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調鼻祖的沒落,曾是格力的偶像,擴張3年之後虧損5億

2020-12-24 百家號

如今的中國市場上,說起中國空調界的三座大山,一定有格力、美的、海爾三個品牌,呈現一個三足鼎立的穩定之勢,三家品牌暗地裡互相較量,但是再往前追溯差不多在80年代,格力還沒有出現,美的也只是個代工廠,而海爾在空調界也才是個剛入行的新人,這3個產業還沒成長起來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品牌在中國站穩了腳跟,那時的中國空調市場正被國外品牌佔領,能想像一個國產品牌的艱辛,但它不僅站穩了還發展壯大了,它就是中國空調鼻祖「春蘭」空調。

在90年代中期,春蘭一直都佔據了中國空調市場大部分,一度達到了40%,還曾經給聯合國提供過空調,創造了中國第一家的記錄,不過漸漸的春蘭卻走向了衰亡之路,從曾經的風頭無兩到現在的悽涼下場,再來看看現在的空調市場,空調行業裡崛起了像美的、格力、海爾這樣的大品牌,這個曾經的中國空調鼻祖為什麼走到了如今的境地?

春蘭的前身是泰州的一個冷氣設備廠,那個時候這個廠商因為領導者的決策問題經營不善,出現了問題,陶建幸被指派到這個廠裡,點名要他挽救這個快要倒閉的設備廠,陶建幸的專業就是和技術相關的,所以他剛到了這個廠,新官上任三把火就開始燒起了這個快要倒閉的廠,竟也給他慢慢救起了這個快倒閉的廠。到了80年代,陶建幸看到了空調市場的崛起,所以他決定帶領大家一起走上製造空調的道路,因為公司原本就是做這個冷氣設備的,所以恰好有一些基礎,春蘭空調在做起來之後一年就做到了生產空調10萬臺,它的銷量在當年就達到了全國的空調領域的大頭,到了90年代,春蘭的身價已經達1.2億元,可以說是這個行業裡的老大了,同時的這一年,董明珠才作為一個新人進入格力,她也看到了春蘭的成功,並且董明珠當時還把春蘭作為自己的偶像,勵志要做到春蘭的成就。

陶建幸似乎覺得是自己的創業太過成功,覺得做什麼都能成,通俗點說就是覺得自己是個天才已經天下無敵了,不過他那時確實也非常幸運,他投資建了亞洲最大的空調廠,他又成功了,所以當時春蘭成為了市場的霸主,近一年就營收15.55億元,利潤就達到1.96元,現在來看也許覺得不多但是90年代的物價水平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可是因為大規模的擴張建廠,春蘭開始走向了滅亡之路,陶建幸投資了太多的產業,導致資金鍊斷裂,而且也漸漸忽略了自己的主業,也算是本末倒置,空調業務下滑太多,春蘭的空調第一位置被格力奪取,春蘭連續三年都處於虧損狀態高達5億,春蘭就這樣消失在了空調領域。

相關焦點

  • 連續8年中國銷量第一,昔日空調天王「沒落」,靠賣別墅「續命」
    目前,中國的空調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其中美的和格力佔據國內大部分空調市場。而在今年上半年,美的以1390億的營收力壓格力,成為中國最大的空調品牌。格力還在準備反擊奪回寶座的時候,早已將曾經的「偶像」春蘭空調拋之腦後。事實上,說格力是春蘭空調的粉絲一點也不為過,格力空調創始人朱江洪曾公開表示,格力是春蘭空調的粉絲。
  • 曾經的空調大王,如今卻淪為國產家電沒落典型
    作為昔日空調行業的霸主,春蘭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一度高達40%,讓彼時的格力、美的望塵莫及。然而盲目的多元化擴張之後,春蘭卻淪為了中國家電企業衰落的典型。春蘭股份發布的公告中一直把企業經營不善歸結於嚴峻的市場環境、銷售渠道的開拓和維護等方面。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陶建幸和他的春蘭集團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掙扎在多元化的泥淖中,「起死回生」的戲碼或難以上演。
  • 該冰箱品牌被稱最強黑馬,海爾都比不上,京東副總加入卻虧損18億
    說到中國的電器行業,大多數人肯定會提到格力,畢竟這些年董明珠在家電行業動作不斷,「好空調,格力造」的廣告詞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現在不論是在口碑還是銷量上,格力都遙遙領先。不過除了格力,像是海爾、美的等國產家電品牌雖然勢頭沒有格力那樣強,但是在國內的市場也是相當不錯的。
  • 日本家電巨頭,「藏」在中國43年,在格力美的眼皮下,賺走5300億
    如家電領域的海爾、格力、美的,智慧型手機行業中的華為和小米等。隨著國內企業的崛起,索尼松下等日本品牌在我們生活中也越來越少見了,這也讓很多人認為這些企業已經沒落了,這其中就包括日本百年電器巨頭松下。松下成立於1918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是「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
  • 格力淨利大降逾7成,20大行業不足3成預喜,多隻...
    除了格力電器外,蘇寧易購一季度虧損4億元-6億元,萬達電影第一季度虧損至少5.5億,科大訊飛預計一季度虧逾1.25億,或創下首虧記錄,比亞迪一季度淨利同比預降至少80%,新能源車銷量降近70%……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有159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488家預喜,佔比僅30.55%,1107家預憂,佔比高達69.32%,其中預計首虧的公司有437家
  • 格力vs美的:一部空調,一條岔路-虎嗅網
    一、神秘的T+3在2005年至2013年的八年時間內,國內洗衣機的產銷量均實現了翻番,產量從2674.6萬臺增至5702萬臺,銷量從2741萬臺增至5593.5萬臺。但進入2014年後,由於補貼政策的陸續退出、地產黃金時代的遠去,洗衣機市場開始出現了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
  • 藍思科技尋求與格力電器深層次合作,周群飛希望搭上格力快車
    北京時間01月2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周群飛示好董明珠:藍思大考之年欲聯姻格力。會上,格力電器聯合民生銀行、中國聯通和深圳建築總院,推出中國首個「智能製造全產業鏈應用解決方案合作創新平臺」。前來為格力「捧場」的,有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及東莞市領導、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深圳建築總院董事長孟建民、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雲勇和周群飛等人。這其中,同樣作為業界女強人代表,周群飛的出現值得玩味。
  • 曾是空調四大巨頭之一,瓜分80%市場,如今卻銷聲匿跡,無人問津
    說起空調,絕大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就是格力和美的和海爾,如今這三家已經成為家電巨頭了,不僅僅在空調上取得不錯的成績,在其他電器上也取得了好成績。但是你可知道,曾經還有一家空調品牌,和格力、海爾、美的齊名,並被稱為行業四大巨頭,共同瓜分著80%的市場,但是如今卻銷聲匿跡,無人問津,它就是志高空調。
  • 日媒:亞洲航空巨頭隨中國航空公司擴張而沒落
    日本經濟新聞網6月5日文章,原題:亞洲航空巨頭隨中國航空公司擴張而沒落由於廉航的出現、燃油價格上漲和中國航空公司快速擴張國際航線引發激烈價格競爭,亞洲各大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間正日益受到擠壓為了改善慘澹的業績,香港國泰航空公司CEO何杲5月22日宣布裁減公司四分之一管理層人員。這是該公司1998年以來的第一次重大重組。航空公司的表現每況愈下,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國際航班大量增加。其中,東方航空公司2016年共有國際航線739條,比上一年增加了12%,幾乎是2012年的兩倍。有更多航班能從各地機場直飛曼谷等亞洲旅遊勝地,無需再從香港或新加坡轉機。
  • 他與董明珠同年接班,8年後反超格力,為老闆年賺250億,身價80億
    畢業後,方洪波先到湖北石堰東風汽車製造廠,即中國二汽工作。幹了5年,正碰上改革開放第二次熱潮,全國興奮躁動,他也覺得不應該那樣混下去,辭職南下廣東。 從2019年的數據看,格力仍然是中國空調行業無可爭議的第一。這一方面體現了格力的專注,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格力對空調的依賴性過大。專注和多元化一樣,有時也是一柄雙刃劍。
  • 格力利潤大降七成!一季度A股比慘開始?
    剛宣布最高60億回購計劃,家電龍頭格力電器就公告利潤大降。去年業績出現下滑最新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格力去年全年營業收入幾乎與2018年持平,歸母淨利潤同比還下滑5.84%。2019年格力電器實現淨利潤為246.72億元,而2018年公司的淨利潤是262.03億元。
  • 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 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對比
    那麼,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呢?讓我們一同前去看看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的對比吧!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格力空調的優勢:格力空調的技術性能比較過硬。從這些年使用的格力空調來看,該空調在使用中表現出比較穩定的技術性能,不論是櫃式空調,還是壁掛空調,不論是在工作中使用,還是在生活中使用,格力空調的良好性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眾所周知,空調作為一款高耗能量的家用電器,對資源、環境損害較大。而格力空調的節能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它的節能技術不論對於家庭,還是對於社會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真正的國產空調老大,造出中國第一臺變頻空調,格力美的都是小弟
    在今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出貨量的排行榜上,我們可以看到格力、美的、海爾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品牌,也能看到小米、奧克斯這種新進的空調品牌。小米算是支線做空調,格力和美的主打製冷,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花了很多年的培育和心血。
  • 7年虧損500億,3年掉隊TMD,滴滴到底怎麼了?
    曾經佔領了國內網約車90%份額的滴滴,在2018年兩次順風車的惡性安全事件後,良好的發展勢頭也被打斷。彼時曾有消息傳出滴滴即將在2018年下半年謀求上市。此後近兩年的時間裡,IPO計劃擱淺,滴滴亦被迫降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滴滴總裁柳青曾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滴滴的核心業務(網約車)已經盈利,或者說有些薄利了。」
  • 格力的空調,為何拉不動業績了?
    在劉先生的眼裡,格力已經掉隊。格力業績下滑趨勢明顯?原因有三的確,對于格力而言2020年確實稱得上坎坷。混改剛剛敲定,但是股價卻一直橫盤,始終徘徊在3000億到4000億之間。「冰箱、洗衣機、空調這些白色家電的利潤率本身就要高很多,相比來看小家電和廚電等產品在財務貢獻上就要好很多,所以三大白中,美的集團一直很受外資的青睞,再受全球貨幣政策和國內消費預期的刺激,一路漲起來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上今年中國的核心資產也漲了很多,股價並不能反應格力的真實競爭力。」
  • 它是最低調的空調品牌,年入1400億超越格力和美的,成為世界第一
    文:左耳導語:它是最低調的空調品牌,年入1400億超越格力和美的,成為世界第一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早已不再局限於環境條件,而是早已實現冬天可以取暖,夏天可以納涼,而實現這一轉變的正是空調
  • 格力「全員銷售」背後:小家電營收佔比僅1%,空調難撐5年4千億銷售
    希望格力在空調之外的多品類、全系列生活電器可以走進千家萬戶」。   然而,格力推出的「全員銷售」競賽被業內普遍認為與此前董明珠提出的6000億元營收目標有關。據報導,2018年8月,董明珠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提出「到2023年實現6000億元的銷售目標」。
  • 中國真正的家電之王,市值突破5160億,力壓格力、海爾排名第一
    ,還上榜財富《500強》,年營收均超2000億。截至8月3日筆者撰稿前,格力的市值達到3429.57億元,海爾市值1302.75億元。而美的市值達到5160.16億元,力壓海爾和格力。無論從上市公司市值,還是年營收來看,美的集團都是中國真正的家電之王。
  • 日本家電巨頭深藏中國42年,打敗格力、美的,一年進帳5300多億!
    家家戶戶基本上都置辦了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空調、電飯鍋、電視等等常見的家電,其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家電市場幾乎被東芝、夏普、三洋等日本幾大巨頭所佔據。如今,中國家電市場發展演變愈演愈烈,國內家電企業迅猛發展,我們耳熟能詳的便有美的、格力、海爾、小米等等家電品牌。國內家電企業強勢崛起,不斷更新換代,快速搶佔市場。
  • 格力被罰1億背後 中國家電企業仍需反思
    2013年6月,Soleus公司向加州聯邦法庭狀告格力電器,索賠1.5億美元,理由是格力電器向其出售易著火的除溼器,且在Soleus向美國政府報告了品質缺陷後遭到格力電器報復;2013年9月中旬,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出口到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除溼機產品可能會過熱、冒煙和起火,在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和加拿大衛生部監督、批准下,公司決定自願召回這些除溼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