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為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節日,全體護士的節日。
這次疫情也讓我們看到了這些白衣戰士,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決戰,做出了不起的貢獻。
在上海的援鄂醫療隊員中,護士有1041名,佔援鄂醫務人員總數的63.%。他們逆行出徵,扶危渡厄!其中,年齡最小的22歲,最大的55歲。在援鄂護士中,「90後」已佔44%,成為援鄂護理隊伍的主力。
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更加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為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
我國護理專業人才缺口會一直存在,而且有不斷增大的趨勢,護理專業人才不管是在就業選擇還是在薪酬水平方面都處於非常優勢的地位,就業和發展的前景都非常好。
雖然護理學專業人才缺口大,就業市場好,但我國醫療隊伍裡的護理行業,女護士佔絕對優勢,男護士還是相對稀缺。
根據教育部陽光高考網顯示,學習護理學專業的男生比例僅為9%。女生從事護理行業有其自身優勢,因為女生足夠細心與耐心,在對病患進行臨床護理的時候,可以將工作做得更加細緻認真,也會因此得到更多的肯定。
但男護士其實有很多獨特的優勢。一方面護士是一個勞動強度很大的職業,男生身強體健,精力充沛;另一方面男護士能夠更人性的貼合男性病人的需求,尤其是在泌尿外科。所以男護士在這個行業反而因為「稀缺」而更搶手。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三位「男」丁格爾,他們和所有的護士一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護士節之際,讓我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馮升:護士哥哥、奶爸、男丁格爾
馮升已經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重症監護室PICU工作了13年,目前該醫院有二十幾名男護士,在手術室、ICU和普通病房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馮升說,男護士既是職業奶爸,也是專業能手,護理是以女性為主體的專業,因為男性的加入,專業內涵更加豐富。爸爸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孩子生病了,不僅需要細心呵護,也需要護士爸爸的自信和果敢。在臨床上,男護士的角色做了很好的彌補,我們不僅能承擔餵奶、換尿布、沐浴等照護性工作,更擅長在複雜多變的重症醫療體系中,做出高效決策。
與此同時,在重症監護室裡面有很多複雜的儀器設備,男護士操作儀器設備能力比較強。我會研究每個機器的使用和維護,如ECMO、CRRT、重症B超、呼吸機、支氣管鏡等複雜設備,這些技能在搶救危重病人時都能派上用場。
廣西柳州市人民醫院陳仕遇:病人家屬打針點名他來
35歲的陳仕是一名急診科男護士,入行11年的他見證了男護士角色的變化。
當時家人覺得護士好找工作,自己也想學習相關知識,便報考護理專業。這是陳仕遇最初的想法,剛剛到急診科工作時,科室裡數十名護士,只有2名男護士,陳仕遇顯得與眾不同,也遭遇不少質疑。不少患者看到是男護士打針,便提出要換人。
有一次,陳仕遇打針遇到一個哭鬧不休的孩子,其一直亂動不配合打針,女護士拿他也沒有辦法。這時,男護士的優勢顯現出來,陳仕遇寬大的手掌牢牢固定住孩子揮舞的手,順利完成打針之後,那個病人家屬再來打針,點名要男護士。
急診科工作強度大、需要一定體力,男護士能夠發揮一些優勢。比如出去接診時,需要攜帶除顫儀、心電圖機、急救箱等,儀器重達50、60公斤。有些女護士個頭不高卻背負這麼重的儀器,看著不忍心。
隨著各個醫院、科室的男護士逐漸增加,民眾對男護士的認同感也在增強。陳仕遇認為:「現在不會有人再以驚奇的眼光看待我們,職業不分性別,男女搭配幹活才和諧。」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齊恩鵬:仍然堅守在抗疫一線
這個護士節,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的男護士恩鵬還在忙碌,他工作的地方是天津市入境航班新冠肺炎可疑症狀人員接診定點醫院。截至5月10日晚,還有16名人員正在接受醫學觀察,其中包括3名無症狀感染者。齊恩鵬負責醫院7樓病區的接受醫學觀察人員的護理工作。
1987年出生的齊恩鵬,平時在急診科工作,20多名護士中,他是僅有的2名男護士之一。他說,護士這份工作讓他有了更多的耐心,同時又可以發揮男生體力好的優勢。疫情期間,齊恩鵬在隔離病房工作時,幾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不上廁所,承擔著高強度的任務。
目前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的人員大多是18歲到25歲的留學生,而且有些人的家不在天津。因為年紀小,有些學生會比較擔心、害怕,我們需要一邊關注他們的身體情況,一邊幫助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現在男護士越來越多,首先因為人們的觀念改變了,其次是有崗位需求。
面對重症監護室裡臥床的病人,男護士可以獨自幫助他們翻身;面對長時間的手術,男護士有充足的體力配合醫生;在男性患者居多的病房中,男護士的操作也更為方便。
現在,護士的工作不僅僅是打針、發藥,這個工作要不斷地學習針對各種不同疾病的護理知識,以及各種先進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方法,對個人的技術要求高,也很有挑戰性。
護理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既是一份工作,更是愛心的奉獻。
#今天國際護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