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鎖症候群:一個讓人只能用眼「說話」的病

2021-01-10 丁香園論壇

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又稱去傳出狀態、假性昏迷、腦橋腹側症候群和腦延髓脊髓失聯等。首先由 F.Plum 等 [1] 於 1966 年提出。該病徵臨床少見,是一種急危重症候群。

閉鎖症候群是一種特殊的臨床狀態,易誤診為昏迷、持續性植物狀態或無動性緘默症。患者意識清醒或只有輕微損害,但是除了能夠睜閉眼和眼球運動(通常只能上下運動)之外,其他運動功能均喪失,不能言語、不能吞咽、面癱和四肢不能活動。

病因和發病機制

最常見的病變部位是雙側腦橋基底部,導致雙側皮質脊髓束和皮質延髓束均受損,使患者幾乎全部運動功能喪失,只能通過睜閉眼和眼球運動與外界交流。

其他少見的病變部位有雙側內囊、雙側大腦腳和雙側周圍神經。因此有學者按病變部位將此症候群分為內囊型、大腦腳型、腦橋型和周圍神經型四型。腦橋被蓋部上行性網狀結構激活系統保持完整,因此患者意識清醒。

最常見的病因是血管性病變 [2],文獻報導佔 60%~86%,為基底動脈閉塞或腦橋出血 [3]。其次是顱腦外傷、腦幹腫瘤、腦橋中央髓鞘溶解症、腦炎、腦橋膿腫、中毒、脫髓鞘病、持續低血糖、吉蘭-巴雷症候群、運動神經元病晚期等 [4]。

臨床表現

通常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患者意識清醒或有輕微意識障礙,聽力正常,對環境有一定感知能力,但是不能言語、不能吞咽、面癱和四肢不能活動,有尿瀦留,僅能睜閉眼和眼球運動(通常只能上下運動)[5]。

不完全的閉鎖症候群患者面肌和四肢可保留輕微的運動能力,而嚴重病例可完全喪失眼球運動能力,只有腦電圖監測到皮質功能正常,有學者將其稱為完全性閉鎖症候群 [6]。

診斷

根據典型臨床表現以及頭部 MRI 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7]。美國康復醫學會議於 1995 年制定的診斷標準為:①能夠持續睜眼;②保留有基本認知能力;③失聲或重度發聲過弱;④四肢癱瘓或四肢輕癱;⑤主要交流模式是眼球垂直或橫向運動,或是上眼瞼眨動。

病情嚴重,難以判斷意識狀態時,腦電圖檢查,尤其是長程腦電圖有助於鑑別診斷。腦電圖有睡眠周期,可表現為正常,或輕度異常,即慢波增多,多在顳區、額區,α波反應性變差。缺乏α波反應性不能認為患者意識喪失。

認知事件相關電位對於鑑別有一定幫助。

PET 也可發現幕上皮質區域代謝水平未降低,急性期時雙側杏仁核代謝水平還會升高,杏仁核代謝水平的升高提示著存在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

鑑別診斷

1. 昏迷:患者無睡眠覺醒周期,也不能在刺激下睜眼 [8]。

2. 持續性植物狀態(PVS):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意識障礙,患者意識不清,但可睜眼有睡眠覺醒周期,對外界刺激無反應,也稱去皮質症候群或植物狀態。我國於 2001 年制訂的植物狀態診斷標準是:認知能力喪失,無意識活動,不能執行命令;能自動睜眼或刺激下睜眼;有睡眠-醒覺周期;可有無目的性眼球跟蹤運動;不能理解和表達語言;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壓;丘腦下部及腦幹功能基本保存。植物狀態持續一個月以上定為持續性植物狀態。

治療

1. 溶栓治療

由於導致閉鎖症候群的主要原因為基底動脈閉塞所致的腦橋梗死,基底動脈是供應後循環的主要血管,因此,其血栓形成的病死率非常高,使血管再通複流是最合理的治療方法 [9]。

2. 密切監測生命體徵和內環境變化

患者腦幹損害,生命體徵易波動不穩定。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對於降低死亡率極其重要。還要警惕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的發生。

3. 加強心理護理

向患者解釋病情的發生、發展過程,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必要時應給予抗抑鬱、抗焦慮藥物治療。

4. 鼓勵信息交流

鼓勵患者通過接受和傳遞出信息。編制一套方法讓患者能夠通過眨眼和眼球活動來表達其意願。與其交流時,剛開始的問題應該是封閉式而不是開放式。編制的交流方法由簡單逐漸發展到複雜。患者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對於提高患者的質量至關重要。新近發明的與計算機連接的眼球追蹤感受器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與外界溝通、更好的控制周圍的環境。

5. 充分營養支持

患者有吞咽障礙,應鼻飼充分供給營養 [10]。鼻飼前應常規抽吸胃管,警懾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6. 減輕腦水腫

急性期要警惕顱高壓的發生,可予以甘露醇、甘油果糖、複方甘油注射液、七葉皂苷鈉、利尿劑、白蛋白等藥物。

7. 神經保護劑

可選擇使用胞磷膽鹼、依達拉奉、奧拉西坦、吡拉西坦、神經節苷脂、三磷酸胞苷二鈉、人 尿激肽原酶、尼莫地平等。目前仍然沒有任何一種神經保護劑的療效具有確切的循證醫學證據。

8. 防治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閉鎖症候群患者的主要併發症和死亡原因。應用適當的抗生素。嚴格做好口腔護理,及時徹底吸出鼻、口和咽喉部的分泌物,警惕舌後墜。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防止墜積性肺炎。痰液黏稠時可予以霧化治療。必要時及時行氣管切開。

9. 防治泌尿系感染

留置尿管期間持續夾管、定時放尿,以訓練膀胱的收縮功能。予以呋喃西林溶液 250 ml 膀胱衝洗,2 次/日。

參考文獻

[1] Plum F, Posner JB. The diagnosis of Stupor and coma[J].Contemp Neurol Ser,1972,10:1.

[2] 吳江. 神經病學 [M].2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6.

[3] Bartko D,Lesicky O,Buc M Cerebral infarct and the immune response[J].Bratisal Lek Listy,1997,98(6):321-329.

[4] 賈志青,裴全森,胡淑梅,等.腦梗死致閉鎖症候群 9 例臨床分析 [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誌,2012,15(19):40-41.

[5] Smart CM,Giacino JT,Cullen T,e1.a1.A case of locked—in syndrome complicated by central deafness[J].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Neurology,2008,4:448.

[6] Laureys S, Pellas F, Van Eeckhout P, et al. The locked-in syndrome: what is it like to be conscious but paralyzed and voiceles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2005,150:495-511.

[7] 周鋒, 謝秋幼, 王付言, 等. 閉鎖症候群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檢查的診斷價值 [J].臨床神經病學雜誌,2014,27(5):346-349.

[8] 任永剛, 李文忠. 閉鎖症候群誤診一例 [J]. 山西醫藥雜誌,2012,41(8):792-793.

[9] 劉軻, 劉顯言. 閉鎖症候群 1 例 [J]. 疑難病雜誌,2011,10(3):235.

[10] 李明超, 程謙濤, 郭建一. 閉鎖症候群例臨床分析 [J]. 疑難病雜誌,2014,13(1):90-91.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閉鎖症候群?它的病因是什麼?是否可以有效的治療?
    3、閉鎖症候群對我們身體的危害有多大?核心提示,閉鎖症候群又稱閉鎖症候群,屬於腦幹血管病變。由於某些神經的損傷,身體的某些功能會出現退化或消失,但意識相對比較清晰,一般無法通過語言進行交流。這種病的症狀與植物人相似。他們不能說話和行動,但大腦是清醒的,所以也被稱為假性昏迷。可通過眼球轉動交流,有些患者還會對疼痛做出一些反應。
  • 英冒險家患閉鎖症候群 仍挑戰笨豬跳傘
    閉鎖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患者四肢癱瘓且不能說話。       米婭21歲時不幸中風,脖子以下全部癱瘓,不能說話,只能用眼睛交流。這種被稱為「閉鎖症候群」的疾病目前尚無治療之法。堅強的米婭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 英一閉鎖症候群男孩用眼神寫作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男孩喬納森·布賴恩只有12歲,還是閉鎖症候群患者,難以與外界交流。他在母親的幫助下,用眼神寫作,不僅出版了自傳,現在還寫起了小說。喬納森與家人住在威爾特郡奇彭納姆。母親錢特爾懷孕36周時遭遇車禍,導致胎盤早剝。
  • 母子同患罕見天才病 馬凡氏症候群無法根治
    世界上有很多的罕見病,馬凡氏症候群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你了解馬凡氏症候群嗎?  母子同患天才病  今年35歲的高唐人張恆芝與10歲的兒子牛牛(化名)同時被診斷出「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這種相對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已經導致張恆芝體內的主動脈瘤有六七釐米大,如果不及時手術,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 什麼是歌舞伎面譜症候群?常見的特徵有哪些?此病發現於哪一年?
    :眼裂橫向擴展,內眥贅皮,外側三分之一的下眼瞼微微翻轉,拱形的眉毛與稀疏橫向第三眉毛,平坦的鼻尖或短鼻中隔。一個13歲的兒童患有歌舞伎症候群,雖然肥胖,但飲食正常。臨床醫師應注意歌舞伎症候群患兒出現肥胖併發症的風險,結合治療方案需諮詢營養師。
  • 得了「假期症候群」,能靠請假續命嗎?
    正所謂「混完回來都是要還的」,復工第一天,看起來精神萎靡、悶悶不樂的阿基,更是直接發了一張圖表達此刻的心情;自稱得了「節後症候群」,要報工傷:這種「症候群」的常見「症狀」有失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疲倦、食欲不振、懷舊,沮喪等。
  • 4個病例,全方位認識「一個半症候群」家族!丨溫故知新
    腦橋病變引起的同側凝視麻痺和對側核間性眼肌麻痺稱為「一個半症候群」,不過當患者腦幹病變外延時,會出現「一個半症候群」的臨床變異型,包括八個半、九個、十三個半…… 一個半症候群 「一個半症候群」由Fisher於1967年報導並命名,由水平注視麻痺(一個)和同側核間性眼肌麻痺(半個)組成。
  • 為什麼有人得「月子病」,有人卻說「坐月子」是陋習?
    確實從根源上治好了「月子病」。所以月子到底坐 or 不坐,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天就請田太醫給大家講講「月子」那點事。以前都是長輩怎麼說就怎麼做唄,但我們是現代人啊!可是當你想要打破傳統時,卻總有人跳出來提些「善意」的警告,這其中讓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月子病」了。到底啥是「月子病」?
  • 「閉嘴族」:我們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說話?
    作為一個碼農,他每天最常見的狀態就是趴在電腦桌前噼裡啪啦地敲代碼。久而久之,他開始習慣並享受把自己的時間徹底調成「靜音模式」。比如他討厭與人面聊,更喜歡用公司的內部通訊軟體跟同事們交流。他也討厭開會,會更傾心於老闆在群裡下達指令,然後他再用手指飛快地打出「收到」二字。
  • 擅用「過去式」說話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並不是你制定的「將來式」有多完美,而是在真正強大的行動力面前,你「過去式」的積累。
  • 腦成像技術,讓閉鎖綜合症患者用「意念」交流
    在我們可以自由說話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卻無法正常表達自己。中風和Lou Gehrig(正式名為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因傳奇棒球運動員Lou Gehrig死於此病而命名)等疾病會導致閉鎖綜合症。這時的患者雖然意識清醒,但由於全身隨意肌(除眼睛外)全部癱瘓,導致患者不能活動、不能自主說話。,腦成像讓四個閉鎖綜合症(擁有意識但無法與人交流)患者,可以回答「是/否」這樣的問題。雖然這只是基本的交流,但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 金華一個男嬰患上罕見天使症候群 不會說話只會笑
    看起來,他和別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然而,樂樂至今不會爬、不會站,更不會走路說話,只會笑。他的這種病叫「天使症候群」。名字聽著很美,但醫生說,患者無論腦部及身體發育均遲緩,需要定時服藥抑制病情。樂樂為什麼會得這種病?懷孕時媽媽又該如何檢查或者避免?昨天,本報進行了採訪。
  • 朋友,你有「冒牌者症候群」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比如考了班上第一名,比如拿到了「優秀員工」的稱號,比如被朋友羨慕地稱作「人生贏家」時,你卻覺得自己其實並不是靠能力取得的這些成功,而是全憑運氣……朋友,「冒牌者症候群」了解一下。
  • 你可知小兒膽道閉鎖是什麼病?
    影片中的保姆孫芳(馬伊琍飾),尤其讓人印象深刻,她的女兒珠珠出生就患有「怪病」,由於沒有及時明確診斷,幾經輾轉到大醫院就診後才知道,珠珠得了一種罕見疾病——膽道閉鎖。但此時的珠珠已1歲多了,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此時唯一的希望就是肝移植,孫芳作為媽媽,從沒有放棄過珠珠的治療……
  • 基底動脈閉塞症候群 你不可不知的七大要點
    基底動脈閉塞症候群與前循環卒中相比,後循環卒中前驅期更長,可持續數天或數月。最常見的前驅期症狀包括眩暈和噁心,其次為頭痛和頸部疼痛。頭暈和眩暈是 BAO 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但是為非特異性症狀,需要與外周性眩暈相鑑別。頭脈衝-眼震-扭轉偏斜(HINTS)檢查法是一種敏感的評估工具,有助於鑑別中樞性和外周性眩暈。
  • 太漂亮竟然也是病?醫生說伴隨這種特徵的「漂亮」才是病!
    最近,河南省婦幼保健院來了一個漂亮的小男孩小亮,他皮膚白皙,長著一雙大眼睛,眼睛上面長著又長又卷又濃密的睫毛,還有一個鬥篷樣的嘴唇......一張精緻的臉上仿佛被抹上了一層濃妝,漂亮的如同洋娃娃一般。但是,醫生卻說他這種漂亮法是有病!
  • 唐篩篩什麼病?關注唐氏症候群——新生兒科優生優育系列科普專欄
    轉自:西安市中心醫院 唐篩篩什麼病?關注唐氏症候群新生兒科優生優育系列科普專欄 孕婦都要做唐篩檢查,對唐氏症候群等染色體異常做產前篩查,那麼什麼是唐氏症候群?
  • 快樂木偶症候群,你聽說過嗎?
    醫學史上有許許多多的疾病,被人們賦予美麗浪漫的名字,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 、彼得潘綜合症、亨廷頓舞蹈病、天花、地中海貧血等等,像是慘澹黑白底片上的一抹溫情的人文色彩。其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快樂木偶症候群,又稱 Angelman 症候群,可愛的名字,殘酷的疾病。1.
  • 「CV系列」 人眼的解析度
    「CV」系列視頻來了!CV是Computer Vision的縮寫,中文多翻譯為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視覺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話題,這個系列的定位並非要實現全面無遺漏的介紹,而是希望從簡單的概念著手,儘量避免使用生澀的專業詞彙,力求讓不具備專業背景知識的人也能夠在看完視頻後發出「哦,原來是這樣!」的感嘆。
  • 小心這種「卵巢」病
    長痘、長胖、大姨媽不規律 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症狀 可能都指向同一種 女性最常見的「卵巢」疾病 它就是 「多囊卵巢症候群」 在35 歲以下的育齡女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