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認真做一做:
1.【答案】 D
【考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底角=(180°-60°)÷2=60°.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結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計算即可。
2.【答案】 D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A: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高三線重合,不符合題意; B、 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對等邊,不符合題意; C、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如頂角是120°,底角為30°的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題意; D、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高三線重合;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對等邊,不同的三角形中,等角不一定對等邊;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一定相等。
3.【答案】 D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圖,
有5個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為:C.
【分析】以B點為圓心,以BA為半徑畫圓與格點有五個交點,其中第二列不能構成三角形,∴能構成4個等腰三角形;以A為圓心,以AB為半徑畫圓,與格點有1個交點;
4.【答案】 D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A、∵ AC=AB,∠BAC=90°,∴∠B=45°,∴∠DBE=22.5°,
∴∠E=90°-∠DBE=90°-22.5°=67.5°,正確,不符合題意;
B、∵∠B=45°,∴∠BAH=∠ACB=90°-∠B=45°,∴∠AMF=∠ABM+∠BAM
=22.5°+45°=67.5°,∠AFM=∠ACB+∠CBF=45°+22.5°=67.5°,正確,符合題意;
CD、∵AB=AC,∠BAC=∠EAC=90°,∠AFB=∠CFD,∴∠ABF=∠FCD,∴△ABF≌△ACE(ASA),∴AF=AE,∴AB+AF=AB+AE=BE>BD,D錯誤,符合題意;∵BD平分∠ABC,BD⊥EC,∴△ABC是等腰三角形,∴ED=CD,∴EC=2CD,∵△ABF≌△ACE,∴BF=EC,∴BF=2CD,∴C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可求出∠ABC的度數,利用角平分線的定義求出∠DBE的度數,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求出∠E的度數,可對A作出判斷;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互餘,去證明∠AMF=∠AFM,可對B作出判斷;利用ASA證明△ABF≌△ACE,可得到BF=CE,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證得CE=2CD,從而可得到BF和CD之間的數量關係,可對C作出判斷;然後證明AB+AF=BE,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最長,可對D作出判斷;綜上所述可得出不正確的結論。
5.【答案】 C
【考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如圖,當高在AB上時,
∴∠HAC=30°, ∴∠BAC=180°-∠HAC=150°;
故答案為:C.
【分析】分兩種情況求解,即當高在腰上或腰的延長線時,然後利用30°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的性質即可求解。
6.【答案】 D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解答】解:∵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
∵∠A=36°,∴∠ABC=∠C=72°,
∵BE是∠ABC的平分線,∴∠EBC=∠ABE=36°,
∴∠A=∠ABE,∠BEC=180°-∠CBE-∠C=72°,
∴△AEB和△CBE是等腰三角形;
∵DE∥BC, ∴∠DEB=∠CBE=36°,
∴∠DEB=∠DBE,∴△BDE是等腰三角形;
∵DE∥BC,
∴∠ADE=∠ABC=72°,∠AED=∠C=72°,
∴∠ADE=∠AED, ∴△ADE是等腰三角形,
綜上共有5個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別分析判斷,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結合AB=AC,∠A=36°,角平分線定義和平行線的性質分析可得其中5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7.【答案】 B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1)若3為腰長,7為底邊長,
由於3+3<7,則三角形不存在;
( 2 )若7為腰長,則符合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所以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為7+7+3=17.
故答案為:B.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分兩種情況討論求解:
①當3為腰長,7為底邊長,根據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可判斷能否構成三角形,再根據三角形周長等於三邊之和即可求解;
②當7為腰長,3為底邊長,根據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可判斷能否構成三角形,再根據三角形周長等於三邊之和即可求解.
8.【答案】 B
【考點】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平移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ABC沿射線BC方向平移2個單位後得到△DEF,
∴DE=AB=4,BC﹣BE=6﹣2=4,
∵∠B=∠DEC=60°,
∴△DEC是等邊三角形,∴DC=4,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平移的性質可得DE=AB=4,BC﹣BE=6﹣2=4,然後根據等邊三角形的定義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9.【答案】 D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①∵△ABC中,AB=AC ,
∴△ABC是等腰三角形,故①符合題意;
②∵△ABC中,∠B=56°,∠BAC=68°,
∴∠C=180°﹣∠BAC﹣∠B=180°﹣68°﹣56°=56°,
∴∠B=∠C ,則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故②符合題意;
③∵△ABC中,AD⊥BC , AD平分∠BAC ,
∴∠BAD=∠CAD , ∠ADB=∠ADC ,
∵∠B+∠BAD+∠ADB=180°,∠C+∠CAD+∠ADC=180°,
∴∠B=∠C ,則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故③符合題意;
④∵△ABC中,AD⊥BC , AD平分邊BC ,
∴AB=AC ,
∴△ABC是等腰三角形,故④符合題意;
即正確的個數是4,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逐一判斷.
10.【答案】 C
【考點】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過P作PM∥BC,交AC於M,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題意過P作BC的平行線,交AC於M;則△APM也是等邊三角形,在等邊三角形APM中,PE是AM上的高,根據等邊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知AE=EM;易證得△PMD≌△QCD,則DM=CD;此時發現DE的長正好是AC的一半,由此得解.
二、填空題
11.【答案】 15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圖:
故答案為15.
【分析】在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邊高線所構成的直角三角形中,根據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底邊上高線的長度.
12.【答案】 80°
【考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AB=AC,∠B=50°,
∴∠C=∠B=50°,
∴∠A=180°-2×50°=80°.
故答案為:80°.
【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可求∠C,再根據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列式進行計算即可得解.
13.【答案】 23°
【考點】三角形的外角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DE=BE,
∴∠BDE=∠B, ∴∠DEC=∠B+∠BDE=2∠B,
∵CD=DE, ∴∠DCE=∠DEC=2∠B,
∵∠A=90°, ∴∠B+∠ACB=90°,
∴∠B+2∠B+21°=90°, ∴3∠B=69°, ∴∠B=23°.
故答案為:23°.
【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質,通過轉化把∠DCE用∠B來表示,結合∠A=90°,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列式即可求解.
14.【答案】 40
【考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5.【答案】 15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線的定義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BAC與∠ACB的平分線相交於點O,
∴∠ABO=∠OBC,∠ACO=∠BCO,
∵MN//BC,
∴∠MOB=∠OBC,∠NOC=∠OCB,
∴∠ABO=∠MOB,∠ACO=∠NOC,
∴BM=OM,CN=ON,
∴△AMN的周長是:AM+NM+AN=AM+OM+ON+AN=AM+BM+CN+AN=AB+AC=9+6=15.
故答案為:15.
【分析】由在△ABC中,∠BAC與∠ACB的平分線相交於點O,過點O作MN//BC,易證得△BOM與△CON是等腰三角形,繼而可得△AMN的周長等於AB+AC.
16.【答案】 115°
【考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AB=AC,∴∠B=∠C,
∵∠B=50°,∴∠C=50°,
∴∠BAC=180°﹣50°﹣50°=80°,
∵∠BAD=55°,∴∠DAE=25°,
∵DE⊥AD,∴∠ADE=90°,
∴∠DEC=∠DAE+∠ADE=115°.
故答案為:115°.
【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到∠C=50°,進而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得到∠BAC=80°,由∠BAD=55°,得到∠DAE=25°,由DE⊥AD,得到∠ADE=90°,最後根據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由∠DEC=∠DAE+∠ADE求出結論.
17.【答案】或
【考點】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設當△BPD與△CQP全等時點Q的運動速度為每秒x個單位長度,時間為t,
∵AB=AC,∴∠B=∠C,
∵AB=24,D為AB的中點,∴BD=12,
若△BPD與△CQP全等,則有兩種情況:
①BD=CP,BP=CQ,
即,4t=xt,解得:x=4;
②BD=CQ,BP=CP,
即12=xt,4t=16-4t,
解得:t=2,x=6,
∴當點Q的運動速度為每秒4或6cm時,使得三角形Δ BPD與Δ CQP全等.
故答案為:4或6.
【分析】設當△BPD與△CQP全等時,點Q的運動速度為每秒x個單位長度,時間為t,求出BD,求出∠B=∠C,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兩種情況,分別求出即可.
18.【答案】1/6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ABC是等邊三角形,
∴AB=AC=BC,∠A=∠B=∠C=60°.
∵DE⊥AB,EF⊥BC,FD⊥AC,
∴∠AFD=∠BDE=∠FEC=90°
∠ADF=∠BED=∠CFE=90°-60°=30°
∴∠DEF=∠DFE=∠EDF=180°-30°-90°=60°
故△DEF是等邊三角形
∴DE=DF=EF
又∵∠A=∠B=∠C, ∠AFD=∠BDE=∠FEC
∴△ADF≌△BED≌△CEF
∴AD=BE,AF=CF
設AH為x,則AF=2x
在Rt△ADF中,∠ADF=30°,
∴AD=4x ∴BE=4x,CF=2x
BC=2x+4x=6x
∴ AH/BC=x/6x=1/6
故答案為:1/6
【分析】設AH為x,利用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直角三角形中邊角關係,求證三角形DEF也為等邊三角形,將BC用x表示出來,然後求解即可.
三、解答題
19.【答案】解:∵AB=AC,∠BAC=80°,AD⊥BC,
∴∠BAD=∠CAD=1/2 ∠BAC=40°,
∵AD=AB,
∴∠BDA=1/2×(180°﹣40°)=70°,
∴∠E=∠BDA﹣∠CAD=70°﹣40°=30°.
【考點】三角形的外角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可求∠BAD=∠CAD=1/2∠BAC=40°,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求∠BDA,再根據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即可求解.
20.【答案】(1)證明:∵AB=AC,D是BC的中點,
∴∠EAB=∠EAC,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
∴∠ABE=∠ACE
(2)證明:∵△ABE≌△ACE,
∴BE=CE,又∠ABE=∠ACE,∠BEG=∠CEF,
∴△BEG≌△CEF(ASA),∴EF=EG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1)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就可以求出∠BAE=∠CAE,再證明△ABE≌△ACE就可以得出結論;(2)根據(1)中條件證明△BEG≌△CEF即可得到結論.
21.【答案】(1)解:∵∠B=70°,AB=AD,
∴∠ADB=∠B=70°,
∵∠B+∠BAD+∠ADB=180°,∴∠BAD=40°,
∵∠CAE=∠BAD,∴∠CAE=40°,
∵AE∥BC,∴∠C=∠CAE=40°
(2)解:AD平分∠BDE,
理由是:∵∠BAD=∠CAE,
∴∠BAD+∠CAD=∠CAE+∠CAD,
即∠BAC=∠DAE,
在△BAC和△DAE中,
∴△BAC≌△DAE(SAS)∴∠B=∠ADE,
∵∠B=∠ADB,∴∠ADE=∠ADB,
即AD平分∠BDE.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結合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出∠BAD的度數,則CAE的度數可知, 再利用平行線的性質定理即可求解;
(2) 由∠BAD=∠CAE可推∠BAC=∠DAE,再利用邊角邊定理證明△BAC≌△DAE ,則對應角∠B=∠ADE,結合∠B=∠ADB,則可得出結論.
22.【答案】(1)解:∵△ABC、△BDE均為等邊三角形,
∴AB=AC=BC,BD=BE,∠ABC=∠EBD=60°,
∴180°﹣∠EBD=180°﹣∠ABC,
即∠ABE=∠CBD,
在△ABE與△CBD中,
(3)解:由(2)知:△ABG≌△CBH,
∴BG=BH,
∵∠CBH=60°,∴△GHB是等邊三角形,
∴∠BGH=60°=∠ABC,∴GH∥AD.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分析】(1)由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可證得△ABE≌△CBD,可求得AE=CD;(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BAG=∠BCH,證出∠ABC=∠CBH=60°,由ASA證明△ABG≌△CBH,可得AG=CH;(3)由(2)中的全等得BG=BH,證明△GHB是等邊三角形,根據內錯角相等可得結論.
23.【答案】(1)證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45°,AB=AC,
∵E是BC的中點,∴BE=CE,
在△BPE和△CQE中,
∴△HEQ≌△PEQ(SAS),∴HQ=PQ,
∴AC=AQ+QH+CH=AQ+PQ+AP=4+5+3=12.
【考點】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解析】【分析】(1)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得∠B=∠C=45°,AB=AC,又由AP=AQ,E是BC的中點,利用SAS,可證得:△BPE≌△CQE;(2)證明△ABE≌△ECQ(A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AE=EQ,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可求出答案;(3)在CQ上截取CH,使得CH=AP,連接EH,證明△CHE≌△APE(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HE=PE,∠CEH=∠AEP,證明△HEQ≌△PEQ(SAS),得出HQ=PQ,則可求出答案.
24.【答案】(1)解:如圖,
則PC=t,BQ=2t-3,
∵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t+2t-3+3=6,
解得t=2 ;
② 當Р點在AB上,Q在AC上, 如圖,
則AP=t-4,AQ=2t-8.
∵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t-4+2t-8=6,
∴t=6,
∴當t為2或6s時,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動點問題
【解析】【分析】(1)出發2秒,P運動的路徑長為2,可知P在AC上,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PB長,則△ABP的周長可求;
(2) ①若Р在邊AC上時,BC=CP=3 cm, 根據速度公式可求時間,△BCP為等腰三角形;若Р在AB邊上時,有三種情況:②i)若使BP=CB,則BP=3 cm, 則AP長可求,於是P的軌跡長也可求,運用速度公式可求時間,△BCP為等腰三角形;ii)若CP=BC, 過C作斜邊AB的高,根據面積法求得高為2.4cm, 然後根據勾股定理求得BP=3.6 cm,所以Р運動的路程為9-3.6=5.4cm,則用的時間為5.4s, △BCP為等腰三角形; ili)若CP=BP,此時AP=2.5 cm, 則P的運動的路程可求,所以用的時間為6.5s,△BCP為等腰三角形。
(3) 分兩種情況討論,①當Р點在AC上,Q在AB上, 則PC=t,BQ=2t-3, 根據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可得t+2t-3+3=6, 從而求得t ; ②當Р點在AB上,Q在AC上, 則AP=t-4,AQ=2t-8,根據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可得t-4+2t-8=6, 求得t即可.
掃描二維碼,不做井底蛙。
輕鬆做學霸,腳踏知海涯。
萬水千山總是情,
點擊「在看」肯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