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西瓜大家都知道啊,炎炎夏日的必須品啊。大太陽當頭的空調電視機西瓜一起抱在客廳裡來一口那可真是美滋滋了。相信朋友們都有這樣的童年或者回憶,那西瓜大家都見多了吧?用紙片切的西瓜大家見過沒呢?而且啊,更離奇的是一個小朋友居然直接能把西瓜捏開,要知道我們成年人能開是能開,可都要砸開的,可單單用手捏開那是很不現實的。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是小孩不正常還是西瓜不正常吧。
這安徽淮南市有一個區域啊,地處淮河沿岸。大概是受淮河的影響,這裡每個人都能歌善舞,載聲載言。每每到了豐收的時候啊,當地每位老百姓都要出來扭個舞插個腰。而且啊,是男女老少都在跳。這上到八十歲老頭,下到十幾歲年輕小夥子,那到了豐收的時候啊,是一個個都要穿的花花綠綠的衝出來啊。每個人都集中在村子的廣場上像大地展現著屬於自己村落的美好。可這他們跳舞啊,還有個特別好的步驟——採蓮燈。這蓮燈它可不比一般的蓮燈,它啊,可是有著細長的身體,渾然天成的形狀。而且,還沒有粉色的花蕊啊,什麼的都沒有。村民手上拿的蓮燈啊,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羊角酥。
在安徽淮南的這個區域啊,還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歌謠「頭上頂著小黃花,脖子細來肚子大,吃進嘴裡咔咔咔,大家猜猜這是」這句啊,就是說羊角酥的。羊角酥葫蘆科甜瓜屬薄皮甜瓜的一種,因為瓜皮酥脆,長相酷似羊角,所以被當地人稱作羊角酥。這酥瓜啊,從清朝被一個姓王的大爺栽培出來後啊,就廣受安徽地區人民喜愛,而潘集更是王大爺的故鄉。亦是酥瓜的發源之鄉,所以啊,咱們國家在2013年,就把這個潘琦絲瓜設為國家地區產品。
早穿棉襖午穿紗,可不僅僅出現在西北啊,還出現在我們安徽淮南潘集的酥瓜大盆裡。這小編了解到啊,這個酥瓜它所生長的環境啊,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大棚。而且這棚的溫度特別高,還不會受到外面地區的影響,比如就像前兩天,潘集本地25°,這大棚啊,溫度居然達到了40°之高,不僅如此,到了晚上大棚內的溫度還會調節成十度。這也真是辛苦採摘酥瓜的農民伯伯了,不經讓小編想起一句你的舒適是因為有個人幫你負重前行。說的很對啊,我們能吃上這麼香甜的酥瓜都是因為農民伯伯的辛苦付出啊,好了不說題外話。咱們繼續回到正題,為什麼要把酥瓜種在大棚裡呢。因為啊,我們這個絲瓜它就是需要這麼一個壞境。主要原因啊,有這麼幾點。一這酥瓜需要在高溫環境下才能把體內的糖分沉澱下來,才能使這個瓜吃起來夠甜。
這晚上溫度掉到十度其實也是講究的,這高溫的酥瓜甜,低溫下就講究個爽口。像極了咱們老祖宗說的陰陽相融啊。難怪會被當做潘集地區的標誌,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還有這第二啊,就是酥瓜非常怕水。特別是栽培期一定不能被水淋到,如果被淋到的話是極易產生害蟲侵蝕酥瓜內部的。說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就要問了,這酥瓜難道真的可以實現無水養殖嗎?不行的,這就要說到選擇大棚的原因其三了,大棚裡的泥它也是個寶貝。採用了水分極高的黑土,有足夠的力量來保護這個酥瓜不會幹掉。不過啊,你就算了解了這大棚棚裡棚外,你也不會看到正宗的酥瓜長什麼樣子。因為啊,它啊被一片又一片的綠葉啊,遮在下面。就像當年那個被鎮壓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一樣,日日夜夜不見天日。當然您可不要以為它還會像孫猴子一樣自己從泥裡面蹦躂出來。它啊,還得您自己去摘。可萬萬不要以為這個酥瓜跟其他瓜果種類一樣那麼好相處。咱們這個酥瓜,它還是個帶刺的「玫瑰」。
怎麼個說法呢,原來啊,這瓜它帶刺,如果你不戴手套就貿然去採摘啊,那你肯定會對這個酥瓜心生畏懼。扎的你那是眼淚直流啊,所以啊,這必要的安全措施是一定要做好的。可這必要必要的,難道天天跟酥瓜打交道的老農民他們也需要佩戴手套嗎?要的,哦,原來這農品伯伯也是肉眼凡胎也怕疼啊。不對的,這麼想啊,可就錯了。這農民伯伯啊,不怕被扎,甚至可以說不會被扎。畢竟和酥瓜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了,怎麼個摸法早就了熟於心。他們戴手套啊,是為了保護咱們的酥瓜。聽說啊,只要在酥瓜上面留下手指印記,那麼這個酥瓜就是一個殘次品,就這價格都差很多啊,好品質的瓜在市面上6元錢一斤,壞品質的瓜賣3塊錢一斤,這差了可不是一星半點啊。而且戴手套就算了,還得保護好這個藤蔓。有朋友可能對問了,難道這藤蔓也能賣錢?其實不是的,還是怕傷到我們酥瓜。這藤蔓擺動那也是能傷到我們瓜的,這一殘次價錢就足足少了一番啊,所以咱們這老農民伯伯那採摘的時候可得小心再小心。
而且這瓜啊,不戴手套還會留下手指印,都是因為咱們這個酥瓜。表皮特別的薄,薄到可以用微米來測量寬度。微米啊,這都看不著了。而且還能用紙片給它直接切開來,紙片,您還別不信。小編上次親眼見到一個小孩啊,拿著一張作業紙,劃著劃著是就把這個瓜給它劃開了。
那麼有沒有朋友好奇咱們這個瓜到底摸起來手感是怎麼樣呢?滑,特別的滑。摸起來啊,那可就像新生嬰兒的皮膚一樣柔順。而且啊,這瓜它還不像看起來那麼笨重。這給人的感覺有點像那個什麼,遠看豬八戒,近看美天蓬的感覺。果然不僅人不可貌相,這瓜也不可貌瓜啊。為什麼它會很輕了,原來原因就出現在它這個瓜子裡。這個瓜只有外面一點點是果肉,裡面的就全是瓜子了,晶瑩的瓜汁看起來就像是所有糖分的集合。讓人看了直流口水啊,如果各位有機會去潘集的話,一定要去嘗嘗鮮,要不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咯。
說到吃,有沒有朋友好奇怎麼才算能吃的酥瓜,怎麼算是不能吃的酥瓜呢。這酥瓜啊,就跟別的瓜果成熟是差不多的,從小到大一點一點的成長。不僅如此啊,它還會變色,從白色啊,一步一步變成深綠色。還有在開始成熟時外表細細的絨毛,也會隨著時間的沉澱一點一點的消失殆盡。甚至成熟後的酥瓜,還會散發出一種清香,當地一些買酥瓜的行家啊,只要一聞,就能知道這瓜是不是地地道道的酥瓜。而且啊,這成熟後的酥瓜,裡面的瓜子還會誕生出黃色的汁液出來。在加上酥瓜香脆的表皮啊,咬一口下去,一個不注意。你可能就會把這瓜給掰斷,還會沾的一身瓜子,可以說是非常奇特了。所以啊,咱們潘集當地老百姓就喜歡掰開來吃。不過這樣吃浪費了那些香甜的汁液的話,那不是很浪費農民伯伯的辛苦嗎。所以啊,咱們當地村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什麼辦法呢,具小編打聽啊。
潘集人民吃瓜吃出這麼個門道。看自己想吃多大的瓜,想吃十公分呢,就在十公分那邊劃一個小口子。想吃五公分呢,那就在五公分那邊劃一道口子。反正啊是想吃多長就在那劃一道口子,這樣啊,再去掰這個酥瓜。它的整個精華就會在兩邊的瓜皮上,一點都不會被浪費。甚至瓜皮瓜瓤,那也給咱們潘集人解決得乾乾淨淨。甚至小編訪問潘集人民喜不喜歡酥瓜啊,那幾位老百姓的反饋是一個比一個好啊。比如大哥的話就用一口安徽味的普通話,告訴我說這瓜是真的好吃真的香。老姐那又不一樣了,她會理性的跟小編說她們這瓜,香甜酥脆,她們地方人民就喜歡吃這個。還有一位年輕一點的女子說的話更是讓人心動,她說她今年都四十歲了,就是因為天天吃這個瓜,她的皮膚才那麼好。可想而知這酥瓜啊,對於咱們潘集人意味著什麼。
那麼這瓜的味道怎麼樣呢,讓小編說啊,它就是瓜果界的「四不像」集萬瓜之所長啊。這能連著皮一起吃啊,像黃瓜。這果肉的口感吧,又像香瓜。厚厚的瓜肉吧,像哈密瓜,這長得又有點像老南瓜。不過啊,這要說酥瓜最大的特長是什麼,還是隨它的名。酥瓜酥瓜,當然最大的特點就是酥脆了。
能夠種植這麼好吃的酥瓜啊,這也與潘集當地的氣候條件分不開的。這不僅瓜是好瓜,地也是好地啊。這潘集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常年有效平均溫度都不到15°。可以說是非常適宜人們居住了。當地政府啊,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保護我們酥瓜的好好養成。佩戴手套不說,還有一系列的製作工藝要求。小編本來是不理解的,不過後面看到不按標準走的酥瓜,和按標準走的酥瓜對照後,這心中就說了一句妙啊。
沒有按照生產標準走的酥瓜啊,不僅外邊看上去破破爛爛,沒有色澤,看著就不新鮮。而且啊長度達到了30釐米,寬度更是達到了10釐米。這要是寬度在寬點那可都跟西瓜差不多了,直接改名成西酥瓜算了。那麼咱們這按照標準種植的酥瓜又是什麼樣子呢,好傢夥那就是個美。整個瓜小巧玲瓏,長度就僅有20釐米,而寬度也不足10釐米。外部就透露著別樣的色澤不說,同時還有迷人的香氣圍繞在果身的周圍。而且這重量也差了不少,這不標準的酥瓜重達1.7千克,那咱們這標準酥瓜才重0.5千克。說了這麼多感覺都快把這瓜說成人了。既有陰陽只說,也有愛瘦不愛胖這一法說。而通過肉眼測查是這樣,那麼通過儀器呢。通過這兩個瓜的糖分化驗對比啊,這標準的瓜糖分比達到了11.5之多,而這不標準的瓜啊,僅僅只有6.6真是少的可憐啊。
在地方的指引下啊,這酥瓜的質量那是越來越好。好的農民伯伯拍手叫好啊,怎麼個說法呢。就是說這標準化後啊,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在夏季中選擇的酥瓜而不是西瓜。而酥瓜量雖然沒有以前多,不過質量卻上升了一截,相對提升的還有價格。像咱們以前一塊錢一斤的酥瓜啊,今年就賣到了六元一斤。而且因為是大棚種植,販賣期甚至可以達到同年十月份。看來不僅僅是酥瓜,農民伯伯們的腰帶也是寬了一圈啊。
上面我們說到酥瓜的酥脆,還有酥脆裡的這個脆字。眾所周知,咱們酥瓜是非常脆弱的。這啊不僅給農民伯伯的採摘增添煩惱啊,也是給我們農民伯伯拜訪運輸上造成了一定問題。不過所謂山人自有妙計。咱們農民伯伯擺放上啊也有一定的小竅門,怎麼個竅門法呢,就是把這個頭和另一個酥瓜的頭對在一起。這樣啊,既不會損傷酥瓜表面,看起來又非常的整潔。不僅如此啊,裝好一籃後,還要套上一層保鮮膜。來保護酥瓜不被外部物品劃傷或者割傷。這酥瓜整體品質的提升,不僅咱們農民伯伯收益,連這經銷商也是受益匪淺,這不前兩天早上一位商戶在聊天中就跟小編透露啊,說自從酥瓜品質提升後,他的腰包也是翻了一番啊,從最開始的一斤賺五毛,到現在可是一斤賺它一塊啊,可把他樂開了花。
經銷商來酥瓜園是為了生活,那城裡人來酥瓜園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為了教育孩子。家住安徽淮南市區的李女士啊,也是因為這酥瓜拯救了自己的小孩。李女士的孩子從小不聽話,也不愛學習。嘴裡口口聲聲念叨著要去當老闆要去發家。在孩子的眼裡好像什麼都很簡單一樣,這不李女士聽說酥瓜園開放採摘。心想孩子也喜歡吃酥瓜,不然就帶他去棚裡走一下吧。這天李女士是連蒙帶騙的把孩子哄到了酥瓜果園,到了當地李女士直接把孩子放在果園就走了。這第二天來接孩子的時候,李女士可是高興壞了。這孩子見到自己啊,是淚流滿面,他說他知道農民伯伯的辛苦了,求著自己把她送回家去。李女士雖然也有些心疼這個嬌生慣養的孩子,不過大抵還是高興多一點,畢竟孩子知道讀書了嘛。快快樂樂就回了淮南,還說下次要帶孩子多來幾次。
吸引人們吃酥瓜的可不僅僅是教育意義,還有它豐富的營養。據說啊,一個成熟的酥瓜就可以滿足一個成年人一天所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c。這營養豐富又好吃還有教育意義的瓜當然不能普普通通的吃了,大夥說是不。潘集人民還是你潘集人民。
大夥吃多了酥瓜以後啊,是再也不滿足直接掰開食用的現狀。普通的群眾是把咱們酥瓜壓榨成酥瓜汁用來抵禦炎炎夏日,而在一些廚子手裡啊,那可就是一個又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大概是本身味道的原因,酥瓜雕刻出來的藝術品看起來都非常的生動。不僅藝術啊,這做法也是有的。
拔絲地瓜,拔絲香芋,不過拔絲酥瓜你肯定沒吃過。做法和其他種類的拔絲大同小異,不過這香味上啊,那可是差了不少。因為酥瓜它本身就是瓜果,自身就帶有瓜果的香甜。不需要冰糖就能有一層黃色的外衣更何況說加了冰糖,相傳康熙年間,有一次康熙微服私訪,訪的就是這淮南。據說嘗到了這拔絲酥瓜,立刻龍顏大悅,當即賞了店家黃金千兩。這野史真假不知,不過這拔絲酥瓜那可是真的美味啊。酥,脆,香,甜。這是對於酥瓜其它菜的一種讚揚。有的朋友還說了,作為潘集人能吃上這麼美味的佳餚非常的自豪,可想而知這酥瓜的美味到底有多香。
而且啊,不少人還通過了酥瓜走向了致富路。不少朋友承包了幾百畝地專門種植這個酥瓜,一年出去人工地方費用,純利潤有的已經高達數百萬之多。目前為止,潘集地區酥瓜每年種植面積達到了20000餘畝,產值2.6億。種植戶達到3000戶,相關從業人員達20000餘元。而且這瓜種還是通過地區酥瓜協會統一發放,品質有了良好的保障。還帶動了當地貧困人口的收入,到目前為止人均收入平均已經增長了15000元。
大家如果有機會去潘集,千萬要駐足一下潘集,體驗一下那裡的特產瓜。不去那可真的是會很遺憾的啊。
好了這篇文章到此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點擊收藏哦,關注小編精彩不迷路。