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詞折射社會文化變遷

2020-12-16 光明數字報

    「刷臉」「打call」「雄安新區」「共有產權房」……看到這些詞,你一定不覺陌生。但事實上,它們才剛剛進入你的生活。

    29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7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8)》(綠皮書)、《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藍皮書)等,詳解2017年語言文字事業、社會語言生活的新進展、新面貌。

1.「十九大」「新時代」——流行詞裡的中國

    2017年,有哪些詞值得回味?

    十大流行語必不可少。綠皮書顯示,「十九大」「新時代」「共享」「雄安新區」「金磚國家」「人工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天舟一號」「擼起袖子加油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綜合類十大流行語,即媒體關注度最高、最具年度代表性的詞語,涵蓋國際國內時政、經濟和科技等多個領域。

    同時,今年的綠皮書還關注了「部編本」語文教材、中成藥命名等話題。

    涉及人人關切的教材問題,總是無法逃過社會的聚焦。2017年6月,教育部印發《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意味著「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9月1日秋季學期開學起,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使用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簡稱「部編本」教材)。

    去年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一時間風油精、雲南白藥等大批中成藥要改名的消息刷屏,掀起一陣輿論熱潮。大家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對指導原則部分規定的質疑以及如何處理品牌老藥的更名問題上。10個月之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印發《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並同時下發《關於規範已上市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的通知》,明確規定三種必須更名的情況,並指出,對於有一定使用歷史,已形成品牌的、公眾普遍接受的,可不更名。

2.新四大發明刷新漢語詞庫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作為中國式創新的典型代表,重塑了國民的生活方式。今年綠皮書「熱點篇」首篇推出了「新四大發明開啟新語言生活」一文,關注「新四大發明」及其帶來的社會生活的變化,特別是催生了大量的新事物、新現象,刷新了漢語的詞庫。像「秒殺」「刷臉」「小黃車」「高鐵遊」「行動支付」等,儘管大家對「新四大發明」的發明權還有爭議,但這些詞語的出現折射了社會和文化的變遷。

    綠皮書顯示,「紅眼高鐵」「復興號」等成為與高鐵相關的高頻新詞,支付寶引出了「行動支付」「無現金社會」「敬業福」等常用新詞,共享單車讓「摩拜」「小黃車」等成為耳熟能詳的詞語,「秒殺」「包郵」「下單」「童鞋」等則成為網購時代的必會詞語。

    「新四大發明」也在逐漸影響著人們的交際方式,豐富了語言功能。比如共享單車,提供了另一種「線上+線下」的非典型性語言交際場景。其線上線下交際主要採取非口頭語言交際行為,騎車人通過線上掃碼完成語言信息解碼,再通過線下提車還車完成非口頭語言交際的「言後行為」。

    同時,「四縱四橫」高鐵網絡的基本成型,增加了不同方言之間的交流接觸,促進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傳播。而網購平臺為了不斷營造商業氣氛,創建了許多新興的商業節日名詞,如「雙十一」「雙十二」「京東清涼節」等,不僅改變了國人的消費方式,孕育了新的中國式商業文化,還漂洋過海,成了全球網購「嗨翻天」的商業節日。此外,類似於「刷臉」進站,通過手機APP為旅客預留座位和點餐、通過「搖一搖」查找遺失物品等,也彰顯了新的時代背景下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除了「新四大發明」帶火的新詞外,「雄安效應」「人工智慧」「住房改革」「虛擬貨幣」等一系列新興社會熱點事件,也使得「雄安新區」「共有產權房」「通俄門」「留置」「灰犀牛」「金磚+」「勒索病毒」「地條鋼」等入選了「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3.網絡用語的草根百態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互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滲透,網絡用語在使用和傳播上獲得了空前的便利性,來自電視節目、各地方言、聊天表情包等途徑的網絡用語廣為流行,並深刻影響著人們日常的語言使用。

    2017年,人們生活中最常接觸的網絡用語包括哪些?

    綠皮書顯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皮皮蝦,我們走」「扎心了,老鐵」「還有這種操作」「懟」「你有freestyle嗎」「油膩」位列其中,成為十大網絡用語。

    當下網站的新聞門戶、微博、論壇、視頻網站都有用戶評論區,這些跟帖評論中的語言文字使用狀況如何?

    今年的綠皮書「領域篇」就刊發了「網評低俗詞語使用調查」報告,主要對國內影響比較大的30個網站評論板塊中低俗詞語的使用情況做了調查,發現低俗詞語在國內具有影響的各大門戶網站以及各類網站的評論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低俗詞語使用率達到了0.8%,幾乎每100個詞中,就有一個低俗詞。

    網評中低俗詞語使用是一種普遍現象,但不同網站程度不同,低俗詞語使用分布不均衡,其中比較好的是人民網強國論壇和新華網發展論壇。低俗詞語使用量與監管力度、評論模式相關,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對此,綠皮書建議,要從技術層面上做好對低俗詞語變異形式進行處理的準備。同時,加強語言知識和語言意識的引導,讓大眾特別是青少年認識到「尼瑪」等同類詞的惡俗,避而不用,甚至可以考慮在註冊網名時進行必要的幹預和監管。

    (本報北京5月29日電 本報記者 晉浩天)

    連結:   

【流行詞】

    2017十大流行詞·國內時政類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法總則、美好生活、文化自信、建軍90周年、監察體制改革、壓倒性態勢、黨代表通道、常態化制度化、塞罕壩精神

    2017十大流行詞·經濟類

    大灣區、自貿試驗區、金磚+、中歐班列、金融監管、倍增計劃、全域旅遊、納入MSCI、中國品牌日、藍色經濟通道

    2017十大流行詞·科技類

    引力波、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復興號、C919大型客機、人機大戰、中國天眼、實踐十三號衛星、光量子計算機、可燃冰試採、驅逐艦首艦下水

    2017十大流行詞·文化教育類

    周有光、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國家公祭日、十四年抗戰、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統編教材、國家寶藏、雙一流

    2017十大流行詞·社會生活類

    房子是用來住的、民用無人機實名制、無人超市、宮頸癌疫苗、廁所革命、勒索病毒、虐童、於歡案、保姆縱火案、豫章書院修身學校

【2017年度字詞】

    國內字:享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人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過上了祖輩們難以想像的好日子。「享」,不再是「獨享」,而變成了「共享」。共享單車的普及、共享經濟的發展,帶給人看得見的實惠,闡釋了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

    國內詞: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不僅是站在起點時的希冀與夢想、承諾與信念,更是中途遇到挫折時的恪守與堅持、責任與擔當。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初心,就是黨旗下的錚錚誓言,就是融入血脈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

    國際字:智

    如今,全球製造業開始邁入智能化時代,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加大對人工智慧的投入,人工智慧產品不斷推出。但人工智慧要做什麼,關鍵在於人的價值選擇。十九大提出,「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的是使生活變得更美好。

    國際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背景下,各國追求本國利益應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面對各種全球性問題,處於同一個命運共同體中的人類需要攜手應對共同面臨的挑戰。從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到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晉浩天整理)

相關焦點

  •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新詞反映社會變遷
    解讀新詞收入凸顯人文關懷《現代漢語詞典》如同記錄社會生活的晴雨表,和歷次修訂一樣,詞典新增詞語是最令人關注的一個方面,此次修訂的第6版在增收3000條新詞的同時,也顯現出社會語言發展的新亮點和新特點。真實記錄社會生活代表詞彙:低碳 閃婚 月光族增收新詞真實地記錄了當代社會生活。
  • 與時代發展如影隨形 "流行語"折射中國社會變遷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電 題:「流行語」折射出的中國社會變遷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二00六年中國報紙、廣播、電視十大流行語今天上午在北京發布。主持這項評選活動的北京語言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張普說,「語言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的變化,流行語的變遷也總是與時代的發展如影隨形。」
  • 粵語普通話之爭:折射社會變遷下的多元文化衝突
    專家指出,粵普之爭反映了社會急速發展中人們對傳統文化如何傳承的擔憂,同時折射出社會變遷下多元文化衝突與交融的矛盾。  粵語是廣東方言,但流行區域卻並不限定在廣東省。由於廣東人擁有悠久的海外移民傳統,粵語成為海外華人及華人社區中「同聲同氣、同根同源」的一種文化現象。而一衣帶水的香港、澳門地區,粵語更是普通百姓的通用語言和官方語言。
  • 王士元: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訪語言學家王士元  王士元,當代語言學家,1966—1994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系教授,曾創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系和東亞研究學系,並擔任兩系的首位系主任
  • 報告顯示:中國近10年出現逾5000個新詞折射社會變遷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吳晶)根據中國教育部15日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自2006年開展年度新詞語調查,近10年中共提取年度新詞5264個,這些詞語記錄下了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 豐乳肥臀折射遠古社會變遷
    破解最早裸女雕像的內涵
  • "新詞酷語"湧入《現代漢語詞典》:漢語"新陳代謝"如何取捨?
    儘管《現代漢語詞典》剛剛在各地書店上架、許多讀者還沒有來得及一窺其全貌,但這部詞典究竟收錄了什麼新詞、不收什麼新詞,卻分外引人關切。  收錄3千多條新詞語,數量浩大。不少網友說,「點擊」這些新詞酷語,幾乎可以對當下中國社會一窺全貌。從這個意義上看,新版《現漢》幾乎被視為一部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2019年這些刷屏的新詞熱詞記錄社會鏡像和時代變遷
    年度熱門詞語的評選向來是歲末年初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些上榜熱詞的來源及成因多種多樣,但都極具感染力、易於傳播使用,呼應並記錄時代變遷。「流行語聚焦一個國家或地區民眾關心的話題,除了概念意義外,往往有著輕鬆活潑、幽默詼諧、自嘲解嘲的情感色彩。」《語言文字周報》執行主編楊林成認為,有些流行語的意思、聲音、形體上附著風致與情韻,這些帶有辭趣、充滿智慧的詞彙生命力會更強。
  • 藏族歌曲多元化曲風折射生活變遷
    中新社西寧9月21日電 題:藏族歌曲多元化曲風折射生活變遷中新社記者 羅雲鵬從上世紀6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北京的金山上》,到如今流行於中國藏區的《Alalamo》《Fly》《幸福拉薩》,當前流行在世界
  • 網絡語言折射的社會文化心理
    從「屌絲逆襲」到「土豪無友」,這不僅是網絡語言中值得關注的現象,也是當前社會文化心理的投射,由此或許可以看到網際網路世界藉助語言打開的「另一扇窗戶」。    這兩年,隨著網際網路文化日益進入大眾視野,一些網絡「熱詞」逐步進入日常生活,甚至成為高頻詞。語言詞彙流行的背後,往往折射著社會文化思潮的流動與變化。較之於四五年前「囧」「杯具」「呵呵」等詞的走紅,近幾年最值得關注的「熱詞」之一無疑就是「屌絲」了。
  • 瞭望 | 高考作文題折射社會變遷
    、時代變遷的一面鏡子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海鷹  婁辰       2017年高考已經結束,但高考作文的「刷屏」之效仍在持續。    事實上,作文,是最能考查考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道考題,是「為國掄才」分量最重的一把尺子,更是社會進步、時代變遷的一面鏡子。    細數恢復高考40年的作文題,算上全國卷和各省卷,一共出現了數百道。透過這一面面鏡子,可以看出中國不斷前行、追逐夢想的腳步。
  • 一字一詞書寫時代變遷
    新詞新語如何折射出時代變遷?網言網語凸顯怎樣的網絡生態?日前,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8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以及系列皮書《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白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綠皮書)、《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藍皮書)、《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黃皮書)。
  • 「屌絲」走紅折射社會問題 網友自嘲解壓尋慰藉
    從自我解嘲到迎接挑戰——屌絲,新阿Q正傳  面對困境無奈自嘲  核心提示:「屌絲」,這個網絡新詞今年特別流行。從貼吧到微博,從普通網友到白領、IT精英,甚至一些名人,紛紛以「屌絲」自居。  事實上,「屌絲」這個充滿鄙視意味又有些無釐頭的網絡新詞,迅速紅遍大江南北,使用者也從最初的特定群體,變成了一種社會性的自嘲。一些看起來與「矮窮挫」毫無關係,或有著體面的工作,或家裡有漂亮老婆,甚至讓其他「屌絲」羨慕嫉妒恨的人,也都在爭相認領這一名號,樂此不疲地「對號入座」。
  • 78歲老人自製家庭帳簿溫暖折射家國變遷
    歲月無聲,時光流轉,這樣一份家庭帳簿檔案史承載著的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普通家庭生活變遷的記憶,更濃縮和反映著家國變遷的時代回聲,成為家國記憶的一部分。翻看這些厚實的家庭帳簿,國家變遷投射在個體家庭的記憶越發清晰,這份記憶也讓駱宗明老人內心充盈著滿滿的幸福與自豪。
  • 自媒體網絡熱詞 折射社會熱點的的民意特徵
    原標題:自媒體網絡熱詞 折射社會熱點的的民意特徵  原標題:自媒體網絡熱詞特徵探析   自媒體的繁榮興盛,帶來的不僅僅是傳播渠道和方式的改變,在語言表達上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每時每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自媒體網絡熱詞誕生,一些經典的熱詞藉助即時通訊工具得以迅速傳播,並以常人無法想像的速度更迭改變著。
  • 收了"宅男宅女"沒收"剩男剩女"新版詞典如何篩新詞
    對此,詞典編撰專家、社會語言學家都有話說。   新詞新義反映社會變遷   據介紹,《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新增詞語涉及社會生活多個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說,有些新詞語真實地記錄了當代社會生活。
  • 制度變遷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變遷
    中國的案例為制度分析提供了一個絕好的主題,它所展現出來的一切促使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們去思考,當然首先是探索制度的變遷之路。轉軌的進程也是一種制度變遷。我們如何在這種視角下解釋中國漸進改革的變化?我們的看法是:文化變遷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以中國為例,本文將試圖表明,制度變遷不僅是一種政治現象、經濟現象或社會現象,而且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 德國權威辭典收錄3000多新詞,「大流行」「網紅」等也被收錄其中
    據德國《焦點》周刊11日報導,近1300頁的新《杜登辭典》收入了3000多個新詞,總計收錄近15萬個詞,成為有史以來內容最廣泛的版本。在收錄的新詞中,最引入注目是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新詞,比如「新冠病毒」「大流行」「社交距離」「隔離」「重症監護病床」「呼吸防護面罩」「感染鏈」等。同時,許多社會正流行的新詞也收錄其中,比如「網紅」「微塑料」「充電樁」「仇恨言論」等。
  • 李春玲:社會變遷背景下中國青年問題研究
    即重點關注快速變遷的社會帶給青年的新問題以及青年所採取的相應對策。高速的經濟增長和急劇的社會變遷,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社會生活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人們的態度與觀念也隨之改變。這導致代際現象日益突出,以「80後」和「90後」為代表的青年群體成為社會新事物和新潮流的代言者,也自然成為社會學家觀察社會變遷和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重要研究對象。近10年來,青年社會學的研究主題和研究成果體現了社會學家對社會變遷最新趨勢的理解。
  • 「年度字詞」折射漢語活力 世間波瀾「字」裡藏
    原標題:「年度字詞」折射漢語活力 世間波瀾「字」裡藏   「神十」升空,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恆大登頂亞洲之巔,這一年,中國在改革路上繼續前行;美國政府關門,中俄聯合軍演,稜鏡門攪亂乾坤,這一年,世界風雲依然波瀾起伏。有人「喜大普奔」,有人「累覺不愛」,不論如何「人艱不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