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的「圓圓滾滾」就是可愛的象徵嗎?
孩子吃多了會怎麼樣?
3歲女童被餵到70斤
有多少父母正讓孩子「大吃大喝」?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營養科主任劉喜紅(左)直播開講《孩子這麼吃更健康》並接受主持人曾姐姐的訪問。
3歲「吃播」女孩佩琪被爸媽餵到70斤的事件引起輿論密切關注。對於3歲的寶寶來說,佩琪嚴重超標的體重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生活。不要以為孩子白白胖胖才是健康的表現,在醫生看來,兒童肥胖會造成身體各個方面的疾病。只有讓兒童飲食均衡才能健康成長。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營養問題十分重視,卻也存在不少認識誤區。近日,南都健康大講堂邀請到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營養科主任劉喜紅為大家帶來一場主題為《孩子這麼吃更健康》的直播講座,直播獲得13w+關注
孩子養得太過白胖容易埋下健康禍根
「孩子養得白白胖胖要小心,要警惕兒童單純性肥胖,這不僅是營養不良、營養不均衡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很容易為孩子的健康埋下禍根。」 劉喜紅主任指出,肥胖對身體的損害是從頭到腳的,包括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以及骨骼系統。多餘的脂肪可以堆積在大腦皮層下引起假性腦瘤,並壓迫腦組織例如皮質、腦實質、導致這個孩子智力下降和注意力缺陷、記憶力下降。同時肥胖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群,引起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嚴重情況還會引起孩子性早熟和成年後的不孕不育。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認為孩子小時候胖沒關係,長大了自然就瘦了。而實際上十個胖子九個懶,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加強鍛鍊,到後來身體越胖就越難減肥,結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留下一堆健康隱患。
「我曾經清楚地記得有一個廣州的小孩才八歲,可是體重卻達到了200斤,孩子已經出現多臟器損害進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當時他的母親痛苦不已,我們卻無能為力。」說到這裡劉喜紅主任的眼睛發紅,她說作為醫生和一個母親她覺得很難過,「要是家長發現孩子肥胖早點幹預就好了,而當時孩子來到醫院的時候已經全身是病,心理也出現問題,遲一點給他食物孩子就抓狂甚至對醫護人員又罵又打!」,劉喜紅主任為此提醒家長要記住一丁點孩子生長規律的常識,有肥胖症狀的孩子最好儘早去醫院治療,因肥胖對身體的損害是從頭到腳的,一旦發生這些併發症,會面臨一輩子的用藥,嚴重影響今後的生命質量。
掌握這些吃飯技巧很重要
很多人好奇,那麼到底怎麼預防孩子肥胖? 對此劉喜紅主任回答到,不要等到大廈都倒塌了,再重建;但身體一旦垮了,即便是再高明的醫生,也無法重建了。家長要學會如何科學餵養孩子,肥胖實際上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營養不良。兒童期單純性肥胖醫學管理目標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降低脂肪沉積、減少體脂百分比、減少腰圍、降低BMI,同時還要促進身高的增加;長期目標是培養科學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心血管疾病、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實際上,肥胖的定義包含三個關鍵點:過度營養、運動不足、行為偏差。針對以上三條,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如行為偏差必須採用行為矯正,包括飲食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如:1)吃飯的時間延長(15-20分鐘),讓孩子不要吃太快;2)小口吃飯,進嘴之前抖掉一半;3)細嚼慢咽,要求咀嚼20下再吞;4)食物攝入順序,推薦首先吃素菜、再吃動物性蛋白類的葷菜,最後再吃主食;5)建議孩子每日蔬菜食材至少1斤以上;6)增加粗糧、雜糧的攝入;7)建議家中分盤吃,每個人一盤,並允許孩子留盤,且儘量留主食; 8)強調自然食物,包括多喝水代替飲料;9)不要飯後喝湯;10)烹調方式儘量選擇蒸、煮、或煲等,偶爾小炒,儘量不選擇煎、炸、烤等。
「兒童單純性肥胖既不能用減肥藥、也不能手術切胃;不主張採取飢餓療法、也不能使用魔鬼式高強度訓練。因此,傳統的醫學手段對治療兒童肥胖是毫無辦法、束手無策,也導致兒童肥胖的醫學管理非常棘手,最好是早期預防。」劉喜紅強調。
合理的營養才能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預防孩子肥胖從妊娠期間就要開始,媽媽不要大吃大喝,以免生出巨大兒。」 針對網友提出的是不是孩子晚睡容易導致肥胖的問題,劉喜紅主任表示睡眠確實很重要,儘量不要晚睡。儘管每個年齡段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不同,但爭取10點前入睡。
劉喜紅主任
有粉絲朋友問到,如果像視頻中三歲的佩琪,孩子都喜歡吃快餐食品,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劉喜紅主任認為,油炸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比不飽和脂肪酸好吃,而反式脂肪酸更香,味道確實好,但對人體的傷害最大。如果家長明明知道孩子喜歡做的事情是對孩子的身體或成長有害的,那麼,相信每一個家長一定會想辦法阻止,不能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家長要進行一定的誘導,不可一味滿足小孩的無理要求。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吃零食?劉喜紅稱小孩吃零食很正常,但儘量選擇水果做為零食,而不是油炸類的、精加工的食物。對於比較胖的小孩,控制碳水化合物很重要,但也不能完全用水果或蔬菜代替碳水化合物。劉喜紅表示,大腦的唯一能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所以對於學齡期肥胖兒童/青少年來說,主食的攝入不主張完全限制,而是合理攝入。
主播/採寫:曾文瓊
攝影:何玉帥
實習生:徐歡
通訊員: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