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國市場上,說起中國空調界的三座大山,一定有格力、美的、海爾三個品牌,呈現一個三足鼎立的穩定之勢,三家品牌暗地裡互相較量,但是再往前追溯差不多在80年代,格力還沒有出現,美的也只是個代工廠,而海爾在空調界也才是個剛入行的新人,這3個產業還沒成長起來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品牌在中國站穩了腳跟,那時的中國空調市場正被國外品牌佔領,能想像一個國產品牌的艱辛,但它不僅站穩了還發展壯大了,它就是中國空調鼻祖「春蘭」空調。
在90年代中期,春蘭一直都佔據了中國空調市場大部分,一度達到了40%,還曾經給聯合國提供過空調,創造了中國第一家的記錄,不過漸漸的春蘭卻走向了衰亡之路,從曾經的風頭無兩到現在的悽涼下場,再來看看現在的空調市場,空調行業裡崛起了像美的、格力、海爾這樣的大品牌,這個曾經的中國空調鼻祖為什麼走到了如今的境地?
春蘭的前身是泰州的一個冷氣設備廠,那個時候這個廠商因為領導者的決策問題經營不善,出現了問題,陶建幸被指派到這個廠裡,點名要他挽救這個快要倒閉的設備廠,陶建幸的專業就是和技術相關的,所以他剛到了這個廠,新官上任三把火就開始燒起了這個快要倒閉的廠,竟也給他慢慢救起了這個快倒閉的廠。到了80年代,陶建幸看到了空調市場的崛起,所以他決定帶領大家一起走上製造空調的道路,因為公司原本就是做這個冷氣設備的,所以恰好有一些基礎,春蘭空調在做起來之後一年就做到了生產空調10萬臺,它的銷量在當年就達到了全國的空調領域的大頭,到了90年代,春蘭的身價已經達1.2億元,可以說是這個行業裡的老大了,同時的這一年,董明珠才作為一個新人進入格力,她也看到了春蘭的成功,並且董明珠當時還把春蘭作為自己的偶像,勵志要做到春蘭的成就。
陶建幸似乎覺得是自己的創業太過成功,覺得做什麼都能成,通俗點說就是覺得自己是個天才已經天下無敵了,不過他那時確實也非常幸運,他投資建了亞洲最大的空調廠,他又成功了,所以當時春蘭成為了市場的霸主,近一年就營收15.55億元,利潤就達到1.96元,現在來看也許覺得不多但是90年代的物價水平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可是因為大規模的擴張建廠,春蘭開始走向了滅亡之路,陶建幸投資了太多的產業,導致資金鍊斷裂,而且也漸漸忽略了自己的主業,也算是本末倒置,空調業務下滑太多,春蘭的空調第一位置被格力奪取,春蘭連續三年都處於虧損狀態高達5億,春蘭就這樣消失在了空調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