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元: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2020-12-17 光明思想理論網

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訪語言學家王士元

  王士元,當代語言學家,1966—1994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系教授,曾創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系和東亞研究學系,並擔任兩系的首位系主任,創辦學術刊物《中國語言學報》。1992年,國際中國語言學會創立時,當選為首任會長。

  近年來,語言學家們走出書齋,走向田野,與人類學家、遺傳學家合作研究,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平臺,將語言演化問題帶入多學科研究視野,產生了一批有分量的學術成果。當代語言學家王士元就是這一領域的領跑者,年逾80的他始終緊跟語言學發展的最前沿,當前語言學的熱點領域是什麼,語言演化問題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本報記者就以上問題採訪了王士元。

  語言深植於人類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是語言學家,怎麼看待您的研究對象?

  王士元:我在伯克利任教時讀過費孝通先生的故事,他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去了廣西大瑤山研究瑤族,後來我離開伯克利的時候,心想這是做田野調查的最佳時機,所以搬到香港沒多久,就和南開大學石鋒教授及幾個研究生一起前往大瑤山,記錄了很多瑤族的語料,一方面幫助解決語言的演化問題,知道什麼是縱向傳遞,什麼是橫向傳遞。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留意到那些正在快速消失的語言。

  田野調查期間,當地人告訴我,鋪一條柏油路,就會消失一種語言,因為村民一旦發現外面的發財之道,就不太願意傳承自己的文化遺產和語言,一旦失去了語言,就會失去一種文化,因為語言不是獨立自主的體系,而是深植於文化,甚至是人類的文明和認知中。做學問就是要回答我們是誰,人類是什麼。人之所以為人,最獨一無二的就在於語言。如果只從一扇窗看語言,只會看到一部分,如果從另一扇窗看,又會看到其他部分,把不同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就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晰,更深入地了解語言是什麼,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本質。

  《中國社會科學報》:有人質疑語言學研究太過理論化、邊緣化。您認為語言學研究具有哪些現實價值?

  王士元:有些語言學研究確實存在太理論化、邊緣化的問題。過去在美國,有些人把語言看得太玄,所做的研究離語言實際應用太遠。但實際上語言學研究能作很多貢獻。首先,語言學研究有利於語言教學。要想了解一個人如何習得另一種語言,只有在了解這個人的母語和想學外語的基礎上,將兩種語言進行對比,才能預測學習者會面臨哪些問題,並適當地設計教材。其次,語言學研究能幫助人們了解先天或後天意外所造成的失語症、失讀症等病症,推動醫學治療。再次,語言學研究在科技應用上大有體現。現在人們讓電腦能進行聽、說、讀、寫,我們日常使用的語音查號臺、電腦和手機上的語音輸入法等都是語言學在科技上的應用,這些技術應用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報》:近10年來,語言學研究有哪些新的變化?

  王士元:過去的語言學家沒有充分留意到不同語言間的極大差異,近年來由於語言類型學越來越受重視,人們逐漸意識到語言間的差異,以及深入了解其成因和意義的重要性。以前研究語言的人喜歡畫樹圖,忽略了接觸的重要,而現在的語言學家則發現研究語言變遷時,必須兼顧縱向和橫向傳遞,因為每種語言都是這兩種傳遞的產物。另外,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探討這兩種傳遞在大腦裡的體現,這些主題都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責任編輯:蔣正翔]

3

1

相關焦點

  • 王士元教授系列講座 | 語言與人類演化
    王士元序. (2010). 人類溝通的起源. 臺北: 文鶴出版社; (2012). 人類溝通的起源.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1.    Wang, W. S.-Y. (1978). 「The three scales of diachrony.」 Linguistics in  the Seventies: Directions and Prospects. B. B.
  • 簡報︱王士元教授訪問北京師範大學暢談語言學
    王士元教授從語言是如何演化的這個問題說起,指出把語言演化分為三個尺 度:宏觀史(macrohistory)、中觀史(mesohistory)、微觀史(microhistory)。 從十萬年前人類語言的出現到如此多樣的當代的語言構成了語言的宏觀史。語言學出現後,用科學的方法研究語言則構成了語言的中觀史。而語言的微觀史主要關注個體語言,從剛出生的嬰兒一直到年老一生的語言研究。
  • 王士元:我們應當讓語言自然地演化
    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開始研究語言學和人類學,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期間,創辦《中國語言學報》,向國際語言學界展示中國語言學的研究。通過對漢語方言的計算機分析,王士元提出了「詞彙擴散理論」。他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了大量田野調查,推動了中國語言學的發展。
  • 「2012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11月9日至11日,2012年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主辦,商務印書館協辦。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46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 紀要| 第十屆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王士元先生從古人類學和認知神經學的廣闊視域闡述了語言的演化。Prof. Bradley綜合利用多種材料從語言系統的多個維度考察了漢藏語的譜系,突出了語言接觸在漢藏語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楊梵孛教授探尋了明喻認知與大腦運作以及語言持有的關係,並指出漢語使用者在明喻理解方面的顯著取向。
  • 生物語言學研究前景廣闊
    生物語言學研究作為一種跨學科、多領域、綜合性研究,主要關注人類語言的生物屬性,涵蓋生物學、語言學、人類學、考古學、解剖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其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將語言看作人類的一種生物機能的假設。但是,在當時的認知和現實條件下,並沒有也不可能給出一個專門的術語對這種假設進行描述。
  • 與時代發展如影隨形 "流行語"折射中國社會變遷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電 題:「流行語」折射出的中國社會變遷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二00六年中國報紙、廣播、電視十大流行語今天上午在北京發布。主持這項評選活動的北京語言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張普說,「語言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的變化,流行語的變遷也總是與時代的發展如影隨形。」
  • 李富強:生物語言學研究前景廣闊
    生物語言學研究作為一種跨學科、多領域、綜合性研究,主要關注人類語言的生物屬性,涵蓋生物學、語言學、人類學、考古學、解剖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其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將語言看作人類的一種生物機能的假設。
  • 講座 王士元教授系列講座
    and Cognition)時間:2016年4月25日(周一)上午9:30-11:30地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文學院樓一樓報告廳主持:張玉來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漢語史研究所)題目:語言與演化2016年4月26日(周二)上午9:30-11:30地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文學院樓一樓報告廳主持:張玉來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漢語史研究所)主講介紹:王士元
  • 王立非 馬 榮 | 英語經濟學——商務英語語言學研究之一
    英語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把英語語言和言語行為當作普遍存在的國際通用語和經濟全球化的現象,加以研究的一個語言經濟學分支學科,同時也是商務英語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1. 理論基礎一:語言經濟學 英語經濟學以兩個學科理論為基礎:① 語言經濟學,② 商務英語語言學。語言經濟學家馬爾沙克(J.
  • 第11屆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華東師範大學成功舉辦
    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張夢翰以「當語言演化遇上人類學和遺傳學」為題探究了漢語和藏緬語族的關係,追溯語言的「基因」等多方面問題,向我們展示了國內語言學第一篇發表在Nature(《自然》)上的研究課題。語言不僅作為文化的載體,又同時是人類特有的文化標籤。因此,語言演化這個研究方向成為了研究群體活動和文化變遷的重要橋梁。
  • 豐乳肥臀折射遠古社會變遷
    破解最早裸女雕像的內涵
  • 程祥徽:澳門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富礦
    程祥徽在澳門工作、生活近四十年,心繫澳門社會長久發展,關注澳門語言狀況以及中文本地化等重要議題,為澳門文化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近日,程祥徽就澳門回歸二十年來,中文本地化歷程和澳門語言學研究等問題提出看法。
  • 計量語言學:語言研究的科學化途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齊普夫這本書的標題「語言的心理生物學」表達了結合人類的經驗與功能來研究語言的願望,書的副標題「動態語文學」則強調了這種方法與其他方法的主要區別在於研究採用的是真實的語言樣本。齊普夫所倡導的這種用精確的方法來研究語言結構與發展規律的學科,今天稱之為「計量語言學」。
  • 新詞折射社會文化變遷
    29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7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8)》(綠皮書)、《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藍皮書)等,詳解2017年語言文字事業、社會語言生活的新進展、新面貌。1.
  • 這位北大教授,想做個語言學的麥田守望者
    編者按從大一時的「北京大學昌平園廣播電臺」到現在的「語言與人類複雜系統研究平臺」,汪鋒老師與語言的緣分一以貫之。王士元先生曾對汪鋒說:「有機會的話,你還是回北大吧。」汪鋒也很願意回到燕園,和熟悉的中文系的老師們一起調查研究語言。2004年,汪鋒回到北大,跟陳保亞老師做博士後。兩年後,他正式留在中文系任教。走上講臺後,汪鋒總是提醒自己,要變成自己讀書時喜歡的老師的模樣。他常常想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對語言學真正感興趣,而不是規定一個任務讓學生機械地完成。
  • 淺析21世紀俄羅斯語言學創新研究方法
    心理語言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心理語言學是研究語言活動中心理過程的學科,涉及人類個體如何掌握和運用語言系統,如何在實際交往中使語言系統發揮作用。語言與文化的相互作用民族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文化關係、語言功能及演化中的語言、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事實的相互作用的一門語言學學科。目前語言與文化直接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語言中的文化,即反映在語言文本和語言手段中的一定的文化內容。
  • 社會語言學帶動敘事研究
    社會語言學帶動敘事研究 2016年06月07日 16: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蘭良平 字號 內容摘要:社會語言學帶動敘事研究?
  • 新媒體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內容提要:本文以變異社會語言學和互動社會語言學兩種範式為主線,對近十餘年國內外主要的新媒體社會語言學研究進行梳理和述評,以深化對新媒體環境下的語言變異、言語行為、面子與禮貌、身份建構等重要議題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指出今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