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木工機械和手工工具
木工是一門傳統而又古老的行業,從古代到現在,不僅讓一批又一批愛好者趨之若鶩,也讓許多木作匠人持之並引以為傲。木工不單單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精神,一種非物質文化...現在製作家具最基本的臺式電動工具包括臺鋸、帶鋸、臺式電刨、壓刨、臺鑽、搖臂鋸和車床。最常用的手持式電動工具有電木銑、電鑽、餅乾機、電圓鋸以及各種磨砂機。
-
木工能手比拼絕活技藝見真章
90後「新木工」黃水榮競賽現場龍巖市長汀縣2020年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系列活動之一——長汀縣首屆客家傳統手工木工技能競賽近日舉辦。今年26歲的黃水榮告訴筆者,因為喜歡木工活,在2017年的時候就開始拜師,學習客家傳統手工木工技藝。由剛開始家人的反對到現在的全力支持,給了他很大的信心。「木工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技術,做起來也比較有意思,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做木工,覺得是落後的東西,其實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木工還是很有市場的,許多高科技往往取代不了這項手工活,我覺得應該把這些技術傳承下去。」
-
劍川木雕千年技藝雕刻時光
彩繪木雕劍川西門街明代白族古建築群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劍川沙溪寺登街入選「101個世界紀念建築遺產名錄」……每一座歷經滄桑的古老建築,都蘊藏著劍川木匠的聰明智慧,是劍川木雕留存於世的活的文化記憶。
-
福建木雕匠人鄭祥燮:學雕刻要「入戲」
日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閩中戲曲文化園舉辦大田縣首屆非遺手工大賽,當地能工巧匠亮出棕衣編織、建築雕刻、糕點藝術拼字等民間技藝,鄭祥燮也在其中。鄭祥燮今年四十出頭,他沉穩、質樸、略顯憨厚,手上厚厚的手繭和刀疤,那是他20多年來學藝的見證。受當木匠的父親影響,他從小就對木工活感興趣,時常去擺弄父親的工具鼓搗些小玩意兒,初中沒畢業就給父親打下手,跟著學手藝。
-
黎平縣舉辦手工木工培訓班
黎平縣舉辦手工木工培訓班 發布時間:2019-05-23 17:43:49 來源:貴州網 為提升民間匠人和鄉村手工業者理論水平,
-
慢捻皮雕:古老技藝琢匠心
秭歸「皮雕痴人」朱富康在他的「慢捻皮雕工作室」中,還原古老的手工技藝,雕琢生命的精神圖譜。在他的眼中,手作之美就是詩性與初心,就是讓心靈慢下來、讓靈魂歇腳的生態與形狀。一個圖案、一塊皮層,不僅是朱富康雕琢的對象,更是他心靈的頓悟、意象的言說、生命的傾訴。
-
幼兒園老師自學全套傳統木工技藝 給孩子開木工課
上幼兒園時期的她,照著衣柜上父親雕刻的花鳥學畫畫,用父親用剩的廢料玩過家家的遊戲,用長長的刨花做裙子、做假髮……對於木頭,她一直就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潘用仙說,後來她成為了一名幼兒園老師,或許是受職業的影響,她特別愛動手,喜歡畫畫、喜歡刺繡,喜歡踩縫紉機,也喜歡玩木頭。
-
傳統木工技藝已在中國失傳?日本將其發揚光大?日吹們又來了
因為小編本身就是一個木工愛好者,經常在各個木工論壇瀏覽,毫不誇張的說,小編曾經多次有投身木工行業的衝動。小編買過許多木工入門的書籍,可以說,絕大多數中或多或少都有簡單的榫卯結構教程。在中國,只要是與手工木製品相關的人,都掌握著一定的榫卯結構製作能力,差別就在製作水平高低而已。
-
河北黃驊古老技藝「排船」將申報非遺(圖)
今年58歲的村民楊明華就是這個漁村裡的一位普通漁民,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楊明華從其爺爺那輩兒開始算起,如今已經祖孫四代在傳承著一種古老的技藝———「排船」。排船就是手工製造以風力驅動的木船,其實在幾十年前海邊的漁民們還都靠著這樣的船養家餬口,世代相傳。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木船成了鐵殼船,曾經的槳聲帆影被隆隆的機器聲所取代。但令人感佩的是,這個家族仍在頑強地堅守著這份傳承。
-
新疆柯坪縣花毛氈:古老的手工美術技藝,將迎來市場生命春天
柯坪花毛氈歷史悠久,至今保留著柯坪的地方特色,柯坪縣維吾爾族的花毛氈製作技藝與自治區其他地方製造的氈子有著明顯的區別,它是由自然羊毛製成,製造過程沒添加任何物理和化學成分,屬純天然手工製成品。欣賞著眼前的花毛氈,我們感覺到這種手工技藝和機械加工出來的明顯不同,鮮豔的色彩,古老的圖案,給人一種視覺的衝擊力。
-
「寶藏」爺爺復活兩千年前魯班工藝,咱們中國木工,被全世界copy
阿木爺爺的木工,能夠不使用釘子、膠水、螺絲,靠的就是中國傳統的榫卯工藝。榫卯工藝的年齡,比漢字還要古老,早在7000年前就已經被老祖宗摸索出來,隨後在約2600年前被魯班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木質家具的靈魂。
-
女性生殖器雕刻或成最老洞穴作品
科學家在法國響板巖洞中發現了最古老的雕刻作品。圖片來源:Randall White 自從在1994年被發現以來,這些位於法國南部沙夫特洞穴(Chauvet Cave)中的壯觀壁畫——包括獅子、犀牛和其他動物——便被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洞穴藝術,其年代可以回溯到距今37000年前。然而人們偶爾也會看到其他一些同樣古老的洞穴藝術,儘管它們的年代更加難以確定。
-
發揚曲陽雕刻技藝 石福記石雕以產品見真章
論雕刻的歷史,每一個文明古國都源遠流長,論雕刻的類目,骨雕、木雕、磚雕、石雕等各有千秋,論石雕哪裡最有章法,還要看河北曲陽。曲陽素有「中國雕刻之鄉」之美名,其雕刻藝術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元,兩千多年經久不衰,還在2006年被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無數曲陽人為之驕傲。
-
重慶石柱:王琴——讓古老的土家傳統技藝煥發「青春」
還是童年的她就經常看到奶奶搖著一臺古老的織布機編織圖案各異的布料,再用織出的布料做成一件件供家人穿戴的服飾和睡覺用的被子。奶奶也因此成為方圓數十裡出了名的能工巧匠。好奇心特強的王琴從小就常跟在奶奶身邊看,有時候還偷偷摸摸搖著織布機學繞線和穿線。耳濡目染中,她漸漸了解到奶奶從事的是一項土家織錦工藝。土家族人還把繡花織圖作為衡量一個土家姑娘心靈手巧的標誌。
-
非遺傳承八:具有雕刻、彩繪等藝術魅力,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
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於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乾漆夾薴工藝是天台民間工匠早已應用的一項傳統的手工技藝。它能綜合的體現出雕刻、彩繪等領域的藝術家在一件作品上發揮出共同的藝術魅力。早在東晉時期,乾漆夾薴已在天台民間得到應用。
-
紅木家具的木工與普通木工有何不同?
中國傳統家具的製作流程大致可分為木工、雕刻、打磨等幾個工種。其中木工又包括選材、下料、配料、打榫卯等十幾道工序,木工必須要能完成其中所有的工序。一個木工最少要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出師,而雕工或打磨等其他工種快則一年半載,慢則兩三年也能出師。而紅木家具的木工與普通木工究竟有什麼不同之處?
-
杭州舉辦建設行業手工木工技能競賽
昨日,由市建委、市人社局、市總工會聯合主辦的杭州市建設行業手工木工職業技能競賽正式拉開帷幕。 據了解,近年來,杭州市為加快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打造「建築工匠」隊伍,自2013年以來市建委持續開展了杭州市建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工作。
-
中意雕刻工匠攜手覓新機
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上海12月21日電(記者黃安琪)在中國的石頭上雕刻出天使的臉龐,東西兩種古老的文化在此刻碰撞到了一起。 今年10月,歷經近20小時的飛行和中轉、3次核酸檢測、14天隔離,義大利雕刻師奇羅·埃斯波西託和義大利商人馬可·魯索抵達上海,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手工紙】寧化玉扣紙造紙絕技 傳承古老手工造紙技藝
沿途,廢棄的手工造紙棚隨處可見,給寂靜的山村平添了幾分滄桑。當地僅存的一座玉扣紙作坊就坐落在半山腰。「砍料、浸塘、剝青、踏竹麻、撈紙漿、焙紙、拔紙、裁紙……玉扣紙手工製作屬古法造紙工藝,製作工序多達28道。」玉扣紙手工作坊主胡蘭山介紹說。
-
阿木爺爺木工技藝短視頻走紅海內外
通過他的短視頻,更多人見識了中國傳統木匠技藝的精湛,以及蘊藏在榫卯結構中的古老智慧。 擁有270萬粉絲,單個視頻點擊量達4200萬,在海內外網際網路上廣泛傳播……最近,「阿木爺爺」做木工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