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式上旗幟落地,黃埔軍校就地解散,誰是黃埔「末代校長」?

2020-12-20 樂享趣聞軼事

眾所周知,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積累了足夠的資本,開始了他的「千秋大業」。

某種程度上,老蔣把「黨國」當成了自己的「私產」,而黃埔軍校則是他最貴重的「家當」。

可是,老蔣這個最貴重的「家當」卻被一個人「弄丟了」。

這個「弄丟了」黃埔軍校的人叫張耀明,他是黃埔軍校的第三任校長,是個抗日不含糊,卻又「生不逢時」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張耀明將軍

1924年,張耀明等一批人經于右任先生介紹,從陝西南下廣州,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這批人中還有大名鼎鼎的關麟徵、杜聿明等人。

張耀明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經歷過東徵、北伐及軍閥混戰。

跟大多數國軍將領一樣,張耀明也參加過圍剿紅軍的行動,不過,當時的張耀明還是一個小小的團長,而且剛上戰場就受了重傷。

抗戰時期,張耀明開始在軍事領域嶄露頭角。

「軍迷」朋友可能知道,有一種戰術叫「反斜面作戰」。

張耀明雖然不是這個戰術的發明人,卻在對日作戰中率先應用過這個戰術。

1933年1月,日寇進攻山海關,幾次激戰下來,張耀明和關麟徵師長為一個問題而苦惱。

日軍的飛機、大炮火力太猛了,國軍在前線傷亡的人員中,被日軍飛機、大炮致死獲致殘的佔了多數。

張耀明和關麟徵開動腦筋,終於有了應對的方法。

他們將散兵坑和戰壕挖在攻擊發起線之後,這樣一來,國軍傷亡人數大幅下降,日軍的飛機大炮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老照片

這一戰術後來被稱為「反斜面作戰」,因為簡單、實用,所以一直被應用了幾十年。

長城抗戰雖然失敗了,但是,張耀明憑藉其突出的表現,榮獲了一枚五等寶鼎勳章。

全面抗戰爆發後,張耀明當上了國民黨第52軍第25師師長。

25師善於長途奔襲,號稱「千裡駒」。

張耀明帶著他的「千裡駒」,在抗日戰場立下了不少功績。

臺兒莊戰役中,張耀明奉命迎擊日軍瀨谷支隊,「千裡駒」出擊速度之快,下手之狠,令日軍瞠目結舌;

之後,第25師在第2師配合下,充分發揮了「千裡駒」的特長,長途奔襲日軍坂本支隊,打得日寇措手不及、傷亡累累,為臺兒莊大捷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0年9月,張耀明時任52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他指揮第52軍取得了「湘北大捷」,再立大功。

可以這麼說,在抗日戰場上,張耀明打鬼子一點都不含糊!

可是,到了解放戰爭那幾年,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老照片 蔣介石閱兵

1948年11月,張耀明出任了南京首都衛戍總司令,上任幾個月後,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

張耀明這位當年的「千裡駒」溜得比任何人都快,一口氣跑到了臺灣。

張耀明沒有想到,蔣介石一紙手令,又把他從臺灣拉回了成都,1949年9月20日,44歲的張耀明接任了黃埔軍校校長一職。

他是黃埔軍校繼蔣介石、關麟徵之後的第三任校長。

黃埔軍校校長這個職位光鮮靚麗,蔣介石輕易不撒手,國民黨內很多人夢寐以求。

按理說,張耀明應該算是個「幸運兒」,可是,張耀明卻開心不起來。

這是因為,解放軍大軍壓境,國民黨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中,張耀明接手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整個成都危機四伏,軍校內人心惶惶,張耀明只能怨自己「生不逢時」,硬著頭皮去成都赴任。

1949年11月30日,解放軍佔領重慶,蔣介石迫不得已飛來成都,他在成都黃埔軍校內設立了自己的臨時指揮部。

就在成都黃埔軍校,張耀明遭遇了「滅頂之災」,為他日後的被貶埋下了一顆「地雷」。

12月3日,成都黃埔軍校大院內,蔣介石最後一次檢閱軍校官生,張耀明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特別是在安全保衛方面,張耀明在閱兵場及其周圍仔細檢查了三遍,確認沒有任何問題。

蔣介石 宋美齡

可是,幾個學兵正在升旗時,旗杆突然斷裂,旗幟飄然跌落在地……

這可是「不祥之兆」!

現場所有人都驚呆了,張耀明則嚇得滿頭大汗,急忙想辦法補救,可是,他看到老蔣的臉色已經非常難看。

張耀明的心裡頓時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12月,解放軍開始進逼成都,蔣介石命令,將黃埔軍校南遷至雲南。

於是,張耀明一連發了多道訓令,開始資遣學校人員。

消息一傳出,成都黃埔軍校就亂開了,有近200名軍校生逃回了家,有軍官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

軍校本準備從成都南遷雲南,但是,唯一的通道已經被解放軍堵死了,張耀明只得帶眾人返回成都。

此時的張耀明知道,在如此形勢之下,想要把黃埔軍校帶出成都已是奢望。

於是,張耀明決定,讓黃埔第23期學生提前畢業,同時銷毀了所有的檔案和歷史資料。

至此,黃埔軍校相當於就地解散了。

老照片 蔣介石閱兵

1949年12月25日,張耀明親手「了斷」了黃埔軍校後,把爛攤子留給了教育長李永中,自己乘上了成都飛往臺灣的飛機。

此後,黃埔軍校教育長李永中率留校的官兵通電起義。

至此,黃埔軍校結束了它在大陸的歷史,張耀明也就成了黃埔軍校在大陸的「末代校長」。

張耀明到臺灣後,蔣介石就沒有給過他好臉看,這讓張耀明十分鬱悶。

張耀明覺得自己非常冤枉:閱兵式上的「旗杆斷裂事件」,再加上李永中起義,黃埔軍校解散,或許那就是天意,天意不可違,能怪得了我嗎?

如今,老蔣把這些個「爛帳」都算在張耀明頭上,他張耀明難辭其咎,也就只能自認倒黴。

張耀明同時也非常理解老蔣的苦楚,老蔣畢生鍾愛的黃埔軍校畢竟毀在自己這一任上,老蔣把一口惡氣撒到自己身上,也屬「情有可原」。

老照片 蔣介石閱兵

張耀明不久之後即被拘禁,幾個月後,又稀裡糊塗地被釋放了出來。

張耀明此時已經心灰意冷,只想遠離官場是非,一心只求個太平,可是,他想得太美了。

國民黨當局對張耀明還是不放心,在他家中,時刻都有武裝特務貼身保護,名為「保護」,實是監視。

張耀明從此結束了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終日生活在鬱鬱寡歡之中。

1972年10月11日,黃埔軍校「末代校長」張耀明因肝疾不治,卒於臺灣。

相關焦點

  • 黃埔軍校歷任校長都是誰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黃埔軍校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廣義上講黃埔軍校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 李濟深與黃埔軍校
    1885 年11 月6 日生於廣西蒼梧縣冠蓋鄉( 現大坡鄉) 料神村一富農家庭。其六歲時喪父,後隨叔父。  李濟深12歲入私塾讀書,1902 年入梧州中西學堂,與曾在該學堂任教的胡漢民有師生關係。同年李濟深說服李宗仁、黃紹竑等桂系首腦人物參加中國國民黨,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府,因而有了「半個桂系」之稱。  二、籌建黃埔,功勳卓著  1924 年1 月24日,李濟深被孫中山委任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但因其任職粵軍第一師師長兼粵軍第一軍參謀長,故將軍校籌備委員事宜,推薦由鄧演達代理實施。
  • 昔有黃埔軍校,廣州又籌建黃埔大學
    據黃埔發布消息,1月22日,廣州市黃埔區一屆七次黨代會召開。
  • 鄧演達與黃埔軍校(上)
    鄧演達是現代著名政治活動家和國民黨左派領袖人物,早年對於黃埔軍校的創建與發展有過重要貢獻,特別是他曾擔任黃埔軍校本部、潮州分校兩任教育長,武漢分校時期再任教育長兼校長
  • 黃埔軍校走出的唯一女將軍!
    黃埔軍校史上惟一的一期女生:黃埔軍校的第6期抗日女英雄趙一曼一部黃埔軍校史,即是堅持還是背離孫中山倡導的黃埔精神的歷史。在它所培養的為中華民族獨立而浴血奮鬥、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而奔走呼號的眾多黃埔生中,產生了一批令人景仰的女軍官。
  •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
    黃埔軍校在大陸共招收了23期學員,在臺灣續辦校至今已招收學員約近80期。軍校在大陸時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畢業學生計有41386人。黃埔軍校洛陽分校,自1938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0471人,佔黃埔軍校畢業生總數的近一半。在人們的印象中,「黃埔軍校分校」和廣州黃埔總校相比好像不太「正宗」,其實不然。
  • 黃埔軍校潮汕分校舊址
    舊址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舊址藏身李厝祠在人流熙攘的潮州市中山路中段,記者來到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所在地——潮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厝祠。據在當地辦公的潮州市潮劇團團長郭明城介紹,他們這一輩的人都知道李厝祠曾經被作為黃埔軍校潮州分校。
  • 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學校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舊址校訓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致詞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合影黃埔軍校,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黃埔軍校中,誰混的最差,這個黃埔一期的混的最差?
    黃埔軍校裡,誰混得最差?1924年4月,黃埔軍校第一期正式對外招生。當時黃埔軍校不太有名,所以黃埔軍校第一期只招收350名學生。
  • 他才是誰是黃埔軍校最受尊重的人,勝過蔣中正!
    說到黃埔軍校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黃埔軍校不僅有蔣介石為校長,更有葉劍英、聶榮臻等人在軍校工作。周總理則擔任政治部正、副主任。1924年到1949年,黃埔軍校一共開辦了23期,培養了23萬名畢業生。可謂是近代軍事人才的搖籃。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命名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上的原廣東陸軍學堂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建立軍校。5月,任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張治中為教育長。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
  • 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中的哪三位?
    黃埔第一期學員蔣先雲、賀衷寒和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是因為他們三人均來自湖南省,並且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活躍,在國共沒有分裂前,全部深得校長蔣介石的欣賞與信任。在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時,蔣先雲入校考試成績在1200餘名考生中名列第一,並且保持畢業前的全部科目第一,廖仲愷驚嘆:軍校最可造就的人才。1925年畢業後任蔣介石秘書,兩次東徵五次負傷,攻克惠州時親率敢死隊登城,名動全軍。深得蔣介石的青睞與器重,「中山艦」事件後以黃埔軍校中將教育長的職位誘使蔣先雲脫離共產黨,結果蔣先雲第一個站出來聲明脫離國民黨。
  • 蔣介石讓他當黃埔軍校校長,他卻扔下全校師生,一個人逃到了臺灣
    黃埔軍校在大陸期間,一共有過3任校長,第一任校長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蔣介石,第二任校長是關麟徵,1947年正式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到1949年卸任。關麟徵是個聰明人,選擇在1949年卸任,不想替蔣介石背黑鍋。
  • 國曆沙龍熱議「黃埔,誰之黃埔」
    沙龍現場 風雲黃埔已歷90載,值黃埔軍校建校90周年之際,5月24日,一場由人民日報社旗下《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與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由大益茶贊助的「黃埔,誰之黃埔」主題讀者沙龍活動在北京彼岸書店
  • 解放軍中的黃埔軍校,直屬軍委,8任校長都是上將
    黃埔軍校,是我國民國時期一所極負盛名的軍事學院,它為我國培養出諸多優秀的軍事將領,更是蔣介石發家的資本。可以說,在那個時代,黃埔軍校是每一個年輕人心中的軍事聖地、最高學府。而在這重點培養的18個院校當中,有一所院校被稱為解放軍中的「黃埔軍校」。這就是直屬軍委管轄的國防大學。那麼,國防大學究竟有多厲害,竟能被稱為新時代的「黃埔軍校」?國防大學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它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我軍統帥在井岡山創建的紅軍教導隊。
  • 兩岸學子「弘揚黃埔精神」尋根探究文化活動在黃埔軍校...
    7月11日在廣州黃埔軍校舊址,迎來了一群跨海而來的臺灣小客人,廣東省首創的以弘揚黃埔精神為主題的兩岸中學生尋根探究活動開營儀式在此舉行。他們帶著對大陸的美好憧憬,打破時空限制,首次踏上南粵的土地,體驗傳統與現代中華文化的融合。18名來自臺灣高雄、臺南等地的學子,受到了廣州黃埔區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 湖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武漢市黃埔軍校同學會聯合舉辦線上迎新春聯歡會
    2021年1月30日上午,湖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和武漢市黃埔軍校同學會聯合舉辦線上迎新春聯歡會,全省200多名黃埔同學和親屬報名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現場,全省100多個黃埔家庭通過「騰訊會議」雲端相聚,海外和港澳親屬代表也連線主會場與大家歡聚一堂
  • 風雲起: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同學錄
    一九二六年雙十節,潮州分校大門上掛著「普天同慶,萬眾騰歡」對聯。這是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同學錄扉頁唯一潮州分校校景影像文獻。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被譽為國共兩黨將帥的搖籃,培養了許多能徵善戰的革命將領,為東徵、北伐和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 黃埔軍校為何人才輩出?
    但是無論再怎麼學習,也再沒有哪個軍事學校可以達到黃埔軍校所達到的成就了。黃埔軍校的沒落讓人唏噓不已,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遺憾。但感嘆之餘,我們不禁發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可以使黃埔軍校到達這樣的高度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其中的原因。黃埔軍校對於國共雙方面的影響都是空前的,它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高度軍事才能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