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米
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
全文1872字,閱讀需6分鐘
「按需購買」將成為今後藥企研發的主流。
隨著全球醫藥市場爭奪的日趨激烈,各大藥企近年來加大藥物研發的力度。根據Pharmaprojects資料庫數據顯示,全球目前在研新藥數量約為1.7萬個。其中,諾華、武田以及施貴寶排名前三,在研藥物數量分別為222個、198個、189個。
這已是諾華連續第四年全球在研藥物排名第1名,無論在研藥物還是自研藥物均領先第二名一大截(24/50)。根據諾華近幾年公布的財報,其每年都會在研發方面投入約90億美元,至2024年,諾華製藥全球預計將有15款重磅新產品上市。
與此同時,武田製藥620億美元收購夏爾、施貴寶740億美元收購新基,也讓這兩家跨國藥企一躍成為2019年擁有在研藥物排名第二、三名,並將強生、羅氏擠到第四和第五名的位置。
而輝瑞公司憑藉對Theracon和Array BioPharma公司的收購,其在研藥物的數量從163個增至170個,排名也2019年的從第9名攀升至第6名。
事實上,隨著大量資本的介入,醫藥研發已擺脫單一的自主研發模式,可以預見的是,今後將有更多的藥企會選擇併購重組的方式獲得具有市場潛力的創新品種。
新藥研發的成敗決定著未來醫藥市場的走向,各大跨國藥企也正在積極布局。業內普遍認為,儘管高研發成本、高淘汰率、長研發周期是藥品研發環節必然的趨勢,但這也是企業之間比拼實力的關鍵,全球醫藥行業的競爭門檻也隨之提高。
1
連續四年排名第一
諾華擁有超25款在研重磅產品
2019年5月,在諾華全球研發總部召開的年度管理會議上,諾華全球藥物開發部門(GDD)團隊展示了其富含催化劑的產品管線,包含超過25種潛在的重磅產品。
同時,諾華在2019年將實現多個管線裡程碑,包括Entresto(HF-pEF)、Fevipiprant(哮喘)以及PD-1療法spartalizumab等在內的6項關鍵研究數據有可能加速諾華的增長軌跡。
這一系列的研發成果,也讓諾華成為2019年創新藥物獲批最多的藥企。據健識局統計,諾華公司於2019年在美國獲批新藥的數量是6個,同時在中國獲批的數量是4個,均排名全球藥企的第一名。
諾華全球藥物開發負責人兼首席醫療官John Tsai博士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鑑於中國已經加快新藥審評審批速度,諾華計劃在2023年前在中國提交50個新藥申請。
圖/ 視覺中國
事實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也成為每一家藥企絕不輕言放棄的「戰場」。
「中國持續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尤其是《外商投資法》的通過,是為跨國藥企創造了更加開放、透明和可預期的環境,為諾華持續投資提供了『定心丸』。」 諾華全球執行長萬思瀚指出,中國的大投資環境使得諾華近年來在中國持續投資。
按照萬思瀚的設想,諾華未來幾年還將為中國市場帶來超過10個新藥。除此之外,公司也在和一些合作夥伴共同把細胞和基因療法帶到中國市場上來。
2
按需購買或將流行
2019年醫藥產業投資約有100起
事實上,全球新藥研發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新藥研發方面的投資也越來越多。
根據國際藥品研發數據顯示,新藥研發所需要的成本從1975年約1.4億美元,上漲至2009年約12億美元。現如今,業內保守估計,新藥研發的成本投入已達到15-20億美元。
日益高企的研發成本,僅是藥企研發新藥所要面對的第一道門檻,而越來越低的投資回報率才是藥企研發的真正痛點。
根據德勤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2017年全球TOP12製藥巨頭在研發上的投資回報率僅有3.2%,處於8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個數字相比2010年的10.1%降幅顯著。
也正因如此,各大跨國藥企已把新藥研發的目光瞄準了投資市場,近年來投資、併購已成為獲取新藥專利的重要方式。
據健識局統計,不僅僅是武田與施貴寶通過百億規模的併購,壯大自身罕見病、腫瘤等領域的業務模式,提升了自研藥物的數量。而默沙東、諾華、羅氏、葛蘭素史克、禮來均展開了新一輪新藥研發的「投資戰」。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底,羅氏以43億美元完成了對Spark Therapeutics的投資併購。儘管該公司的重磅藥物Luxturna目前已授權給諾華公司進行銷售。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或許也不能排除未來羅氏與諾華在基因治療方面會有進一步的合作。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在醫藥投資領域的投資活動約有100多起。業內普遍認為,隨著新藥研發的成本居高不下,今後投資併購或將成為各大藥企得到重磅品種的又一種方式,「按需購買」模式可能再次流行。
編:逗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