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受害人和家屬會和犯罪嫌疑人對民事賠償和解,出具諒解書?

2020-12-22 小華律師聊法律

刑事犯罪很多時候同時伴隨著民事侵權,比如人身傷害。受害人和家屬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犯罪嫌疑人賠償損失。

刑事附帶民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讓受害人和家屬願意去和解呢?

主要原因還是對於賠償的項目和純民事案件相比,刑事附帶民事只賠償直接的物質損失,不包括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而這兩項費用才是人身損害賠償中的數額較大的項目,這就是為什麼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很多時候會和解,犯罪嫌疑人自願多賠償,受害人和家屬出具諒解書,法院可以考慮作為從輕判決的情節。

但是,這個制度受到很多人的質疑,雖然制定這個規定時,考慮的是社會整個大方面的和諧穩定,但是對於受害人和家屬還是不公平的。

2019年最高院公報刊發了一個案例,是一個2015年的安徽的一個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判決裡法官論述,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也是屬於物質損失,一個人殘疾了或者死亡了,必然會導致以後的收入的減少,以這個理由支持了殘疾賠償金。

查看了今年的相關案例,支持殘疾或者死亡賠償金的判例和不支持的都有,不過已經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相信以後支持的判例會更多,相應的將來也可能會帶來法律規定的修改。

相關焦點

  • 刑事和解協議書、諒解書?怎麼寫?
    刑事和解協議書,是在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屬與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之間達成協議,而形成的法律文書。刑事和解協議書的內容為雙方協商的權利義務條款。一般包括: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向被害人賠禮道歉或者予以一定的經濟賠償,被害人對被告人的行為表示諒解,或者撤回控告的意思表示。
  • 你知道哪些刑事案件可以和解,和解和諒解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將刑事「諒解」和刑事「和解」分不清;很多人一直以為只要賠償到位了就可以不坐牢。這些,都是對法律的誤解。刑法上的每個罪名都有這個涉及觸犯罪的行為侵犯的「利益」,有些是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財產權,有些是侵犯正常的社會秩序。能不能「和解」,本質上取決於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嚴不嚴重等。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淺析,不當之處請各位指正。
  • 有諒解書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嗎?
    一、有諒解書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嗎刑事諒解書,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與嫌疑人或其家屬之間,就刑事案件的結果達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質的書面文件。因此,諒解書只是酌情從輕判決的一個情節,具體怎麼判還要法院結合其他具體案情和律師的辯護來綜合確定刑罰。二、刑事諒解書對於刑事訴訟的作用刑事諒解書是刑法中規定的酌定量刑情節之一,在沒有法定的減刑情節的情況下,該諒解書對於刑事訴訟中的辯護方就成了重要的答辯工具,在現代刑事訴訟日漸發達的今天,刑事諒解書越來越受到重視。
  • 刑事諒解書的十個建議(100餘個罪名出具過諒解書)
    法律沒有對刑事諒解適用的案件範圍作出限制。第二,達成協議的形式不同。刑事和解協議是在公檢法機關的主持下達成的,而刑事諒解書則是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方與被害方協商一致後達成的。第三,性質不同。刑事和解協議經公檢法機關認可,具有「準司法性」,而刑事諒解書屬於平等主體之間達成的民事賠償協議。
  • 刑事諒解書能起多大的作用?
    什麼是刑事諒解書刑事諒解書,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與嫌疑人或其家屬之間,就刑事案件的結果達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質的書面文件。諒解書一般在提起公訴至法庭質證環節完成,其在刑法上有著酌定減輕,從輕的效力。
  • 把人打傷了可以調解嗎,與和解、諒解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調解指在第三方協調下解決雙方的矛盾,包括人民調解(居委會人民調解員等)、行政調解(政府、公安機關等)、司法調解(由法院主持調解),而和解是指雙方自行解決矛盾,諒解則是在刑事案件中嫌疑人一方取得被害人一方的原諒,雙方達成和解協議,進而出具諒解書,請求對嫌疑人從輕或者免於處罰。
  • 講述|落在諒解書上的眼淚
    一封來自未成年受害人的諒解書  2019年9月初,17歲的花季少女小江遭遇魔爪,被一成年男子多次強制猥褻。在對被害人進行詢問時,小江將受侵害細節逐一講清,並表示自己與犯罪嫌疑人非親非故,受侵害後整夜無法入眠,心理已有陰影,要求堅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
  • 譚明明將457萬賠償款交給法院,瑪莎拉蒂案受害人會籤署諒解書嗎
    但是對於三位受害人家屬來說,籤不籤諒解書也是一個兩難的事情。譚某的家長可以說對孩子缺乏管教,過分溺愛毀她一生,不管怎樣法院必須做出公正裁決,消除社會影響,否則今後會有更多的人仗著家庭背景做出缺德事情但是在三位受害人當中,有兩人已經離世,只有寶馬車司機如今依舊在住院中,但是情況卻很不好現在最有可能籤署諒解書的就是寶馬車司機的家屬了,畢竟現在他們急需錢來治病
  • 河南「瑪莎拉蒂醉駕案」達成和解,律師分析:譚明明會從輕處罰?
    本文來源:墨路剪輯,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備受關注的河南永城瑪莎拉蒂譚明明一案,將於今日(11月6號)在河南永城法院宣判,據核心信源消息,該案的民事賠償部分,雙方已經達成和解。意味著受害人家屬向譚明明一方出具了刑事諒解書,在司法實踐中,刑事諒解書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即當被告人持有了被害人出具的刑事諒解書,那麼在最終的量刑上,就一定會從輕減輕處罰,換言之,被害人都不追究被告人的法律責任了,法院就可以從輕減輕對其進行處罰。
  • 刑事辯護律師:故意傷害致人輕傷一定會坐牢嗎?
    簡單來說:刑事諒解是指受害人及家屬對加害人行為的諒解;刑事和解是指民事賠償部分的和解。 簡單來說,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是適用於刑事和解的。 四、刑事諒解書和刑事和解協議哪個對於加害人作用更大? 一般來說,雙方的法律作用相差無幾,都是基於「受害人及家屬對加害人的諒解」目的。
  • 刑辯乾貨「辯護律師如何單獨與被害人溝通並獲取刑事《諒解書》」
    於是,我第一時間聯繫了犯罪嫌疑人的家屬,告知刑事《諒解書》對刑期的影響程度,詢問是否願意賠償被害人損失,以促使被害人出具《諒解書》。在徵得犯罪嫌疑人以及其家屬同意後,艱難的刑事《諒解書》獲取工作開始。本案目前結果,因被害人出具了《諒解書》,檢察院針對我當事人的建議量刑是該團夥犯罪中量刑最輕的。
  • 瑪莎拉蒂撞人案:受害者家屬為何不同意和解?
    近日,瑪莎拉蒂撞人案終於有了新的進展,肇事車主譚明明想用457萬的賠償金與受害者家屬達成和解,但遭到了對方的拒絕,不原諒、不和解、不要賠償金,只要求判處譚明明死刑是受害者家屬唯一的訴求。對於受害者家屬的選擇,大多民眾表示支持,並為之暢快。為何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支持受害者家屬?
  • 「操場埋屍案」受害人家屬:為什麼我們不要民事賠償
    9日,記者從湖南「操場埋屍案」的受害人家屬代理律師周兆成得到證實,受害人鄧世平老師工傷已被認定,共獲得補助金共88萬元,並於近日撥付給家屬。另外,受害人家屬決定全面放棄民事賠償,希望嚴懲殺人兇手以及黑惡勢力背後的保護傘。
  • 律師分析:刑事案件賠償多少錢,都不能無罪!
    在辦理一個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案件時,被害單位請的打假公司,一直纏著犯罪嫌疑人家屬,威逼利誘,信誓旦旦地說,只要賠錢和解,就能出諒解,還能幫忙去公安局說明情況,保證將犯罪嫌疑人取保出來,案件不用呈送檢察院審查批捕;如果不賠錢和解,就等著牢底坐穿吧!  家屬看到了希望,但同時又被嚇到了,如果不賠錢,估計要坐牢坐很久。
  • 男子網購毒針扎死女友,家屬諒解就可以從輕處罰嗎?
    「巴馬法院成功和解執結一起刑事附帶民事賠償案件」,圖片來自巴馬網  本來,法律的一大基本原則是罪刑法定,犯罪的定義、構成條件、量刑幅度等等全部都由法律規定,只有違反法律規定的才能叫做犯罪,處罰也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罰。  也就是犯了多大罪就受多少罰。
  • 為什麼被害人總是在犯罪嫌疑人被批捕後提出和解
    是否批捕,素來是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都非常關注的信息。實踐中存在大量案件,當事人被批捕後,被害人提出刑事和解。被害人及犯罪嫌疑人均容易主動提出刑事和解的時間節點一般有三個:一是案件立案後,二是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後,三是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後。這三個時間節點的情況對於犯罪嫌疑人而言依次愈發不利。
  • 勞榮枝家屬僅願意賠償3萬?刑事案件被害人如何獲得最優救濟?
    並且勞榮枝案僅有合肥被害人小木匠家屬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約135萬元,勞榮枝家屬表示願意賠償,但僅有3萬元。7條人命難道只值3萬元嗎?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屬到底如何獲得最優救濟?一、最優救濟之一是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現今的中國法律制度下,能夠為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屬提供刑事和民事雙重救濟。《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諒解書上的眼淚?背後的故事令人心傷……
    在對被害人進行詢問時,小江將受侵害細節逐一講清,表示與犯罪嫌疑人非親非故,受侵害後整夜無法入眠,心理已有陰影,要堅決追究犯罪嫌疑人法律責任。小江父親作為法定代理人在場,也表示要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並進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在對犯罪嫌疑人多次訊問時,其亦對上述內容認可,表示認罪認罰。
  • 河南瑪莎拉蒂案:諒解從輕是花錢買刑嗎?
    該案件再次引發網友關注討論,這次,和解問題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在一起刑事案件中,雙方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和解,被害人家屬最終諒解被告人,確實是法院判決的酌定從輕情節。注意,這只能是酌定,而不是法定必須從輕。在網上,很多網友卻強烈反對這種情況的出現,也不能理解這一規定的存在。甚至有網友以紅樓夢中薛蟠打死人後拿錢擺平來進行類比,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有違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