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積累了足夠的資本,開始了他的「千秋大業」。
某種程度上,老蔣把「黨國」當成了自己的「私產」,而黃埔軍校則是他最貴重的「家當」。
可是,老蔣這個最貴重的「家當」卻被一個人「弄丟了」。
這個「弄丟了」黃埔軍校的人叫張耀明,他是黃埔軍校的第三任校長,是個抗日不含糊,卻又「生不逢時」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1924年,張耀明等一批人經于右任先生介紹,從陝西南下廣州,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這批人中還有大名鼎鼎的關麟徵、杜聿明等人。
張耀明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經歷過東徵、北伐及軍閥混戰。
跟大多數國軍將領一樣,張耀明也參加過圍剿紅軍的行動,不過,當時的張耀明還是一個小小的團長,而且剛上戰場就受了重傷。
抗戰時期,張耀明開始在軍事領域嶄露頭角。
「軍迷」朋友可能知道,有一種戰術叫「反斜面作戰」。
張耀明雖然不是這個戰術的發明人,卻在對日作戰中率先應用過這個戰術。
1933年1月,日寇進攻山海關,幾次激戰下來,張耀明和關麟徵師長為一個問題而苦惱。
日軍的飛機、大炮火力太猛了,國軍在前線傷亡的人員中,被日軍飛機、大炮致死獲致殘的佔了多數。
張耀明和關麟徵開動腦筋,終於有了應對的方法。
他們將散兵坑和戰壕挖在攻擊發起線之後,這樣一來,國軍傷亡人數大幅下降,日軍的飛機大炮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這一戰術後來被稱為「反斜面作戰」,因為簡單、實用,所以一直被應用了幾十年。
長城抗戰雖然失敗了,但是,張耀明憑藉其突出的表現,榮獲了一枚五等寶鼎勳章。
全面抗戰爆發後,張耀明當上了國民黨第52軍第25師師長。
25師善於長途奔襲,號稱「千裡駒」。
張耀明帶著他的「千裡駒」,在抗日戰場立下了不少功績。
臺兒莊戰役中,張耀明奉命迎擊日軍瀨谷支隊,「千裡駒」出擊速度之快,下手之狠,令日軍瞠目結舌;
之後,第25師在第2師配合下,充分發揮了「千裡駒」的特長,長途奔襲日軍坂本支隊,打得日寇措手不及、傷亡累累,為臺兒莊大捷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0年9月,張耀明時任52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他指揮第52軍取得了「湘北大捷」,再立大功。
可以這麼說,在抗日戰場上,張耀明打鬼子一點都不含糊!
可是,到了解放戰爭那幾年,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1948年11月,張耀明出任了南京首都衛戍總司令,上任幾個月後,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
張耀明這位當年的「千裡駒」溜得比任何人都快,一口氣跑到了臺灣。
張耀明沒有想到,蔣介石一紙手令,又把他從臺灣拉回了成都,1949年9月20日,44歲的張耀明接任了黃埔軍校校長一職。
他是黃埔軍校繼蔣介石、關麟徵之後的第三任校長。
黃埔軍校校長這個職位光鮮靚麗,蔣介石輕易不撒手,國民黨內很多人夢寐以求。
按理說,張耀明應該算是個「幸運兒」,可是,張耀明卻開心不起來。
這是因為,解放軍大軍壓境,國民黨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中,張耀明接手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整個成都危機四伏,軍校內人心惶惶,張耀明只能怨自己「生不逢時」,硬著頭皮去成都赴任。
1949年11月30日,解放軍佔領重慶,蔣介石迫不得已飛來成都,他在成都黃埔軍校內設立了自己的臨時指揮部。
就在成都黃埔軍校,張耀明遭遇了「滅頂之災」,為他日後的被貶埋下了一顆「地雷」。
12月3日,成都黃埔軍校大院內,蔣介石最後一次檢閱軍校官生,張耀明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特別是在安全保衛方面,張耀明在閱兵場及其周圍仔細檢查了三遍,確認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幾個學兵正在升旗時,旗杆突然斷裂,旗幟飄然跌落在地……
這可是「不祥之兆」!
現場所有人都驚呆了,張耀明則嚇得滿頭大汗,急忙想辦法補救,可是,他看到老蔣的臉色已經非常難看。
張耀明的心裡頓時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12月,解放軍開始進逼成都,蔣介石命令,將黃埔軍校南遷至雲南。
於是,張耀明一連發了多道訓令,開始資遣學校人員。
消息一傳出,成都黃埔軍校就亂開了,有近200名軍校生逃回了家,有軍官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
軍校本準備從成都南遷雲南,但是,唯一的通道已經被解放軍堵死了,張耀明只得帶眾人返回成都。
此時的張耀明知道,在如此形勢之下,想要把黃埔軍校帶出成都已是奢望。
於是,張耀明決定,讓黃埔第23期學生提前畢業,同時銷毀了所有的檔案和歷史資料。
至此,黃埔軍校相當於就地解散了。
1949年12月25日,張耀明親手「了斷」了黃埔軍校後,把爛攤子留給了教育長李永中,自己乘上了成都飛往臺灣的飛機。
此後,黃埔軍校教育長李永中率留校的官兵通電起義。
至此,黃埔軍校結束了它在大陸的歷史,張耀明也就成了黃埔軍校在大陸的「末代校長」。
張耀明到臺灣後,蔣介石就沒有給過他好臉看,這讓張耀明十分鬱悶。
張耀明覺得自己非常冤枉:閱兵式上的「旗杆斷裂事件」,再加上李永中起義,黃埔軍校解散,或許那就是天意,天意不可違,能怪得了我嗎?
如今,老蔣把這些個「爛帳」都算在張耀明頭上,他張耀明難辭其咎,也就只能自認倒黴。
張耀明同時也非常理解老蔣的苦楚,老蔣畢生鍾愛的黃埔軍校畢竟毀在自己這一任上,老蔣把一口惡氣撒到自己身上,也屬「情有可原」。
張耀明不久之後即被拘禁,幾個月後,又稀裡糊塗地被釋放了出來。
張耀明此時已經心灰意冷,只想遠離官場是非,一心只求個太平,可是,他想得太美了。
國民黨當局對張耀明還是不放心,在他家中,時刻都有武裝特務貼身保護,名為「保護」,實是監視。
張耀明從此結束了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終日生活在鬱鬱寡歡之中。
1972年10月11日,黃埔軍校「末代校長」張耀明因肝疾不治,卒於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