那一定會是一個更差的協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表示,我看到了有關報導,我只想「呵呵」兩聲。「呵呵」的翻譯為「Hmm. How interesting」,真的好傳神。
  • 呵呵、甩鍋、蚍蜉撼樹……2019這一年,外交部的翻譯太難了
    華春瑩「呵呵」怎麼譯?說到外交部的「神翻譯」,讓人記憶猶新的是今年7月3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的那句「呵呵」。當天,有記者問,美國總統川普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如果要等到明年大選他連任之後才籤訂協議,那一定會是一個更差的協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表示,我看到了有關報導,我只想「呵呵」兩聲。「呵呵」的翻譯為「Hmm. How interesting」,真的好傳神。
  • 日本記者發音不準,華春瑩發現自己聽錯後笑了...
    觀察者網消息,據日媒12月20日報導,12月19日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華春瑩在回答日本記者的問題時,誤將熊貓「香香」聽成了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杉山」。回答完之後,中國記者解釋清楚了誤會,華春瑩聽後大笑,現場也傳出輕鬆的笑聲。
  • 華春瑩懟美國「呵呵」 英文標準翻譯來了
    昨天的外交部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外媒記者「美方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的問題時,作出上述表態,刷遍輿論場。「呵呵」這個詞什麼意思,不必多說,中國網友會心一笑。那麼用英語,「呵呵」該怎麼翻譯呢?
  • 外交部說了10...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本周的外交部記者會相當「精彩」,華春瑩連「懟」五天,針對惡意抹黑中國的提問,予以有力回擊,有時是排山倒海式的反問,可謂是「內容引起極度舒適」了。 那麼,這一周,華春瑩又說了哪些「金句」呢?
  • 華春瑩懟美國「呵呵」英文標準翻譯來了
    昨天的外交部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外媒記者「美方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的問題時,作出上述表態,刷遍輿論場。「呵呵」這個詞什麼意思,不必多說,中國網友會心一笑。那麼用英語,「呵呵」該怎麼翻譯呢?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今天,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微信給出了答案。
  • 華春瑩的「呵呵」應如何翻譯?外交部標準答案出爐
    今天,外交部給出了標準答案。昨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外媒記者「美方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的問題時說,「我只想『呵呵』兩聲。」這一回答隨即引起輿論關注,網友紛紛贊其「懟得好」「霸氣」。呵呵」這個詞,用英語該怎麼翻譯呢?
  • 要求中國無條件支援美國,外交部華春瑩的回應太解氣!
    要求中國無條件支援美國,外交部華春瑩的回應太解氣!要說什麼讓我們感到驕傲,想必此刻的你心中所想的就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吧!都說危難時刻能夠見證真情,意思就是說在危難的時候,能夠真正看清一個人的本質,在困難面前,我們能看清誰是真的朋友。
  • 華春瑩回應「戰狼式」外交:真正厲害的女人,是威而不怒的
    圖片源自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美女外交官華春瑩給人的感覺是威而不怒,在她身上我們能看到四兩撥千斤的力量。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