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師德建設困境,這本新編教材指向一個重要問題

2020-08-18 上觀新聞

日前,由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專業委員會、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主辦的「新時期教師倫理學與師德師風建設高端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新編《教師倫理學》教材初稿進行評審和討論。

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王正平教授指出,當前我國師德師風建設的深入發展,需要新時代教師倫理學科學理論的引導。正在建構的中國特色教師倫理學科學理論應當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和黨的十九大關於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為根本的價值導向,積極繼承我國教師倫理道德的優良傳統,大膽借鑑國外優秀教師倫理道德智慧,直面當代我國教育中的利益衝突和師德建設困境,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教師倫理學理論科學體系,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更好地把青少年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長向玉喬教授認為,要研究新時代教師倫理學,應該解答:教師倫理學的新時代內涵是什麼?如何凸顯教師職業道德的普適性和特殊性特徵?如何概括新時代的教師美德?如何確立教師倫理學的研究框架?他認為,要探究教師倫理學的新時代內涵,不僅應該聚焦於當今中國的語境,而且應該聚焦於當今世界的大語境;教師職業道德兼有普適性和特殊性(民族性)特徵,新時代的教師美德應該涵蓋包容、公正等內容。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林濱教授認為,教育倫理學最本真的思考是要明確:什麼是一個好的教育?什麼是一個好的老師?怎樣培養一個好的學生?因此,教材編寫除了理論、原則之外,最重要的特色是要有生命在場的自覺意識,要看到好老師,要體現德性之美和幫助學生生命成長;要深入分析教育倫理學的時代特徵,辯證把握變與不變的關係、傳統與現代關係與普適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在堅守核心原則的基礎上做到傳統向現代的價值轉化;在教材理論板塊和內容方面,可以加入師脈傳承、典型個案、實踐難題和現實困惑等內容,使其更加具有指導性和示範性;在教材形式上,可以借鑑參考國內外教材引導思考的敘述方式和呈現方法,增加可讀性和代入感,提高教材的實效性。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靖國平教授指出,《教師倫理學》教材編寫要加強「三個回歸」。一是「回到教師立場」,一位好老師就是一種好教育,教師是人格化的教育。要基於教師生命主體成長的立場,看到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師形象,而不僅僅是對教師提出許多規範性的要求;二是「回到現實本身」,關注時代發展的新特點、新變化。如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多元化的傾向,80後、90後教師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虛擬與現實世界交替對教師發展產生的影響,以及當前師生關係出現的新特點、新變化;三是「回到倫理本身」,要重點研究教師的美德倫理、幸福倫理、實踐倫理、智慧倫理等重要範疇。

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羅明星教授認為,教師倫理學應該注重教師職業形象的道德定位。以「高大上」為表徵的教師高尚形象定位,容易讓教師患上道德上的「虛胖症」,由於與教師道德真實狀態相背離,超越了普通教師的道德行動能力,客觀上製造了教師的知行困難。所以,教師職業形象的道德定位應該立足於教師的道德真實,讓教師從抽象的道德完美者走向具體的道德實踐者,從高尚的「道德表率」走向平凡的「公民表率」。一個教師,如果能夠在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中超越普通公民成為美德的踐行者,就應該配得上好老師的道德美名。

上海師範大學知識與價值研究所所長何雲峰教授認為,新時代教師倫理學應當是讓每個教師明確教師道德的基本行為規範,告訴教師這些規範和要求的根據是什麼,講清道理,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論認識水平。他指出,教育倫理學的發展要明確如何促進教育主體的建構問題,要提升教師的道德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因此教材的編寫並不僅僅要呈現規範,還要讓教師主體知道對錯,並有選擇對錯的能力;提升教師的選擇能力,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明確區分公共知識和個人觀點,通過專業性的選擇來提供給學生客觀正確的技能和知識。

來自中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廣州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的多位全國教育倫理和師德研究專家出席了會議。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文內圖:李文靜 攝

來源:作者:李文靜

相關焦點

  • 直面大學英語核心理念,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新編大學核心英語」系列教材
    直面大學英語核心理念,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新編大學核心英語」系列教材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正在由以語言
  •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新編教材主編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新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於9月1日投入使用。日前,教材總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德育研究所名譽所長魯潔教授、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朱小蔓教授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怎樣體現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要求?
  • 1元深度體驗《標日》、《新編》、《大家的日語》三大教材!
    當你下定決心要系統學習日語的時候,選擇什麼教材就成了苦惱的問題。
  • 新標日/新編/大日三大教材完整版免費下載!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這本教材是國內日語自學者運用最廣泛的一套日語學習教材,既兼顧考試,又重視口語會話能力的培養。
  • 新編高中教材「毛澤東思想」回歸
    但後來,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很少有人再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了。 不過,最近令人驚喜的是,新編高中語文、政治、歷史教材「毛澤東思想」重磅回歸,僅毛主席的文章就選定了五篇,另外「民族脊梁」魯迅的文章重又佔領文化陣地,楊根思、邱少雲、黃繼光等我們熟悉的英雄名字和他們的故事也閃亮教材。​
  • 一套"好"的語文教材:《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在滬亮相
    原標題:新編12個年級語文教材長啥樣?《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在滬亮相由上海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主編、中華書局出版的《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昨天在復旦大學亮相,即日起將向全國中小學推廣。黃玉峰將這套教材解釋為「可看、可讀、可教、可查、可藏」。這又是為什麼呢?  中華書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當前中小學迫切需要一部適合教學使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
  • 師德師風:有多重要
    但是小編發現,近來,網絡傳聞極少數教師違背師德師風,有損社會倫理風俗。師德師風建設對於任何一所學校而言極其重要,是一個學校聲譽度美譽度的集中體現。教師如何做到德才兼備?如何對有悖於師德師風的教師零容忍,一票否決?
  • 從人間世到寄託孤憤,蒲松齡始終直面困境
    然而,莊子的「心齋」並不是一種完全的消極遁世,也是深深的紮根於「人間世」這份現實土壤之上的,在生命飽經滄桑的洗禮下,通過使心靈擺脫世俗的困擾達到對現實困境的超越,從而獲得一份隨遇而安的心境,這何嘗不為世人提供了一種生命的安慰?從這一點來講,莊子的「心齋」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 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著力點
    師德是教師的立業之基,從教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明確要求,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等。談到師德師風建設,人們的直觀反應是,依靠成熟化、系統化、完備化的教師職業道德體系來規範和約束教師。
  • 重視校規校紀在師德建設中的作用
    作者:申素平(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加強師德建設離不開法治。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期,重視法治在師德建設中的作用,既是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本質要求,也是應對師德建設現實困境的客觀需要。發揮法治與德治的協同作用,讓師德具有外部強制力與內在約束力,是淨化師德師風,加強校風建設的根基。這其中,又以充分發揮校規校紀這一「軟法」的規範作用至關重要。傳統上,我們習慣以校規校紀規範學生行為,提高校園治理水平,卻較為忽視校規校紀在規範教師行為方面蘊藏的巨大能量。事實上,相對於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在師德建設中除能克服法律法規的原則性和滯後性、降低治理成本之外,還具有多重作用。
  • 周大明:如何用活、用好、用透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
    所以,探析教材特色,求解教學啟示,對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具有現實意義。本文研究表明,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具有課程彈性化、結構功能化、內容育人化等特色,據此,研究得出因材施教,因勢制宜,用活教材;明確板塊功能定位,用好教材;群文育人夯基培本,用透教材這三點教學啟示。
  • 師德失範事件頻曝!師德師風建設,如何內外兼修?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加強學校思政工作;將師德師風建設擺到與德育和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抓實師德學習,樹立師德典型;細化師德考核辦法,提高師德考核的操作性,加強師德獎懲力度;加強專業師範院校建設,改革教師補充辦法,引導更多受過專業師德和師能訓練的人進入學校;加大教育投入,早日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解決教育供給側的問題;重視現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緒調控能力訓練
  • 自學日語到底最適合哪本教材?
    當你下定決心要系統學習日語的時候,選擇什麼教材就成了苦惱的問題。
  • 【消息】《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全套24本即將問世
    《論語》有多少種不同的傳本、注本?讀《論語》如何由淺入深,由粗到精? 儒家經典《論語》是國內語文課標教材必收的文學篇目之一,但受限於教材與課時的容量,對《論語》所涉及的知識點,往往來不及全面鋪展。在率先「亮相」的《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高中一年級上半冊中,圍繞孔子及《論語》「開篇布局」,深入淺出地做了講解,這背後是編纂團隊近三年的研究和論證。 據悉,這套中華書局出版的《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全套教材共24冊,將於今年上海書展期間出版問世。  翻開小學一年級第一冊,孩子們將要學習的第一個漢字是「人」。
  • 對師德違規問題堅決「零容忍」
    日前,教育部對8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問題進行公開曝光,涉及性騷擾、性侵、體罰、組織有償補課、使用低俗不雅方式授課,以及帶領學生應援娛樂明星等問題。涉事教師均受到嚴肅處理,教育部表示,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持續加大查處和通報力度,深化鞏固師德師風治理成果。
  • 周大明:如何用活、用好、用透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新教材
    所以,探析教材特色,求解教學啟示,對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具有現實意義。本文研究表明,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具有課程彈性化、結構功能化、內容育人化等特色,據此,研究得出因材施教,因勢制宜,用活教材;明確板塊功能定位,用好教材;群文育人夯基培本,用透教材這三點教學啟示。
  • ——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就《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
    把牢政治方向,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教材建設的重要論述貫穿始終,體現在教材建設的各個環節。二是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對大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全覆蓋,注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相關領域教材建設。三是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梳理總結成績,理清存在問題,明確面臨的挑戰,找準《規劃》的起點和方向,重在解決問題。
  • 懷化市師德師風建設成效明顯
    掌上懷化訊 1月6日,記者從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近年來,我市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抓手,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到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引領廣大教師自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全市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取得明顯成效。
  • 葫蘆島市推出十項舉措 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
    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市教育局日前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我市將著力解決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經過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備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和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 方方的文章進入新編語文教材,網友炸鍋了,為何引發爭議?
    方方的文章進入新編語文教材,網友炸鍋了,為何引發爭議?近些年,學校裡的語文教材受到外界普遍關注。問題正是出在作者身上。今年上半年,方方出版了一本記錄她在武漢所見所聞的《方方日記》,這本書就讓她陷入爭議的漩渦,至今網絡還有「鞭撻」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