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國際零售企業不同,
家樂福進入中國後採取
店長負責制。如今,店長負責制愈加顯現出負面效應,各種服務問題也頻出,影響了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市場形象,在與
沃爾瑪等外資企業競爭中就顯出疲態。觀察家們
分析,家樂福下一步要考慮的,或許不是出售,而是要對內部下手了……
儘管家樂福近日不斷堅稱:「關於家樂福欲出售其中國業務的相關傳聞純屬謠言」,但有家樂福內部人士評說:「年近半百的家樂福確已站在了十字街頭,正在為其業務的進退取捨而大傷腦筋。」這一點不免讓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喬治·普拉薩感到幾分宿命,因為家樂福的法語名稱Carrefour就是「十字街頭」的意思。1963年起營運的第一家
家樂福超市就在法國某地的十字路口旁,因此得名。
據媒體報導,商務部有意促成華潤接手家樂福中國區業務。雖然雙方對此事都予以了否認,但以上人士表示,即使傳言為真,這筆交易也再正常不過,畢竟現在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走入瓶頸,近年來又遭遇了包括價格欺詐、渠道費等各種風波,其股東可能對此項投資的貢獻度有所保留。實際上,比起經濟處罰,作為商超"教父"的家樂福面對的更重要問題是如何挽回中國消費者的信任。
敗走麥城該念什麼經?
一貫以平易的外表和儒雅內斂的內涵示人的喬治·普拉薩,在8月30日召開的家樂福2012年上半年財務報告發布會上,卻表現出人意料的高調,他努力湊近麥克風大聲說:「家樂福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未來將繼續堅持在中國的長期投資與發展。」他強調:「家樂福在中國已有穩健的發展,堅信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我們將繼續立足於中國,致力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
然而,普拉薩心裡十分清楚,家樂福正在中國正陷入一場空前的信任危機。收取高額進店費、虛構產品原價、員工工資12年不漲……加之輿論詬病,如此種種已令普拉薩備感不堪、進退維谷。而令普拉薩內心至今備感糾結的,要數家樂福多次因誠信問題險遭不測。國家發改委查實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連鎖店存在虛構原價、低價招徠顧客高價結算、不履行價格承諾、誤導性價格標示等欺詐行為。發改委責成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依法責令這些超市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或無法計算違法所得的,最高處以50萬元的罰款。
2011年初,在昆明、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屢屢發生家樂福超市虛標價籤欺詐消費者的事件,即價籤上標出的價格與結帳時的實際價格不符,前者明顯低於後者。由此甚至引發了家樂福員工與消費者衝突打傷消費者的惡性事件。為了挽回影響,普拉薩甚至不辭辛苦,一天兩次責成家樂福中國區方面給媒體發出聲明,稱對價籤問題給消費者造成的不便與損失表示誠摯的歉意。第一次於1月26日下午5點,聲明將發改委公布的問題歸結為「因我公司價籤系統不完善而造成的」,並稱公司正著手進行升級改造。聲明中還表示,將成立特別檢查小組進一步加強內部監督檢查工作及檢查頻率,並積極與各地物價等監管部門溝通,邀請物價部門的專業人員對公司相關負責人及員工加強培訓。第二次於晚9時左右,刪除了此前有關價籤系統不完善的文字,並表示:為了保障消費者利益,家樂福將嚴格執行"5倍退差"政策,即商品收銀價格如高於商品的標示價格,家樂福將給予顧客5倍於差價的賠償。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直言道:「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市場採取欺詐的銷售方式,影響非常惡劣!」他說,外資企業利用過去的聲譽和消費者的信任胡作非為,結果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事實上,出現這類虛標價籤問題的家樂福超市不止一家兩家,也不只是在集中在一兩個地區。對此,若一概答覆為「公司價籤系統不完善而造成的」,顯然難以自圓其說,甚至有"忽悠"之嫌。而當這些惡性事件仿佛一串佛珠一樣被擺到普拉薩案頭時,他愕然了……他實在不知道這經該怎麼念。畢竟作為商超「教父」的他,最不願看到上帝被得罪,尤其是中國的「上帝」們。關雲長敗走麥城,若家樂福敗了去哪?
事件一、昆明的張老先生和老伴到昆明家樂福白雲店購物,看到櫃檯上的標籤顯示"前腿肉每公斤18元8角",他們覺得很實惠,就挑了一塊大4公斤左右的前腿肉。結果到櫃檯結帳後發現小票上顯示豬肉的價格竟然是21元8角一公斤,3公斤多肉花了85元多。發現標價和售價不符後,張老先生老伴就喊服務員查詢價格並作出解釋。這時一名20多歲的男員工趕到現場,態度很強硬,說就是這個價格了,如果不願意買可以馬上退貨。雙方為此發生爭執,張老先生的老伴被這名家樂福員工打斷了手骨。
事件二、上海消費者沈先生反映:他在上海聯洋家樂福買了個不倒翁。掛在上面的價格是19元。可是賣出的價格卻是25元。付好錢後,看到價格不符,沈先生問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給出的解釋是條形碼的價格在不倒翁的底部。沈先生非常生氣:既然底部有價格為什麼還要掛19元的價格?這種誘導消費者買東西的做法合適嗎?
事件三、武漢消費者王先生投訴武漢洪山家樂福「價格欺詐」。王先生在武漢家樂福洪山廣場店購買了大袋的康師傅酸菜牛肉麵。貨架上的標價是8.7元,而收銀時卻收了9.3元。第二天,當他再次來到這家店的時候,發現貨架上的標價依然沒有改變。接到投訴後,當地記者迅速趕到家樂福洪山廣場店,發現貨架上的康師傅酸菜牛肉麵標價確實為8.7元。記者隨即購買一袋,收銀臺打出的票據確實是9.3元。針對這個問題,家樂福武漢洪山廣場店客服中心葉經理說,問題出在不久前該商品做了促銷活動,活動結束後沒能及時更換貨架上的標價。
事件四、長春出現多名消費者投訴家樂福標價與收款價不一的情況。長春馬女士在長春亞泰大街的家樂福超市購買了450克的螃蟹,當時標價是24.5元一斤,結帳時竟變成29.5元一斤。對此,超市方面解釋可能是價格維護系統出現了問題。無獨有偶,針對前面北京消費者高先生的投訴,被投訴商家家樂福北京西四環定慧橋店的解釋也是系統出現了問題。
離不開「福」的家樂福
普拉薩不願放棄中國市場。但已有網友喊出「家樂福已經被日本、韓國趕走了,為什麼我們還要留他!」等諸如此類的口號。2006年家樂福由於水土不服遭遇韓國滑鐵盧,此事令普拉薩內心隱隱作痛。
不僅如此,家樂福已事實上在全球市場全線收縮,2009年撤離俄羅斯市場,2010年退出競爭了10年的日本市場,同年又退出義大利南部市場,2011年上半年賣掉泰國門店,今年6月,家樂福還宣布退出希臘市場。他最擔心的是,會不會在中國再走麥城?然而,被逼上囧途的他不得不再三權衡利弊得失。
在普拉薩心目當中,「家樂福」三個漢字,可說是字字千鈞,其分量甚至遠超Carrefour。據傳,他甚至對身邊人說過這樣的話:「從內心講,我寧願失去歐洲大本營,也不願失去中國。」作為在中國的本土化品牌命名,「家」「樂」「福」三字合在一起不僅在讀音上與Carrefour如此相近,而且每個字都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家"與國並撐天下,是中國以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家,就沒有一切。成家、立業也是並列而談。「樂」凸顯的是購物的樂趣,是購物環境、商品質量上乘的關鍵字,這和家樂福對於口味、食品安全方面的追求是一致的,「家樂」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家人快樂。「福」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中國春節要貼"福"字,還得倒著貼,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福」的廣泛、"福"祉的融合;關鍵還在於「福」是「家樂」的結果。「家樂福」構成了中國人對於家庭、事業、快樂、福祉之間的核心聯想,對應的是家樂福的「五好」:口味好、食品安全好、購買便利好、購物環境好、創新性好。
也許是託這三個字的福,家樂福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其業務發展之快,擴張之迅猛,本土化之純粹,是在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據8月30日家樂福發布會上公布的數字顯示,家樂福目前已覆蓋中國64個城市,員工人數超過58000名,其中99%以上是中國人。另外,目前家樂福已經開設了210家門店,家樂福中國2011年營業額為452億元,如此算來,其單店年銷售規模約為2.15億元。同為跨國零售巨頭,去年沃爾瑪271家店單店年銷售規模僅為6000餘萬元。可見家樂福依舊是外資零售商中的佼佼者,而根據家樂福年銷售規模452億元計算,約合70億美元。中國,儼然已成為家樂福在全球的主戰場。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家樂福曾與中糧集團接洽,非常希望中糧能以60億美元收購其在中國區的全部業務,但中糧方面認為家樂福不值如此高價,中糧只願意支付30億美元,最終雙方的談判擱淺。而以今天的目光來看,中糧的算盤實在打得太精了,若家樂福同意這個價格,則委實得不償失。
如此不難理解,普拉薩在8月30日發布會上的喊話,其實是喊給中糧聽的。他捨不得「家樂福(中國)」。有業內人士分析,從整個家樂福的店鋪布局來說,它雖然退出了很多國家的市場,但是中國市場依舊是它在所有店鋪當中成長性最好的市場,且必將帶動整個家樂福在全球市場的盈利。另外在世界經濟形勢存在較強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國仍是全球零售企業都非常看好的市場,而家樂福在中國市場已經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有一種重大的戰略調整,或者佔其經營業務70%的歐洲市場出現了崩盤,它才會不得不棄車保帥,把中國市場讓出來,而退保它本土市場。
面對痼疾該出手還是下手?
然而,時過境遷,曾經的香餑餑,如今似已成為燙手的山芋。家樂福2005年前在中國一直是唯一贏利的外資零售企業,如今卻在逐漸走下坡路。對於這一點,普拉薩是看得非常清楚的,他明白,要想在這個市場上立足,就得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在2005年之前,中國還處在入世後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過程當中,外資零售企業進入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是總數還不是很多,而且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還沒有全面發力。但在2006年之後零售業進入全面開放階段之後,外資零售企業開始全面發力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先前蜇伏已久的沃爾瑪、大潤發等實力和發展的勢頭就顯現出來。家樂福必然面臨來自外部的生存壓力。
另外,家樂福自身也存在體制上的弊端。和其他國際的零售企業不同,家樂福進入中國之後採取店長負責制,這種體制的優勢在於單店的靈活度較高,有利於各個區的單店會針對本區的市場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但如今,店長負責制就愈加顯現出負面痼疾:總部的控制能力以及對家樂福整個文化的貫徹能力相對較差,定位不夠統一,各種服務問題也頻出,比如價格欺詐,被罰款等等問題都影響了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影響了它的市場形象,因此在與沃爾瑪、大潤發等等外資企業競爭當中,它就顯出疲憊的態勢。而其他的零售企業進入中國之後,積蓄一段時間能力之後它的整體運作能力的作用發揮出來。
由此,一些內部人士分析,普拉薩下一步要考慮的,或許不是把家樂福出手,而是對內部下手了……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孫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