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電
據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官網15日消息,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近期發布《上海市智能製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1年,全市智能製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智能製造新模式進一步推廣應用,重點行業的智能製造水平顯著提升,5G、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數據和製造業融合程度進一步深化,努力將本市打造成為全國智能製造應用新高地、核心技術策源地和系統解決方案輸出地,推動長三角智能製造協同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實施六大重點行動,一是產業創新突破行動。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裝備和核心零部件,攻克一批智能製造共性技術與軟體,培育壯大一批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實現硬體更高端,軟體更智能,集成更協同。
二是重點行業智能製造推廣行動。推進汽車、電子信息、民用航空、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綠色化工及新材料等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和新模式應用,推動優勢產業集群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特色產業高端化發展。其中,在集成電路領域,重點以晶片製造、大矽片製備和封裝測試為主攻方向,推動光刻機、刻蝕機等關鍵技術裝備研製和產業化,提升晶片製造產業鏈的智能化和自主可控水平。
三是平臺載體提升行動。打造以臨港為核心,浦東、閔行、嘉定、寶山、松江等區域構成的近郊產業帶,形成「一核一帶」智能製造產業集群;加強上海智能製造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國家機器人「兩個中心」等平臺建設,為上海智能製造發展提供平臺載體支撐。
四是區域協同發展行動。在智能製造標準制定、產業鏈對接、示範工廠建設及論壇展會舉辦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鼓勵企業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製造發展生態圈。
五是新興技術賦能行動。推動5G通信、人工智慧、大數據及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造若干個典型應用場景,實現5G廣泛應用,AI深度賦能,數據全面驅動。
六是跨界融合創新行動。創新智能製造產融合作模式,多渠道幫助智能製造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推進智能製造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鼓勵智能製造裝備企業藉助自貿區優勢,加快全球布局,實現多維一體,機制創新,跨界融合。
其中一項為,深化與上海自貿區融合發展,充分利用自貿區的保稅展示以及金融政策等優勢,實現各類進口智能製造裝備的集中展示和實物演示,提供零部件倉儲分撥、檢驗檢測、技術培訓等專業服務,創新融資租賃、財務結算等金融服務,支撐企業智能化升級所需的貿易需求。推動智能裝備企業藉助自貿區加快走向全球化步伐,將上海自貿區打造成為全球智能裝備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